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与“不教”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54672186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案例-“教”与“不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教”与“不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教”与“不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案例-“教”与“不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教”与“不教”(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案例:“教”与“不教” 多数幼儿在教师精心安顿的活动中学会了儿歌,并根本掌握了儿歌的节奏。但是这里有一点可能被教师忽略了,那就是:每位幼儿的起点不尽相同,教师是否考虑到要让每位幼儿都有所得。我觉得至少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或知识面宽的幼儿来说不太公平,他们对今天的儿歌节奏可能早已掌握,坐在课堂中充当的只是陪衬;的角色。【活动实录】:活动开始,教师以一首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歌曲作为引子,而后自然地过渡到主题:小羊、小猫和小鸡是怎么叫的呀;?孩子们依据各自的经验进行答复,还不时地学着这些动物的叫声喵喵喵;,咩咩咩;和叽叽叽;。教师这时便顺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种动物的挂饰请小朋友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并说:我说小

2、白羊;,你们要用叫声答复我,好吗。幼儿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教师便依次说出小白羊、小花猫和小小鸡,幼儿也依次用叫声作了答复。第一次答复时,多数幼儿没能将三字一句的儿歌按节奏念出来,于是教师又将小白羊;三个字念了一遍,并伴着自己的点头动作,这时有的幼儿接受了教师的暗示,也用有节奏的咩咩咩;,加以回应。看到幼儿明白了自己的用意,教师便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到小动物家做客。教师领着小朋友先来到贴着青草的幕帘前面问:这是谁的家呀;?有的幼儿看到青草,马上说:小羊的家;。教师又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羊的家呀;?幼儿答:因为小羊喜欢吃草;。教师听了幼儿的答复后称心地走向小猫的家;,又问幼儿:这是谁的家呀;?幼儿看

3、到幕帘上的小鱼,毫不犹豫地答复:小猫;。教师又走向小鸡的家;,幼儿从看到小虫也很自然地说出了这是小鸡的家;。认识完小动物的家,教师请幼儿去给自己挂饰上的动物找家,并看看你的小动物爱吃什么?很快幼儿都找到了小动物的家。并且在家;里摆放的小椅子前坐了下来,坐下的同时看到了桌上还摆着小动物的食物;青草、小鱼、小虫,多数幼儿坐下之后不停地摆弄着桌上的食物。这时,教师来到了小羊的家;,在门口,老师叫:小白羊;!幼儿答:咩咩咩;!师又说:吃什么;?幼儿答不出,师又说了一遍:吃什么;,并用眼神指向桌上的青草,这时幼儿似乎懂了教师的用意,答复道:吃青草;。就这样,教师一家一家地去做客;,幼儿根本上能用儿歌中的

4、话来答复教师的提问。做客完毕,幼儿又回到原来的座位上。教师待幼儿坐定,又重复刚才做客时的一问一答,在同伴的提示和启发下,多数幼儿能按节奏来答复。答复完毕,教师进行了范读,后又结合大屏幕上放映的幻灯片进行了第二次示范。幼儿看着幻灯片上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自然神情十分专注。在教师放第二遍幻灯片的时候,一些幼儿已经可以跟上教师念儿歌的速度。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你还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叫声;?有幼儿说小老鼠。师问:小老鼠怎么叫;?这位幼儿答不出,旁边幼儿补充说:吱吱吱;。师又问:吃什么;?幼儿还是答不出。于是教师便说:大家回家可以想一想,其他动物的叫声和它喜欢吃的东西,下次我们就可以编出好听的儿歌来了;

5、。活动在教师的结束语中暂告一段落。【案例评析】:整个活动教师是用多种形式贯通起来的,没有依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幼儿以跟读的形式学念儿歌,而是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看课的老师都说这次活动设计得很好,教师没有教;的痕迹,幼儿学习没有负担,给人的感觉很舒服。但细细品味,这不教;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首先,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看。这首儿歌的局部内容在幼儿早操律动中几乎天天出现,幼儿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小动物的儿歌,今天活动要掌握的只是后面的两句吃什么,吃xx;。而这两句对于已入园三个月的孩子来说,似乎也过于简单,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没有能关注幼儿的最近开展

6、区;。长此以往,对于发挥幼儿的潜能是很不利的。其次,从教师的指导来看。说本次活动中教师没有教;的痕迹,我不是十分赞同。从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动物的家;到去小动物家做客;,教师的介入一直十清楚显,从教师与幼儿的一问一答可见一斑。既然要让幼儿在自然、宽松的状态下学习,为什么要给幼儿固定的挂饰?为什么不肯放手让幼儿自己找家;,自己讲出小动物吃什么;的答案?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的能力还是存在着疑心,甚至可以说对本次活动也不是很有信心。再那么,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是按着自己既定的教案来实施的,并没有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实际反应情况再作出动态的、实时的调整,幼儿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只要稍有偏离,就会被马上拉回来。整个活动教师的考虑是十分周全;的,教师将幼儿可能会产生的种种情形都作了充沛的估计,这是好的。可是这不是出于为幼儿有效学习效劳;的观点,而是关注活动是否能按教师预先的方案顺利实施,到达预期的效果作准备的。最后,从面向全体幼儿来看。多数幼儿在教师精心安顿的活动中学会了儿歌,并根本掌握了儿歌的节奏。但是这里有一点可能被教师忽略了,那就是:每位幼儿的起点不尽相同,教师是否考虑到要让每位幼儿都有所得。我觉得至少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或知识面宽的幼儿来说不太公平,他们对今天的儿歌节奏可能早已掌握,坐在课堂中充当的只是陪衬;的角色。【案例:“教与“不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