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法院分析农村未成年犯罪情况 - 论文

上传人:抢*** 文档编号:54829133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彭州法院分析农村未成年犯罪情况 -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彭州法院分析农村未成年犯罪情况 -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彭州法院分析农村未成年犯罪情况 -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州法院分析农村未成年犯罪情况 -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彭州法院分析农村未成年犯罪情况 - 论文关键字:教育 家庭 法制 不良 青少年 学生 农村 社会 犯罪 未成年人 近年来,四川省彭州市未成年农民犯罪人数每年保持在850人以上,彭州法院分析了近三年来未成年农民犯罪现象,摸清了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家庭原因是导致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家庭中父母自身形象、教育方法、经济状况,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十分巨大,一旦家庭的平衡性遭到破坏,未成年人心理遭受很大的伤害,极易导致他们放纵自我,从而步入歧途。一是部分家庭经济贫困,使大量未成年人辍学,不能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在目前农村中、小学辍学者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家庭贫困原因所导致,失学的青少

2、年闲散时间过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同时家庭的贫困,也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很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敌视社会的心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这类人往往容易铤而走险。二是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他们对子女或是过分溺爱,或是放任自流,或是简单粗暴,对孩子根本起不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同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也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父母缺少情感沟通,使得未成年人青春期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实的心理无以宣泄,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

3、,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作为人的最后庇护所,当家庭不能为其提供最后的慰籍时,人往往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来释放自我。三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导致留守儿童和流动青少年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对家人、亲友、师长等“重要他人”所产生的感情依附性的减弱,导致社会控制中家庭约束的减弱,青少年有时不再考虑他人的感受,犯罪的可能性增大。二、学校管理缺位是导致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的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形成了只教书不育人的局面。一是德育教育缺失。在强调高升学率的今天,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4、和培养,农村学校在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下,往往更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即使进行法制教育,其程度也只是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使学生形成与法律规范的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并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守法的行为习惯,没有收到预防犯罪的效果,反而让一部分学生由于了解法律规定而钻法律的空子,心怀侥幸,而走上犯罪道路。三是规则意识培养欠缺。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是主要的生活领域之一,这一时期规则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法制意识的建立。而很多农村的中小学师资力量缺乏、管理松散,学生组织纪律性差,打架、斗殴、

5、旷课、拉帮结派等现象严重,规则意识的缺乏,客观上为以后的犯罪埋下了隐患。四是缺乏科学的教育手段。在一些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缺乏关心和了解,歧视和排斥差生,不注意教育方法,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甚至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了一些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进取心,进而厌学、辍学,流失到社会上形成不良群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三、社会上不良因素对未成年心灵的冲击、腐蚀是诱发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社会根源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在社会上蔓延,使未成年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盲目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不安于条件差的现状。一是社会物质财富分配不均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外因。在控

6、制了都市化程度与社会经济的绝对发展后,相对剥夺程度越高的地区,犯罪率也越高。人们要求平等的欲望日益高涨,要求机会平等的对象也更为广泛,达成的手段却更有限,激起社会更深的不满,甚至必须借助非法的手段来求取平等。由于农民社会地位较低,达成目标的手段相对有限,尤其年轻农民因心理生理原因,较城市居民更容易借助非法的手段来求取平等。二是认知能力低、自控能力差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因。从未成年自身上看,他们自我意识强,但社会阅历浅,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性、表面性;在情感上处于“暴风骤雨”期,固执己见,体验强烈,喜幻想,易冲动,爱虚荣,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当他们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时,其行为往往会偏离

7、道德和法律的轨道,从而误入歧途,有的甚至愈陷愈深、不能自拔。三是同龄群体不良交往的不良影响。不良交往往往是个人走上团伙犯罪道路的起点。一些被家庭和学校排斥和抛弃的农村青少年,由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来,通过不健康的娱乐、游荡、交谈等方式形成不良的交往群体。他们通过密切的接触、相互观察和模仿,使得原有的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良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四是文化领域对未成年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由于农村青少年基础教育的缺失以及获取社会目标手段的限制性,往往更容易模仿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中的优胜者,采用暴力、色情等非制度性手段去获取价值目标。另一方面,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的泛滥,反复向人们灌

8、输着,暴力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它甚至反映了一种英雄气概,而那些使用暴力的人也从未因此而受到法律或社会的制裁。由此,他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暴力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用于处理日常事务或人际关系。四、农村青少年犯罪防治的对策建议针对以上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容易引起未成年犯罪的情况,为形成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帮助、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 1、科学指导,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可以采用召开座谈会、宣讲典型案例、发放书籍等方式,引导农村父母科学教育子女,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增强家庭约束力。2、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与法制教育。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教育质量。教师要以身作则,通

9、过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挫折,培养健康的性格。同时,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旁听审判、听取少年犯的反思、开展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法官走进校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联系,使学生从小树立对法律的崇拜和信仰。3、消除社会不良影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减少农民犯罪的根本途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控,尽可能杜绝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侵害。全社会动员起来,以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为单位,关注、关心留守流动儿童,切实解决其生活、学习等等问题。有条件的地区,结合流动人口实名登记制,可以建立民工热线、组织留守儿童假期探亲,以增强亲子交流,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 :中国法院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