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操作规程--精选文档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4391512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MBR操作规程--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MBR操作规程--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MBR操作规程--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R操作规程--精选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MBR膜池操作规程(参考)1 工艺描述MBR池利用膜对生化反应池内的含泥污水进行过滤,实现泥水分离。一方面,膜截留了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使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增加,达到很高的水平,使降解污水的生化反应进行得更迅速更彻底,另一方面,由于膜的高过滤精度,保证了出水清澈透明,得到高质量的产水。膜区设置MBR膜组件系统及配套的出水、反洗、清洗、吹扫、吊装等系统。MBR膜区内的吹扫(曝气)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膜组件周围的气水振荡,保持膜表面清洁,二是为提供生物降解所需要的氧气。生物降解后的水在滤液自吸泵的抽提作用下通过MBR膜组件,滤过液经由MBR集水管汇集送到清水池。通过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全部细菌及悬浮

2、物均被截流在膜池中,可以有效截留硝化菌,使硝化反应顺利进行,有效去除氨氮;同时可以截留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其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降解。MBR膜组件下部设置专用的吹扫系统,吹扫抖动膜元件,以缓解膜元件周边的污泥浓度累积。剩余污泥通过膜区剩余污泥泵定期排出,可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及污泥龄。同时为了保证MBR膜组件有良好的水通量,能持续、稳定地出水,使用了专有的清水反洗、化学反洗及化学清洗程序对膜组件进行定时清洗。2 操作及控制控制要点:(1) 控制好氧池MLSS稳定在56L时,可以打开进水阀,将曝气池中的泥水混合物溢流入膜池。(2) 污水进入膜池前,确认要进行曝气操

3、作的膜池主管阀门处于关位,支管上所有与膜组件相连的阀门处于开位,其它未安装膜组件的阀门处于关位。开启一台风机对膜池曝气,防止膜池中的曝气管堵塞,然后膜池方可进水。(3) 进水前确认已安装膜组件的膜池的前后闸门全部打开,另外两个廊道闸门关闭,关闭配水渠、污泥渠的连通闸门。(4) 调整鼓风机风量,将池内的溶氧量控制在2mg/L以上。(5) 确认所有膜廊道曝气量均匀,所有膜箱曝气良好,并没有污泥累积在膜丝上。3 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1) 温度污水温度随气温会有变化,可适当投入接种污泥,并控制较低的运行负荷(污泥)。当原污水温度12时,生化系统的硝化作用会降低,膜系统出水氨氮指标可能会超标。(2) 曝

4、气量污泥培养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产生的污泥絮凝性能不太好,还处于离散状态,加之污泥浓度较低,微生物易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因此曝气量不能太大。控制在设计正常值的1/2 左右即可。否则,絮状污泥不易形成。(3) 监测与检查污泥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观测曝气池混合液的SV 与MLSS,还应随时观察污泥的生物相,了解菌胶团及指示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以便根据情况对培养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4) 回流污泥量的控制回流污泥系统的控制采用回流比恒定,当入流污水量变化时,回流污泥量相应做调整。采用这种方法,当剩余污泥排放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保持MLSS、F/M以及曝气池内泥位基本恒定,而不随入流污水量Q 的变

5、化而变化,从而保证相对稳定的处理效果。(5) 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控制由于本工程采用MBR工艺,来水水质较好,产泥量较少。随着系统的稳定运行,系统内污泥量会逐渐增加,污泥浓度需要根据工艺调整需求进行调节。每日排放的污泥量、排泥时间与进水污染物浓度、进水水量有密切相关,应根据工艺分析后进行。MBR系统的剩余污泥排放直接由膜池排放,浓度约可达到800012000mg/L。与传统工艺二沉池排泥相比,其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均稍差,其脱泥系统运行参数,包括进泥量、加药量、调理强度与时间等均需要灵活调整,保证稳定运行。4 配套设备操作简述4.1设备描述:设备间主要为放置膜组件出水系统等设备。另外设置了其他辅助系

6、统,如消毒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膜清洗系统、真空系统、臭氧消毒系统等,用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启动运行及出水水质的稳定。设置渗透抽吸泵,单个廊道对单台泵,如果水量小,可减少廊道对应的泵的开启台数。设置真空泵,用于帮助渗透抽吸泵启动。设置压缩空气系统一套,作为再生水厂气动阀的气源。膜清洗系统分为两部分:反向清洗系统和在线清洗系统。几个膜廊道共用1台反冲吸泵。反向清洗系统包括次氯酸钠储罐、次氯酸钠加药泵、次氯酸钠卸料泵;在线清洗系统包括草酸(或柠檬酸)化料器、草酸(或柠檬酸)储罐、草酸(或柠檬酸)加药泵。两个系统的加药泵均建议1用1备,如储罐内药液浓度过低,也可2台同时启动。4.2控制目标:各系统工作稳定

7、、能够自动运行;膜系统工作良好,流量-负压稳定,能够按设定流量运行;各气动阀、液位计、浊度仪、流量计等仪表工作正常、准确;膜清洗系统正常运行并有效;4.3 相关参数:各廊道产水设定值;产水负压限制-30kPa;出水浊度1.0NTU;各廊道产水/反洗时间:9min/1min;反洗流量/压力:50L/m2/h/0.2Mpa;达到40kPa需反洗;膜药洗系统运行:1天1次加药反洗,500-1000ppm(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1月-3月1次化学清洗洗,500-2000ppm(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4.4 控制要点:(1) 真空泵操作真空泵是用来帮助渗透抽吸泵完成首次启动或正常工作过程中管道内产生气体

8、导致流量降低时的抽真空。当现场操作满足下面条件中任何一条时启动抽真空:1、MBR系统开始投入运行,首先启动抽真空程序。2、气液分离罐内持续检测到液位低于“低液位”时,抽真空泵启动,对应的抽真空气动蝶阀打开,产水气动调节阀关闭,进行抽真空。抽真空结束信号:检测到气液分离罐内液位持续高于“高液位”后,关闭抽真空泵、对应气动蝶阀,打开产水气动调节阀和产水泵,恢复正常产水。连续三次抽真空仍达不到设定流量时,关闭调节阀并报警,需要进行人工判断,确认设备或仪表是否有故障或膜组件是否已污染,排除故障或清洗膜组件后,再按恢复按扭再次启动抽真空。抽真空泵也可采用手动方式,采用手动方式时先确认抽真空泵开关旋至手动

9、档位,抽真空泵进、出口阀打开、真空罐排水阀关闭。先打开抽真空气动阀,此时产水气动调节阀自动关闭,启动抽真空泵;当气液分离罐的玻璃管连通液位计显示高水位时先关闭抽真空气动阀,关闭抽真空泵,再打开真空罐排水阀排水,此时手动抽真空结束。注意:以上自动真空泵工作时间可根据调试过程具体情况进行调整。(2) 渗透式抽吸泵操作 时间周期控制抽吸出水泵周期运行:运行9min,反冲洗1min,几个廊道轮流进行反冲洗。另外受膜池液位及出水调节阀连动控制: 水位控制(以膜池有效深度5.0m的系统为例): 当水位降至低低液位4.25m时,膜池低低液位报警; 当水位升至中低液位4.35m时,膜池低低液位报警复位; 当水

10、位降至中液位4.45m时,停抽吸泵、停反洗泵; 水位升至中高液位4.55m时,抽吸泵开始产水,并按设定流量运行; 当水位升至4.95m时,高高液位报警; 当水位至高液位4.90m时,提升泵降频运行,高液位报警复位。 气动阀控制: 任何情况下,产水调节阀关闭或未开启到位时,渗透抽吸泵停止工作(或不启动); 产水气动阀与渗透抽吸泵联动,与CIP阀、反冲洗阀互锁; 压力控制:真空表达到 -30 kPa时停止产水气动调节阀,并报警。 渗透抽吸泵开启前需确认的事项: 确认膜池液位计可正常工作,并可实现最低、最高液位报警功能。 确认与膜组件相连的出水阀门全部打开,未安装膜组件的阀门处于关位。 确认真空泵运

11、转正常,并能正常启动。 确认出水管上相应阀门打开,出水管路畅通。 运行人员需记录渗透抽吸泵启动时真空表读数,并设定膜组件在线冲洗负压限值P2-4KPa;需确定认真做好抽吸泵运行记录及维护记录。(3) 空压系统操作 空压机的启动由空气罐压力控制,空气罐压力高于0.7MPa时,空压机停止,低于0.4MPa时,空压机启动。空压机平常处于自动状态。空压机平常处于自动状态。冷干机与空压机联动工作。空气压力罐为气动阀和仪表等提供压缩空气源。 应定期排空抽真空储气罐内积存的水,打开底部的排空阀即可实现,推荐每天查看、操作一次。 定定期排除空压机、冷干机内积存的油份、水分,每2天一次。 应每年更换一次压缩空气管道上的精密过滤器的滤芯。 膜清洗系统操作详见膜使用说明书相关章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