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54133694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0.8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秦汉文学绪论 秦汉时期作家状况制作:周师中文系 秦汉时期文学基本态势 汉代经学影响文学 汉代文学样式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情况。挟书律诽谤律 禁诸子书,史书。 未禁医、卜、算。 禁诽谤詈诅。 好神仙之言。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西汉初诸侯喜招纳文士。吴王刘濞:枚乘、邹阳等梁孝王刘武:枚乘、邹阳等淮南王刘安:淮南小山等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社会上层的文学爱好。武帝时武帝时朱买臣司马相如枚皋宣成时宣成时王褒扬雄刘向和帝时和帝时班固傅毅张衡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中央政权设立的文艺机构。乐府乐府太学太学东观东观金

2、马门等金马门等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东汉盛行游学游宦。西汉前期战国游士之风的延续东汉中后期入仕无门之下的出路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武帝宣帝时期“盛世之音”。司马相如:苞括宇宙。司马相如:苞括宇宙。司马迁: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成一家之言。东方朔:不用则为鼠。东方朔:不用则为鼠。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文人的理想与命运感慨。贾谊贾谊汉兴,欲为帝王师。东方朔东方朔盛世:被压抑的苦恼。祢衡:祢衡:乱世:无路的愤懑。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楚人精神的变迁。楚风:轻狂,浪漫。汉儒:庄重,典雅。名士:超俗而不忘情。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相促进。乐府民歌。乐府民歌。

3、文人五言诗。文人五言诗。诗歌诗歌民间传说,谣谚。民间传说,谣谚。史记史记,吴越春秋吴越春秋。散文散文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独尊儒术”与五经博士。董仲舒、孔安国董仲舒、孔安国等受重用。武帝建元等受重用。武帝建元五年(前五年(前136),置五),置五经博士。经博士。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派。今文经学派董仲舒,班固微言大义通经致用古文经学派刘向,郑玄训诂经义以古通今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解经与文学创作。指导思想文字辞藻写作内容作品风格经学经学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经学的文艺观。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大赋是汉代“一代之文学

4、”。汉代社会文汉代社会文化之发展化之发展汉大赋之兴汉大赋之兴衰衰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散文概况。政论政论 贾谊贾谊 晁错晁错 王充王充史传史传 司马迁司马迁 班固班固记事记事 吴越吴越春秋春秋 马第伯马第伯书信书信 略略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诗歌概况。西汉楚歌班固等东汉诗人古诗十九首文人文人诗诗乐府民歌徒歌,谣谚民歌民歌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秦及汉代文学分期。秦代秦代 历二世而亡,二十余年。 碑铭。汉前期汉前期 高祖至景帝间,约七十年。 骚体赋,政论散文。汉中期汉中期 武帝至安、顺间,约二百六十年。 史传,大赋,诗歌。汉后期汉后期 顺帝至献帝间,近百年。 小

5、赋,散文等。秦汉朝代情况时时代代时间时间建国者建国者都城都城亡国时间亡国时间世代世代秦秦 前前221221年年 前前206206年年始皇帝始皇帝嬴政嬴政咸阳咸阳( (陕西陕西咸阳东北咸阳东北) )前前206206年被刘邦领年被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导的起义军所灭共历共历2 2世、世、1515年年西西汉汉前前202202年年 公元公元8 8年年高祖高祖刘邦刘邦长安长安( (陕西陕西西安西北西安西北) )公元公元8 8年被王莽取年被王莽取代代共历共历1212帝、帝、210210年年新新 公元公元8 8年年2323年年王莽王莽长安长安( (陕西陕西西安西北西安西北) )2323年被绿林军所灭年被绿林军

6、所灭东东汉汉2525年年 220220年年光武帝光武帝刘秀刘秀洛阳洛阳( (河南河南洛阳洛阳) )220220年被曹丕取代年被曹丕取代共历共历1212帝、帝、196196年年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一)西汉前期高祖刘邦前209前195年惠帝刘盈前194前190年高后吕雉前189180年文帝刘恒前179前160年景帝刘启前159前140年政论散文:贾谊、晁错等;赋:贾谊、枚乘等。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二)西汉中后期武帝刘彻前140前90年昭帝刘弗陵前89前75年宣帝刘询前74前50年元帝刘奭前49前35年成帝刘骜前34前10年哀帝刘欣前9前1年平帝刘衎5年孺子婴68年汉大赋:司马相如、扬雄等。散文:司

7、马迁等。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三)新及东汉前、中期新王莽924年光武刘秀2555年明帝刘庄5675年章帝刘炟7685年和帝刘肇86105年殇帝刘隆106年安帝刘祜107125年大赋:班固、张衡等。散文:班固、王充等。诗歌:汉乐府诗、班固等。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四)东汉后期顺帝刘保126144年冲帝刘炳145年质帝刘缵146年桓帝刘志147165年灵帝刘宏166188年少帝刘辩189年献帝刘协190220年诗歌:古诗十九首、赵壹等;赋:张衡、赵壹等;散文:仲长统等。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吕氏春秋 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述,是战国诸子向汉诸侯门下文人的过渡。 “法天地”的体系。 说理方法与文章风格统

8、一。吕不韦画像 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第二节李斯的散文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

9、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yan)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 峄山刻石文鲁迅:“秦代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要考虑时代的特点。他的文章,都是实用性的,但在艺术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值得我们在应用文写作中借鉴。 秦有一些刻石文,如泰山、琅玡、会稽等处的刻石文,大都也出于李斯之手。内容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

10、韵。秦刻石文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影响。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期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二十馀,为博士,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贬谪中,他仍不忘国事。后为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三十三岁。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为新书。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大政等篇。过秦分上、中、下三篇,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 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所谓陈政事疏及新

11、书前四卷“事势”类就是这种文章。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大都属于这一类。 过秦上篇主要叙述秦国力量的强大,是全文的关键。它用渲染、比衬手法显示秦国的声威。如写六国人材众多,“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史记作“叩”)关而攻秦”,结果却为秦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但就是这个“席卷天下”、“威震四海”的王朝,却在“率散乱之众数百”的陈涉“奋臂大呼”下土崩瓦解。 中篇中从各方面来阐明民心的作用,读完中篇人们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民心一失,无论如何强大也不免覆灭的命运。 过秦篇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又善于铺张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晁错(?

12、前154),文景时人,官至御史大夫。著有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其中以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此二疏原为一文。汉书 晁错传于守边劝农疏前云:“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曰”然此疏实只言守边备塞一事,另有论贵粟疏载于汉书 食货志,正言劝农力本事,故知二疏原为一篇。)最为著名。 二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的入侵。他又敏锐地注意到农民流亡的社会现象,指出人民流亡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的贫困;而人民的贫困主要是由于官府的“急政暴赋”和商人的兼并所造成;所以主张务农贵粟,提出募粟入官、得以拜爵除罪的政策。晁错的文章善于从历史事实、当前情况、各种利弊得失等方面作具体分析,立论精辟

13、而切于实际。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淮南子的独特成就。道家思想为主的理论性著作。追求巨丽之美。纵横家说辞之特点:广征博引,反复论证。楚文化对审美风格的影响。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其他西汉散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刘向:编著说苑新序等。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西汉散文的一些特点。实用性与时代特征战国余风走向醇厚典重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一节骚体赋和“九体” 骚体赋与大赋骚体赋楚辞的艺术特点抒情传统大赋典丽,藻饰散体特征叙事传统第一节骚体赋和“九体”贾谊的骚体赋创作吊屈原赋:鵩鸟赋:第一节骚体赋和“九体” “九体”创作。“九体”源于九歌九章之体,成篇,主题相类

14、。续作吊屈原而抒己怀:王褒九怀,王逸九思。第一节骚体赋和“九体” 招隐士等骚体赋。作家将与屈原相类似的情感注入作品。淮南小山招隐士,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第二节枚乘和“七体” 枚乘与梁园文士 七发的内容与形式:国家初定时对奢糜之风的否定。 “七体”:利于表现辞藻堆叠,层层铺陈的文学功力,故多有仿作。第二节枚乘和“七体” 七发设为问答,铺张堆砌。饮食饮食第三节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景、武对文学的喜好。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

15、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病免,卒。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 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16、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子虚赋与上林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借此三人为辞,以推诸侯之园囿。其卒章归之节俭,用以讽谏。 描写宫观,游猎,歌舞。 问答体,繁辞丽句,鸿篇巨制。汉大赋对时代的呼应。 皇权至上的形象化。盛世景象。 “苞括宇宙”:张扬、浪漫的审美观。第四节扬雄四赋 扬雄四赋的创作。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河东赋 对汉大赋的反思。“劝百讽一”“雕虫小技”第五节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东方朔答客难,自嘲之作。 枚皋“其文骫骳”“自悔类倡”。 王褒洞箫赋西汉咏物赋,与荀赋的联系。参考资料 刘勰著文心雕龙诠赋。 瞿蜕园选

17、注汉魏六朝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马积高著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司马迁的生平。家学家学影响影响读书读书任太任太史令史令游历游历任中任中书令书令著书著书中年时期壮年时期青少年时期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司马迁的生平。(周口师院)司马迁几乎游历司马迁几乎游历了整个中国。了整个中国。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司马迁思想、学术背景。董仲舒等儒司马谈等道 家学 职务史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纪传体的体例、结构。 传记的叙事特点:注重因果。细节描写与场面描写。材料取舍精当。叙事方法熟练。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 收入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18、。 刻画人物个性鲜明。把握基本特征。注意人物经历背景。突出人物共性,表现时代精神。 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旁见侧出法。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 展示历史的必然性。 营造悲剧气氛。 “好奇”与神秘色彩。第五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u“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开创纪传体,传记文学之开端。 弘扬人文精神。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内容为后世文学借用。技法为后世文学借鉴。参考资料 司马迁作报任少卿书。 韩兆琦等著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的设立与兴废。汉以前的“乐府”。汉代乐府的兴废。乐府的定义。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诗的搜集与分类。乐府诗的搜集。乐府诗的分类附:汉以后的乐府

19、。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苦与乐:各层民众生活场景。劳动与生活孤儿行相逢行妇病行压迫与反抗东门行陌上桑人生感受(寓言诗)乌生枯鱼过河泣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抑与扬:对战争徭役的感受。对徭役的痛恨 十五从军征战争的残酷 战城南陌上桑思念之歌 略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爱与恨:男女情感表白。欢歌欢歌 江南江南怨歌怨歌 长相思长相思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誓歌誓歌 上邪上邪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生与死:仙风流溢。郊祀歌郊祀歌 日出入日出入丧歌丧歌 薤露薤露求仙求仙 练时日练时日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生与死:仙风流溢与失望。东汉:西王母画像石棺。汉瓦当。这些艺术都表明了汉人对“仙”的着迷。

20、第三节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选取场景独到。 情节曲折完整。 人物各具特色。 叙事手法多样。 寓言诗的发展。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u汉代乐府的发展 乐府与“楚声”在西汉前期的歌诗中表现明显,如大风歌一类。 乐府与诗从内容及表演形式上,都有相通之处。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u汉代乐府的发展 乐府与外来音乐主要受到西域胡乐的影响。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乐府与外来音乐。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u汉代乐府的发展 诗体发展。二言四言五七言五言参考资料 班固著汉书礼乐志。 萧涤非著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五章 东汉辞赋第一节班固、张衡的京都赋 京都赋的缘起滥觞于扬雄蜀都赋。东都

21、与西都之争。追慕盛世。第一节班固、张衡的京都赋据据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东汉洛阳东汉洛阳城址位于洛水之城址位于洛水之北,距今洛阳城东北,距今洛阳城东15公里。公里。城墙和城门约建于光武建武十城墙和城门约建于光武建武十四年(四年(38年)。平面大体上年)。平面大体上呈长方形,自东至西宽度约有呈长方形,自东至西宽度约有当时的当时的6里,自南至北约有当里,自南至北约有当时的时的9里,故又称里,故又称“九六城九六城”。东汉洛阳城内的宫殿分为南宫东汉洛阳城内的宫殿分为南宫与北宫。南宫在西汉时已建立;与北宫。南宫在西汉时已建立;北宫于东汉明帝时营建北宫于东汉明帝时营建。第一节班固、张衡的京

22、都赋 班固及其生平。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少时能作文诵诗赋,及长,博览群书。父彪为续作史记,曾撰后传,固以为彪所续前史未详,欲竟其业,被人诬告改国史,下狱。弟超上书申辩。明帝召为兰台令史。与陈宗等共同写世祖本纪,升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继续撰写汉书。经二十余载,于建初七年(82)完成汉书。(苏州中学网校,2008年5月)第一节班固、张衡的京都赋 班固两都赋:假托西都宾与东都主人问答。宣扬崇文尚礼,否定奢华之风,虽极摹写之能,讽喻成分突出。第一节班固、张衡的京都赋 张衡二京赋:假托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问答。推崇东汉君主崇德修教之功。既有民俗之趣,也有理性批判。 王延

23、寿鲁灵光殿赋:专写宫殿雄伟壮丽。第二节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述行赋的特点。述行赋的内容特点。述行赋形式特点。第二节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的特点。归田赋刺世疾邪赋 附:咏物赋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一节 汉书 汉书成书情况。 汉书精彩内容。西汉宦仕场景:特别注意叙写为臣者的命运,反映君权至上。苏武传:同样强调的是“忠孝”之大义。第一节 汉书 汉书的艺术对细节的关注。集中表现在传末的补叙中。谨严、典丽的文风。注意班固的生平与时代环境。与史记的比较。第二节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的艺术特色虚构:情节曲折离奇:浪漫色彩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 附:关于“汉代小说”。第三节论衡和潜夫论 论衡写作主旨主要内容 潜夫论

24、时代背景与批判精神后汉书将王充、王符、仲长统(180年220年)三人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王充王符第三节论衡和潜夫论 东汉碑文与游记(略)王充王充(27约97), 中国东汉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时受业洛阳太学,师事班彪。历任县、郡功曹,州从事、治中等职,王充闭门谢客,作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后辞官家居。汉章帝曾特诏公车征聘,未行。晚年生活潦倒,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王符王符,(前85?前163?),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与马融、张衡等著名学者友善。他是庶出,又不苟于俗,游宦不获升迁,愤而隐居著书,终生不仕。时人传语说:“徒见二千

25、石,不如一缝掖。”王符著书“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后汉书王符传),题曰潜夫论,今存35篇。参考资料 聂石樵著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韩兆琦主编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郭预衡著历代散文丛谈秦汉文章之变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第三节古诗十九首第一节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班固咏史扩展:文人五言诗的源起 张衡同声歌扩展:文人诗与民歌的关系。 秦嘉赠妇诗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郦炎见志诗二首。 赵壹刺世疾邪诗。 蔡邕翠鸟诗。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古诗与“苏李诗”的概念。古诗十九首之由来。古诗十九首之内容。古诗十九首之艺术特色。高超的抒情技巧。对民歌技巧的借鉴。审美境界的营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