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共15页)

上传人:n85ho7****4h85bh 文档编号:54807840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共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共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共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共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共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一、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

2、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格式:使用了

3、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

4、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开头的内

5、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

6、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

7、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7、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

8、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

9、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下

10、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

11、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

12、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五、说明文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六、说明语段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

13、有三:(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三、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

14、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

15、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

16、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设悬

17、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

18、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1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0描写的种类

19、及作用?(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2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22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23.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2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

20、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7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2011年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小说篇江西省靖安县教研室 李庆陆模拟实战面 试大学刚刚毕业的李欣到人才交流市场找工作,足足守候了几个月,总算有一家小型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答应可以考虑一下。这让李欣有些喜不自禁,眼瞅着乡下父亲给自己寄来的几百元生活费又快花光了,正犯愁呢!这不,时来运转,工作好歹有了眉目。最后一关是面试。连同李欣共三个人,全都是大学毕业生。下午两点半面试正式开始,当李欣敲开经理室的门进去时,胖经理正在连连打哈欠。胖经理随便问了李欣几个问题,便示意李

21、欣坐到旁侧的一张电脑桌前,让李欣在15分钟内设计出一个相对简单些的软件程序。这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欣来说,无异于小菜一碟,于是李欣优雅自如地操纵着电脑,娴熟地进行着设计。正在此时,门忽然开了,进来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开口向里面的人行乞。李欣估计这是公司经理谋划好的一道加试题。在经理厌烦的驱赶声中,李欣紧走几步,递给行乞者一张50元面额的钞票。然后,返回去,接着做完了软件设计。对于设计的结果,李欣很满意,他美美地想,经理一定会欣赏他的杰作。可出乎意料的是,经理只是快速地扫了一眼,冷着个脸,什么也没说。面试的结果令李欣沮丧之极。他竟然没被公司选中!其余那一男一女也是相同的结果。言谈中,经理对他们每

22、个人的技术都很满意,不满意的是他们像是约定好了似的对行乞者的馈赠。胖经理皮笑肉不笑地对他们三人说:“商场如战场,最应该考虑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业绩。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可一个偶然出现的因素却吸引了你们的注意力,影响了软件制作成功的时间,这种员工并不是本公司需要的,请你们另谋高就!”李欣和另两名面试者猜得很对,行乞者确实是公司故意设下的一道考题。不过它不是用来测试他们三个人的爱心,而是检测究竟谁能够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文/杨进修 选自微型小说选2010年第6期,有删改)1.把握情节及主旨。试概括故事情节及作品主旨。2.分析人物形象。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李欣,有人认为是胖经理,你的

23、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分析环境描写。本文没有自然环境描写,但其社会环境描写却较好地烘托了人物形象,请对此加以简析。4.个性阅读。假如你也是一名面试者,你会怎样应对乞丐行乞的事呢?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找到小说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是关键,把这几个要素连缀起来形成一个句子,再从中提取出主题思想就可以了。答案:本文通过对李欣参加面试经过的描写,表达了某些企业过度追求“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的理念,但却缺乏社会爱心的主旨。 2.解题思路:要回答谁是主人公,应该先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并分析小说的主题。当然,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24、,允许有不同的答案。答案示例:(1)主人公是李欣。小说以李欣找工作为线索,叙写了他的忧愁、高兴与沮丧,所以,李欣是主人公。(2)主人公是胖经理。小说中的“乞丐行乞”情节是胖经理设计的,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企业的理念。所以,胖经理是主人公。(3)主人公是李欣和胖经理。没有李欣参加面试,没有胖经理的巧妙设计,就没有这个故事,也就无法体现小说的主题。所以,他俩都是主人公。 3.解题思路:题干中已经说出了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所以,只要选一个例子作分析就可以了。答案:小说一开始说李欣到人才交流市场找工作,足足花了几个月,生活费也花得差不多了。这短短的文字,却反映出当今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社会现实,突出了他们

25、急躁不安的心情,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解题思路:认真阅读全文,联系文中内容,进行探研和创造,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答案示例:如果马上给乞丐钱,会让胖经理觉得做作,况且胖经理在一个劲地驱赶,我可以不予理睬,做自己的事。面试后,可向胖经理略加解释:“刚才,我忙着做事,要不我会给那乞丐献点爱心的。”举一反三解答类似上面的小说训练题应把握下面几个问题。1.情节把握。要细致地梳理情节,完整地叙述表达,找到小说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要素,再经过思考、筛选,从而概括出故事情节及文章中心。答题时注意事件涉及对象的前后贯通,语言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2.分析人物形象

26、。(1)通过对人物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的分析,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2)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小说中的矛盾冲突;(3)把小说中的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及社会意义。“分析人物形象”试题的常见答题模式是:“是一个的人”,“文章表现了的性格特征”。但就上面第2题来看,是问谁是小说主人公,所以要注意答题方式的变化。3.分析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在于:(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奠定情感基调;(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27、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展示世态风情。答题时注意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谈,要有针对性。常见的答题模式是:“通过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突出了,表现了”。4.个性化阅读。主要题型有:(1)谈感想、看法和启示;(2)对文中的内容提出建议或进行探究;(3)发挥联想和想象,列举相关材料或补写有关内容。答题时要做到“合理”,须防止两种毛病:一是思路展不开,二是丢开原文不着边际地去谈。补写类的题,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符合作品语言风格。专题演练第1车厢在唐诗中割麦刘怀远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田开始泛黄,心里便火烧火燎。老王

28、回到家,给在城里的女儿小菊打电话,让她星期天回来帮这两户人家割麦。女儿不肯,说她们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没坐过椅子。老王说,抢收还要抢种,再忙你也要回来,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麦,累死也要去。说完不给女儿再说话的机会,啪地挂断电话。一会儿,女儿打回电话说,爸,我星期天组织一些人回去割麦,但您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只要你回来割麦,100个条件我都答应。那好,您准备50把镰刀,50顶新草帽。老王说,镰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买呀。女儿说,您买吧,到时候我给钱。一顶草帽好几块钱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成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北坡等候。八点过去了,人没来。九点过去了,人还没来。老王急起来,

29、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咔咔地割起来。这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卷着黄土由远而近,停在了坡边。老王直起腰看,车门打开,下来女儿小菊。一看女儿,老王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小菊一身西装套裙,扎着领结,手里还提着一个电喇叭。紧接着又下来一大帮城里的青年,有说有笑。小菊拿着电喇叭说道:我们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农活,今天大家就亲自体验,自由组合,分成两组,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友谊割麦比赛!好啊。青年们沸腾起来,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地割起麦子来。小菊没有割,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

30、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会儿,小菊对老王说,爹,您回去安排把中饭送来吧。老王应着,赶紧回村。看老伴正贴饼子,自己就去挑野菜。饭送到地头,麦子已经割完,小菊正领着青年们拾麦穗。老王心里高兴,大喊:开饭喽!青年们呼啦一下围上来,把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吃了个精光。小菊又拿起电喇叭说,收完麦子的土地,接下来就会灌溉、耕种,种上玉米或大豆,三个多月后,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青年们雀跃,说秋收时一定要组织我们再来哟!小菊说,大家上车吧,大家可以带走头上的草帽,当做此次丰收一日游的纪念。人们都上了车,小菊掏出一沓钱,递给老王。老王说,你发的工资?小菊说,不,是给咱割麦的钱。啥?来给咱帮忙,倒还给咱钱?那天您

31、打完电话我和经理请假,经理灵机一动, 。这钱经理让给您,已经扣去了我们旅行社的费用。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说,咱不收钱都可以,秋上给多多地拉几车人来吧,就不用让在外面打工的回来收秋了。小菊笑笑:什么都靠个新鲜,到时候再看吧。旅游车卷着黄土开走了。车开出很远,老王攥着钱的手还使劲挥舞,耳畔回响着女儿吟诵的好听的唐诗,和唐诗中沙沙的割麦声。(选自小说选刊2009年第11期)1请将下列与情节相关的内容填写完整。开端:割麦的条件发展: 高潮: 结局:希望秋天再来2悬念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你能说说本文是怎样设置悬念的吗?3你认为这篇小说透视出的积极思想是什么?4小菊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你觉得她有哪些值

32、得学习的地方?5说说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6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使前后文连贯起来。第2车厢第八棵馒头柳刘心武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的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

33、经过。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这天她习惯性地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

34、“呜哇呜哇”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像堵着一块鹅卵石。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她一会儿暗自取笑自己,一会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上她接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打来的电话,她情不自禁地说:“你哪儿去了你?你急死我了!”丈夫莫名其妙,于是她便向他倾诉了一切,她怎么每次分别时都表面上若无其事,每次却都要跑到阳台上去望他的背影,在那第八棵馒头柳下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是丈夫深受感动的声音:“傻女子!那天我刚一出门就遇上了咱们楼老王,他们单位的车正好接他去火车站,我就蹭了他的油,你真是死心眼儿不过,我知道那棵馒头柳,对,第八棵馒头柳。你知道吗?每次我出差回

35、去,你别看我进门的时候没事人儿似的,其实,我一走到那棵馒头柳下,就忍不住抬头望咱们家的阳台,咱们家的窗户,有时一站好几分钟,特别是晚上,那一窗灯火,让我心里头好爱你们!”撂下电话,她才发现儿子站在面前,儿子正问她:“妈,您干吗抹眼泪儿?”(选自楼前白玉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小说以“第八棵馒头柳”为题有什么作用?2小说刻画主人公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的丈夫为什么会在“她”表白“你急死我了”之后感到莫名其妙?4小说末尾以“儿子”的发问收束,请你根据文意探究一下“她”抹眼泪的原因。参考答案在唐诗中割麦1在唐诗中割麦;帮忙倒给钱 2本文设置的悬念主要包括如下两处:一是通过写

36、女儿提出回家割麦的条件设置悬念;二是通过描写女儿的穿着设置悬念。 3示例:(1)富有创意(文化内涵)的想法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2)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让人在劳动中体验都市文化无法感知的愉悦。 4聪明干练,富有创新思想,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5通过写“老王”焦急的等候,为下文写小菊带领旅行团一行回乡割麦作铺垫。 6示例:说咱组织个“体验丰收一日游”,既能帮你爹割麦子,还可以创收。第八棵馒头柳1“第八棵馒头柳”是“她”和丈夫之间彼此用心关怀的媒介,也是小说的重要线索。以“第八棵馒头柳”为题不仅使小说情节结构更为集中,也使文章展示的亲情与爱情形象化。2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真实地再

37、现出“她”牵挂丈夫而又强装若无其事的矛盾心理,传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对丈夫的关心。3因为丈夫只知道自己每次出门时“她”都“表面上若无其事”,对自己每次出门后“她”都会看自己是否经过那第八棵馒头柳这一过程毫不知情。 4“她”抹眼泪是因丈夫的表白而感动,因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关爱而感动。 2011年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篇甘肃 王延学模拟实战好好活着就是爱李 晓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

38、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

39、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所以,我总

40、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选自读者2010年第6期)1把握文意。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2理解记叙的顺序及作用。文章第两段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3品味词句。分析文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4概括主旨。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举一反三对照上面的训练,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一是抓关

41、键语句,即寻找文中起总领、过渡、总结作用的句子;二是用要素串句,即提炼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等因素,合理组合,使之通顺;三是用分块组合法,即分别概括出文章各部分内容,再组合起来。2怎样分析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三种顺序是: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和实际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顺叙的长处是由头至尾,层次井然。倒叙:就是先把情节发展的结局或者矛盾冲突中最尖锐、最突出的部分展示出来,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件的起因、经过或发生在先的情节。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与原记叙顺序不一致的相关情节,然后再接着叙述原

42、来的事情。插叙的好处是,在突出叙述主线的同时,顺便叙述一些次要的事实或事件,使叙述容量加大,行文跌宕起伏。3如何品味词语、句子、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品味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要注意三个“联系”:联系所描绘的人与物的特征,联系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主旨,联系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品味文段表达作用的切入点有二:一是结构上的作用总领、过渡、总结、设疑等;二是内容上的作用概括、点题、升华等。4如何迅速而准确地领会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中心?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找、并、联。“找”,找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找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议论抒情句;“并”,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

43、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联”,联系时代背景,不少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最后,可以采用“通过记叙(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式来归纳。学习了以上方法以后,同学们可以回头看看刚刚做过的练习,是不是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着眼于全文,有中心句就抓中心句,没有中心句就自己归纳。参考答案:本文主要记叙海子自杀后母亲承受的痛苦。 2解题思路:先要明确三种记叙方式各自的特点,之后按先顺叙、再倒叙、最后插叙的顺序逐一审视。参考答案:不能删。这两段是插叙,这两段内容表现的是当年海子曾让母亲特别

44、骄傲过,突出了海子在母亲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3解题思路:既要关注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也要揣摩该句表达形式上的特点。参考答案: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痛惜之情。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那么早地结束生命,给母亲的内心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4解题思路:先归纳出文章内容,之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参考答案:本文通过海子自杀后他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表达了作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珍惜生命、为母亲着想的思想感情。或者: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

45、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

47、、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

48、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

49、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8、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

50、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中考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记者性是中考阅读必考的三记者

51、/url这种文体很多同学初一就接触过,但是对于题目的命题角度和答题思路仍然不是很清晰,这里对说明文阅读的题目特点和答题方法做一介绍。在中考中,从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而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虽然在说明对象上有所区别,但是他们的语言上描述都是相当准确的,在这一点上,中考阅读主要围绕语言的准确性方面设置

52、以下题型来考查同学们:类型1:作用题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含义题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删减/替换题(此类题部分与上两类交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

53、型4:指代题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类型5:语义衔接题请说出某几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这些字词一般在句中有着自己固定的语法作用,如充当句中的主语或宾语,或者是下面某个现象的原因或结果,因此删去之后,第一会不符合语法,使句子缺少成分,造成句意不通;另外会使内容不完整,缺乏逻辑上的关联性。注意:此题型也是近几年中考常考题型,要特别引起同学们的重视。类型6:文中段落能否调换顺序说明文一般讲究严谨的说明逻辑,即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来说明事理,通常包括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当问到文章那几个段落不能调换时,需要注意这些段落之间所具有的内在逻辑或者说明顺序,以此为答题切入点来思考。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