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情绪的化解方法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54374771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厌学情绪的化解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厌学情绪的化解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厌学情绪的化解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厌学情绪的化解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厌学情绪的化解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厌学情绪厌学情绪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害情绪,它的产生从教学自身来 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重结果,轻过程;二、重责任,轻兴趣;三、重讲授,轻倾听。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一、把时间和权力还给学 生;二、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转换;三、以赛促练,变逼迫为激励;四、游戏性学习与学习性游戏;五、制造机会,让学生重拾自信。目前,厌学情绪正日益在中学生中蔓延, 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改变, 小则影响个人的学业与前途,大则影响国家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我 们应该从教学的本身找答案。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以为当然的教学吧!一

2、、过程还是结果一一教学的本与末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只 要学生能考出好成绩,那么这个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没有人会考虑这个教师的 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考 试的指挥棒下更热衷于猜题,搞题海战术,从而忽略了教学的艺术性与身处其中 的学生的感受,这应该是现今教学的一个重大误区。因为结果只是一种瞬间感受, 过程才是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所必需面对的。唯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是本末倒置。舍本而逐末,是一种功利而 短视的教育行为,必然导致学生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日渐倦怠,从而丧

3、失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二、责任还是兴趣 学习的动力与压力责任与兴趣,究竟谁对学习更重要?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阶段来说, 应该是 兴趣而不是责任。责任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是让学生背着重负去学习,运 用得好,固然是一种动力。但从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心理与生理正处在 一种不成熟的阶段,外在压力更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越是别人要他接受的, 他反而越不易接受。当他们反感别人强加给他们的责任时,学习也就很快会丧失 动力。而兴趣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追求,唯其发于本心,才不会产生逆反情绪,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作为老师,如果离开兴趣谈责任,无疑是在给学生加 重心理负担,效果会适得其反。只有在引发学生学

4、习兴趣的基础上谈责任,才会 两相益彰,事半功倍。三、讲授还是倾听一一教学主体的隐与显平常,有的教师很善于言辞,他们课上滔滔不绝,口吐莲花,然而教学效 果却未必佳。老师滔滔不绝会带来两个结果:其一,教师自己讲得越多,那么观 察学生反应和考查接受程度的时间就越少, 接受的反馈信息就越少,就越不能形 成对教学效果的完全控制;其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成了一个听众,一个 完完全全的被动接受者,被冷落、不受尊重的感觉会让主体的主动性完全丧失, 也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讨厌这样的学习。 难怪法国的一位教育家说:“二十一 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笔者认为,教师在“闭上嘴”的同时,还应该

5、伸长自己的耳朵,学会倾听。华东师范大学的胡东芳认为:“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他指出倾 听有五大作用:一是增加对学生了解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减少你与学生的误会和 冲突;三是增加实现你及你的学生各自愿望的机会;四是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 五是能加深自己与学生关系。而我认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给予了学生发挥主动性 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唯有多听精讲,才能很好地解决主导 与主体的矛盾。为消除学生中的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打破常规, 推陈出 新,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重新启程,扬帆远航。 为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其具体做法为:1、把时间和权力还给

6、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忌满堂灌、一言堂,让学生不用思考直接受老师公布 的答案。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以把死的知识塞 到学生的脑子里为最终目的, 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课堂成为群言堂。 课堂上, 教师要大幅度地减少自己讲课的时间, 留下充足的 时间给学生思考。 当然这时并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把过去宣讲的时间更多的用于 启发。一个学生想不出的,就鼓动大家来帮助他,群策群力,以达到“三个臭皮 匠,抵上一个诸葛亮”的效果。有的教师可能会说,这样,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 了。其实,教学行为不能短视,教学总的任务还是教会学生学,长期目标与短期 目标孰轻孰

7、重,相信每一个人都分得清楚,而且只要安排得当,穿插巧妙,同样 不会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我在上项链一课时,以“路瓦栽夫人的悲剧 为什么会发生?”中心论题,启发学生讨论,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讨论气 氛热烈。有的同学认为是路瓦栽夫人自己太爱慕虚荣。我问: “爱慕虚荣就一定 会产生这样的悲剧吗?”有的同学说: “因为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社会!”我 又问:“为什么产生悲剧的是路瓦栽夫人而不是别人?”同学们讨论之后认为: “金钱至上的社会造就了路瓦栽夫人的爱慕虚荣, 爱慕虚荣的路瓦栽夫人最终又 被造就她的社会所毁灭。”整堂课我说的话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 产生的结果却超出了教学预想。有时候,学生的讨论会超出课堂的教学目标,离题太远,大部分教师这时 就会站出来阻止,把这些学生的思维重新扯上“正道”。这样的行为看来是毫无 问题的,但这十分的不妥。其一,学生超出平常的思考是极有价值的,它是一种 可贵的创新思维。 其二,这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 切不可为了机械地完成教 学任务,而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因为学生一旦学会了思考, 就等于学会了 学习。2、 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