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13讲 议论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4700648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93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语文 第13讲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 第13讲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考语文 第13讲 议论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13讲 议论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13讲 议论文阅读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3讲议论文阅读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将近65%的省市的考题都有议论文阅读,且命题呈以下趋势:1从选材来看,“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的精神已逐渐得到落实。从2016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课外议论文已经占95%以上,且选材很富有时代气息,多为当今热点话题。2阅读选文侧重于读书与个人修养的文章。如2016年山东临沂的读书重在选择,贵州黔东南州的大众阅读从少儿抓起,湖北鄂州的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以及湖南衡阳的平常之心,青海西宁的学会赏识等。2016年的考题内容可能会更关注当代学生的道德涵养方面。3侧重考查对议论文三要素的把握,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4试题形式多样。选择题逐渐减少

2、,填空题、简答题等主观性题目成为主流题型,迁移性、开放性、学科综合类题目逐渐增多。(2016安顺)做一颗彩色的露珠杜旌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

3、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

4、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把握中心论点考情搜索:2016年菏泽;2016年黔东南州;2016年鄂州;2016年衡阳1(真题T23)该短文的中心论

5、点是什么?(3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归纳中心论点的能力。寻找中心论点,主要关注三个位置:标题、开头和结尾。此外,还应注意论点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表明作者的立场。据此来看,文章的标题“做一颗彩色的露珠”这不是一个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不可以作为论点。接着我们看首段,首段用露珠适应不同的环境引出了“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这句话是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句,可以作为论点,但我们还要诵读全文,理清作者论证思路来证实这个论点是否是中心论点。通读全文,可发现整篇文章都在围绕人要学会适应来论述。文章的结尾“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照应了文章开头,同时是一个表明作者观点的

6、陈述句,因此,结尾句也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参考答案】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意思对即可)常见问法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2016菏泽T15;2016潍坊T22;2016西宁T21;2016鄂州T16)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如2016衡阳T17)解题技巧把握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内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且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2)看句式,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

7、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3)看形式,论点一般是完整的一句话,不可能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但可能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4)看位置,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研究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论点型,即题目本身就表明了中心论点;一类是论题型,即标题只表明论述的对象、范围或问题。研究开头。议论文的开头有四种形式: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B.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D.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研究过渡句(段)。过渡句(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

8、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是中心论点。研究结尾。有的议论文的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5)综合概括:有的文章中没有直接的句子点题,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论题、分论点、论据的区别:(1)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而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一个句子。(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支撑和证明,本身也可以是论据。(3)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抓住文中用论据来证明的问题,尤其

9、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你理解论点。把握论证思路考情搜索:2016年菏泽;2016年黔东南州;2016年鄂州;2016年衡阳2(真题T24)请将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3分)先提出分论点:_,然后_,最后得出_的结论。【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思路。首先需要细读第段,弄清楚论证的层次过程,然后用上标志性词语整理即可。这段首先提出分论点“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然后举了到过巴黎的人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到结论“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

10、露珠”,据此概括解答即可。【参考答案】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列举在巴黎的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适应安静的环境,境界也会得到提升(意思对即可)知识放送(1)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2)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题型一:给文章划分层次。解题技巧(1)把握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特征。(2)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部分。(3)抓语言标志。如有“还有”“另外

11、”这些词语为并列式结构的标志;如有“不但”“而且”“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结构的标志。题型二: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解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一般答题格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论证方法),从而证明了观点。解题技巧(1)先看这两段与前后的段落之间有没有关系。(2)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关系。一般答题格式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句是一一对应关系;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题型三:前后两段的

12、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考情搜索:2016年临沂;2016年青岛;2016年黄石;2016年西宁;2016年衡阳3(真题T25)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关键是要把论证方法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具体分析。第一步,分析题干,锁定阅读选段,这里根据题干要求锁定阅读范围为第段。第二步,根据选段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第段举了叶嘉莹的例子,可确定论证方法为举例论证。第三步,结合选文内容和举例论证的作用来进行概括。【参考答案】举例论证,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述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

13、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常见问法1选文第段除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如2016临沂T17)2文中第段画线句除了运用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手法?有什么作用?(如2016襄阳T13)3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如2012德宏T11)4第段画线句子例举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如2016青岛T15)5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如2016鄂州T19)知识放送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解题技巧(1)判断句子或语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见的4种论证方法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找语言标志或特征标志词来辨别

14、。举例论证:以事实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常常有“如”“比如”等语言标志。道理论证:用名人的言论,公众所承认的道理,用古语、谚语、俗语等来证明观点。道理论证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或“某某曾说”等。对比论证:论证一个问题时,将另一个问题和它对照,从而具体鲜明的将论述的问题论证透彻。可以是全面对比、部分对比,也可以是事实对比、道理对比。语言标志有两种:一是 “反之”“但是”等;二是运用反义词。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用人们浅显易懂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从而证明论点。语言特点是通常运用比喻,包含本体和喻体。(2)特别需要提醒的是,

15、答案中所有的分析必须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展开。论据考情搜索:2016年昆明;2015年云南、昆明;2012年德宏;2011年大理4(真题T26)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1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4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补写论据。第一步,分析题干,明确题目所要求的补写论据的要求。题干要求列举“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1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可见要求补写的是事实论据。第二步,所写的论据要能很好的证明“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这一论点。并且注意题干“中外名人或名著”,【参考答案】沈从文,文革前

16、大文学家,文革关进牛棚,转而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获得成功。因此要求所写的是有影响力的人和事。第三步,作答时,注意论据要典型,具有代表性。最好是一些符合初中生阅读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名著和名人轶事。常见问法1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如2016昆明T19)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2第段说“”,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如2016鄂州T20)3在第段中的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知识放送(1)事实论据: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也就是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

17、概括的。(2)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此时,这个论据同时又具有了论点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题型一:理解、概括论据解题技巧(1)把握论据特点。事实论据必须是真实、确凿的事实所用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必须科学、严密,如果是引用,必定完整准确。(2)概括准确严密。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扣中心论点;注意概括的方法。事实论据要概括出“何人、何事、结果”,道理论据要概括出“

18、怎样论证、论证的什么道理”;用语简洁,符合题目要求,比如字数限定。一般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题型二:论据的作用一般答题格式(1)事实论据作用的答题格式: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据作用的答题格式: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题型三:论据的补写解题技巧(1)看清楚要求补写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题干要求是补写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2) 有说服力,能充分证明论点;(3)有代表性,力求人所共知;(4)简洁流畅,勿超过规定字数。(5)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所选事例和观点要统一;补写道理论据时,要紧扣论点引用具有权威性

19、的名言、警句、谚语等,并且引用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杜撰。拓展延伸考情搜索:2016衡阳;2016年齐齐哈尔;2016年盐城;2016年包头5(真题T27)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题干,从题干中“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为我们作答提供了方向。其次联系实际和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题干要求我们结合本文内容发表看法,本文列举了很多学会适应的好处,所以我们首先要表明观点,认为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接着联系初中毕业后新的环境我们主要可以考虑两点,一是继续上高一级学校,一

20、是步入社会,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想法即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态度要积极向上,合情合理即可。,【参考答案】示例一:我升入新的学校后,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不多疑,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示例二:如果我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而是踏入社会,我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适应环境,争取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常见问法1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做到“”。(如2016宁夏T18)2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

21、给大家。(如2016齐齐哈尔T23)3文章论述的事理引入深思,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文章给予你最深的启示。(如2016张家界T16) 题型二:联系个人阅读或生活经验谈感受。题型三:结合文本内容的劝告、辩论等。题型四:提出合理化建议。题型五:根据示例写句子。题型一:结合文本谈看法、评价。常见题型解题技巧(1)整体感知,把握观点。反复揣摩文章观点走进文本,这是答题的基础。解答时还要弄清题干是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2)围绕论点,大胆表述。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解答的时候必须紧扣文章论点,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有的放矢。(3)联系生

22、活,有感而发。联系生活,找到个人生活与文章的对接点。把自己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做到不仅有理,而且有据,内容准确、全面。(4)表述有序,语言通顺。开放题型最忌讳信手涂鸦,草草了事,这样会造成层次不清、意思不明、语言啰嗦等弊病。所以,解答此类试题既要有理、有据,还要有序,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个人看法。(2016年青岛)微阅读时代更需阅读经典杨福成而今,“微阅读时代”已经来临。与正襟危坐捧一本经典厚书来比,微阅读的趣味性是大大增强了,鼠标一动、手机一点,浏览便捷、直观,内容简单、轻松。微阅读时代我们还需要阅读经典吗?不难发现,当今社会具有这么几个特征:人心浮、轻文化、重娱乐。这与这个社会

23、疏远了经典,疏远了那些能够让心灵沉静下来的书籍不无关系。曾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演绎了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的风景,而现在,我们演绎了什么呢?错字病句连篇的网络小说点击率超万上亿,娱乐八卦、吃泥鳅治病的“养生秘笈”稳坐排行榜现代人的阅读已经从精神的云端跌落到低谷。微阅读正在消解崇高,远离理想,放置经典名著的书架已经成了博古架。多么浅薄的阅读时代啊!与微阅读缺乏深度、容易导致人的精神平庸化甚至低级化相比,经典则不一样,它叫人领悟的是以德润身,以智化身,以神塑身,以“大我”行事处世。因而,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经典阅读。近年来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我们的精神高度由阅读

24、高度决定,我们的价值观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当经典被束之高阁的时候,人们的思想也就荒芜了,这个社会也就浮躁了。因此,在微阅读时代,我们更需要阅读经典。(原文有改动)议论文的语言考情搜索:2016年青岛;2016潍坊;2016年黔东南州;2016年随州;2016年咸宁6(真题T14)解释“荒芜”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赏析。一是明确词语的本义,“荒芜”指“荒凉,无人管理杂草丛生的田地”;二是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词语。 “思想上的荒芜”联系语句“与微阅读缺乏深度、容易导致人的精神平庸化甚至低级化相比”来理解,指的是远离经典阅读造成人的精神平庸化甚至低级化。【参考答

25、案】“荒芜”是指当人们远离经典,只做缺乏深度的阅读,造成人文精神的平庸化甚至低级化。常见问法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如2016潍坊T24)2选文第段中加点的“这些做法”具体指代的内容有哪些?(2016黔东南州T23)3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如2016咸宁T16)知识放送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严密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

26、达周密,逻辑性强。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题型一:重点字词的赏析解题技巧(1)看清题干,找准重点字词或加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或加点字词的本义,品味语境。(2)揣摩感受语境,具体分析其作用。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用词的鲜明、生动性和感情色彩。(3)最后从词语的本义和延伸义入手,结合语境,结合议论文语言严密、生动、简洁、准确的特点概括总结。题型二:代词的指代内容解题技巧(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段落。(2)辨

27、认指代内容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后。(3)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找关键词、关键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4)将指代内容带入验证。找出指代内容后,将其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乎文义。题型三:句子理解解题技巧(1)从句子结构、内容来分析。首先分析句子主要讲什么,再通过内容分析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并且注意定、状、补这些修饰成分对句子内涵的揭示作用。(2)从句子位置来分析。根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有效地理解句子含义。句子出现在靠近结尾或结尾段,或者是某个分论点的结尾处,对前文起总结的作用,那么理解时就必须对其上文内容有所了

28、解,结合上文内容分析句子的作用;句子出现在文章的首段,那么理解它时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去分析;句子在中间段,那就要从它的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分析,那就要注意审视句子的上下文段的内容。(3)从上下文内容来分析。句子的上下文和所考察的句子基本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可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加强对所考察句子的理解。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考情搜索:2016年菏泽;2016年黔东南州;2016年随州;2016年襄阳;2016张家界7(真题T13)从全文看,阅读经典有哪些好处?(2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信息提取。首先分析题干,找准答题方向。题干要求回答阅读经典有哪些好处,“哪些”表明答案不止一个,而是几条;“

29、好处”指明了答题的内容。其次阅读重点段落,找关键句子,关键词。如第自然段“微阅读正在消解崇高,远离理想”,经典阅读正好与之相反。第自然段“经典则不一样,它叫人领悟的是以德润身,以智化身,以神塑身,以大我行事处世”。最后将这些筛选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参考答案】培养崇高的精神,提升个人素养,实现远大理想。常见问法1从全文看,阅读经典有哪些好处?(如2016青岛T13)2文章认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请分点概括。(如2016黄石T16)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如2016咸宁T18)4作者认为“”,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如2016临沂T16

30、)解题技巧解题程序可归纳为: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综合概括。具体的答题步骤如下:(1)锁定答题区域: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有的可能涉及一段或几段乃至全篇。(2)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根据试题要求,从特定范围内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要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发掘其隐含信息,淘汰无关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3)权衡信息:根据试题的要求,将“筛选”之后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使之符合题目的要求。(4)整合答案: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答题时,语言要准确简洁,要点要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