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感染的预防与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4810042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6.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ICU常见感染的预防与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ICU常见感染的预防与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ICU常见感染的预防与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ICU常见感染的预防与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常见感染的预防与理(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CU常见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常见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科 詹丹娅ICU中的感染 1、ICU感染概述 2、VAP的预防与护理 3、CRBSI的预防与护理 4、CAUTI的预防与护理 5、MDRO的预防与护理ICU感染概述感染导致全球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1显著增加医疗负担,花费占显著增加医疗负担,花费占ICU总体的总体的40%1,2v1. Vincent JL, Rello J, Marshall J, et al.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n i

2、n Intensive Care Units. JAMA 2009; 302(21):2323-2329.v2. Vincent JL, Bihari DJ, Suter PM,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Europe. Results of the European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EPIC) Study. EPIC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JAMA 1995;

3、 274(8):639-644.ICU重症感染的现状原发病重,并发症多,受损脏器广泛监测项目和治疗手段多,有创操作、治疗的比例多,诱发感染的途径较一般病房多ICU是重症感染的重要场所ICUICU获得性医院感染主要包括获得性医院感染主要包括v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v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v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CUICU获得性医院获得性医院感染,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感染,已显得越来越重要。ICU常见的医院感染危危险险因因素素医源性因素医源性因素宿主因素宿主因素基础疾病和免疫水平基础疾病

4、和免疫水平大手术、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大手术、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等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鼻胃插管、深管、留置导尿、鼻胃插管、深静脉置管,以及皮质激素、放静脉置管,以及皮质激素、放疗、化疗、静脉营养液、抗菌疗、化疗、静脉营养液、抗菌药物的应用等药物的应用等医院环境医院环境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人员不足人员不足达不到达不到3 3:1 1的护患人员比例的护患人员比例医院感染意识医院感染意识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病人接受较多的治疗和监护措施病人接受较多的

5、治疗和监护措施各种介入性的监测治疗各种介入性的监测治疗(血液动力学监测应用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应用的漂浮导管、机械通气、动脉测压导管、留置导尿、漂浮导管、机械通气、动脉测压导管、留置导尿、胸腔引流、各种人工气道等,诊疗护理措施都可胸腔引流、各种人工气道等,诊疗护理措施都可能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有利的条能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有利的条件)件)器械的污染器械的污染(呼吸治疗器械污染,如呼吸机螺纹(呼吸治疗器械污染,如呼吸机螺纹管的污染、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雾化器等污管的污染、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雾化器等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染或消毒不彻底)无菌操作及手卫生等不符合要求无菌操作及

6、手卫生等不符合要求VAP的预防与护理 概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切开)同时接受机械通气24小时后,包括停用呼吸机和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MV最初4天内发生的肺炎为早发性VAP, 5天者为晚发性VAPVAP的预防与护理 发病机制、误吸口咽部定植菌 定植菌增加的因素:抗菌素的应用,胃液反流、大手术、基础疾病、内环境紊乱等;胃内细菌是口腔定植致病菌的重要来源。老年人、意识障碍、食道疾患、气管插管、鼻胃管、胃排空延迟及张力降低者易发生误吸。 、带菌气溶胶吸入 以多种呼吸道病毒、结核杆菌、军团

7、菌、曲霉菌等常见,呼吸机、雾化器、氧气湿化瓶水污染引起的危险不可低估。 、经人工气道或鼻腔 /口腔吸痰过程中细菌的直接种植。 4、血行播散 较少,多见于免疫机能低下、严重腹腔感染、大面积烧伤者。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对存在医院内肺炎(HAP)高危因素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 h 一次v无禁忌证者,将床头抬高约30v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v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v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v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预防HAP/VAP(呼吸机肺炎)医院

8、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p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p需插管者,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p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20cmH2Op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p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p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拨管,减少插管天数p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VAP的预防与护理v环境管理v意识的加强v呼吸道管理v体

9、位护理v营养及饮食护理v口腔护理v心理行为干预VAP的预防与护理环境管理v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v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VAP的预防与护理意识的加强v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v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v手卫生是预防VAP最简单经济、最有效的措施。v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VAP的预防与护理呼吸道管理v气囊的管理v呼吸机管路的管理v气道的净化v气道的湿化VAP的预防与护理气囊的管理v作用:固定插管、封闭气道、防止反流v类型:高压低容、高容低压、等压气囊v压力要求气管的毛细血管压力在2030mmHg达

10、22mmHg时对气管血流具有损伤作用在37mmHg时可完全阻断血流气囊的压力不可超过2030mmHgVAP的预防与护理VAP的预防与护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v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v管路更换时间v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的清除v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的倾倒VAP的预防与护理气道的净化v时机:需要性v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无菌原则v不可带着负压进入ETTv吸痰前后给高浓度氧气v痰管的选择;手法轻柔v每次吸痰时间15秒,连续吸痰250ml/天VAP的预防与护理气道的湿化 热湿交换器(HME)又称“人工鼻”,原理是将呼出气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主要用于人工气道的患者,

11、特别是持久气管造口患者在自主呼吸时可应用HMEVAP的预防与护理体位护理v平卧位时增加了误吸机会 v半卧位时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v若无禁忌,患者头部抬高3045VAP的预防与护理营养及饮食护理 v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v留置胃管v鼻饲注意点VAP的预防与护理口腔护理 v口腔内细菌繁殖迅速,应保持清洁,以减少细菌数,防止其向下移行而发生VAP。 v对存在医院内肺炎(HAP)高危因素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 h 一次VAP的预防与护理心理行为干预 v资料表明:81%的患者感觉不能说话是非常痛苦的 v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v建

12、立新的护患沟通方式 语言 文字 体语 血管内导管:v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v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CRBSI的预防与护理CRBSI的预防与护理v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s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

13、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v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PVC)CRBSI的预防与护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概念: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生物学检查: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导管局部定植:导管中心、导管尖端和导管皮下段发现有意义的细菌生长(15CF

14、U)。CRBSI的预防与护理临床穿刺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 : 穿刺部位有触痛或红肿 2cm的硬结,从插管位置沿着隧道式导管皮下走行,没有伴随血流感染。植入部位感染: 完全植入式血管内的皮下植入区有脓液,伴或不伴植入区的皮肤裂开引流或坏疽,没有伴随血流感染。 CRBSI的预防与护理病原体:革兰阳性菌最主要 表葡:皮肤污染,占CRBSI 30% 金葡:最常见,占院内血行感染13.4% 耐万古肠球菌(VRE) 铜绿、嗜麦芽、鲍曼、阴沟杆菌 真菌:白念,血行感染的5.8%,曲霉菌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标准 确诊:具备下述任一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

15、)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 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血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导管血:外周血)5:1。 3、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 4、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 具备下述任一项,提示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源 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血培养阴性。除了导管无其他感染来源

16、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小时内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 2、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临床表现且至少两个血培养阳性(其中一个来源于外周血)其结果为同一株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CRBSI的预防与护理 病原学 引起CRBSI的致病菌可能的来源: 1、皮肤插管部位(约50%) 2、导管接头(约40%) 3、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 4、静脉输液的污染 感染率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占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的2030,病

17、死率可达1020。静脉插管系统微生物可能入侵的途径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套餐”Central Line Bundle Elements*Hand hygiene 手卫生Maximal barrier precautions 大手术铺巾* Chlorhexidine skin antisepsis皮肤消毒* Optimal catheter site selection, withsubclavian vein as the preferred site fornon-tunneled catheters in adults成人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 Daily review of line n

18、ecessity with promptremoval of unnecessary lines每天评估插管必要性最大限度无菌屏障的设置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置管时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皮肤病(疖肿、湿疹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MRSA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专用贴膜可至7天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无菌纱布(多汗、渗血明显患者)覆盖穿刺点更换穿刺点覆盖敷料间隔时间:无菌纱布2天;接触

19、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执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置管后 但敷料出现潮、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下列情况应及时更换:输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停止输液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拨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拨除导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CRBSI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v血管内导管应尽早拔除。v紧急导管置管,若无严格无菌操作,导管留

20、置不宜超过48小时。v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v正确的手部消毒是减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有效措施。v在进行导管相关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v血管内导管置管和局部换药时的皮肤消毒,宜选择2%洗必泰或1-2%碘酊。CRBSI的预防与护理v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v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v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氯已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v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

21、后方可穿刺。v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CRBSI的预防与护理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与更换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与更换1、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2、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3、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接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4、输液器应每24h更换一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收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5、用于输注全血、成分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h更换一次。CRBSI的预防与护理6、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

22、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应及时更换。7、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d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CAUTI的预防与护理 发生率 占医院感染的20.8%31.7%,居医院感染的首位 与导尿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 病原菌 革兰阴性杆菌 肠杆菌科 假单胞菌属 革兰阳性球菌 D族链球菌 葡萄球菌 真菌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内源性肠道正常菌群 粘质沙雷菌 洋葱假单胞菌CAUTI的预防与护理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泌尿道感染的危

23、险因素p导尿管置入的方法导尿管置入的方法p导尿管持续时间导尿管持续时间p导尿管护理的质量导尿管护理的质量p宿主的易感性宿主的易感性CAUTI的预防与护理 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征: 尿路梗阻 紧急泌尿外科手术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及尿潴留 须定时、准确测量排尿量 密切观察心肾功能低下的重症患者CAUTI的预防与护理导尿管置入术的禁忌症p病人能够自主排尿p仅为获得尿培养或某种诊断检查如尿电解质而采集尿标本p对尿失禁病人安置留置导尿管而代替一般护理。插管前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

24、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注意包皮及冠状沟,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女性:外阴(由上至下,由内向外)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肛门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插管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不常规采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方法预防尿路感染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尿管,不得冲洗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尿道口清洁

25、;大便失禁者先清洁后消毒插管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悬垂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可从集尿袋采集留取尿标本,该标本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可从集尿袋采集留取尿标本,该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长期疑似留置尿管患者,更换导尿管频率为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拨除导尿管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的预防与护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

26、SA )以及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NDM-1、KPC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ICU常见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DR):不同菌种定):不同菌种定义不完全一致义不完全一致对以下3类抗菌药物耐药v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v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v含有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v氟喹诺酮类v氨基糖苷类Clin I

27、nfect Dis 2006; 43 Suppl 2: S43-8Clin Microbiol Rev 2008; 21: 538-82N Engl J Med 2008; 358: 1271-81针对主要非发酵菌针对主要非发酵菌62不动杆菌是不发酵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至少可分31个基因种,其中17个已命名鲍曼不动杆菌:全球性公共卫生危害!64v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土壤、水、食物容易分离动物或人体皮肤表面和口咽部常见栖生菌院内人群带菌率高v条件致病菌v多重耐药菌一般分离自医院环境或患者,以鲍曼为多见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9) 73, 355-36365v

28、重症患者,尤其ICU:主要感染来自院内环境v外伤患者,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战地外伤:既往认为感染来自自然界,目前研究明确感染来自院内v院内感染来源:医院环境、感染或定植患者、医护人员传播、气溶胶传播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9) 73, 355-363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力度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1、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

29、异常的耐药模式细菌时能迅速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2、每季度向临床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强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强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相关规定,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设立醒目蓝色隔离标志,通知全科医务人员,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播。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2、患者尽量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

30、安置在同一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不宜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4、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保洁工作,应将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5、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不能专人专用的要在每次用后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6、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31、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伤口、黏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7、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 使用专用的抹布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清洁擦拭消毒2次。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面板用75%酒精擦拭,其他的物体表面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擦拭频率。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应立即消毒。MDRO的预防与控制措

32、施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8、患者迁床、转科、出院时应做好终末消毒。9、患者有转科的,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10、患者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11、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是,对环境如物体表面、共用设施进行采样培养。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感染是可以预防的美国SENIC的调查研究显示,通过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1/3的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手在NI中是如何起作用的?u 手是病菌播散的主要途径之一手是病菌播散的主要途径之一u洗手洗手是切断病菌传播,是切断病菌传播,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

33、安全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的措施。u国外有研究表明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规范的洗手可预防通过规范的洗手可预防30的医院感染的医院感染手卫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v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各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各流动水洗手。流动水洗手。v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1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到清洁部

34、位时。2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 5、接触患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患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洗手:大六步+小六步v湿手湿手v取清洁剂取清洁剂v揉搓及其方法:揉搓及其方法:v冲洗冲洗v干燥干燥v护肤护肤六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掌心相对手指并 拢相互搓擦拢相互搓擦2.手心对手背沿手心对手背沿 指缝相互搓擦指缝相互搓擦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缝相互搓擦4.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 指旋转交换进行指旋转交换进行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内旋转搓擦交换进手掌心内旋转搓擦交换进行行6.将五个手指指尖并拢在另将五个手指指尖并拢在另一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一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世界卫生组织推出:世界卫生组织推出:“清洁的治疗是安全的治疗清洁的治疗是安全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