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的有效整合论文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54496075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的有效整合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的有效整合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的有效整合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的有效整合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的有效整合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的有效整合阅读课原来可以这么上【摘要】新课改以来,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课堂教学由于时空的限制以及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往往只能通过有限的课堂讨论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内对于文本的理解、交流延伸至课堂以外。信息技术与小学阅读课教学是否能有效整合,就要看教师是否敢大胆尝试,使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融合,运用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来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希望由此带动学生把课余时间当成自己阅读更多书籍的时间。【关键词】阅读 渗透 信息技术 整合 兴趣

2、 【正文】如今,中央教育部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的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我校响应号召,除了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外,还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并希望由此带动学生把课余时间当成自己阅读更多书籍、掌握更多技能、培养自己特长的时间。这几年我担任了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从去年秋季开始又兼任了本校几个年级的阅读老师,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担忧焦虑。高兴的是我曾教过十几年的语文,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

3、,再阅读。”。2001年7月颁布并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儿童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略读,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实在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担忧的是以前我也曾断断续续的担任过一两个学期的阅读课,由于经验有限,阅读课上基本就是安排学生看书。一些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就是看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热衷于那些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漫画、笑话书,从中很难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美、思想

4、情操的美、文学艺术的美,几分钟就能看完一本,一节课不停的换书,要是老师不让换就傻呆呆地坐着等下课。再就是学校的图书资源也有限,很多书要么过时,要么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口味,一些适合学生看的书两学期下来被学生翻看的差不多,眼看着就要“断粮”了。由于一种书只有一本或几本(除了一些名著有多本),老师不便于进行有效地指导。阅读课怎样上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有效果,不流于形式呢?这是困扰我已久的问题。上学期我去听了几堂语文课,几位老师都用了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传统教学中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几十平方米的教室空间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象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5、,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灵机一动:我的阅读课是否也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我查找了有关资料,原来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已不是新鲜事。由于教育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特点,可以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与人,人与电脑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最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广阔的前景。那么怎样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呢?这下学期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共勉。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

6、:“万事开头难” 。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阅读课时,知道他们已经学过林黛玉进贾府,想着他们可能对红楼梦有一定的兴趣,就想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红楼梦,去了解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悲欢离合。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谁读过红楼梦?”举手者寥寥无几。我有点失望,皱着眉头问:“你们不是学了林黛玉进贾府了吗?老师没让你下去阅读这本书?”有学生小声说“老师是提过,可是家里没有。”也有学生低头不语。事已至此,我只好把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坎坷家事大肆渲染一番,同学们听的是津津有味。见此情景,我想乘热打铁,就把从图书室抱来的二十本红楼梦发了下去,布置了阅读任务,让他们两个星期以后汇报成果。 两个星

7、期后的阅读课上,我兴冲冲地问大家:“这里面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是什么关系?”一阵沉默,我往下一看许多同学在面面相觑。我顿时火冒三丈“你们说没书,不是给你们提供书了嘛?还有什么理由?”同学们七嘴八舌:“看不懂,好多字不认识。”“没你说的那么吸引人。”.我忽然意识到:是我错了,他们只是十一二岁的少儿,而我发给他们的要么是那种繁体字连篇、晦涩难懂的成人版的红楼梦,要么是那种简单无澜、毫无文采的少儿版的书。多么失败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该从何下手?我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没看过这本书,好像最早接触它是缘于越剧电影红楼梦。剧中的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葬花”“哭灵”,给我的印象至今没有磨

8、灭。我突有一丝灵光闪现: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情节里的“红楼”索然无味,诗词里的“红楼”却能有滋有味,歌声里的“红楼”可能更有情有趣。我何不把他们引领到诗词里、歌声中,为他们“红楼”的阅读开一扇明亮的窗户呢?于是我上网搜集资料,下载了自题这一绝,石上偈一诗,护官府这一谚,领着学生去品读领。,特别是我把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下载下来,通过红豆曲分骨肉聪明累枉凝眉等歌曲使他们模糊地感受到了黛玉身世的悲凉、宝玉被骗的悲痛,调动他们想去了解名著的欲望。到了下一课时,学生汇报的话题多了,有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有对人物之间关系的了解,还有的甚至谈到了对当时社会的看法,调动他们阅读兴趣的目的达到了。“兴趣与

9、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后,我又趁胜追击,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布置学生利用家中的书和电脑“走进三国”,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准备开个辩论会。我想: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具有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有了它的帮助,“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才得以贯彻。(二)多媒体让古诗学习不再枯燥。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瑰丽璀璨的明珠。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

10、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可惜每学期课本中的古诗安排有限,而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进度保质量,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先管课内知识,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背诵的要求。作为一个曾经当过语文教师的阅读老师看来,在校园里开展经典吟诵,既能传承中华文明,丰富校园文化,又能提升学生生命内涵,塑造完美人格。让校园经典诵读更加绚烂,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也想过,要想让学生们爱学古诗,多背古诗,传统的教法肯定收效甚微。以往教语文的经验告诉我:由于学生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到遥远陌生,而且对深奥抽象的诗意和单调枯燥的讲解感到索然无味,一学期下来有的同学连课内要

11、求的三四首诗还背不下来呢,更何况是副科老师要求的背课外的诗呢?2012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吃透两个关键点:一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融合”;二是纲要的关键思路是“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于是我决定仍用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来弥补传统古诗教学的不足。在运用多媒体教课外古诗时,我把握了这几点:1. 诵读吟唱,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美,爱上诗古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词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了一两遍,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听配乐的朗读录音,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诵读

12、起来。优美的音乐,学生摇头晃脑像老夫子一样地吟诵,连最调皮的学生也陶醉其中。在和着音乐入情入境的吟诵中,学生既读准了节奏,又诵出了韵味,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真切的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半节课下来,已有一半的学生表示会背了。下课了,看着学生自豪地高声吟诵着“枯藤老树昏鸦”走出教室,一丝喜悦涌上心头。2. 直观呈现,让学生在画面中欣赏美,理解诗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就懂,要想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古诗的美,就得借助于直观的画面。在教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我就利用下载的图片展示出“花满溪”“压枝低”“戏蝶舞”“黄莺啼”的情景,再配上古朴的音乐,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为之一振。加

13、上我偶然间找到的该诗的歌曲视频,朗读视频,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了美妙的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深刻的理解诗文,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充满了韵律和节奏美的古诗,怎能不受到学生的青睐?3. 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品析中领悟美,恋上诗。在学生对诗有一定的兴趣以后,怎样才能让学生学的系统,自觉去读诗、去学诗,发挥学习主动性呢?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小学高段的学生,我采取的方法是:让他们上网查资料,来个古诗大比拼。任务一布置,同学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汇报课上,我首先说:“同学们,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古诗吗?你知道的古诗有哪些?能不能把搜集的材料拿出来跟大家共享?”大家不

14、甘示弱,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电脑演示出来。然后我又组织大家赏析归纳,分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系列的,热爱祖国系列的,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最后我引导说:“光会搜集还不算本事,谁要是能把大家搜集的诗消化在肚子里,才是英雄。”在老师的“引诱”下,学生背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利用信息技术调控灵动的课堂。一次,我正在让四年级乙班的学生看童话故事,他们的班主任闯了进来说:下午他们班要配合电视台做个“读书活动月”的主题活动,任务很急,需要学生中午查找有关读书的好处、名人爱读书的故事资料,以及要求一些学生准备上一个故事。课堂上顿时炸开了锅:“这可咋办,来不及了,我们班要给学校丢人了”看到同学们那么在

15、乎学校、班级的荣誉,我不禁也为他们着急起来。对,何不因势利导,借此机会让他们通过故事爱上读书呢?我马上利用手中的电脑查找起来,呵,真方便,当我输上“名人爱书的故事”后,一大串的信息涌了出来,什么鲁迅、高尔基读书的故事,曹禺洗书的故事,还有好多名人爱书的故事,这可真比我到图书室去寻找有关资料要快捷得多。当我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时,同学们不仅被主人公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事例所感动,也为我及时为他们提供资料而感激,表示下午一定要好好表现,展示自己的风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课一星期只有一节,我想在有限的课堂上把所有的好诗、好故事、经典的名著都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品味是不

16、可能的。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零为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能使孩子们精力充沛,产生丰富的想象,思维活跃地参与学习,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终身教育、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大背景下,我想不仅阅读课可以用上信息技术,科学课美术课也可以这么上。1. 赵军娥、薛传霞.多媒体让古诗教学美起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7-8)2. 刘敏威.诗词歌声里的“红楼”小学语文教师(2012.11)3. 刘延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