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4503454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9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长 丰 县 中 医 院 杨 春3 祖国医学对厌食症的认识祖国医学对厌食症的认识 厌食症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厌食症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而出现的小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而出现的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一般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一般精神状态正精神状态正常常,可有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表现,可有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表现,且不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者。近似于且不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者。近似于民间俗称的民间俗称的“奶痨奶痨”。多见于。多见于1-6岁儿岁儿童,且女多于男,约呈童,且女多于男,约呈1.5:1。4现代医学现代医学 小儿厌食

2、症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小儿厌食症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出现的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疾后出现的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疾病,属当今儿科四大病证之一,近年来发病,属当今儿科四大病证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病率有增高趋势。 本病迁延日久,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本病迁延日久,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出现反复贫血、佝偻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5厌食症的主要诱因厌食症的主要诱因 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为主。小儿脏腑娇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为主

3、。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过分溺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过分溺爱,恣意纵儿所好,片面追求高营养,加爱,恣意纵儿所好,片面追求高营养,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贪吃零食及偏嗜,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贪吃零食及偏嗜,缺乏规律,或缺乏喂养知识,断乳时食物缺乏规律,或缺乏喂养知识,断乳时食物骤然增加,皆可致脾胃损伤。骤然增加,皆可致脾胃损伤。 起病于其他疾病之后,并与脾气耗损和胃起病于其他疾病之后,并与脾气耗损和胃阴受伤相关,但多可在短期内经合理调养阴受伤相关,但多可在短期内经合理调养而愈。而愈。6现代医学的认识现代医学的认识 属于属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范畴,是由范畴,是由不良心

4、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长期厌食,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长期厌食,进而出现的以进而出现的以“缺乏食欲,消瘦及内缺乏食欲,消瘦及内分泌代谢紊乱分泌代谢紊乱”为表现的病症。可以为表现的病症。可以由饮食,家庭,心理因素和神经内分由饮食,家庭,心理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异常引起。目前无系统性治疗方法泌异常引起。目前无系统性治疗方法。7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诊断标准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尚未出版相关指南性文件,目前临床常用有:A.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1)厌食时间:)厌食时间:6个月或个月或6个月个月以上。(以上。(2)食量)食量:7岁以下儿童每日谷类食岁以下儿童每日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物摄取量不足50g,3岁以上儿童

5、每日谷类岁以上儿童每日谷类摄取量不足摄取量不足75g;同时肉、蛋、奶等摄入极同时肉、蛋、奶等摄入极少。少。(3)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小儿)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小儿正常平均水平,厌食期间身高、体重未增正常平均水平,厌食期间身高、体重未增加。(加。(4)味觉敏锐度降低,舌菌状乳头肥)味觉敏锐度降低,舌菌状乳头肥大或萎缩。(大或萎缩。(5)去除病因以后,食欲逐渐)去除病因以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正常。8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诊断标准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诊断标准B.根据根据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症诊断疗效标准(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

6、病者。)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2)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但精神尚好,活)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动如常。(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等。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等。9小儿厌食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小儿厌食症的西医诊断标准(1)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入)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入量较病前减少量较病前减少以上,发病最短时以上,发病最短时间为间为2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2)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饮食习惯或不良喂养史。饮食习惯或不良喂养史。

7、10厌食症与积滞和疳积的鉴别及关系厌食症与积滞和疳积的鉴别及关系 积滞积滞:为乳食停积中脘(主指胃)而致。:为乳食停积中脘(主指胃)而致。除见食欲不振,不思乳食外,尚有嗳气酸除见食欲不振,不思乳食外,尚有嗳气酸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而厌食症则以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而厌食症则以不思进食为主。日久脾气及胃阴受伤可转不思进食为主。日久脾气及胃阴受伤可转化为厌食症。化为厌食症。 疳积疳积:“疳疳”有有“甘甘”及及“干干”之意,积之意,积证是疳积最常见的诱因。所谓证是疳积最常见的诱因。所谓“积为疳之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母,无积不成疳”。以形体消瘦,面黄发。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

8、食异常为特征,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可伴有脏腑病变,不及时调治,预后较差。可伴有脏腑病变,不及时调治,预后较差。而厌食症精神状态尚好,病变只在脾胃,而厌食症精神状态尚好,病变只在脾胃,预后好。预后好。11小儿厌食症的证候分型小儿厌食症的证候分型 湿食里滞型湿食里滞型(实证实证) 脾胃气虚型脾胃气虚型(虚证虚证) 胃阴不足型胃阴不足型(虚证虚证) 营卫不和型营卫不和型(虚证虚证) 肝胃不和型肝胃不和型(虚实夹杂虚实夹杂)12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湿食里滞型湿食里滞型:厌恶进食、脘腹胀满、口臭、:厌恶进食、脘腹胀满、口臭、汗多、烦躁不宁、大便臭秽或干结便秘,汗

9、多、烦躁不宁、大便臭秽或干结便秘,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沉带滑,或指纹紫红。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沉带滑,或指纹紫红。针刺四缝穴黏液多而稠。多由喂养不当,针刺四缝穴黏液多而稠。多由喂养不当,饮食内伤,水谷无从化生精微,导致湿食饮食内伤,水谷无从化生精微,导致湿食积滞于内,以致脾失健运,胃难纳谷。此积滞于内,以致脾失健运,胃难纳谷。此型以伴有型以伴有脘腹胀满及大便改变脘腹胀满及大便改变为主要甄别为主要甄别点,且多见于发病初期。点,且多见于发病初期。13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脾胃气虚型脾胃气虚型:不思进食、面色少华、:不思进食、面色少华、少气懒言、食少便多或大便夹不消化少气懒言、食

10、少便多或大便夹不消化物,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濡细软,物,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濡细软,或指纹淡红,未过风关,山根常现青或指纹淡红,未过风关,山根常现青筋。素体脾胃气虚,运化无权,不能筋。素体脾胃气虚,运化无权,不能及时腐熟水谷。此型以及时腐熟水谷。此型以少气懒言兼有少气懒言兼有大便异常大便异常为主要鉴别点。临床最多见。为主要鉴别点。临床最多见。14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胃阴不足型胃阴不足型:不饥不纳、食少饮多、:不饥不纳、食少饮多、面色萎黄、形体偏瘦、皮肤失润、大面色萎黄、形体偏瘦、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烦躁不宁,舌红便偏干、小便短黄、烦躁不宁,舌红无苔,地图

11、舌或花剥少津、脉细小数,无苔,地图舌或花剥少津、脉细小数,或指纹色红未过风关。素体阴虚,或或指纹色红未过风关。素体阴虚,或热病耗津,或嗜食辛炙之品,胃阴耗热病耗津,或嗜食辛炙之品,胃阴耗伤,受纳失职,则不觉饥饿。以伴有伤,受纳失职,则不觉饥饿。以伴有“食少饮多,饥不欲食食少饮多,饥不欲食”为主要鉴别为主要鉴别点。点。15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营卫不和型营卫不和型: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面色: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面色苍白少华、汗出肢凉、易感外邪、睡时露苍白少华、汗出肢凉、易感外邪、睡时露睛、腹软便调,舌淡红苔薄润,两脉濡软,睛、腹软便调,舌淡红苔薄润,两脉濡软,指纹淡红。患

12、儿厌食兼见汗多,反复感冒,指纹淡红。患儿厌食兼见汗多,反复感冒,乃因营卫不和,腠理疏松,易汗感邪,影乃因营卫不和,腠理疏松,易汗感邪,影响脾胃气机,睡时露睛为脾虚之兆。此型响脾胃气机,睡时露睛为脾虚之兆。此型患儿平素以伴有患儿平素以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要鉴为主要鉴别点。别点。16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肝胃不和型肝胃不和型:嗳气作恶、不思饮食、面色:嗳气作恶、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或山根青筋显露、烦躁易怒、形体偏青黄或山根青筋显露、烦躁易怒、形体偏瘦、夜寐不宁,舌质偏红,苔多薄黄,脉瘦、夜寐不宁,舌质偏红,苔多薄黄,脉弦,指纹青紫滞涩。患儿因素体肝旺、或弦,指

13、纹青紫滞涩。患儿因素体肝旺、或娇养任性、环境改变、强迫进食、学习压娇养任性、环境改变、强迫进食、学习压力过大等因素,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力过大等因素,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脾,气机逆调则恶心烦躁易怒,纳运失常,脾,气机逆调则恶心烦躁易怒,纳运失常,影响正常饮食。此型患儿的鉴别可从有影响正常饮食。此型患儿的鉴别可从有情情志失调史及日常生活习性志失调史及日常生活习性中获得主要诊断中获得主要诊断依据。依据。17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湿食里滞型湿食里滞型 治宜消导化滞,运脾燥湿治宜消导化滞,运脾燥湿 方药:方药:董氏开胃散加减董氏开胃散加减 胡黄连、五谷虫、川厚朴、青

14、皮、陈皮、胡黄连、五谷虫、川厚朴、青皮、陈皮、茯苓、莱菔子、连翘、枳壳、炙鸡内金、茯苓、莱菔子、连翘、枳壳、炙鸡内金、谷芽、麦芽等。暑湿困阻则加藿香、佩兰、谷芽、麦芽等。暑湿困阻则加藿香、佩兰、六一散、砂仁;若腹满微硬、大便秘结者,六一散、砂仁;若腹满微硬、大便秘结者,则加槟榔、木香、枳实、小青皮等。则加槟榔、木香、枳实、小青皮等。18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脾胃气虚型脾胃气虚型 治宜益气健脾,助运醒胃治宜益气健脾,助运醒胃 方药:方药:异功散加味异功散加味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砂仁、神曲、山楂、鸡内金、谷芽等。夏令兼

15、感神曲、山楂、鸡内金、谷芽等。夏令兼感暑热加藿香、佩兰、黄连;腹痛泄泻加煨暑热加藿香、佩兰、黄连;腹痛泄泻加煨木香、炒扁豆、炮姜;苔腻便烂加苍术、木香、炒扁豆、炮姜;苔腻便烂加苍术、炒薏苡仁等。炒薏苡仁等。19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胃阴不足型胃阴不足型 治宜酸甘化阴,养胃生津治宜酸甘化阴,养胃生津 方药:方药:养胃汤加减养胃汤加减 沙参、石斛、麦冬、白芍、乌梅、甘草、沙参、石斛、麦冬、白芍、乌梅、甘草、白扁豆、谷芽等。兼脾气虚馁、神疲乏力白扁豆、谷芽等。兼脾气虚馁、神疲乏力加太子参、白术;大便干结、烦躁少寐加加太子参、白术;大便干结、烦躁少寐加火麻仁、柏子仁、瓜

16、蒌仁;手足心热、口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手足心热、口渴加银柴胡、竹叶、芦根、天花粉。渴加银柴胡、竹叶、芦根、天花粉。20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营卫不和型营卫不和型 治宜调和营卫,运脾醒胃治宜调和营卫,运脾醒胃 方药:方药:桂枝汤加味桂枝汤加味 桂枝、白芍、炙甘草、陈皮、佛手、炒谷桂枝、白芍、炙甘草、陈皮、佛手、炒谷芽、生姜、大枣。汗多易感加防风、黄芪、芽、生姜、大枣。汗多易感加防风、黄芪、糯稻根须、白术;腹痛便软加炒扁豆、木糯稻根须、白术;腹痛便软加炒扁豆、木香、焦白术、焦山楂、焦神曲;舌红少苔香、焦白术、焦山楂、焦神曲;舌红少苔或有鼻衄加川石斛、炒藕节;大便

17、干结加或有鼻衄加川石斛、炒藕节;大便干结加天花粉、火麻仁。此为名医天花粉、火麻仁。此为名医董廷瑶董廷瑶的独创的独创经验,又可称为体质改善剂、强壮剂。经验,又可称为体质改善剂、强壮剂。21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肝胃不和型肝胃不和型 治宜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健运治宜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健运 方药: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赤芍、白芍、炒枳壳、炙甘草、柴胡、赤芍、白芍、炒枳壳、炙甘草、香橼皮、香谷芽、生麦芽等。脘胀嗳香橼皮、香谷芽、生麦芽等。脘胀嗳气加砂仁、白豆蔻、小青皮、佛手;气加砂仁、白豆蔻、小青皮、佛手;苔腻恶心加陈皮、竹茹;大便不畅加苔腻恶心加陈皮

18、、竹茹;大便不畅加大腹皮、火麻仁、炒莱菔子;夜寐不大腹皮、火麻仁、炒莱菔子;夜寐不宁加茯神、柏子仁、灯芯草。宁加茯神、柏子仁、灯芯草。22针刺针刺“四缝四缝”穴穴 “四缝四缝”穴为经外奇穴,是手三穴为经外奇穴,是手三阴经脉所过之处,与三焦,命门,肝阴经脉所过之处,与三焦,命门,肝和小肠有内在联系。位于双手食指、和小肠有内在联系。位于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掌面的第一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掌面的第一与第二关节横纹中央露白处。刺与第二关节横纹中央露白处。刺“四四缝缝”穴可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穴可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可使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和脏腑,可使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

19、肪酶活性增加,显著提高消化能胰脂肪酶活性增加,显著提高消化能力。多用于治疗厌食证、疳证等疾病。力。多用于治疗厌食证、疳证等疾病。23针刺针刺“四缝四缝”适应症及关键技术环适应症及关键技术环节节适应症:(适应症:(1)1周岁以上,男女不限。周岁以上,男女不限。(2)诊断明确,排除有出血倾向或)诊断明确,排除有出血倾向或 合并有危急重症者。(合并有危急重症者。(3)治疗前经内)治疗前经内服中西药无明显疗效者。服中西药无明显疗效者。关键环节:(关键环节:(1)局部消毒应严格,避)局部消毒应严格,避免术后感染。免术后感染。 (2)针刺穴位应注意)针刺穴位应注意避开血管,针刺深度避开血管,针刺深度1-2

20、mm.24针刺针刺“四缝四缝”操作方法及疗程操作方法及疗程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医者戴无菌手套医者戴无菌手套2.左手抓左手抓握患儿左手,使手指伸直,选穴,常握患儿左手,使手指伸直,选穴,常规消毒。规消毒。3.用三棱针分别快速刺四穴,用三棱针分别快速刺四穴,并并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粘液及血液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粘液及血液。4.同法刺右手。同法刺右手。 疗程:根据病情轻重,每周疗程:根据病情轻重,每周12次,次,2周为一疗程。周为一疗程。25其他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方法 胃蛋白酶(每岁胃蛋白酶(每岁0.02,3次次/日)(主要日)(主要针对辨证为胃阴虚者)加乳酶生(针对辨证为胃阴虚者)加乳酶生(1岁岁

21、以下以下0.1,3次次/日)日) 山麦健脾口服液,根据年龄适量服用山麦健脾口服液,根据年龄适量服用有明显效果。有明显效果。 葡萄糖酸锌片每天葡萄糖酸锌片每天510mg/kg,2周周为为1个疗程,可改善含锌消化酶活力,个疗程,可改善含锌消化酶活力,有一定疗效。有一定疗效。26常用中成药常用中成药 一捻金一捻金 功效有消食导滞功效有消食导滞,泻热祛痰功效。泻热祛痰功效。主治治疗小儿停食停乳主治治疗小儿停食停乳,造成食欲减退造成食欲减退,脘腹脘腹胀满胀满,烦躁不安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大便秘结,痰涎壅盛等症痰涎壅盛等症,为积滞有为积滞有热者。本药以导滞通便为主热者。本药以导滞通便为主,脾虚体弱者不宜用。

22、脾虚体弱者不宜用。 保赤万应散保赤万应散功效有消化导滞功效有消化导滞,化痰镇惊之功。化痰镇惊之功。主治治疗小儿暴食生冷和积滞不化所致胃纳主治治疗小儿暴食生冷和积滞不化所致胃纳减退、嗳气酸臭、脘腹胀满减退、嗳气酸臭、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大便秘结,惊悸不安惊悸不安,面白带青面白带青,腹痛啼哭之生冷寒积者。腹痛啼哭之生冷寒积者。 小儿香橘丸小儿香橘丸功效理脾止泻功效理脾止泻,健脾消食。健脾消食。主治适用于乳食停滞和脾胃失调所致之食欲主治适用于乳食停滞和脾胃失调所致之食欲减退减退,脘腹胀满脘腹胀满,便稀作泻便稀作泻,大便不化大便不化,有平补脾胃之有平补脾胃之功效。功效。27常用中成药常用中成药 小儿化食

23、丸小儿化食丸功效消食导滞功效消食导滞,活血破积。活血破积。 主治适用于宿食积滞所致之食欲减退主治适用于宿食积滞所致之食欲减退,烦急好烦急好哭哭,腹胀而硬腹胀而硬,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大便干燥大便干燥,本药攻下药较多本药攻下药较多,药性较猛药性较猛,宜于积滞实症宜于积滞实症,虚症忌用虚症忌用。 启脾丸启脾丸功效有健脾益胃功效有健脾益胃,和中止泻之功。和中止泻之功。主治适用于久病久泻主治适用于久病久泻,造成脾胃虚弱造成脾胃虚弱,面色萎面色萎黄或苍白黄或苍白,肌肤松软肌肤松软,倦怠少食倦怠少食,腹满而软腹满而软,便秘作泻便秘作泻,为儿科健脾止泻之常用药。为儿科健脾止泻之常用药。 小儿健脾丸小儿健脾丸功

24、效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之功。功效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之功。主治适用于脾虚腹泻且面色苍黄主治适用于脾虚腹泻且面色苍黄,精神不振精神不振,胃纳欠佳胃纳欠佳,腹泻不止腹泻不止,或无腹泻而有脾虚乳食不化或无腹泻而有脾虚乳食不化者。本药攻补兼施而偏重于补虚者。本药攻补兼施而偏重于补虚,多用于脾虚泻或多用于脾虚泻或伤食泻偏重者。伤食泻偏重者。28预防及护理预防及护理 首先要教育家长树立首先要教育家长树立“爱子之心不可无,爱子之心不可无,溺儿之心不可有溺儿之心不可有”的观念,并教以正确的的观念,并教以正确的抚养方法,特别要注意食物在抚养方法,特别要注意食物在“量量”,“时时”,“次次”,“味味”及及“种类种类”上的上的调整。对于患儿较喜嗜而又对脾气恢复有调整。对于患儿较喜嗜而又对脾气恢复有利的食品,可顺其所好,因利的食品,可顺其所好,因“胃者,以喜胃者,以喜为补为补”。 婴儿期须重视逐渐添加饮食,以使脾胃适婴儿期须重视逐渐添加饮食,以使脾胃适应,为顺利断乳及添加辅食打好基础。应,为顺利断乳及添加辅食打好基础。 患病后若发现食欲不振,应及时查明原因,患病后若发现食欲不振,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药物调理。给予药物调理。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