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54812617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杜德姬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创造性而教”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质疑,尝试让学生自悟,放飞想象,学会创造。强化学生发散思维,力求标新立异,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改革练习的方式等举措,创造性地设计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自主曾经看过这么一则故事:一只驴子背盐渡河,在河

2、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都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觉身体轻松了很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驴子为何死于非命?我想每个人都能看得出结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没能正确地对待经验,它机械地套用了经验,却未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就是此刻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当如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才是当务之急。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

3、灵魂。学生不复被视为白纸一张,而是蕴藏着无穷潜力的学习主体,教师的使命在于点拨,精讲善问,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尝到创新的乐趣,并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教师要从语文教学实际入手,探究有利于实施创造教育的途径,创造性地设计有利于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传统教育的弊端,一是教师惟我独尊,学生唯命是从,缺乏民主气氛;二是教师以“讲”代“思”,学生以“记”应“考”,扼杀创新精神;三是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规蹈距,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氛围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4、的人才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以自己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创设富有创新的情景和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激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如: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的同学对课文中写的“我扭转头一看”产生疑问,说:“文章前面说的是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而这里却说的扭转头一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对此,老师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读书认真的良好习惯,又表扬了他不迷信课本,敢于向课本提出异议的精神。这不仅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工作。

5、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创新兴趣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兴趣。如:草船借箭一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为什么课题中用“借”而不用“骗”?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想弄个究竟,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读后各抒己见,让学生归纳出用“借”之妙:一是说明有“借”必有还,到以后战斗时“归还”;二是用“借”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是与文中有关句子相照应。这样的问题自然诱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二、精讲善问鼓励质疑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源于疑。常有疑

6、点,常有问题,才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教师可以抓住题眼,或者是提挈全文的关键字词、句子发问。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想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质疑能力”。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松鼠和松果,在学生简单认识松鼠与松果之后,扣住“和”字我提出了涵盖全文内容的一个问题“松鼠”和“松果”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激疑小松果决定了松鼠一家能不能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森林里,这是由一只聪明的松鼠发现的。它是怎么发现的?它后来想出了什么主意使松鼠们永远都有松果吃呢?这三问唤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为学生独立领会课文

7、给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在总结全文时,我紧扣住关键词提问“这只松鼠的聪明体现在哪里?”,并且没有止步于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只松鼠懂得以植木造林来保护自然资源,还注意通过横向比较认识到这只松鼠比其他松鼠更聪明之处在于没有只顾眼前的生活,而是考虑到未来的日子,再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自己的阅读收获。精讲善问不仅大大精简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而且问题又给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自我探究空间,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广度以及灵活度等都得到良好的锻炼,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必要的积蕴和引爆作用。教师还应当将发问权归还给学生,抓准时机,鼓励学生质疑,尝试自悟。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当读到“他们看见鲤鱼

8、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时,让学生自由发问,有的说小鲤鱼有妈妈陪伴,为什么小蝌蚪没有妈妈陪伴,有的说鲤鱼妈妈教小鲤鱼捕食,可是小蝌蚪的妈妈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它们没有学习本领,将来怎么生活,等等。从这些表述各异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质疑将自己带入文本,甚至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教师引而不发,正是为了促使学生主动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既有共同的关注点,又有各自的视角,从总体上看,问题呈现出多指向的特点,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三、展开想象学会创造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想象,并

9、不是乱思胡想,一要合情合理,二要有根有据,三要力求丰富。古人云:“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出可供学生进行丰富想象的语言因素,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课文的理解更具体化,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教学中,将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加以想象,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增添必要的想象情节;续编结尾;创造性复述等等,都是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力训练的形式。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自己去吧,课文有两个段落,每一段落只有三句,非常简短,我抓住“过了几天”这个地方发问“在这几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课文只字未提,这一问为学生打开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如临其境,讲述主人公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

10、及怎样迎接挑战,最终学会本领的经过,这些独家版本的故事异彩纷呈,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不妨看作是对原文的再创作,并且在编故事的同时,学生化抽象为形象,无须教师过多宣讲,就自己领会了课文的主旨要从小学会独立。一个人只有展开想象,通过联想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称象,与其让学生复述课文,不如请学生设计出称犀牛或一张纸等东西的重量之方案。两者比较而言,复述近可能复原课文内容,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动变化不大,而想象与联想则不同,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动正处于活跃而多变的状态,积极对材料、信息进行特殊加

11、工。在此有必要重申,随着教学关系的变革,阅读教学应当改变过去对文本意义生搬硬套的做法,将重心转移到研究读者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领会、充实以及重构文本意义上。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要有意识地创造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四、强化发散求异标新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发散思维力求打破局限,朝着多种方向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方法,因而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研究影响事物的各种因素、各种可能、各种后果,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敏捷性。比如,语文园地中小兔子运南瓜这个故事,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金点子”

12、大赛,激发学生想出多种运瓜的方法,有求助路人法,有候鸟空运法,有蚂蚁兵团作战法,等等。大多数学生从运瓜的途径方面考虑,个别学生却从“南瓜”下手,提出“换瓜法”,就是挑选一个大小合适的南瓜扛回家去,虽然这个方法不如其他方法复杂,可是角度与众不同,并且与原版的“滚南瓜法”相比,不会使南瓜受到严重损坏而更为可取,由此体现出来的量力精神也值得称道,故而我特别给予表扬。又如,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两只小狮子,我请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哪一只是懒狮子。学生注意到一只狮子的尾巴上扎着一个蝴蝶结:有的学生认为这只就是懒狮子,他什么也不干,所以有闲心打扮,而另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从不考虑打扮自己;有的则认为

13、这两只狮子都喜欢打扮,由于懒狮子成天懒洋洋地晒太阳,蝴蝶结总是好好儿戴在尾巴上,另一只狮子刻苦练功,蝴蝶结常常甩落下来。尽管观点不一致,但是解释合乎情理,都应当给予肯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五、创意练习提高能力美国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提出了“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仅是其中的两种方式,“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无论师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要注意创新形式,以多种方式来解读文本,

14、结合阅读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比如,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我没有采用一般的问答方式,而是创设了“课本剧”的表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亲身扮演,使学生深入领会文本的含义。在表演与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智能,而且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的智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胖乎乎的小手,结合课文内容,我以“手”为主题开展了多项学习活动:认识小手,用手指作画,拓印自己以及亲朋好友、老师的手,设计图案,再挑选一两个手印图案,写下这双手为自己做过的令人感动的事,以及开展天天做家务的服务活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手的生理知识,而且

15、调动学生与他人的互动,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设计和写话,还渗透了可贵的情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学生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获得的却是富有个人意义的生命体验。如果说文本的学习强调的是“智商式思维”,那么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由于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注意以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从平面化学习跳跃到多维度的实践空间,因而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多棱面的钻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做好引路人,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如果创新思维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