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一等奖: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54496659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论文一等奖: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一等奖: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一等奖: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一等奖: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一等奖: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陈 超 群【摘 要】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转型时期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关 键 词】农村留守学生; 家庭 ; 学校; 社会; 教育【作者简介】陈超群(1969)男,黄冈市办学先进单位、黄冈市德育先进学校、浠水县余堰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黄冈市师德模范。该文章曾获2005年湖北省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此次有修改。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

2、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年轻夫妇纷纷离家别子外出打工,很多小孩不能随父母进城,留在农村读书,便成为留守学生,全国已超过两千万人。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十分凸现,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本人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学从事学校管理、学生教育工作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因工作的需要,分别于2005年和今年九月在一定范围内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情况作过专题的调查、仔细的分析和慎重的思考,旨在为解决好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留守学生情况调查来自学生中的问卷调查:学 习 方 面组别比较明确一般不明确生 理 方 面知道青春知道一般不知道学习目标期的有关甲组483

3、022明确情况甲组552619知 识乙组112366乙组223741能处理一般害怕好一般较差处理青春期学习成绩的生理现象甲组343828情 况甲组384418乙组92170乙组114247遵 规 守 纪做得好一般不够好生 活 方 面较好一般不能自理在过去时生活自理间里个人表 现甲组65269情 况甲组344026乙组183151乙组204139有过没有对学校、家满意一般不满意是否有过违纪违法念头庭生活的甲组572815甲组595满 意 度乙组172261乙组1783家庭经济较好一般较差调查说明:甲组374023状 况乙组6127121、调查方式:抽查。在我校七、八、九年级各10个班当心 理 方

4、 面有信心一般无信心 中各随机抽查三个班。战胜困难2、调查人数:总人数550人,分甲、乙两组单独调的 信 心甲组682012 查统计。乙组2330473、甲组为218人,占39.6%,属父母在家的学生。最需要的父母亲情师生关爱优秀成绩 乙组为332人,占60.4%,属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4、表格中,每组数据是选中该项的学生数分别占甲甲组281953 乙各组的总人数的百分比,取整数。乙组67249来自班主任的报告:学校中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普遍反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与双亲在家的学生相比较,留守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第一:任性、不讲诚信、缺乏爱心;第二:冷漠、忧郁多疑、心

5、理承受能力差、合作意识差;第三:不讲文明礼貌、上进心差、缺乏自觉性和吃苦精神、爱乱花钱;第四:早恋、说谎、经常违纪、学习成绩差;第五:有暴力和犯罪倾向,甚至有个别学生有自杀倾向。总之,在学校的问题学生中,留守学生要占80%以上。 来自社会的统计报道: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快速上升:全国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比例由1995年的6.36%上升到2005年的8.73%(其中既有在校的留守学生,又有辍学在家的留守孩子);低年龄化:由原来的平均16岁下降到平均14岁;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主要形式团伙化。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情况分析,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存在生活、教育、心理、情感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全社会的

6、高度关注。 留守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成因分析对于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原因之一,个体生理快速发育与落后发展的心理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从12岁至16岁,是中学生的大致年龄段,这个时期的个体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其个性也在以身心的巨变为前提而不断向前发展。由于生理逐步成熟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导致青春期留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不平衡,必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原因之二,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不良社会风气是造成青少年犯罪、思想道德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不道德、不健康、宣扬色情、赌博、吸毒和暴力的文化垃圾充斥着社会,这对于是非分辨力低,抗毒能力差,又缺乏亲人

7、帮教的留守学生无异于洪水猛兽。原因之三,缺乏亲情关爱、缺少思想道德正确引导的家庭教育是导致留守学生思想消极、心理异常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 打工家庭留守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少用电话或书信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根本无法用语言、行动来教会孩子明辨社会现象的是非、美丑、善恶;无法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无法关心孩子学习情况;无法培养孩子生活自理、人格独立、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更无法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情感的交流,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渴求亲情、渴求慰藉的心理饥渴状态。这些因素必然会导致留守学生逐渐变得冷漠、孤僻、缺乏安全感和吃苦的精神,心理脆弱的学生还会伴有犯罪或自杀倾向。原因之四,学

8、校传统教育存在的漏洞和误区,是造成留守学生厌学、说谎、早恋、违纪的重要因素。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提出多年,但是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依然进行的是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造成一批学生特别是缺乏亲情关爱、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留守儿童厌学、违纪、辍学、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正是由于家庭重养轻教,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社会重利轻义的不良倾向,给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留守学生的管理实践 面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存在的一系列教育问题,通过留守学生特殊思想道德形成原因的分析,我校教职工忧心如焚,全体师生立即行动起来,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我校近四年来从以下多

9、个方面进行努力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校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我校现在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18人,其中留守学生1348人,占总人数的60.8%。我们以班为单位,建立了一整套详细的留守学生成长档案。既建立了各班总体情况的台帐:如学生总数、留守学生数、两者其中的男生数、女生数、单亲在家学生数、双亲在外学生数,父母工作在县内人数、省内人数、省外人数,责任包班领导姓名、帮教教职工人数、姓名,具体分工一览表等,一目了然。又建立了详细的留守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记录留守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庭详细住址、学号、宿舍编号、床位编号、身体状况、成绩情况,擅长学科、薄弱学科、兴趣爱好、QQ号、好朋

10、友名单;父亲和母亲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外出时间;包教领导、帮教老师等等。各种档案一式三份,班主任、帮教老师、学校关爱留守学生管理办公室各一份,随时查阅。2、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一生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班主任、帮教老师每年利用放假时间、特别是春节前后去留守学生家庭家访,交流留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针对少数双亲在外打工、学生心理极端脆弱不能顺利学习成长的学生,学校劝说要求留下父母中的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先后有163名留守

11、学生的父亲或母亲被学校劝留在家中。这163名学生前后比较,普遍变得开朗、遵守纪律、学习进步非常大。我校九年级某班女生张某,2006年春季曾因思念父母企图离家出走、轻生,被学校及时发现劝止,其母亲在广州被学校劝说回家照顾孩子。该生现在已变得活泼开朗、成绩优秀,还成为学校广播室的主播。 办好留守学生的“家长学校”。每年假期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学校把留守学生外出回家的家长请回学校进行家长培训,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关心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学校”已组织了八期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发放图书2100册,寄发指导家庭教育的材料4200份。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

12、育子女的能力。3、成立关爱留守学生管理办公室,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帮教承包责任制。学校负责思想教育的副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全体教职工为成员,负责全校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帮扶工作。将全校1348名留守学生按班级、教师任课情况、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的地域邻近关系,全部分组承包给了全校152名教职工。让教职工充当“代理家长”、“亲情爸爸”、“亲情妈妈”“亲情哥姐”。实行生活、身体、纪律、思想、学习“五包”责任制,签订帮教承包责任书。注重“三日”活动:一是留守学生假日的生活、学习、娱乐安排照顾;二是留守学生节日的问候、在校内集中会餐、欢度节日;三是留守学生的生日祝福,“小礼物,寄深情”、广播室点歌祝贺。

13、4、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举办法制宣传讲座、青春期知识讲座,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有“心理障碍”、行为习惯不能自我约束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改掉不良习气。5、配备三名有爱心的中年女教师为“女生辅导员”,为留守女生讲授女性生理课程、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指导女生自理、自立、自爱、自强。6、开通“亲情热线”。学校四年来先后投资1.5万元,安装了八部磁卡电话,方便学生拨打长途电话。安装了七部学生免费拨打黄冈市内所有电话的固定电话,由学校负责全部费用。十五部电话搭建起留守学生与家长亲情沟通的桥梁。7、开通亲情网络视频专线。学校在每周六的晚上利用学校电

14、脑室四十部上网电脑为留守学生开通与父母联系的网络视频聊天室,让留守学生与父母面对面的说话、倾诉。每一个周末之夜会让200多名留守学生与父母温馨一刻。8、充分发挥各种教育阵地作用,开展怡情益智的课外活动。学校政教处经常组织留守学生开展“独立生活教育”、“进步教育”、“节约教育”、“守纪教育”,“体谅父母教育”等活动;学校还成立留守学生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书法、绘画、舞蹈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各班级针对留守儿童易发生的问题,加强安全法制教育,使之自尊、自立、知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整体素质;学校还定期表彰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让他们成为留守学生的榜样。9、建立留守学生经费

15、保障制度。针对留守学生的特殊情况,学校对留守生采取了很多的经济关爱措施: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优先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对于不能及时交纳课本费、生活费的留守生,实行“先进班,后交费”、“先发书,后交费”、“先吃饭,后交费”;专设留守学生周转资金窗口,对于家长不能及时寄钱的留守学生可以通过班主任,向学校借款一定金额,作为零花钱;家长外出打工时,如有大量的现金要留给孩子作生活费、零花钱,可以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防止学生丢失或乱花钱,由学生定期定额签字领用。10、组建留守生校外教育辅导站。我校将留守学生又按村组、社区进行分类统计,建立专项完整的留守生档案,在我校任教的村、社区教师牵头组织下,由村委

16、会或社区主任为站长,村民小组长、妇联主任、包片派出所民警、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留守学生邻居群众为成员组成“留守学生校外教育辅导站”。监管留守生在社区、家里的生活、思想情况,实施爱心帮教,教育学生“远离网吧、反对暴力、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并长期与留守学生的家长及学校保持密切联系。11、成立留守学生节假日托管中心:每周周一至周五,所有学生在学校上课、就餐、住宿,但是到了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时,有一部分家中没有监护人的“完全留守学生”则“无家可归”,学校将这类学生逐一再登记,成立了留守生节假日托管中心。由学校指派专门的领导、老师、炊事员、宿舍管理员等人员组成专班,负责留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生活就餐、

17、学习辅导、体育活动、课外娱乐等全方位的管理。四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真情奉献、关爱留守学生帮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留守学生安心学校生活、学习,没有发生一起留守学生私自外出、离家出走现象。留守学生在校遵规守纪,没有发生违法事件,学校校风更加纯正。留守学生的厌学情况有明显好转,成绩显著提高,使我校的中考成绩、教育教学综合考核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县前列。特别可喜的是根据我校真人真事改编、由我校师生表演的音乐快板剧留守学生之家代表黄冈市初中组参加湖北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文艺节目比赛,荣获现场评比省一等奖。我校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多次得到了县市教育界领导的高度评价,经验做法在

18、全县交流推广。在总结我校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自知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留守学生个性化、特长教育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不到位,留守学生在校外生活生存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等。 二00七年十月六日参 考 文 献1 辜胜祖、刘传江. 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2 傅光明. 政府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到底需要多少钱J.三农问题,2004(2)3 李 记. 两千万留守儿童:一个不能漠视的群体N 新京报, 2005-08-244 齐建英. 关注留守儿童道德建设N 中国教育报. 2005.5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5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