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1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54461437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XX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 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 一) 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xx 乡 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 文化生活,遍布全乡的农村乡土文化彰显出其巨大的魅力和 蓬勃生机,为 xx 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一、xx 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 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 投入 14 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

2、得 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 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乡文化站在 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 。乡政府以 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 加工培训班 24 期,培训人数达 5000 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 书刊和资料近万份。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同时, 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 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 精神食粮。 () 每逢重大节日,乡政府还组织开展“爱 xx 罗 江、美XX罗江”系列文艺活动,从 XX年至

3、今,共放映电影 210 场,为农民送戏 40 场,举办文艺活动 12 场,既满足了 全乡农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在抓好 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XX 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 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 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全乡已创建了 5个特色文化村, 15 个文 化活动室, 200 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 给予适当扶持。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 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 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 XX 年全 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 XX 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 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 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 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 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乡政府还采取 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 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二、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1、农民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受“经济利益”思 想的冲突,一些农民往往忽略了对文化活动的追求。因此, 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 精神文明和文化意

5、识。2、经费投入不大,导致文化事业发展滞缓。由于上级 对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乡镇对培育本土文化、 民间艺术、添制设备却无从下手。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资 金投入,扶持农村文化事业。3、乡镇文化站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应加强 乡镇文化站专职干部的培训,配齐配强乡镇文化干部队伍, 解决办公场所,下拨资金建好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增强乡镇 文化服务功能。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 二)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 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 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 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

6、作用,使我县农村文 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 图书馆个 1 个,乡镇文化站 7 个,村组文化室 35 个,文化 专业户 120 个。 20* 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 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 1 个,乡镇服务点 10 个,村级服 务点 123 个,工程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 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 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 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 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 249 个,常年活 跃在农

7、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三是农村文化大 院初见生机。 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 自乐班、 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 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 20* 年我县争取国 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 110 万元 配发了 10 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县财政每年列支 7 万元用于 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20* 年共放映数字电影XX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二、存在问题分析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 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

8、不均衡。目前,农民最需要的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 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 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 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县乡文化服务机构 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乡 镇文化站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且大多兼职, 专不起来, 难以发挥服务作用。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 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三是文化载体不丰富,

9、乡村之间缺乏交流。有组织经常 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活动内容形式 单一,基层乡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乡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 在各种节庆日、民俗日,上级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普、电 影文艺演出”下乡活动也仅到个别乡村,边远乡村文化活动 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四是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县乡财政可用财力 有限,文化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 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 弱,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以少量的小 规模出现,其组织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三、相关建议( 一 )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建立公

10、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 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 村的一项当务之急。 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 “文化软力” 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财政支出预算, 纳入工作业绩考核, 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二 )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对 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 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

11、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 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 ) 整合,拓宽阵地 要充分发挥文化站 ( 室) 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学校 组织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 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 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 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 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 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 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 ) 创新机制,丰富载体 建议政府

12、及文化部门,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更 加注重“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 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 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 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 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 一方面又要加快对农村文 艺人才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普查,大力 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 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两级文化队伍, 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活动实实在在地 惠及广大群众。( 五 ) 突出特色,推动发展 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整理和保护, 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 力争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体队伍。要大力鼓励促进以 青化、横渠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秧歌、社火、戏曲 等民间艺术活动开展 ; 要依托马家镇刺绣工艺品基地的发展, 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还要 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发挥示范 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 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 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