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54697120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6.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平面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2.1概述 2.2直线 2.3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半径 2.4缓和曲线 2.5平面线形设计2.6道路平面设计成果2.1 概述一、路线一、路线1. 几个相关名词几个相关名词 (1)路线:路线是指道路的中线(弯道上不考虑加宽的影响)线形线形-道路中线的空间形状。(2)路线的平面(horizontal)-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的投影 (3)路线的纵断面(vertical)- :用一个曲面,沿着中线纵向剖切,再展开成平面 (4)道路的横断面(cross-sectional)- :中线各点的法向剖切面中线中线二、汽车行驶轨迹二、汽车行驶轨迹 一辆正常行

2、驶的汽车,无论直行还是转弯,留下的轨迹都是相当顺滑悦目的,形成一条曲折有致的优美线形。最理想的路线平面是行车道的边缘能与汽车的前外轮和后内轮迹线完全符合或相平行,研究表明,行驶中的汽车重心的轨迹在几何上有以下特征: (1)这个轨迹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圆滑的; (2)这个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意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3)这个轨迹的曲率变化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意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三、道路平面线形三、道路平面线形 1.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2 .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选用和相互间的组合; 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的协调; 考虑线形设计对

3、驾驶员视觉与心理的影响。2.2 直线 一、直线的路用特性一、直线的路用特性1.直线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控制点,具有路线短捷、线形简单、行车方向明确和测设容易等优点;2.直线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于与周围地形、地物及环境协调。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区,采用过长的直线会严重破坏自然景观,不仅与环境的协调性差,而且容易造成大填大挖,因此在此类地区直线常常是一种不经济的线形;3.从行车安全和线形的美观性来看,长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也容易出现超速行驶,夜间行车还容易产生眩光,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长直线往往是一种不安全的线形;4.从工程技术的观点看,能够精确决定路线方向的长直线,

4、最好只在城镇、特大桥、长隧道等需要精确决定方向和施工位置的路段上使用。二、直线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要求1.直线的最大长度从理论上讲,直线的合理长度应根据驾驶员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来确定,但目前还没研究清楚。当前各国普遍根据经验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如日本和德国规定最大长度不超过20v(米),其中v为设计车速,以km/h计;前苏联规定为8km,美国规定为3mile约为4.83km)。我国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可可参考20v。 一般长大桥(包括高架桥)、隧道及其接线路段,考虑到施工的方便、经济合理等因素,线形以直线为好。2.直线的最小长度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

5、线: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面线形。当同向曲线间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形成“断背曲线”。 公 路 路 线 设 计 规 范 规 定 : “ 当 设 计 速 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 C型曲线 与断背曲线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把两个

6、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断背曲线。设计中应尽。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量避免。v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由于两弯道转弯方向相反,考虑到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操作的方便,其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予以限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当直线两端设置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不设直线而直接相连,构成S

7、型曲线。 S型曲线三、直线设计注意事项三、直线设计注意事项1.公路平面设计采用直线线形时,除必须满足上述设计标准和要求外,还应特别处理好直线同地形的关系。在下述地区或路段上可考虑采用直线线形: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地带;城镇及其近郊公路,或以线条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路线交叉点前后;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2.当不得已采用了长直线时,应注意其对应的纵坡不宜过大;如果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适宜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等技术措施予以改善;定线时应注意把自然风景或建筑物纳入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在长直线尽头设置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

8、距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大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保障措施。 哪一个最优?哪一个最优?美美国国俄俄勒勒冈冈州州典典型型沙沙漠漠公公路路香榭丽舍与凯旋门2.3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一、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一、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其作用点在汽车的重心,方向水平背离圆心。 gRGvF2受力分析: 横向力X失稳 竖向力Y稳定1汽

9、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 离心力GcosFsinYGsinFcosXGcosFsinYGsinFcosX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一般很小,则sintg=ih,cos1,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igRv(GGigRGvGiFXh2h2h 采用横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即h2igRvGXh2iR127V或v单位m/sV单位km/h 横向倾覆: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横向力的作用,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横向倾覆。 当倾覆力矩等于或大于稳定力矩时,横向倾覆。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倾覆力矩:Xhg稳定力矩:2bG2bG)(Fih2bGXhggh2bGX 稳定、平衡条件

10、:)i2hb127(VRhg2minh2iR127V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线半径R min:即或h2iR127V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或 横向滑移: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因横向力的存在,可能使汽车沿横向力的方向产生横向滑移。 横向力大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极限平衡条件:hhGYXhGX横向滑移稳定条件:h)i127(VRhh2或 利用上式可以确定:利用上式可以确定:(1)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已知汽车运行速)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已知汽车运行速度度V,则可计算汽车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则可计算汽车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线半径线半径R; (2)若已知平

11、曲线半径)若已知平曲线半径R和横向超高坡度和横向超高坡度ih ,则,则可计算汽车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大允许行驶速度可计算汽车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大允许行驶速度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值的大小。 现代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重心较低,一般b2hg,而 h0.5,即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横向滑移先于横向倾覆发生。 在道路设计中只要保证不产生横向滑移现象发生,即可保证横向稳定性。 保证横向稳定性的条件:h)i127(VRhh2或ghh2b二、圆曲线半径二、圆曲线半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规定,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论转角大

12、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平曲线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平曲线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曲线最小长度、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一)、圆曲线的特点(一)、圆曲线的特点 1.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所以测设和计算比缓和曲线简单; 2.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方向,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尤其是由不同半径的多个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曲线,对地形、地物和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3.较大半径的长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和行车舒适的特点,是高等级公路上最常采用的线形之一; 4.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且往往要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

13、道路宽度; 5.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视线受到路堑边坡或其它障碍物的影响较大,因而容易发生行车事故。 (二)、圆曲线半径(二)、圆曲线半径1. 圆曲线半径计算的一般公式 由汽车行驶理论可知,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先于纵向稳定性,因此,平曲线半径值由汽车行驶横向稳定性确定,即: 用车速以V(km/h)代替v (m/s),则公式中, 为横向力系数;为路面横坡度。 的取值取决于行驶稳定性、乘客舒适程度以及运营经济。 )()(2migvR)()(1272mivRi(一)因素(一)因素 在指定车速在指定车速V下,极限最小半径决定于容下,极限最小半径决定于容许的最大横向力系数和该曲线

14、的最大超高。许的最大横向力系数和该曲线的最大超高。 1关于横向力系数关于横向力系数 (1)危及行车安全)危及行车安全 为保证汽车用普通轮胎在最不利路面状为保证汽车用普通轮胎在最不利路面状况下能不产生横向滑移,况下能不产生横向滑移, 应小于应小于0.2。 h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要求要求0.3。 (3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横向力系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横向力系数数 为为0.20.2时,其燃料消耗时,其燃料消耗 与轮胎磨损与轮胎磨损 分别比分别比0 0时时多多2020和近和近3 3倍。倍

15、。 (4 4)行旅不舒适)行旅不舒适 当当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张,乘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张,乘客感到不舒适。客感到不舒适。 0.10.10.150.15间,舒适性可以接受。间,舒适性可以接受。 综上所述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最大综上所述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最大横向力系数采用:横向力系数采用:设计速度设计速度1201008060403020横向力系数横向力系数0.10.120.130.150.150.160.17 2 2关于最大超高关于最大超高 (1 1)要考虑车辆组成)要考虑车辆组成 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要同时顾及快、慢车,

16、快车超高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要同时顾及快、慢车,快车超高宜大,慢车超高宜小。宜大,慢车超高宜小。 (2 2)要考虑气候因素)要考虑气候因素 慢车及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在不利季节情况要能避免沿路慢车及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在不利季节情况要能避免沿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 (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系数)的横向摩阻系数) (3 3)要考虑驾驶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要考虑驾驶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对重山区、城市附近、交叉口以及有相当数量非机动车对重山区、城市附近、交叉口以及有相当数量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最大超高还要比一般道路小些。行驶的道路,最大超高还

17、要比一般道路小些。 (二)圆曲线最小半径圆曲线最小半径包括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半径采用的极限最小值,只有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在设计中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满足。当道路曲线半径为极限最小半径时,设置最大超高。%8hi17. 01 . 0h.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车速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标准标准中计算一般最小半径时中计算一般最小半径时: 适用:适用: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小半径。 一方面考虑了汽车在这种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一方面考虑了汽车

18、在这种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 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增加工程量。多增加工程量。06. 005. 0h%8%6hi.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指道路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所采用的最小半径。计算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5 .1hi%5 . 2hi035.0h025. 0h3.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时,在地形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

19、大半径曲线。但半径过大,使圆曲线过长,对测设和施工都不利,而且过大的半径,其几何性质与直线已无多大的差异。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以不超过10000m为宜。4.圆曲线半径指标的运用在运用圆曲线半径的三个最小半径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在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力求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或地形有所限制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在条件特殊困难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不小于极限最小半径。选用曲线半选用曲线半径时,最大半径值一般不应超过径时,最大半径值一般不应超过10000m为宜。为宜。2.4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三

20、要素之一。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之一。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规范规范规定:规定:除四级公路外的其它各除四级公路外的其它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另外,当圆曲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另外,当圆曲线半径大于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可时可省略缓和曲线。省略缓和曲线。n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n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一)缓和曲线的作用n 1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

21、驶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n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n 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n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4缓和曲线 汽车等速行驶,司机匀速转动方向盘汽车等速行驶,司机匀速转动方向盘时时,汽车的行,汽车的行驶轨迹驶轨迹: 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 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k=k ; (二)缓和曲线的性质(二)缓和曲线的性质其中,其中, 是在是在t t时间后方向时间后方向盘转动的角度,盘转

22、动的角度, = = t t ; 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 =kt (rad=kt (rad) )轨迹曲率半径:轨迹曲率半径:tgdr n设汽车前后轮轴距为设汽车前后轮轴距为d,前轮转动,前轮转动 后,汽车的行后,汽车的行驶轨迹曲线半径为驶轨迹曲线半径为tkddtgdrn汽车以汽车以v(ms)等速行驶,经时间)等速行驶,经时间t以后,其行驶以后,其行驶距离(弧长)为距离(弧长)为l:n l=vt (m)rkdt r1.kvdrkvdlkvdC rCl n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

23、质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质与数学上的回旋线正好相符。与数学上的回旋线正好相符。 二、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n (一)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一)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n 回旋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缓和曲线。回旋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缓和曲线。我国我国标准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n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 n rl=A2 (rl=C) 极坐标方程式极坐标方程式n式中:式中:r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 n l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n A回旋线的参数。回

24、旋线的参数。A表征回旋线曲率变化的表征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缓急程度。1. 回旋线的参数值A的确定: 回旋线的应用范围:回旋线的应用范围:RLsA ORLsYXn 缓和曲线起点:回旋线的起点,缓和曲线起点:回旋线的起点,l=0,r=;n 缓和曲线终点:回旋线某一点,缓和曲线终点:回旋线某一点,lLs,rR。n 则则 RLs=A2,即回旋线的参数值为:,即回旋线的参数值为:直线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缓和曲线1. 回旋线的参数值A的确定: 回旋线的应用范围:回旋线的应用范围:RLsA n 缓和曲线起点:回旋线的起点,缓和曲线起点:回旋线的起点,l=0,r=;n 缓和曲线终点:回旋线某一点,缓和曲线

25、终点:回旋线某一点,lLs,rR。n 则则 RLs=A2,即回旋线的参数值为:,即回旋线的参数值为:n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回旋线起点切线on由微分方程推导回旋由微分方程推导回旋线的直角坐标方程:线的直角坐标方程:n以以rl=A2代入得:代入得:n回旋线微分方程为:回旋线微分方程为:n dl = r dl = r d d n dx dx = dl = dl cos cos n dy dy = dl = dl sin sin dlAdl2n或或l ldl = Adl = A2 2dd2. 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当当l=0l=0时,时, =0=0。 对对l ldl=Adl=A2

26、2d d 积分得:积分得:n式中:式中: 回旋线上任一点的半径方向与回旋线上任一点的半径方向与Y Y轴的夹轴的夹角。角。n 对回旋线微分方程组中的对回旋线微分方程组中的dxdx、dydy积分时,可积分时,可把把coscos 、sinsin 用泰勒级数展开,然后用代入用泰勒级数展开,然后用代入表表达式达式,再进行积分。,再进行积分。22222,2AlAlndxdx,dydy的展开:的展开:dldx cosdl)! 6! 4! 21 (642dlAlAlAl)2(7201)2(241)2(21-1 622422222dlAlAlAl)6472038481 (12128844dl(dldy)! 7!

27、 5! 3sin753dlAlAlAlAl)2(50401)2(1201)2(61-272252232222dlAlAlAlAl)12850403840482(141410104622对对dx、dy分别进行积分:分别进行积分: dldxxcosdlAlAl)38481 ( 88448945345640AlAlldldyysindlAlAlAl)3840482(1010462210116723422403366AlAlAl45401Al67233366AlAln在回旋线终点处,在回旋线终点处,l = Ls,r = R,A2 = RLs 回旋线终点坐标计算公式:回旋线终点坐标计算公式:8945A3

28、456LsA40LsLsX4523R3456LsR40LsLs10116723A42240LsA336LsA6LsY56342R42240LsR336LsR6Ls23R40LsLs342R336LsR6Lsn回旋线终点的半径方向与回旋线终点的半径方向与Y轴夹角轴夹角0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R2LsA2Ls20n1. 各要素的计算公式各要素的计算公式n基本公式:基本公式:rl=A2, n(二)回旋线的几何要素(二)回旋线的几何要素n任意点任意点P处的曲率半径:处的曲率半径: 222Al222AllArnP点的回旋线长度:点的回旋线长度:rArAl222nP点的半径方向与点的半径方向与Y轴的夹角轴的

29、夹角 2222222rArlAl p p = = y y + + r rcoscos - -r r P P点曲率圆圆心点曲率圆圆心M M点的坐标:点的坐标: x xm m = x = x rsinrsin y ym m = r + p = r + p P点的弦长:点的弦长: n P点曲率圆的内移值:点曲率圆的内移值: sinyanP点弦偏角:点弦偏角: )rad(3xyarctgpr(1-cos) 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基本组成是:直线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基本组成是:直线- -回旋线回旋线- -圆曲线圆曲线- -回旋线回旋线- -直线。直线。 (1)(1)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

30、2 2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元素: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元素:)(238424)cos1 (342mRLsRLsRYp2302402cosRLsLsRXq度)(6479.282220RLsRLsALsn回旋线终点处内移值:回旋线终点处内移值:n回旋线终点处曲率圆圆心回旋线终点处曲率圆圆心x坐标坐标:n回旋线终点处回旋线终点处半径方向与半径方向与Y轴的夹角轴的夹角 :n(1)(1)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m(q2tg)pR(Tn切线长:切线长:n曲线长:曲线长:)m(LsR180)m(Ls2R180)2(L0n外距:外距:)m(R2sec)pR(En校正值:校正值:J

31、= 2T - LJ = 2T - Ln(2)(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方法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方法:n以交点里程桩号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为起算点:nZH = JD TZH = JD TnHY = ZH + LsHY = ZH + LsnQZ = ZH + L/2QZ = ZH + L/2nYH = HZ LsYH = HZ LsnHZ = ZH + LHZ = ZH + Ln用切线支距法敷设回旋线公式:用切线支距法敷设回旋线公式: n l回旋线上任意点回旋线上任意点m至缓和曲线终点的至缓和曲线终点的弧长(弧长(m)。)。n(3)切线支距法敷设曲线计算方法:)切线支距法敷设曲线计算方法: 22545

32、401401SLRlAlx3373672333663366SSLRlRLlAlAlynOMnYHHYHZZH yxqpRRsinR(1-cos )00n切线支距法敷设带有回旋线的圆曲线公式:切线支距法敷设带有回旋线的圆曲线公式: n x=q+Rsin x=q+Rsin m m (m) (m)n y=p+R(1-cos y=p+R(1-cos m m) (m) (m)n式中:式中: )()2(6479.280RLslmmmn lm圆曲线上任圆曲线上任意点意点m至缓和曲线终点至缓和曲线终点的弧长(的弧长(m););n mlm所对应的所对应的圆心角(圆心角(rad)。)。Rlmm(三)回旋线的相似性

33、 回旋线的曲率是连续变化的,而且其曲率的回旋线的曲率是连续变化的,而且其曲率的变化与曲线长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变化与曲线长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可以认为回旋线的形状只有一种,只需改变可以认为回旋线的形状只有一种,只需改变参数参数A就能得到不同大小的回旋曲线。就能得到不同大小的回旋曲线。 A相当于回旋线的放大系数,回旋线的这种相当于回旋线的放大系数,回旋线的这种相似性对于简化其几何要素的计算和编制曲相似性对于简化其几何要素的计算和编制曲线表很有用处。线表很有用处。 例题: 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右右=15=1528302830,半径,半径R=600m

34、R=600m,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Ls=70mLs=70m, JD=K2+536.48JD=K2+536.48。 要求:(要求:(1 1)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2 2)计算曲线上每隔)计算曲线上每隔25m25m整桩号切线支整桩号切线支距值。距值。 解:(解:(1 1)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计算:340. 025024702422RLsp996.342502407027024022323RLsLsq565.116996.3422830.15)340. 0250(2)(tgqtgpRT054.232702502830.15180180LsRL865. 52502s

35、ec)340. 0250(2sec)(RpREJ=2T-L=2116.565-232.054=1.077n(1 1)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计算:n(2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主点里程桩号计算:n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 = K2+536.48 JD = K2+536.48 nZH = JD T =K2+536.48 - 116.565 = K2+419.915 ZH = JD T =K2+536.48 - 116.565 = K2+419.915 nHY = ZH + Ls = K2+419.915 +70 = K2+489.915 HY = ZH + Ls =

36、K2+419.915 +70 = K2+489.915 nQZ = ZH + L/2= K2+419.915+232.054/2 =K2+535.942 QZ = ZH + L/2= K2+419.915+232.054/2 =K2+535.942 nHZ = ZH + L = K2+419.915 +232.054 =K2+651.969 HZ = ZH + L = K2+419.915 +232.054 =K2+651.969 nYH = HZ Ls = K2+651.97 70=K2+581.969 YH = HZ Ls = K2+651.97 70=K2+581.969 (3)计算曲线

37、上每隔25m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列表计算曲线25m整桩号:ZH= K2+419.915 K2+419.915 K2+425 K2+450 K2+475 K2+500 K2+425 K2+450 K2+475 K2+500 平曲线切线支距计算表平曲线切线支距计算表 桩 号计算切线支距l缓和曲线圆曲线xSySm()xCyCZH+419.915000K2+4255.0855.0850.000K2+45030.08530.0850.108HY+489.9157069.9761.361K2+50010.0854.305380.0382.033K2+52535.0856.6926104.9224.428

38、计算切线支距值: (1)LCZ=K2+425(缓和曲线段),(缓和曲线段), ZH=K2+419.915 l=2425-2419.915=5.085085. 57025040085. 514014012222545SLRlAlx000. 0702506085. 5663323SRLlAlyn(2)LCZ=K2+500 , HY=K2+489.915 (圆曲线段)(圆曲线段)n lm=2500-2489.915=10.085n x=q+Rsin m =34.996+250sin4.3053=80.038(m)n y=p+R(1-cos m)=0.34+250(1-cos4.3053)=2.033

39、(m)3053. 4)25070085.102(9479.28)2(6479.280RLslmmm作业: 1用级数展开法计算用级数展开法计算p、q的表达式。的表达式。 2已知平原区某一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已知平原区某一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左左= 1 6 3 6 4 2 , 半 径, 半 径 R = 1 0 0 0 m ,JD=K7+153.63。 要求:(要求:(1)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2)计算曲线上每隔)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的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列表计算)。切线支距值(列表计算)。 三、其它形式的缓和曲线 (一)三次抛物线(一)三次抛物线 三次抛物线的方程

40、式:三次抛物线的方程式:xCr n三次抛物线上各点的直三次抛物线上各点的直角坐标方程式:角坐标方程式:n x=lCxy63三、其它形式的缓和曲线 (二)双纽线(二)双纽线 双纽线方程式:双纽线方程式: n双纽线的极角为双纽线的极角为45时,曲线时,曲线半径最小。此后半径增大至原点,半径最小。此后半径增大至原点,全程转角达到全程转角达到270。xCr 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线形比较: 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56)时,几乎没有差别。)时,几乎没有差别。 随着极角的增加,三次抛物线的长度比双纽随着极角的增加,三次抛物线的长度比双纽线的长度

41、增加的较快,而双纽线的长度又比线的长度增加的较快,而双纽线的长度又比回旋线的长度增加得快些。回旋线的长度增加得快些。 回旋线的半径减小得最快,而三次抛物线则回旋线的半径减小得最快,而三次抛物线则减小的最慢。从保证汽车平顺过渡的角度看,减小的最慢。从保证汽车平顺过渡的角度看,三种曲线都可以作为缓和曲线。三种曲线都可以作为缓和曲线。 此外,也有使用此外,也有使用n次(次(n3)抛物线、正弦形)抛物线、正弦形曲线、多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但世界曲线、多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但世界各国使用回旋曲线居多,我国各国使用回旋曲线居多,我国标准标准推荐推荐的缓和曲线也是回旋线。的缓和曲线也是回旋线。 四、

42、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 (一)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旅客感觉舒适旅客感觉舒适: 汽车行驶在缓和曲线上,其离心加速度将随汽车行驶在缓和曲线上,其离心加速度将随着缓和曲线曲率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过快,着缓和曲线曲率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过快,将会使旅客有不舒适的感觉。将会使旅客有不舒适的感觉。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率as:Rtvtaa2sn在等速行驶的情况下:在等速行驶的情况下: vLst RLsV0214. 0RLsva33sn满足乘车舒适感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满足乘车舒适感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RaV0214. 0Lss3minn我国公路计算规范一般建议我国公

43、路计算规范一般建议as0.6 RV036. 0Ls3min2超高渐变率适中超高渐变率适中 由于缓和曲线上设有超高缓和段,如果缓和段太短,由于缓和曲线上设有超高缓和段,如果缓和段太短,则会因路面急剧地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则会因路面急剧地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的面,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的面,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 规范规范规定了适中的超高渐变率,由此可导出计规定了适中的超高渐变率,由此可导出计算缓和段最小长度的公式:算缓和段最小长度的公式: n式中:式中: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外侧边缘的宽度;n 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

44、数差(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n p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外侧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pBLsimin3行驶时间不过短行驶时间不过短 缓和曲线不管其参数如何,都不可使车辆在缓和曲线不管其参数如何,都不可使车辆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过短而使司机驾驶操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过短而使司机驾驶操纵过于匆忙。一般认为纵过于匆忙。一般认为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应有行驶时间至少应有3sn标准标准按行驶时间不小于按行驶时间不小于3s的要求制定了各级公路的要求制定了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n

45、城规城规制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如表制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如表3-7。2 . 1VLsmin(二)回旋曲线参数的确定(二)回旋曲线参数的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车速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车速较高时,应该使用更长的缓和曲线。较高时,应该使用更长的缓和曲线。 回旋线参数表达式:回旋线参数表达式: A2 = RLs 从视觉条件要求确定从视觉条件要求确定A: 考察司机的视觉,当回旋曲线很短,其回旋线切线考察司机的视觉,当回旋曲线很短,其回旋线切线角(或称缓和曲线角)角(或称缓和曲线角)在在3左右时,曲线极不明左右时,曲线极不明显,在视觉上容

46、易被忽略。显,在视觉上容易被忽略。 回旋线过长回旋线过长大于大于29时,圆曲线与回旋线不能很时,圆曲线与回旋线不能很好协调。好协调。 适宜的缓和曲线角是适宜的缓和曲线角是=329。 由由0=329推导出合适的推导出合适的A值:值: 将将0=3和和0=29分别代入上式,则分别代入上式,则A的取值范的取值范围为:围为:RLs6479.2806479.28RLs06479.28RRLsA0RA3R回旋线参数回旋线参数A A的确定:的确定: 经验证明,当经验证明,当R在在100m左右时,通常取左右时,通常取AR;如;如果果R小于小于100m,则选择,则选择AR。 在圆曲线半径较在圆曲线半径较大时,大时

47、, R3000m,AR/3。 (三)缓和曲线的省略(三)缓和曲线的省略1. 为什么可以省略为什么可以省略 在直线和圆曲线间设置缓和曲线后,圆曲线产生在直线和圆曲线间设置缓和曲线后,圆曲线产生了内移,其位移值为了内移,其位移值为p,n在在Ls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的情况下,p与圆曲线半径成反比,当与圆曲线半径成反比,当R大到一定大到一定程度时,程度时,p值将会很小。这时缓和曲线的设置与否,线形上值将会很小。这时缓和曲线的设置与否,线形上已经没有多大差异。已经没有多大差异。n一般认为当一般认为当p0.10时,即可忽略缓和曲线。如按时,即可忽略缓和曲线。如按3s行程计算行程计算缓和曲线长度时,若取缓和曲线长度时,若取p=0.10,则不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则不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为:为:R24Lsp2222hV289. 0)2 . 1V(10. 01241p24LsR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缓和曲线的规定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缓和曲线的规定n由于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比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小,考虑到由于设缓和曲线的临界半径比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小,考虑到缓和曲线还有完成超高和加宽的作用,应按超高控制。缓和曲线还有完成超高和加宽的作用,应按超高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