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上传人:少*** 文档编号:54676192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录文件编号SK-JL-SC-005-03-11.目的: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标准操作规程规程。2.责任:配制清洁剂、消毒剂操作人员,QA对本规程实施负责。3.范围:适用于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岗位。4.内容:4.1岗位操作工按员工进出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进入生产岗位。检查有无“生产状态标识”及上一批次的“清场合格证”,且在有效期内,无误后方可进入准备工作。4.2准备工作:4.2.1操作前的检查:4.2.1.1操作间的检查:配制消毒液的区域分为一般区和C级区;一般区:温度:舒适;C级区:设定标准环境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压差:10pa;( B级区用消毒液为C级区配制无

2、菌过滤后传入)4.2.1.2容器具的检查:容器具已清洁,有“已清洁”状态标识,并在有效期内;4.2.1.3设备的检查:生产用的蠕动泵和过滤器应按要求进行清洁,确认设备正常,并有“已清洁”状态标识,同时更换设备状态标识;4.3消毒剂的配制:4.3.1采用稀释法配制消毒剂,其公式是:CVC1V1 C浓溶液的浓度 V需用浓溶液的体积 C1稀溶液的浓度 V1欲配制稀溶液的体积4.3.1.1 75%乙醇溶液:取95%乙醇溶液3947ml,加水(饮用水或注射用水)至5000ml,稀释成75%的溶液,置干燥容器内,密闭保存;4.3.1.2 0.1%苯扎溴铵溶液:用量筒量取5%苯扎溴铵溶液100ml,加水(饮

3、用水或注射用水)至5000ml,稀释成0.1%的溶液置专用容器内,密闭保存;4.3.1.3 5%甲酚皂溶液:取5%甲酚皂溶液置专用容器内,密闭保存;4.3.1.4 3%过氧化氢溶液:用量筒量取饮用水或注射用水9000ml(放冷至30以下),再用量筒量取30%的过氧化氢1000ml倒入注射用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置于专用容器内,密闭保存。4.3.2 C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液除75%乙醇溶液外在配制后,均应经0.45um过滤器过滤后使用。B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液在配制后,应经0.22um除菌过滤后使用。4.4消毒剂的使用:4.4.1手部消毒;设备、门把手、电话等设施的外表面;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表面;墙面

4、、地面、地漏;管道、储罐;洁净区空气消毒;4.4.2配制并经过滤后的消毒液在使用前应经确认准确后领用,并应有领用记录;4.4.3洁净区环境消毒为臭氧及甲醛定期交替使用,具体使用操作见空调净化机组操作及养护标准操作规程。4.4.4消毒分为三个步骤:4.4.4.1第一步清洁:去除表面的污垢,使消毒液更好的发挥作用;4.4.4.2第二步:消毒:采用拖擦法和擦拭法;4.4.4.3第三步:清除残留,保证消毒效果和避免再次污染,并考虑适当的间隔时间。4.5清洁液的配制:4.5.1 1%的碳酸钠配制: 4.5.1.2 用托盘天平称取碳酸钠适量,再称取所需量的注射用水;4.5.1.3 纯化水(注射用水)倾入容

5、器中,在搅拌下,分次加入碳酸钠至全部溶解;4.5.1.4在容器外壁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并加盖。一周内使用。4.5.2氢氧化钠配制:4.5.2.1 NaOH清洁液(1mol/L)的配制:4.5.2.2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80克,用电子秤称取2千克纯化水;4.5.2.3纯化水倾入瓷桶中,在搅拌下,分次加入氢氧化钠至全部溶解;4.5.2.4在瓷桶外壁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并加盖。一周内使用。4.5.3注射用水经除菌过滤。4.6清洁剂的使用:4.6.1设备、操作台、设施的外表面清洁;墙面、地面;工作服;生产人员手部清洁;工器具清洁、清洁工具清洁;4.6.

6、2配制的清洁液在使用前应经确认准确后领用,并应有领用记录;4.7清场、清洁:4.7.1清场、清洁内容包括:本批遗留物和文件,清洁工作间内门、容器具、生产工具、清洁工具、消毒液配制容器、消毒液接收容器及其装置、过滤器、盛装消毒液的容器、操作台、地面、墙面、灯具等;4.7.2清场要求:现场无剩余及其它品种的消毒液及废弃物;4.7.3清洁工具:丝光毛巾、无脱落物拖把、水桶、毛刷;4.7.4清洁(消毒)剂名称:纯化水;0.1%苯扎溴铵溶液、75%乙醇溶液、3%过氧化氢;4.7.5清洁频次:每天消毒液接收结束后超过24小时后、更换消毒液前。4.7.6清洁方法:配制容器、接收器均为分手工清洁;4.7.7清

7、洁程序:先清设备,再清墙面地面,最后清洁工器具及清洁工具。4.7.8清洁步骤:4.7.8.1生产结束后,清除生产废弃物及遗留物,清除文件;清除地面杂物;4.7.8.2蠕动泵:确认没有剩余的消毒液后,随即用专用丝光毛巾蘸消毒液均匀擦拭,将可拆卸部分在容器具清洗间进行清洁,具体清洁方法见蠕动泵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4.7.8.3滤芯:每天配制结束后,将滤芯在线冲洗清洁,清洁结束后按要求定点干燥存放,具体清洗方法按过滤器使用与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4.7.8.4墙面:用丝光毛巾蘸纯化水由上而下仔细擦拭墙壁、门窗两遍至洁净;用蘸有消毒液的丝光毛巾进行擦拭两遍;4.7.8.5地面:用纯

8、化水润湿拖把拖拭地面两遍,若仍有污迹可沾碳酸钠拖拭地面,然后用湿拖把擦去碳酸钠,用蘸有纯化水的湿拖把拖试地面;最后用蘸有消毒液的丝光毛巾进行擦拭消毒;4.7.8.6灯具及风口按照生产区设施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洁;4.7.8.7边角处不易清洁处用毛刷沾取清洁剂进行清洁;再用丝光毛巾蘸纯化水进行擦拭至洁净;用蘸有消毒液的丝光毛巾进行擦拭消毒;4.7.8.8废弃物:在生产结束后通过废弃物专用通道将生产废弃物传出,放入指定的地点。具体按生产区内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及时进行处理。4.7.8.9传递设施:在配制结束并传递后,用蘸有纯化水的丝光毛巾进行擦拭,上下左右均匀的擦拭两遍,最后开启紫外线灯消毒

9、30分钟。详细的清洁见传递窗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4.7.8.10废弃物:在生产结束后通过废弃物专用通道将生产废弃物传出,放入指定的地点。具体按生产区内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及时进行处理。4.7.9消毒液配制岗位清洁后卫生可接受标准:4.7.9.1无擦拭后水迹及任何残留痕迹;地面应无污迹、无积水、无废弃物;4.7.9.2消毒液配制间内应无浮尘、无不清洁的死角;用手擦拭任意部位应无污迹和脱落物。4.7.10注意事项:4.7.10.1清洁消毒剂与肥皂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配伍禁忌,影响杀菌效果,所以用洗手液后必需将洗手液冲洗干净;4.7.10.2消毒剂及清洁剂的配制,一般区为饮用水;洁净区为

10、注射用水并经过滤或除菌过滤;4.7.10.3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遇明火有起火或爆炸的可能,以及乙醇的挥发性,不能保持持久的消毒效果,所以75%乙醇溶液不可用于地漏的液封;4.7.10.4配制消毒剂时,必须二人复核操作。配制消毒剂,必须戴保护用品,避免烧伤。在指定地点配制消毒剂,避免造成污染;4.7.10.5消毒剂配制后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毒剂应每月定期更换;4.7.10.6配制结束后应在盛装消毒液的容器上注明消毒液的名称、配制人、配制时间及有效期等4.7.10.7更换消毒时,应将配制现场的所有本品种的消毒液清除干净;并对所有的工器具进行清洁;4.7.10.8墙面、地面及顶棚的清洁在每天生产结

11、束后或停产超过24小时后进行;4.7.10.9工器具:在使用结束后,将容器具及生产工具送入指定的清洁间进行清洁,并按要求定置管理。具体按车间工器具的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洁;4.7.10.10清洁工具:在使用结束后,将清洁工具送入指定的清洁间进行清洁,具体按生产区清洁工具的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洁;4.7.10.11生产工具、清洁工具在使用结束后应按车间定置管理规程进行存放;4.7.10.12清场结束后,岗位操作工及时填写清场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日期、规格、清场前产品名称、清场前产品批号、清场依据、清场要求、清场情况、备注、清场时间、清场人签名,并立即通知QA检查。清场记录纳入批生产记录中;

12、4.7.10.13 QA对清场后的生产区进行检查,QA检查后填写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和检查结论,并签名。检查合格后发给“清场合格证”;如不合格应继续清场直到清场合格为止。4.8结果评价:符合本岗位质量监控点的要求及企业的内控标准。4.9生产结束后,撤、换相应的状态标识。4.10检查并关闭水、电。4.11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4.10.1若发现消毒液有异常时,应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车间技术人员,由现场QA决定使用与否,不合格应及时退库,详细记录,并报质量管理部,启动偏差处理程序;4.12培训及现场管理:配制操作人员,须进行岗前培训,熟悉配制操作要求及相关GMP有关知识,经考核合格后上岗操作。4.13安全和劳动保护:4.13.1蠕动泵在运转时不得用手触摸传动部位,不得进行擦拭和清洁工作;4.13.2不得用湿抹布擦拭电器设备,更不得用水直接冲洗电器部分;应保持设备的清洁与干燥;4.13.3应保持设备在性能完好的情况下使用,并由专职人员定期维护,以使正常运行;4.13.4各操作间照明应达到GMP规范所规定的照度300勒克斯以上。4.14相关记录:附件1:消毒液配制记录;附件2:蠕动泵使用记录。5.文件历史变更版本号 生效日期变更原因、依据及详细变更内容01新版GMP(2010修订)实施,文件内容修订、格式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