中职语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优秀备课word版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54829347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职语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优秀备课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优秀备课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优秀备课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优秀备课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优秀备课word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型回新授复习讲评第1课时班级授课时间教学i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弃疾其人其词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词中所用典故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诗人爱国之心教学重点理解典故,把握情感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和词作慷慨悲壮的豪放风格教学方法0讲授法0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0自主学习法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出示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shti)、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悲黍:黍离之悲,指山河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请问这副挽联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辛弃疾)明确:上联说辛弃疾词风豪放。“铁板铜琶一词,本是前人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

2、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下联的内涵主要是说辛弃疾的黍离之悲,他的爱国情怀和救国抱负。一个久远的南宋诗人,有什么值得郭沫若写挽联凭吊,今天我们从他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探究竟。设计意图:对联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样式,以对联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二、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我们首先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一,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诗歌;第二,辛词以典故见长,本词更是其中代表,因而我们要通过分析本词所用典故以理解诗人情感;第三,透过词作字里行间感受诗人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学习词人少年立志、矢志不渝

3、的精神。设计意图:明确当堂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其人其词,创作背景根据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首先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志向,他一生力主抗金,但不断遭到猜忌和排挤,长期落职闲居,复国之志不得施展,于是借词慷慨悲歌,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1203年,己入花甲之年的辛弃疾被掌权的韩促胄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教学意图该一词一可一谓至一词一的一代表作八蕴含至一词一的一西企特点;壮怀邀

4、一烈一的爱一国一参心租慷一慨一悲壮一的一豪一放风格:旦由壬全一篇一由典一故堆一砌2 一表情含蓄上教学过程败,南宋偏安江左。掌权不久的韩佐胄希望以伐金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赋闲二十多年的辛弃疾,辛弃疾赴任镇江知府后,积极投入北伐的准备工作,他满怀希望,借这个渴慕已久的时机,为国效力,但韩偃胄大权独揽,根本不把辛弃疾放在眼中,只是利用辛弃疾元老重臣的身份和主战派的招牌,作为号召天下的幌子。在这种情况下,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的辛弃疾登临北固亭,北望扬州,览景抒怀,写成了这首千古名篇。同学们从这段文字,应该要把握住背景的关键内容(分析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第一,辛弃疾少年立志,哪怕落职赋闲,仍然“位

5、卑未敢忘国忧”;第二,南宋朝廷积贫积弱,对外投降求全,偏安一隅;第三,辛弃疾年迈,希望抓住人生的尾巴实现自己抗金救国的理想。设计意图:辛词典故颇多,而且往往纵横古今,难以把握,因而有必要在分析之前详细介绍诗人生平及该诗创作背景,以便学生读懂诗歌。四、聆听范读,整体感知了解了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渴望进入文本去读懂诗人,下面我们首先通过一段录音范读来聆听一下作者的心声。请大家用心聆听,认真感受。(播放录音朗诵)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U),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6、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濂颇老矣,尚能饭否?听完提问:请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悲壮悲愤。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同学们把握得很好,这首词给我们悲壮的感觉,尤其是哪一句?(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下面我们齐读感受一下。(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法宝,也是需要培养的能力,这里先听后读,让学生在把握了感情基调之后,能读出悲壮的味道。另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应当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开阔思路。五、读懂大意,梳理文本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声音洪亮,我们从刚才的整体感知懂得这首词给我们

7、一种悲壮的感觉,我们知道,悲是伤心苦闷的,壮是豪放慷慨的,登上北固亭的作者为什么忽然生发出悲壮的感觉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文本,通过疏通大意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三分钟时间请同学们结合注释,默读这首词,理解词的字面意义,概括上下阙的内容。(学生默读全词)明确:上阕:千古以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现在己无处寻觅了。曾经的繁华景象,一代人物的文采风流,己经随着风吹雨打和时光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了。在斜阳里,在草树掩映下的那个普通小巷,传说是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刘裕当年,挥师北伐,气吞山河,席卷万里,那气势就像猛虎一样不可阻挡。在上阕诗人登高远望,由眼前之景想到在京口建功立业的

8、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因一而在一课堂电应一重点一通一过一对典一故一的犯握来一让一学生一感一悟一诗一人宝一里一行间一流一露一的情感Q.下阕: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北伐,想要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的丰功伟绩,只落得北望敌军、大败而逃的结局。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的抗金场面。往事不堪回首,如今在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着神鸦社鼓的祭祀活动和迎神赛会的歌舞作乐。靠谁来问:廉颇老了,还能吃饭吗?诗人在下阕评议历史,叹刘义隆草率北伐,遥想当年抗金岁月,借古讽今。读懂了词作的字面意思,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了,登上北固亭的作者为什么会生发出悲壮的感慨

9、呢?明确:因为登上北固亭的作者想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煮、廉颇这些历史人物,又由这些历史人物想到诗人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今夕对比,因而心生无限感慨。设计意图:诗人的语言就像诗人的想象力一样,天马星空,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蕴含颇深,尤其是怀古诗,我们通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读诗也是一样,我们先要搞清楚表象,也就是弄懂诗歌的字面意义。六、合作探究,理解典故登上北固亭的诗人想到了众多历史人物,借历史人物和事件来表达自己情感,这种情感通常含蓄隐约,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做用典,用典是古代诗文常用的手法,尤其是怀古诗词。我们之前也学过几首怀古诗,比如杜甫的抒怀古迹、李商隐的马嵬,在学习这些诗文的时候我

10、们也讲过分析典故的方法和步骤,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分析典故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典故的意思,也就是明确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然后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结合背景,把握诗人运用典故的意图和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辛弃疾的词以典故见长,这首永遇乐更是涉及到多个历史人物和事件,要读懂诗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我们就必须详细分析词中的典故。下面请同学们以同桌、前后桌为单位组成小组,选取一到两个典故来分析探讨,选好发言代表,待会请代表来分享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学生自由讨论)明确:典故一:孙权抗曹,继承家业,三分天下,连对手曹操也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诗人称孙权为“英雄”,赞美他的英雄业绩为“风流”,但这样的“英雄

11、”“无觅处”,英雄的业绩也随着历史的长河被“风吹雨打”得消逝了,表达了对英雄孙权的敬仰、对其英雄业绩的向往以及时无英雄的慨叹。典故二:刘裕北伐,收复中原河山,这段历史被诗人形象的概括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达了诗人收复中原的壮志,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无数,诗人偏用出身“寻常巷陌”的刘裕,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的看法:英雄不问出处,即使出身低贱的人也能成就英雄大业。典故三:刘义隆北伐失败,仓皇而逃,刘义隆是刘裕之后,也想效仿先祖,但由于草率行事,急于求成,最后惨败南归,从此一蹶不振。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诗人用一个“草草”写出了刘义隆北伐失败的原因,用一个“仓皇北顾”写出了刘义隆北伐失败

12、的悲惨结果,影射了张浚草率北伐,兵败符离的事情,也借以警告韩佐胄北伐切忌仓促行事,应该周详准备。典故四:拓跋泰大败刘义隆,追至长江北岸,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行宫改为祠庙,因拓跋煮小名佛狸,所以叫佛狸祠。这段异族入侵的往事明明不堪回首,明明应该成为被铭记的耻辱,但是忘却了历史的人们在这里歌舞祭祀、迎神赛社,这勾起了诗人深沉的悲哀,偏安江左的统治者再不思恢复中原,只怕是中原大地再也没有起来反抗的仁人志士了。典故五:廉颇忠勇,到老仍不忘国忧,这里,诗人以廉颇自况,同样的老当益壮,同样的赤胆忠心,不同的是廉颇尚有君王遣人问询,诗人空有一腔热血,只能“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

13、情。小结:这首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赤子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师生齐读全词)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小组不问意见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诗歌。七、阅读感悟,精神升华写下这首在当时统治者、当权者看来有些反动意味的永遇乐不久之后,辛弃疾被韩促胄彻底弃用,落职南归,对此,辛

14、弃疾无比悲愤的发出“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的仰天长叹。临终前连呼两声“杀贼才含愤死去。少年立志、至死不渝的满腔爱国热忱真是令人敬佩和叹惋,纵观宋朝历史,爱国而壮志未酬的诗人可谓辈出。我们来朗读这两首诗词:其一为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其二为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于时代的局限,积贫积弱的宋朝实现不了抗击侵略、收复国

15、土的宏愿,前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徒留“靖康耻,犹未雪”的千古遗憾,后有爱国诗人陆游临终还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见,辛弃疾的悲愤并非个例,这种壮志难酬的苦闷和遗憾让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缅怀诸葛武侯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些英雄辈出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时代的变迁,人世的沧海,今天的我们不一定能深切地感受那些英雄壮志未酬的苦闷,但我们一定能感受到他们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和至死不渝的人生信念,这些应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读到这里,同学们应该能理解上课伊始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个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有什么值得当代文学大家挽联凭吊?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再一次朗读全词感悟。(师生齐读)设计意图:通过纵向对比阅读,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辛弃疾这个人物的时代悲愤,与导入相呼应,形成完成的教案。板书设计:上阕:写景,缅怀英雄(孙、刘)怀古卜廉颇自比:壮志难酬1 下阕:评议,借古讽今J(刘、拓)设计意图:架构整首词的结构,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反思:作业设置:自古乱世出英雄,辛弃疾历来被称为“词中英雄”,而“英雄” 一词在他的词中是常客,对“英雄”的追慕更是他一生至死不渝的追求,结合你对“英雄”的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一的一随筮.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