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你的理解(共2页)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54745398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谈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你的理解(共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谈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你的理解(共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谈谈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你的理解(共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你的理解(共2页)(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谈中国文化的特质和我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伦理政治为轴心的文化特征和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特征。这两大基本特征对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着创立“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文化也起了积极作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一、中国文化具有“伦理型”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可以说,家族乃是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主要舞台,也是历代统治者建立统治秩序的重要

2、基础。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文化包容性强,既个性突出,又广收兼蓄,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与统一的特点,首先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天人协调”的观点。孔孟之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那么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终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

3、想的“大同世界”。也是与“大同”相对的,“礼义以为纪”“以睦兄弟”的“小康”社会。三、中国文化具有务实的精神和崇尚中庸的特征。中国古代的天人协调说与天人合一说,并不否认人对自然加以改造、调节、控制、引导。如荀子就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人在自然中处于辅助参赞的地位,人既应改造自然,亦应适应自然,人类活动的目标不是统治自然、征服自然,而是把自然调整、改造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与此同时,必须注意不破坏自然,让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存发展。和谐不是等同,和谐是不同因素与矛盾的有机组合,即我们常说的“求同存异”。 把这个原则用来处理民族之间,邦国之间的关系,就是以道德修养和

4、教化为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以此去感化其他的民族和邦国,以达到“协和万邦”的理想。这是中国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四、中国文化有延绵不绝、体系完备的特点。中国学术的发展,就其分别而言,在先秦,是诸子百家之学;在两汉,是经学;而后又有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但从客观上去考察,自汉代以后,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二千余年的学术发展,却是以经学为一大主流。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论是哲学、史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宗教学,还是医学、科学和艺术,都与经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论他的学习兴趣与研究方向最终怎样,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书,

5、不可能有其它的选择。 五、中国文化具有重人事宗教、重现实轻来世的特点。在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形成了儒家、道家、佛家为主要代表的文化体系,他的特点是三教都得以长期并存,又互相渗透。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共同的特征,而天人合一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特色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这种以道德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它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另方面,这种以道德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原则,又是建立在以家庭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结构上的。 “人是从哪里来的?又会到哪里去?”这是我们祖先在童年期向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尽管带着儿时的纯朴和天真,但却是先人们形成“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哲学模式的开始,也是一曲雄壮的“生命”交响曲的开始。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