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54362922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设计说明引言:近年来,随着贵州民族特色旅游的兴起,人们怀古思幽, 施秉县位于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服务城之一。进行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是施秉县构筑“三江秀水孕古风,四壁青山展新颜”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形象目标的需要,更是施秉县加快城市化发展,打造“中国漂城、生态园林城市和贵州东线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施秉县城景观风貌规划,既顺应国内外城市发展潮流和趋势,也切合施秉县目前的实际情况,继承苗侗族民族特色,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施秉县的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背景与理念1.1背景分析1.1.1 项目概况(含区位)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

2、东南自治州西北部,位于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服务城之一。施秉地理环境优越,氵舞 阳河、杉木河和小河在此交汇,孕育了古朴的氵舞 阳河文化;县城地势平坦,四面环山,三河交汇,属典型的河流冲积盆地,是连接县内各乡镇及对外交通的中心枢纽,是县内旅游的服务中心。本次规划范围:东起潘家坝,北抵鸡公岩公园,西至氵舞 阳河,南至宋家冲原宋大义厂房,规划总面积为461公顷。此可谓:“三江秀水孕古风,四壁青山展新顔。”1.1.2 发展目标坚持“一业带三化”(即: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旅游服务城的建设特点,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的原

3、则,高起点、高质量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提高县城品位,完善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1.2规划目的、原则、方法1.2.1 规划目的规划结合施秉县城地形地貌中三河交汇得天独厚的水系,注重营造城市特色,城市整体风貌应遵循施秉县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国漂城、生态园林城市和贵州东线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性质,结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和构筑“三江秀水孕古风,四壁青山展新颜”的形象目标,集中体现民族风情和旅游特色,努力实现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和谐统一。1.2.2 规划原则1“清新、明丽、和谐,有机融合自然山水色,强化历史建筑景观色和极富地方民族特色”。2以人

4、为本的原则,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有重点地建设向广大市民开放的公共绿地及广场空间。3尊重自然的原则,严格保护自然景观,重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1.2.3 规划方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景观风貌实例,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结合,在深入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城市景观资源、空间形态、建筑控高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分析,提出施秉城区的景观风貌综合规划及方案。1.2.4 规划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建设部);2施秉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3施秉县(平宁桥施秉大桥)滨河景观规划设计4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及现状资料1.2.5

5、 规划实施与控制 本次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景观风貌规划入手,对规划区各项建设和规划提出一个从近期到远期,从宏观到微观,系统而综合的城市整体控制和建设的方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实施:第一层次城市布局的控制和引导 1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引导 2城市经营与开发的控制 3城市道路交通的组织 4城市形态空间模式第二层次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建立 1有效的保护和营造城市自然山水环境“显山露水” 2促进城市与自然的融合 3创建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第三层次城市景观形象的有效控制 1控制城市不同区域的建筑风貌形式 2控制景观视廊与城市轮廓 3塑造城市中心与轴带的景观意象第四层次城市街区的控制与综合整治 1打造富有

6、特色和不同功能的城市街区(历史、人文、自然) 2完美街区功能,整治街区环境 3配套完备各项城市街区生活设施第五层次门户地区、节点地段、山体滨水的景观控制 1建立不同特色和功能的城市山水自然景观体系 2重点地塑造和控制城市出入口和重要节点1.3景观风貌规划编制框架1.4理论研究与规划理念1.4.1 理论基础1城市形象塑造和CIS 现代城市正日益走向高度信息化,城市利用自身独特的形象和信息传播媒介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己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城市特征形象不同所导致的经济效益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要使城市特征形象在较大范围内的公众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城市识别系统,实施CIS战略

7、。 城市特征形象系统CIS(City Identity System)代表一个城市的身份。它从城市历史。产业结构、视觉形象等方面整体上反映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和城市景观视觉识别。 城市理念识别规划要充分分析城市的区位、交通、经济发展基础等条件,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预测。城市中市民高雅文明的行为可以增添城市的魁力。城市行为识别规划要通过社会治安规划、社会文明教育和城市环境改善来提升城市整体的素质。城市景观视觉识别规划充分利用其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城市总体的艺术格局来创立城市总的面貌、规划并组织特定的城市景观体系,展示城市特有的空间布局、天际轮廓线、开敞的

8、绿色空间、地方特色的文化场所,以此构成富有魅力的城市景观视觉系统。2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1994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A、城市化与人类居住区管理; B、基础设施齐备与完善居住区功能; C、改善人类居住区环境; D、向所有人提供适当的住房;E、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F、建筑节能和提高居住区能源利用效率,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G、发展乡村企业和农村乡镇中心。 其中,有关人类住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将成为指导城市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政策。3现代城市设计思想及其应用现代城市设计思想从“物质形态决定论”到注重功能、

9、效率的设计理念,发展到今天的第三代城市设计,即绿色城市设计。通过把握和运用以往城市建设所忽视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力图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的理想城镇建筑环境。4花园城市理论的模式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人们会想到绿色城市、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及山水城市。所有这些模式都包含了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模式的核心要点,即对城市发展生态问题的重视。 城市发展建设的规模要与自然环境所能允许的容量相适应建设讲究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配合;在城市中保护及再现自然。5城市密度分区理论 城市密度分区的目的是提供一套合理的土地发展模式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相协

10、调,对城市中的不同用地密度提出控制原则。 低密度控制原则是保存目前低密度住宅占主导的地区,鼓励保护和恢复地方特色,强调新建筑要与现有建筑尺度、体块等相一致,对这些地区进行高度控制,设置允许的最大高度。以减少对周边建筑造成的视觉阻挡。 高密度控制原则要求建筑尺度必须与该地区主导的建筑高度和体块保持一直,必须考虑到对天际线、视线和周边地形的影响。具体包括:高大细长的建筑应与山体形态相呼应,小尺度建筑宜布置在山脚下,以保证视线的通畅;应保证街道和交通干道的视线通畅;高大建筑应布置在城市中心、主要的活动场所和大型商业区中可达性较好的区域,以提升地区活力:布置高宽比较大的塔楼建筑要远离市中心较显要的位置

11、,避免对视线和周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对城市中每个地区给出相应的允许建筑高度范围等。1.4.2 规划理念 分析规划的理论基础,结合施秉县城城区的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提出以下规划理念:1山水园林城市 有山的城市更有丰姿,有水的城市才有灵气。施秉县城城区有山水资源的优势,巍峨的山体和轻灵的秀水与城市的繁华和谐共生,共同营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2大众空间 空间设计所服务的对象不只限于某部分人,而是服务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大众。但很多风景宜人的地段被开发成少数人所享用的“私人空间”。对施秉县城景观风貌的规划力求在有限的预算内成就最大的空间品质,塑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使市民真正感受到民族特色

12、与山水景观完美结合的新施秉。3密度分区对于有山体的城市,要进行密度分区,保护有地方特色和历史价值的低密度区;高密度开发区要与山体相呼应,保证景观视廊,与城市整体风貌融为一体,不造成“有山不见山”的局面。第二章 现状分析2.1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功能结构不紧凑,次序性不强,土地利用比较紊乱道路网与山体、水系不协调,局部街区道路混乱自然景观资源利用不够,甚至遭到破坏;水系利用不足,山体遭到破坏城市品质低,个性不突出,城市品位和风貌有待统一与提升在环城东路等部分街道虽然进行了一定“穿衣戴帽”式的建设和改造,但是城市其它大部分街区仍然存在建筑布局单一,街道品质被忽略等问题。特色地区的品质有待进一

13、步加强城市入口的整体环境欠缺,交通量大,交通组织有待调整城市绿化率较高,但缺乏系统,品质不高2.2城市肌理城市肌理山、水、道路、建筑2.3自然景观现状2.3.1山西山公园位于老城区与城西新片区之间,是规划区的内部主要景观资源,需充分利用造景,扩展其功能,不仅要成为城市的绿肺,而且要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形成重要的城市公园与观景点。西山公园海拔高度600米左右,比城区高70米左右,山体轮廓线较平缓,山上有部分民用建筑,及大量耕地,严重破坏山体景观。有县级文物烈士陵园及观音阁,需加以保护,没有什么系统的植被,需进行植树造林,生态培育。东山公园比西山公园植被稍好,但没有成林,也没有特色,需重点进行生态培

14、育。城市外围山体生态植被较好,但山体石漠化情况比较严重,很大程度破坏了山体植被,影响景观。但要禁止开山采矿,破坏山体景观。2.3.2水城区地带比较开阔,三面环水,东面有小河流域,北有蜚声在外的杉木河,西有氵舞阳河,城区被氵舞 阳河与小山河分成三部分,沿河两岸除了防洪墙外,滨河带状绿地和防护绿地不成体系,缺乏针对性的滨水绿化景观和专用防护绿化,没有给城市居民带来高品质的滨水生活。2.4人文景观现状2.4.1历史文化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

15、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节日集会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黔东南的古建筑古朴典雅,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脚楼和侗族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镇远天后宫、四官殿,岑巩禹王宫,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庙,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风雨桥、纪堂鼓楼,台江文昌宫,九摆苗族鼓楼,丹寨万寿宫和麻江状元第等虽历尽沧桑,但都是历史的见证。2.4.2城市标志整个施秉县城现建设较落后,没有什么城市标志。2.4.3广场绿地1现状老城区目前公共绿地较少,在环城东路北端有一处街头绿地,三

16、角洲广场两侧已形成滨河带状绿地。其他几个片区尚保存着土地的自然利用形态,缺乏真正意义的绿地,而且城区周边山体石漠化情况比较严重,很大程度破坏了山体植被,影响景观。现状绿地用地2.15公顷,占城市用地1.01%,人均0.77平方米/人。2存在问题(1) 绿地不成系统且分布不均衡。尤其是老城区内公共绿地缺乏,不能起到净化环境、美化景观和为居民提供游憩休息场所的要求。(2) 道路形式单一,分车绿带建设不足;行道树种植多为树池式,未形成绿带,道路绿地率较低。(3) 滨河带状绿地和防护绿地不成体系,缺乏针对性的绿化和专用防护绿化,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4) 绿化树种缺乏地方特色,种植形式单调,结

17、构简单,没有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种植,绿化生态效益未能充分发挥。(5) 园林绿地布局缺乏,公园绿地体系营建的缺口大。2.4.4街道1环城东路现状2中国漂城步行街现状3中沙大道现状4文化路现状5东街、西街现状2.4.5建筑1黔东南建筑特征分析黔东南的古建筑古朴典雅,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脚楼和侗族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建筑为坡屋面,屋面上统一盖着青灰色水泥瓦,加上徽派马头墙、砖木石雕、层楼叠院、高脊飞檐翘角等,立体感极强。青灰色的外墙,井字形窗子外形,暗红色的装饰花窗,别致的雨檐,精巧的苗族图腾水牛角屋脊,气派的屋脊翘角和屋檐四角飞鸟,屋顶上巧然布置的侗族鼓楼。2建筑风貌现状分析3城市现状建

18、筑质量评价4城市现状建筑高度分析2.5城市景观资源现状综合评价综合施秉城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方面,通过对其概况特征的分析。资源潜力的评价,现状问题的剖析,可以对施秉城区的城市景观资源作出综合的评价,归纳如下:2.5.1总体景观潜力1自然环境四面环山,山体保护较,轮廓线清晰,自然景观秀美。城区地带比较开阔,三面环水,东面有小河流域,北有蜚声在外的杉木河,西有氵舞阳河,能改造成良好的滨水景观,打造城市山水形象。城市气候及环境优良。2建筑环境环城东路沿街、步行街沿街建筑立面、屋顶较具有地方特色,给老城区的建设一定引导。三角洲广场成为市民活动、休想、文化、娱乐场所,具有公共活动品质,可组织

19、大型节假日游庆活动。3城市空间以自然水体,公共活动绿地把滨水景观引入城市。环城东路沿街、步行街建筑风貌初已形成,将打造成为富有特色的街道风貌。遗存的黔东南民族建筑,保持了城市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意义。4城市生活老城区环城东路沿街、步行街夜市活动发展较好。有内容丰富的各种庆典活动。2.5.2 主要存在问题1自然环境岸线开放不足,亲水性不强,人文活动缺乏。河道形态单一,部分出现淤积情况,景观环境教差。忽略河流、水岸资源的景观潜力。缺乏季节性、层次性色彩强性的城市栽培。2建筑环境建筑风格大多不协调,建筑质量不高,多采用两层商铺加四层住宅的多层居住建筑,影响街道景观。城区大多没有统一规划,建设布局不规范,

20、城区内可供休息的街头绿地和小游园不多,市政设施配套不全,住房的建筑质量普遍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居住区内建筑随意加高,临时建筑占用绿地,缺乏小区活动中心及居住区公共停车场,整体环境质量不高。3城市空间公共集会和休闲活动的广场数量少。重要的街道界面连续性较差。城市的开发缺乏与河流等自然资源景观的协调,难以从道路、广场上看到水边风景。沿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很小,街道绿化隔离不够完善。4城市生活城市多中心的活动系统尚未形成。缺乏现代化的影剧院、音乐厅及博物馆、图书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城市入口的整体环境有待提高,需突出城市门户形象。第三章 景观风貌规划3.1城市规划结构“两心、两轴、一

21、带、一廊、四片区”两心:即老城区的商业、行政中心和新区的文体休闲中心。两轴:文化街发展轴引导城市向南北拓展,氵舞 阳河发展轴引导城市向西侧拓展;一带:即沿氵舞 阳河的旅游服务带;一廊:以西山公园、鸡公岩公园及氵舞 阳河沿岸绿化形成的中心生态走廊。四片区:依据山体与河流,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四大片区,即老城区、城北片区、城西新片区和城南片区。老城区: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同时完善城市功能,强化旅游服务、政治、商贸、金融、信息、文化等职能。基本延续现有道路骨架,理顺东西南北干道走向,对现状用地采取迁、并、拆的方式进行优化,强化其作为施秉县中心的职能,至规划期末老城区人口控制

22、在3.0万人左右。形成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环境优良的综合性区域。城市北片区:紧邻老城区,片区主要道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作为老城区城市近期的延伸区,强化沿河游乐和旅游服务商贸、居住等职能,逐渐形成完善的城市片区,至规划期末人口控制在1.5万人左右。城西新片区:采用方格网状道路形式,作为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区之一,以强化旅游服务、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辅以商业金融,加强教育科研的建设形成城市次中心。至规划期末人口控制在3.5万人左右,其中规划接待游客人数1.5-2万人。城南片区:作为老城区的南部延伸新区,主要以居住为主,安置县城内原有的村寨居民和杨柳塘工业区的职工居住,至规划期末人口控制在2万人左右。3.2

23、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施秉县位于黔东南自治州,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旅游服务城,必须满足旅游服务配套、居住,行政,商业等需求的发展,其景观风貌的也应体现新城与老城发展的融合。为了完整及统一城市风貌,依据最新修编的施秉县县城总体规划,并对城市的用地进行了部分调整。同时为了保护县级文物烈士陵园与修建道路的经济性,将修编总规中规划的公园路作了走向调整。3.3景观风貌定位规划结合施秉县城城市结构、四面环山,三河交汇,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以及黔东南历史文化景观特色,注重营造城市景观特色,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应遵循施秉县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国漂城、生态园林城市和贵州东线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性质,结合申报世界自然遗

24、产所在地和构筑“三江秀水孕古风,四壁青山展新颜”的形象目标,集中体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旅游特色,打造成极具黔东南苗侗民族特色的国家级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3.4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尊重自然,维护和发展历史文化景观,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创造生机盎然的可持续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规划以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施秉城市景观的依托与重点,有机地把自然景观引入城,建筑宜与山形地貌相吻合。在建筑风貌景观的处理上,规划提倡传承黔东南民族民居特色,并体现时代感,立面造型突出虚实对比,屋面采用坡屋面,建筑主要调以青灰为主。特别是新黔东南建筑风貌区的建设,可以告诉世人,民族的文化,原

25、来也可以融入到现代的城市建设之中来。在整体风貌的统一基础上,各功能用地应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规划确定六个风貌区,分别是仿黔东南建筑风貌区、新黔东南建筑风貌区、滨水建筑风貌区、现代民用建筑风貌区、滨河沿岸景观风貌区、山体公园景观风貌区。仿黔东南建筑风貌区: 该区以黔东南建筑为主,此区尽量采用坡屋顶、粉墙、青瓦、徽派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建筑形式,形成黔东南风格的特色街区。新黔东南建筑风貌区:将传统的黔东南苗族与侗族的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元素整体融合而成,采用坡屋顶,把黔东南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形成既延续黔东南民族建筑风格,又有所发展、突破的新黔东南城市风貌区。滨水建筑风貌区:按

26、照传统的黔东南苗族与侗族的建筑风格与现代滨水建筑风格整体融合而形成的,既体现滨水特点的现代式建筑形式,又饱含黔东南特色建筑风格,在舞阳河沿岸主要以高层住宅为主。另外在旅游服务区,既体现滨水建筑特色,也适合旅游服务区的建筑特色,建筑体量中等,以坡屋顶、低、多层为主,色彩以明亮色彩为主。现代民用建筑风貌区:居住建筑采用现代建筑形式,采用坡屋顶,对老城区的居住建筑建议进行坡屋顶改造。公共建筑也采用现代建筑形式,新建公共建筑采用坡屋顶。只对影响城市风貌很大的已建公建进行坡屋顶改造。滨河沿岸景观风貌区:在城区形成以滨河沿岸风貌为纽带,结合周围山体绿地为背景,使城市“山水相依,绿满成廊”。通过沿岸建筑、小

27、品、绿化景观的设计体现“三江秀水孕古风”的滨河景观。山体公园景观风貌区:对于西山公园,形成以山体生态保护、游览、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型山体公园,既是城市的绿肺,也是市民的休憩游玩场所。对于东山公园,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将山头逐步绿化,同时严格控制山体植被及轮廊,形成城市外围生态景观轴。3.5开敞空间体系三点、三带城区内广场、公园、绿地以及沿河景观带、外围山体等,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组成“山水相依,绿满成廊”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三点三角洲广场节点:西山公园节点:城西公园节点:三带:沿河绿带:沿舞阳河、小河、杉木河是城市主要景观带,是城市景观特色所在,贯穿老城区、城北片区、

28、城西新片区、城南片区,形成不同的风格景观,平宁桥至施秉大桥为滨河城市风貌段、平宁桥以南为自然山水段、施秉大桥以东为自然景观段。山体绿带:控制外围东山、鸡公岩、西山面向城市的绿带,强调田园山体绿化,通过外围山体景观带,使城市处于绿色环抱之中。沿街景观带:控制街道与视线走廊,形成城市的特色廊道,重点建设环城东路、文化街、中沙大道、天府大道、杉木河大道、县府路。3.6城市景观视线控制控制层次:第一层次:外部空间整体形象城市立面入口门户地区南立面天际线舞阳河南侧天际线舞阳河北侧天际线小河西侧天际线舞阳河东侧天际线第二层次:核心控制圈层滨河视线通廊第三层次:外围圈层控制面外围山体景观西山公园东山公园云台

29、山第四层次:城市视线通廊城市主要视线通廊鼓楼文笔塔施秉第一阁第五层次:街区视线通廊主要街道内部视线通廊环城东路中沙大道天府大道杉木河大道文化路3.7夜景照明规划两心:老城片区、城北片区:商业街灯光设计宜连续,以柔和、暖色、舒适为宜。住宅主色调采用白色光,以居家照明的自然内透灯为主。城西新片区:商业区照明宜采用暖色调为主,点缀彩色光,表现出商业建筑的大方、繁华的气息。一水:亮化重要景观节点与人群活动区,与河中倒影共同构筑出城市水际轮廓线,形成“人在河边走,河在灯下流”的城市意象。多街道:中沙大道、文化街、环城东路、杉木河大道、天府大道等重要街道:结合大型灯光广告形成连续的亮度、丰富的层次色彩,运

30、用泛灯光来体现两边公共建筑、节点建筑、主题雕塑等的西部特征。滨河路:对沿街的建筑物采用橙色光线点缀亮化、结合广告亮化和沿路装饰灯具的安装、滨河绿化现状亮化等形成夜景大道。城市道路交叉口:对重要道路交叉口周边建筑进行霓虹灯或泛灯光亮化处理,考虑灯光与景观的不同组合方式,把景观等与景观小品等结合处理。多节点:在原有照明设施的基础上增设广告灯箱,增加公益广告,加强绿化和景观照明,重要景观节点进行重点突出,增设射灯效果。3.8城市绿地规划绿地以突出自然山水特色,构筑以山体绿化为背景,以河流两侧绿带及道路两侧绿化为经脉,西山公园绿化廊道与城西公园绿化轴线为骨架,以公园绿化、组团绿化为点缀一体化“点、线、

31、面”的绿地网络系统,最终达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森林环抱,清流环绕,四季葱绿,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山水园林城市。3.9城市景观规划以舞阳河、小河滨河景观,西山公园城市绿廊作为整个城市的景观轴线,增加沿河绿地的景观设计,并加强对跨河的各种桥梁的造型塑造,以周围山体作为城区的外围生态绿化带,利用联系各片区的外环线将各部分串联为一体,城区内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充分交融,总体上形成了以四壁青山为背景、以三条河流绿化为经脉、公园为点缀的绿地景观系统。形成城市“山环水绕”的景观骨架、“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特色,并对城市市区视线范围内有碍于城市景观风貌的构筑物等设施,进行搬迁或利用绿

32、化加以遮挡,同时重点处理历史文物保护和滨河景观及城市景观轴、景观节点,城区景观塑造。分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其中人文景观包括建筑景观、街道景观、门户节点景观、公园广场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体景观、滨河沿岸景观。3.9.1建筑景观风貌规划围绕黔东南苗侗文化主题,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点,在建筑风格、材料、符号上充分利用苗侗建筑元素,力求突出规模化、唯一性、排它性的建筑风貌景观效果。汲取苗侗建筑物的精髓,再配以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立面造型突出虚实对比,屋面采用坡呈面,老城区建筑主色调以青灰为主,新城以灰白为主,展现一个个性分明,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除了重点区域建有高层外,其它区域建设物不宜过高,尺

33、度以小巧为主,有机地把自然景观引入城中。对于县城中比较有特色的街道,如环城东路沿街建筑,进行保留,并进一步统一风格。对于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如县级文物烈士陵园、古庙观音阁,划定保护范围,加强保护,周边建筑应与之协调。1建筑景观风貌分区建筑风貌分为四个风貌区,分别是仿黔东南建筑风貌区、新黔东南建筑风貌区、滨水建筑风貌区、现代民用建筑风貌区。仿黔东南建筑风貌区主要位于在环城东路、县府路、步行街沿街区域,以黔东南建筑为主,此区采用坡屋顶、粉墙、青瓦、徽派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建筑形式,体现苗侗地方建筑文化。新黔东南建筑风貌区主要位于城西新片区,杉木河大道、中沙大道沿街区域,按照

34、传统的黔东南苗族与侗族的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整体融合而形成的,采用坡屋顶,并融入黔东南特色民居、风雨桥、鼓楼、明清建筑元素、现代建筑元素,形成既延续黔东南建筑风格,又有所发展、突破的新黔东南城市风貌区。滨水建筑风貌区主要位于舞阳河与小河滨水两侧区域,按照传统的黔东南苗族与侗族的建筑风格与现代滨水建筑风格整体融合而形成的,既体现滨水特点的现代式建筑形式,又饱含黔东南特色建筑风格。现代民用建筑风貌区主要位于老城片区与城北片区区域,居住建筑采用现代建筑形式,采用坡屋顶,对老城区的居住建筑建议进行坡屋顶改造。公共建筑也采用现代建筑形式,新建公共建筑采用坡屋顶,对保留公建质量较差部分进行坡屋顶改造,较

35、好部分只是建议改造,不作强制要求。2建筑高度高层主要集中在城西新片区天府大道两侧、文化路两侧以及舞阳河滨水两侧住宅建筑。其它区域新建建筑主要为多层建筑,老城区保留部分质量较好的低层、多层建筑。3、开发强度城市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土地潜能,适当提高城西新片区土地使用强度,合理提高容积率,对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开发强度与目前差别不大。城区开发强度最大的地方为城西新片区天府大道两侧,为城西新片区的发展轴线,开发强度为2.0左右;其次是滨水住宅建筑与沿街商业建筑区,为城市的主要街道,开发强度为1.5左右;再次是城区多层住宅区,开发强度为1.01.2左右;最小的是旅游服务区、文化娱乐、学校、体育用地区,开

36、发强度为0.5左右。4建筑色彩5各区建筑风貌规划(分区、形式、色彩、高度)仿黔东南建筑色彩:建筑主色选择冷灰色,辅助色选择青灰,点缀色选择色彩感较为厚重的颜色,限制建筑立面广告颜色的种类及广告面积。形式:保留现有环城东路仿黔东南建筑形式,县府路、步行街及环城东路其它风格建筑改造成仿黔东南建筑,建筑风格统一。高度:该区建筑以多层为主,夹杂少量保留低层质量较好建筑。新黔东南建筑色彩:建筑主色选择灰白色,辅助色选择青灰,点缀色选择色彩感较为厚重的颜色。形式:将传统的黔东南苗族与侗族的民居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融合而形成。 高度:该区建筑以高层、多层为主,高层主要集中于天府大道、文化路两侧、其它为多层

37、。滨水建筑色彩:建筑主色选择灰蓝色,辅助色选择白色,点缀色选择色彩感较为轻快的暖色调,体现“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环境。形式:将传统的黔东南苗族与侗族的建筑风格与现代滨水建筑风格融合而形成,既体现滨水建筑特点,又饱含黔东南特色建筑风格。高度:滨水住宅建筑主要以高层住宅为主,旅游服务区主要是多层、低层建筑。现代民用建筑色彩:建筑主色选择浅灰色,辅助色选择黄灰色,点缀色选择色彩感较为柔和的暖色调。形式:采用现代建筑形式,采用坡屋顶。高度:该区建筑以多层为主,夹杂少量保留低层质量较好建筑。3.9.2街道景观风貌规划以城市干道,如环城东路、中沙大道、天府大道、文化路为主,及商业步行街、县府路作为城市

38、主要街道景观轴,要求沿街两侧建筑风格统一并各具特色,对其中影响沿街景观的部分进行修缮及改造,同时,结合街道改造确保道路与其远处山体之间的视线通廊控制,建筑景观层次控制,建筑与自然山体轮廓关系控制,不宜过宽,创造宜人尺度。形成了一区一特色、一街一景观的独具民族文化旅游特色的城镇发展格局,为民族旅游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环城东路沿街线风貌设计保留现有环城东路仿黔东南建筑形式,统一建筑风格,加强统一的沿街服务设施建设。形成施秉特色的一条南北向城市街道。2中沙大道沿街风貌设计现为现代民用建筑,改造成新黔东南建筑风格,与城西新片区连成一片,成为展示施秉新形象的城市东入口建筑景观。3中国漂城步行街风貌

39、设计现有立面太过现代化,保留屋顶构造,对立面进行改造,打造成具有黔东南建筑风格的施秉特色步行街。4文化路沿街风貌设计两侧多为政府机构,没有特色,改造成新黔东南建筑风格,与中沙大道、杉木河大道风格统一,成为展示施秉新形象的城市建筑景观。5城西天府大道沿街风貌设计为城西新片区的轴线,两侧大多为最能展现新黔东南建筑风貌高层建筑,是新施秉继往开来、新时期大发展的见证,城西天府大道将证明民族的文化,原来也可以融入到现代的城市建设之中来。3.9.3门户节点景观风貌规划按照凸显苗(侗)民族文化特色,功能完善的旅游城市要求,加强城市特色规划设计,城市主要门户用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符号进行处理,并加以实用(人行天

40、桥、雕塑及公交站点等),形成鲜明特色的门户空间。结合不同区域的空间布局,对环城东路南入口红卫大桥门户节点、中沙大道东入口门户节点、中沙大道与文化路交叉路口转盘节点作重点装饰处理,体现了城市的个性特征,增强具有民族特色的门户形象。1城市南门户节点(含红卫桥)位于环城东路南入口红卫大桥处,规划中将小河边的临水凌乱建筑拆除,与红卫桥结合一起修建施秉风雨长廊景观,并对南入口建筑进行黔东南建筑风格改造,通过南入口门户景观展示施秉的城市形象。2 城市东门户节点位于中沙大道东入口处,利用侗族村寨文化,提炼侗族建筑元素,建设具有侗族村寨风格的门户,打造独具施秉特色的城市东入口门户。3 主要道路交叉口节点位于中

41、沙大道与文化路交叉路口转盘处,在转盘中心绿地设置以牛角和芦笙为主要元素的雕塑,极具象征意味,展现苗侗族民族文化。3.9.4公园广场景观风貌规划城区通过三角洲广场、县府公园、城西公园营造不同的城市氛围。以三角洲广场为主要节点的景观集会型节点,以城西公园为主要景观中心的文化娱乐生态型节点,以县府公园、县府广场为主的休闲生活节点。以公园、广场等设施的集中设置来展示城市形象,通过城市设计加以引导。1三角洲广场在三角洲顶点区域建设侗族鼓楼,将成为施秉的标志性建筑,与西山公园修建的施秉第一阁、东山的文笔塔一起成为施秉的视线焦点。2城西公园作为城西新片区的区域性市政公园,联系城西新片区西侧滨河绿化景观与东侧

42、西山公园,形成了绿化系统的连续性、通透性。提升了城西新片区的城市品质。3县府公园临近县政府,打造成一个市民休闲公园,既可作为一个市政公园,也可和县府广场连成一体,形成比较大的公共空间,满足老城区市民休闲所用。3.9.5 山体景观风貌规划以周边山体构成城区外围生态景观轴,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将山头逐步绿化,同时严格控制山体植被及轮廊,禁止乱砍滥伐,开山采石。1西山公园西山公园位于城市中心,需拆迁山上建筑,退耕还林;在植树绿化的同时,建设上山道路、景亭、广场等以满足游览、休憩、观赏需求;北部山顶建设一座施秉第一阁作为施秉标志性建筑,并规划一些景亭、健身设施、休憩设施,打造成一个集游览

43、、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山体公园。2东山公园东山公园规划以植树绿化、修建游步道为主,因地制宜建设多处游览设施,同时结合山体景观,设置置石铭刻、雕塑等景观;观景区建设景亭、观景台、花架。打造成游览型山体公园。3.9.6滨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滨水空间强调以水为主,强化原有的山水城市格局,结合滨水绿化带和滨水建筑物的规划建设形成城区重要的景观风貌带,并结合各河段滨水特色,规划不同风貌的滨河景观段。平宁桥以南为滨河自然山水段、平宁桥至三角洲广场为滨河城市风貌段、三角洲广场以东及小河段为滨河自然景观段。1自然山水段平宁桥以南为滨河自然山水段,此段滨水景观主要以西部背景山体、舞阳河滨水景观为依托,规划滨水

44、景观小品与绿化景观,强化山水景观,打造生态自然山水景观段。2城市风貌段平宁桥至三角洲广场为滨河城市风貌段,此段滨水景观结合沿河滨水建筑物与城市人文景观,满足城市居民游览、休闲的需要,规划滨水景观小品、休闲广场、绿化景观,打造具有城市人文特色与休闲活动空间的城市风貌段。3自然景观段三角洲广场以东及小河段为滨河自然景观段,此段滨水景观结合周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主要体现城市的自然生态性以及自然景观。主要以自然绿化、自然景观为主,较少掺杂人工雕琢痕迹,打造自然景观段。第四章 控制与引导4.1实施引导4.1.1 公共设施意向4.1.2 交通设施意向4.1.3 道路广场意向4.1.4 桥梁设计意向4.1

45、.5 城市标识系统意向4.1.6 灯光小品意向4.2实施计划建设分为三期,时间为2010年2020年。一期建设(20102014年)1、完善与建设整个规划区干道及支路道路网、市政设施系统;2、建设城西新片区天府大道两侧区域建筑,形成城西片区的基本框架;3、开发建设城西旅游服务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4、改造与完善老城区环城东路、步行街、杉木河大道两侧建筑风貌;5、对老城区、城北片区进行土地梳理,建设多个公园,增加城市绿地;6、建设城西片区沿河滨水建筑、滨河沿河景观带、建设西山公园、并对外围山体进行生态培育,初步形成山水园林城市的轮廓。二期建设(20142017年)1、建设老城区沿河滨水建筑及城东

46、旅游服务区;2、对老城区文化路、中沙大道两侧建筑及其它地块质量较好建筑按规划建筑风貌进行风貌改造,对质量较差建筑进行拆除,按规划新建其他建筑,将拆迁居民转移到城西新片区居住;3、建设城西新片区另外三个地块。三期建设(20172020年)1、建设城西剩余地块,改造老城区保留民用建筑,并对整个城区的景观风貌进行梳理统一,形成多片区各具特色,又整体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风貌。4.3实施措施1、挖掘土地潜能,适当提高城西新片区土地使用强度,合理提高容积率。2、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拆迁安置工作,逐步将拆迁居民及改善性住房住房居民引入城西新片区安居,逐步提升城市居住品质。3、利用旧城区

47、优越的地理区位,利用级差地租的调节作用,合理调整旧城区用地布局。4、利用外引内联,通过土地批租、发展房地产业的方式,引进内外资成片开发旧城,加快旧城改造步伐。附件:土地利用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F1F2用地代号面积(公顷)比例(%)备注1居住用地R129.8834.76其中二类居住用地R2129.8834.76其中中小学托幼R2217.164.592公共设施用地C126.8033.93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11.162.99其中市属办公用地C1111.162.99商业金融业用地C292.8624.85其中商业用地C2156.3615.08旅馆业用地C2536.169.68市场用地C260.350.0

48、9文化娱乐用地C35.901.58体育用地C44.141.11医疗卫生用地C59.032.42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3.700.993对外交通用地T2.800.75其中公路用地T22.800.754道路广场用地S53.9814.44其中道路用地S150.9513.63广场用地S22.880.77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0.150.04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3.140.84其中交通设施用地U20.430.12其中其它交通设施用地U290.430.126绿地G57.0915.28其中公共绿地G157.0915.28其中公园G1118.895.06街头绿地G1238.2010.227总计城市建设用地373.

49、701008水域和其它用地E83.8818.43其中水域E142.159.21林地E442.239.229总用地458.08100各分区技术经济指标用地分区用地类型用地面积(ha)建筑面积(万)老城区二类居住用地68.2681.91中小学托幼6.563.28市属办公用地8.6412.96商业用地25.4538.18旅馆业用地4.088.16市场用地0.350.53文化娱乐用地0.850.43医疗卫生用地1.922.88公路用地0.480.2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711.36小计119.30149.91城西新区二类居住用地23.5237.63中小学托幼4.952.48商业用地12.9328.45旅馆业用地1.770.89文化娱乐用地1.972.96体育用地4.14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3.704.44公路用地2.321.16小计55.3080.06城北区二类居住用地20.9527.24中小学托幼5.652.83市属办公用地2.523.78商业用地14.1021.15旅馆业用地2.452.94文化娱乐用地3.083.70医疗卫生用地7.1010.65交通设施用地0.430.65小计56.2872.92旅游服务区商业用地3.875.81旅馆业用地27.8613.93小计31.7319.74总计262.61322.63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