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4199015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4.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号:20155*学 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 专 业 舞蹈表演 年 级 2015级 姓 名 * 论文题目 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指导教师 * 职称 讲师 成 绩 2017年 11月 10日目 录摘 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一、安徽花鼓灯的体态特征2二、 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3(一)演出特点3(二) 服装特点4三、 安徽花鼓灯的音乐特征5四、总结5参考文献6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学生姓名:* 学号:2015* 院系:音乐与舞蹈学院 专业:舞蹈表演专业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摘 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等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安徽花鼓灯的风

2、格和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花鼓灯是传播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关键词: 花鼓灯;风格特征;民间舞蹈;Abstract:This paper adopt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3、, on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 drum lamp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analysis, flower drum lamp is a kind of spread in the river in province to danc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a comprehensive art form, is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forms. With song dance drama, has

4、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art language, its simple dance movement energetic, warm, free and easy, lively performance style rich full-bodied local flavor, it originated from the music folk songs, the theme is extensive, rhythm, or high agitation or indirect tender, is one

5、of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powerful folk dance.Key words:flower drum lamp; Style characteristics; Folk dance;前言花鼓灯流传于安徽省淮河两岸。因为它来自社会阶级的底层,历来不受主流文化的重视,过去虽然曾经在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但很少有专人去记录它,研究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民间艺术的花鼓灯,在当代越来越体现出它应有的艺术魅力。它流行于战国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方之间,兼收南北之长,形成其特有的风格。这里的人民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用它

6、来叙述自己对美好的憧憬,用它来讴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花鼓灯的舞蹈动作产生于劳动又因长期扎根于民间,使其得到丰厚的营养,所以显得特别纯朴、优美和富有表现力。一、安徽花鼓灯的体态特征安徽花鼓灯是一种综合的民间歌舞表演艺术,一个花鼓灯灯班子的组成必须要有玩灯人和锣鼓班子。原生形态的花鼓灯舞蹈都有角色扮演,男角俗称鼓架子,舞姿热情奔放、技艺高超;女角俗称兰花,又称蜡花,舞蹈动作细腻优美、变化多端。花鼓灯的锣鼓是花鼓灯艺术中的灵魂,其恢弘的气势主宰并贯穿着整个花鼓灯艺术,花鼓灯的锣鼓不但可以给舞蹈伴奏,又可以单独表演,其锣鼓点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三道弯是一种特定舞姿,特指在舞蹈动作

7、中头、胸和腰与臀、胯和腿以逆反方向呈S形的体态。以广义上看,三道弯舞姿是世界上东方各国民族舞蹈最典型的姿态之一。在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三道弯的舞姿也颇为丰富,在山东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中,三道弯都是其典型舞姿。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主要体态三道弯表现为多具有拧、倾、的特点。兰花以拧、倾、中的三道弯为特色;鼓架子在架式中的拧、倾、是整体的暂时性的偏离重心或略微前倾,不构成S型,有别于兰花的三道弯体态。安徽花鼓灯的三道弯,又称三掉腰。从这个名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舞姿是以腰部为中心轴,上半身与下半身相互形成力的相反作用,胯部停留在横移的位置,呈现扭的体态;重心的着力点在与前半脚掌,前脚掌半点地,呈现前倾

8、的体态,这就是三道弯的典型特征。在花鼓灯的舞蹈中,如凤凰三点头、搭凉棚、单展翅、单背巾、小二姐踢绣球、端针匾等这些亮相静止的造型都是在三道弯体态上完成的。花鼓灯舞蹈中,兰花的舞蹈动作是流动而欢畅的,同样,三道弯也随之在动作与动作之间瞬间调整与转换中,如风摆柳之后接凤凰三点头又或者,在流动的单一舞蹈动作中,三道弯始终保持在舞姿里面,如拔泥步,就是双脚移动重心时,上身交替,随着左右步伐而前后扭动,形成了连续性的S形曲线。其他诸如登山步之后接手搭凉棚风摆柳与凤凰三点头是花鼓灯舞蹈中常用的动作。在风摆柳中以扭为主要动律,上身的扭动带动右上臂横行摆动,使拿扇子的右手腕在律动下自然环绕。左手掐腰,平足部前

9、进四个八拍。在锣鼓的伴奏下,最后一拍在风摆柳和凤凰三点头的的过渡中快速的划步,迅速的刹住脚,落在三点头的造型上,体现出溜得起,刹得住的舞蹈动作特点。凤凰三点头的呼吸属于非自然型,先提气,每次回头时迅速吐气、吸气。这个舞姿的节奏感很强,每一次的的吸气都是在空拍上。登山步与手搭凉棚都是取材自生活劳动之中,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经过艺人们的加工形成了优美的舞蹈语言。登山步的动律就是体现一个梗字,双膝用力的下压,后脚掌重重踩住地面,重心就在这连续不断的左右腿的交替中轮换。二个八拍快结束时,在末拍和休止拍之间,摆成手搭凉棚的三道弯造型。呼吸型也有自然型转为非自然型,随着后退的步伐,退右腿头部转向右方,退左

10、腿头部转向左方,上身的扭动带动着头部的转动。传神靠眼瞅,在手搭凉棚的舞姿中,由于扇子半遮面,表情藏在扇子的下面,显得兰花很娇羞而俏美。以上的舞姿都以扭、倾、拧的体态贯穿其间,在休止拍的瞬间以三道弯的体态出现,是安徽花鼓灯成为这一个的重要特征。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三道弯,作为高频典型舞畴而形成鲜明的舞蹈形态特异性,成为安徽花鼓灯舞蹈的独特的体态特征。兰花的舞姿丰富而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在S形的体态中,展示了女性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形体身段,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2、 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一)演出特点 舞蹈是花鼓灯的主要构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大花场的集体表演的情绪舞;小花场是

11、鼓架子和腊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表演相结合又具有造型艺术特征的表演。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场面锣鼓和灯场锣鼓,具有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等特点。场面锣鼓可独立存在,单独演奏;而灯场锣鼓则与花鼓灯的舞蹈和小戏表演融为一体,起伴奏和渲染情绪的作用。花鼓灯歌唱部分统称灯歌,主要唱调有慢超牛、淮调、卫调等十余种。曲调抒情、缓慢,而舞蹈则节奏强烈、急速,因而歌的时候不舞,舞的时候不歌,灯歌唱词的基本句子形式为五句一唱段,其基本结构,最常见的铺陈、对比、问答和重叠;灯歌曲调跳跃多,演出现四

12、度、五度、六度或七度音程,并使用滑音进行修饰,灯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为:无论唱句、唱段多少,都在第三句的结尾开始过门,然后再接着唱。较流行的曲子有伞把子调小鼓架子调、孟姜女等。花鼓灯锣鼓班子至少要有7人组成,使用的乐器以花鼓、大锣、大钹为主,配以小锣、小钹、脆锣。花鼓灯锣鼓音乐的节奏型式多变、欢快高亢、健美而有力度,演奏一气呵成。它的基本节奏型是四二拍,如:押条鼓2/4匡匡次次,长槌2/4匡令匡令,撞四2/4匡匡匡匡令匡一令匡O,以及“凤凰三点头”等等。鼓的演奏技巧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忽而用重击、轻打,忽而用“压锤”“捣锤”,突然又打响鼓边,充分调动音响、音色效果,造成声音效果上的差别,有效地发挥

13、锣鼓音乐表情性的特点。(二)服装特点淮河流域是花鼓灯舞蹈的诞生地,在我国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区域的人民在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性格等方面,都是南北融合、兼而有之的。因此,花鼓灯舞蹈不仅有着南方文化的灵活通变,也有着北方文化的执着坚守。表现在舞蹈服饰上,那就是对基本风格的坚守和陈腐部分的扬弃。比如,由于受封建制度和意识的束缚,直到清朝末期,兰花的造型一直都系遮脸羞、扎勒子,主要是为了遮蔽或者破坏女演员面部的美观和完整性,以免有伤风雅。辛亥革命后,随着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消亡,这种装饰立刻退出舞台。为了表现淮河沿岸人民的奔放,兰花的服饰妆容一直坚守红、绿、黄

14、等纯度和亮度较高的色彩,使整个服饰风格显得热情而奔放,充满生机,涌动着强烈生命感,给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虽然有时也采用白、粉红、浅蓝等纯度和亮度较低的色彩,但其目的仍是为了构成对纯度和亮度的对比,让整个风格在色彩搭配上显得既强烈张扬又清新淡雅。那些深受百姓欢迎的装饰图案,如高贵华丽的龙凤,典雅优美的花卉,还有那些装饰效果十分浓烈的钉珠刺绣,袖口、领口、门襟、下摆等处镶边一直保存至今天。其实,花鼓灯舞蹈的服饰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是劳动者的舞蹈,是人民的欢歌,它的服饰既有表演性、艺术性要求,又包容着生活性、随意性,满足劳动者以花鼓灯舞蹈自娱自乐的需求。比如,花鼓灯舞蹈服饰上衣下裳的

15、形制就是从普通劳动者的服装沿袭下来的。普通劳动者在劳动之余,兴之所起、情之所动,只要扎上一根腰带就可以舞动起来。他们自身的衣服就是表演服装,无需专门置办。毛巾围兜自然演化为表演服装。这也是花鼓灯舞蹈在淮河两岸得以普及并绵延千年的原因之一。3、 安徽花鼓灯的音乐特征花鼓灯的音乐直接取材于自然界和劳动生活,很注意借鉴民间音乐中的优秀成分,以增强花鼓灯艺术整体表现力。花鼓灯音乐的伴奏,从主要用锣鼓伴奏发展到运用二胡、唢呐、笛子、笙、三弦儿、板鼓、响板等,在热烈的气氛中,也增加了花鼓灯艺术的歌唱性、抒情性。曲调形式多为抒情明快的民族徵调式与宫调式,因此,花鼓灯的音乐呈现出一个很鲜明的特征,即紧拉慢唱。

16、在安徽花鼓灯表演中,花鼓灯音乐通常包括花鼓灯锣鼓、花鼓歌和后场小调。花鼓灯锣鼓演奏主要有场面锣和灯场锣两大类。场面锣属表演性的锣鼓曲牌,是锣鼓单独演奏的。花鼓灯锣鼓热烈奔放,节奏明快紧凑,感染力强。先是主要用锣鼓伴奏,其它乐器极少用,它又是一门锣鼓的艺术。花鼓灯锣鼓是以花鼓、大锣、大钹为主,除此之外,可加上小钹、狗锣、手锣。花鼓是整个乐队的灵魂,起着指挥的作用。它不但具有一般锣鼓热烈、粗犷、节奏鲜明、感染力强等特色外,还具有健美、风趣,紧凑,一气呵成的特点。花鼓灯锣鼓传统曲牌有:小五番、老十番、闹锦州、蛤蟆跳井、灯场锣、八段锦等。后来新增的曲牌有:开场鼓、长流水、鸡叨米、押条鼓、车水、喘气锣、

17、慢锣、收场锣、小煞锣、大场锣、套鼓等。四、总结安徽花鼓灯音乐多来自地方民间小调,曲调丰富,旋律优美,通常包括花鼓灯锣鼓、花鼓歌和后场小调。安徽花鼓灯音乐曲调形式多为抒情明快的民族徵调式与宫调式,其舞蹈基本动作组成有步法、打腿、身段、架子、扇花、手巾花等。在花鼓灯艺术表演中,音乐与舞蹈动作的配合丝丝相扣,相得益彰,从而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这是花鼓灯艺术感人最深的一个重要特征。参考文献:1 李世军. 杨传中凤台花鼓灯文化探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J. 2008,(08):24-252 韩晶.安徽花鼓灯音乐中的锣鼓研究J 艺术科技,2012(09):33353 沈晓珊.简析安徽花鼓灯舞蹈形式的变化J 戏

18、剧之家,2017(01):56-574 王磊.浅谈安徽花鼓灯“兰花”的风格特点J 戏剧之家,2017,(20):10-115 秦丹.安徽花鼓灯中的“传情达意”J 戏剧之家,2012,(03):30-316 周静.安徽花鼓灯中兰花的艺术内涵J 戏剧之家,2017,(20):25-287黄焱南.浅谈安徽花鼓灯表演艺术J 大众文艺,2013,(03):11-138李芳.浅析安徽花鼓灯J 安徽文学,2009.(07):09-119刘芳.安徽花鼓灯的生命力J 四川戏剧,2007,(02):51-5310何聪.冯国佩:“东方芭蕾”舞翩跹R 人民日报,2005,(02):14-16评 语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学院意见:主管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