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4115844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14.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及对策研究金融学专业(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内容提要中国邮政自 1986 年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以来,20 年时间里它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一些与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不符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加深。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是势在必行。关于邮政储蓄银行在战略定位的选择上,理论界、业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如何进行战略定位, 成为当前中国邮政储蓄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确定其发展目标、组织架构、发展对策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选择必须先找准其核心竞争力,在借鉴国外邮政储蓄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与国内银行业竞争对手避免同质化竞争,从而发挥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

2、竞争力,实现自身持续、稳健、科学发展,并积极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本文的研究及建议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邮政储蓄战略对策研究目录第 1 章 绪论11.1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研究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11.2 关于邮政储蓄银行的理论研究现状11.3 本文研究框架2第 2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沿革及成立的必然性32.1 我国邮政储蓄的历史演变及现状32.2 现阶段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必然性5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103.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103.2 国外邮政储蓄银行的主要模式153.3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特殊性20第 4 章 我国邮政

3、储蓄银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254.1 制约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不利因素254.2 促进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有利因素27第 5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及发展对策325.1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325.2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目标及组织架构375.3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对策41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46参考文献47论文摘要1ABSTRACT1致谢第 1 章绪论1.1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研究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我国于 1986年4 月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经过 20 年的发展,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已达 9.25%,存款余额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

4、5 位。邮政储蓄以其庞大的资金占有量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邮政储蓄在体制上、定位上的问题日益凸显,与央行的政策调控、银监会的金融监管以及与邮政管理体制等诸多矛盾不断加深,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研究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战略选择及业务发展对策,有利于避免与其它银行的同质化竞争,有利于邮政储蓄银行稳健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城乡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1.2 关于邮政储蓄银行的理论研究现状目前,关于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定位的理论研究基本分为三个方向, 一是以巴曙松为代表的狭窄业务银行定位,二是以易宪容为代表的批发银行定位,三是以

5、张吉光为代表的零售银行定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认为,邮政储蓄要定位在狭窄业务的银行,即邮政储蓄吸引的存款只能用来购买流动性好和安全性高的政府债券或其等价物,而不是从事风险较高的贷款业务。在此框架下,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拓展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谨慎发展资产业务,形成与其他商业银行的互补。中国社科院金融中心主任易宪容认为,邮政储蓄银行还不具备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所需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可以定位为向49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的批发银行,这样能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贷款,从而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上海银行发展研究部的张吉光认为,邮政储蓄银行依托其

6、网络资源优势,应该定位在社区银行和零售银行,开展对城市、农村居民小额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1.3 本文研究框架本文在介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必然性之后,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通过与国外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国内其它银行对比进行了战略理论分析, 并根据自身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的分析,找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确定自身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组织结构,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综合了上述不同的理论研究观点,定位在“城市批发+农村零售+中间业务”。第 2 章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沿革及成立的必然性中国邮政自 1986 年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以来,依托点多面广、联系千家万户的

7、优势,得到了长足发展。20 年来,它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一些与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不符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加深。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邮政储蓄发展的体制问题,发挥邮政储蓄独特的联结城乡的网络优势,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是势在必行。2.1 我国邮政储蓄的历史演变及现状中国邮政储汇系统的存在有着其历史背景。早在 1913 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就在北京、上海等 11 个大城市开办了邮政储金业务,并于 1930 年正式成立了邮政储金局,管理邮政储蓄和汇兑业务,并逐渐发展成为旧中国金融体系“四行

8、两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于 1951 年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 年停办。进入 80 年代以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国民经济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为充分利用邮政部门遍布城乡的网点和先进的通讯设备,我国于 1986 年恢复开办了邮政储蓄,在几个城市设立邮政储汇局处理储蓄和汇兑业务,并将其作为对商业银行系统的补充进行试点;其后我国政府鼓励邮政储汇局进行快速扩张, 以积聚闲散资金,抵御通货膨胀,降低金融风险并支持经济发展。1989 年, 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超过 100 亿元,市场占有率为 1.96%。从 1990 年起,邮政部门和人民银行缴存款的业务关系转变为转存

9、款关系,邮政储蓄由代办第 2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沿革及成立的必然性转为自办。1995 年储蓄余额突破 1000 亿元。以国家对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段,新增储蓄资金开始自主运用为标志,邮政储蓄业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03 年底超过 8000 亿元,2004 年 6 月突破 1 万亿元。2006 年 3 月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达 1.48 万亿元,储蓄市场占有率达 9.25%。规模仅次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列第五位。2005 年通过邮政储汇电子信息网络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 1.8 万亿元,邮政储蓄拥有联网网点 3.5 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

10、农村网点占 2/3 以上)、汇兑网点 4.5 万个、代理保险网点2.6 万个、邮政西联汇兑网点 2 万个、ATM6827 台,邮政储户数量 2.7 亿户。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界联网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机构。在银联卡联网的金融机构中,邮政储蓄交易成功率名列前茅,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创立了社会知名、百姓信赖的业务品牌,特别是在农村,邮政储蓄因为其良好的信用、分布密集的网点以及方便的汇兑服务已成为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居民主要的存款渠道。邮政储蓄自恢复开办 20 年来,一直以特殊的准金融机构的身份从事着部分金融业务。与其它商业银行最大的不同点是,银行具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这三大

11、板块业务,也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代收、代付、转账、结算等一系列中间业务。而邮政储蓄只能办理其中的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不能办理资产业务,在负债业务中也只能办理对居民个人的存、取款,不能设立企事业单位的对公帐户,所有吸收的存款都存放在人民银行,依靠人民银行支付的转存款利息获得收入。在中间业务领域,也只是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了代收、代付等基本结算服务, 没有涉足更深层次的中间业务。国家设立邮政储蓄的初衷在于通过邮政系统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邮政不能发放贷款,只能将资金转存到人民银行,获得转存款利息收入。随着邮政储蓄的发展,问题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制度邮政部门自办

12、邮政储蓄,只存款不贷款,将所吸收的存款全额转存央行,央行按转存款利率向邮政部门付息,利差即为邮政储蓄的营业收入。央行 1996 年以来连续 8 次降息,银行业存贷差水平已十分微小, 而邮政储蓄在政策的影响下利率仍保持在 4.357%的较高水平。而且邮政储蓄独特的身份也让其俨然独立于央行的视野之外,银监会对邮政储蓄如何监管也没有明确的办法。但对于中国邮政来讲,邮政储蓄一直在补贴邮政业务,每年将近 170 亿元的利润保证整个邮政业务的基本盈亏平衡。邮政储蓄业务收入已占邮政业务总收入的半壁江山。邮政储蓄机构通过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和积极的资金运用,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方便城乡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在农村地区,邮政储蓄机构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7 月,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央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利率(1.89%)计付利息,比原来的 4.357%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下降了 2.467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央行再也不能享受原来 2.151 个百分点的巨大利差优惠,反而还需为吸收的定期存款倒贴 0.09 个百分点的利差损失。邮政储蓄的收入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邮政储蓄的业务结构做出调整。它开始进入到资产业务领域以获取收入,逐步与其它商业银行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了市场竞争。2.2 现阶段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必然性随着邮政储蓄规模以

14、及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它在市场定位、经营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 2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沿革及成立的必然性2.2.1 与央行职能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行作为中央银行,属国务院职能部门,其职责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施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而过去,邮政储蓄吸收的资金,全部转存人行,获取高于邮储平均支付利率约两个百分点的转存款利息。这部分利差, 形成了邮储主要盈利来源。邮储的收入就是央行的支出。实际上是迫使央行承担了出资的职能,混淆了国务院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职能。且随着邮储存款的迅速增长,央行的负担不断加重。以 20

15、00 年为例,人行承担的邮储转存款利率与再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损失就接近 140 亿元。为此人民银行总行下文,于 2003年8月1 日起,邮储新增资金由邮储自主应用,并对8 月 1 日前的约 9000 亿邮储“老存款”要求逐步退出人行,由邮储自找出路。在这 9000 亿资金未退完之前,这一矛盾就始终存在。2.2.2 与金融监管的矛盾邮政储蓄的特殊地位使得它无法依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一直以来,邮政储蓄被金融监管部门定型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所有批准的邮政储蓄营业网点核发了“营业许可证”。但对上至国家邮政局,下至各县(市)邮政

16、局的各级邮政储蓄管理部门是否属于金融机构未予以认定,对此,至今未能发放过任何“金融许可证”。实际上,各级邮政金融管理部门属于邮政部门。由非金融机构的管理部门在经营和管理金融机构及其金融业务,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问题。例如:金融监管部门对邮政金融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无从审定;对于邮政金融网点发生的违规行为难以深究。其次,在财务核算体制上,邮政金融实际是与其他邮政业务一道统一核算,这种“混业核算”的体制,使金融监管当局难以监管其财务违规行为。各种法规与制度上的问题,形成了监管难的矛盾。四是邮政储蓄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不清,财务与邮政混合, 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监管难以深入查处。2

17、.2.3 与邮政其他业务的矛盾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与邮政混岗作业、频繁换岗等问题严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及专业化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邮政的信函等传统业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许多传统业务相对萎缩,特别是近年来,邮政的专营局面已被打破,高收入领域受到挤压,而亏损的普遍服务又不能不做。由此造成邮政部门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分营后的邮政部门长期亏损,许多省份的邮政局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的邮政局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都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其业务收入占到了整个邮政业务收入的 45%左右,成为了邮政系统最具获利能力的业务。邮政部门作为企业,从自身利益出

18、发,优先的资金必然对获利能力强的业务加以倾斜。这就势必相对削弱了对其他邮政业务的投入,使传统邮政业务的发展更加步履艰难。2.2.4 与邮政管理体制的矛盾邮政金融业务无疑应属于金融业务,应按金融业务的客观要求进行经营和管理。邮政储蓄自恢复开办已经 20 年,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引进了不少金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但总体上,仍然是邮政的体制架构和管理方式。至今大多数县级邮政企业无专职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稽查人员, 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缺乏资金运营的管理机制。加之,邮储资金自主应用后,若没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保证,不将邮政金融与邮政企业的关系理顺,央行和监管部门就十分担心,非金融机构的邮政部门来操

19、控 1 万亿资金所形成的巨大金融风险隐患。第 2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沿革及成立的必然性2.2.5 邮政储蓄自主运作资金的压力由于国家邮政储汇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渠道难以得到灵活拓宽,随着新增储蓄存款快速增加,资金运用难的问题突出;同时,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也成为了邮政金融改革的催化剂。邮政金融的发展,必须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金融业务客观规律来改革。从 2003 年 3 月起,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由原来的 4.6008%下调到4.357%,再由 4.357%下调至 4.131%。2003年8月1 日,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段,此后新增的储蓄

20、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原有的存款(约 8290 亿元)继续按 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并将在五年内分别按照不同比例逐年转出,由邮政储蓄自主运作。转存款利率一降再降, 邮政储蓄改革已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在国有银行竞争激烈、赢利空间缩小和农村金融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改革现行的邮政储蓄吸收存款、转存央行的模式,让邮政储蓄自主运用资金的呼声日益高涨,邮政储蓄业务逐步迈向市场化是必然趋势。2.2.6 与支持三农、反哺农业的矛盾邮政储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城镇以及农村。以吉林邮政储蓄为例,农村储蓄比例达到 25%,在网点覆盖面上,53%在农村网点。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邮政储蓄在农业经济发展

21、过程中存在着抽水机的负面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各方面广泛注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主要靠乡镇企业,而发展乡镇企业迫切需要投资、贷款。邮政储蓄有 3.5 万个网点,遍布全国城乡,特别在广大农村非常普遍,大部分农民都参加了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实行二级中心体制,吸收的存款汇集到位于省会的二级中心后,再上交给北京的一级中心,统一交给中国人民银行。邮政储蓄只有吸收存款的功能,而没有放贷的机制。按照规定,中央银行给邮政储蓄的利率比较高,而邮政储蓄支付给储户的利率比较低。因此, 办理邮政储蓄没有任何风险,坐吃利差。中央银行收到邮政储蓄资金之后, 一部分购买国债,一部分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放贷。

22、而国有银行的贷款大部分交给的国有企业。目前,非国有经济对 GDP 的贡献达到 63%,但是,国有部门却拥有 70%以上的银行信贷资金和绝大部分证券直接融资。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严重的扭曲。由于缺乏资金,导致大量乡镇企业萎缩、倒闭,农民收入下降,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农村的失业问题,完全违背了当初开办邮政储蓄的本愿。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体制上和战略定位上的原因。邮政储蓄已经完成了成立初期的历史使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势在必行,而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如何进行战略定位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第 3 章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

23、理论分析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离不开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印证。依托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借鉴几个主要国家邮政储蓄体制和运行模式,结合中国邮政储蓄实际情况,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进行战略理论分析,这样才能在理论上得到支撑,为决策提供依据。3.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1990 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该理论较目前其他企业理论更好地解释了成

24、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因此它成为近年来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3.1.1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解所谓核心竞争力根据首创者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麦尔(Gary Hamel)的定义应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点是:1. 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技能;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2. 核心竞

25、争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的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 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是易为某个人或某小组完全掌握。3.1.2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区别1. 企业的竞争力是正常意义上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能力。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具有竞争力。竞争能力在具体形式可以表现为企业的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技术竞争能力等。这些竞争能力只是企业活动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竞争能力,是

26、一种相对的优势,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差,如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晚期, 该产品的竞争力也随之减弱和消失。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处于企业核心地位,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超越的竞争力,它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高的稳定性,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2. 核心竞争力还有增强企业一般竞争力的作用。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噪音较大而制冷效果相对较弱的窗式空调有逐渐被分体式空调取代的趋势,而海尔集团运用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的研发优势,成功地将其窗式空调机的噪音由一般窗机的 4050 分贝降至 30 分贝左右,同时提高了窗式空调的制冷效果,从而延长了窗式空调机的生命周期。3. 但

27、是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又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过程就是以企业的一般竞争力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整合,使其上升为更“高级”的竞争力的过程。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整合过程。3.1.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并不是企业所有资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以下特性时,这些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用户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以海尔和长虹为例,两者

28、同属电器企业,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五星级的销售和服务体系,而长虹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它的低成本和规模优势,当用户注重购买方便和售后服务时,就会倾向于购买海尔电器,而当价廉物美成为首要选择时,就会倾向于长虹。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价值创新则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企业运用核心竞争力开发研制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

29、满足客户新的需求。2. 延展性。延展性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能力,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含着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或多个核心产品,再由核心产品衍生出最终产品。这个延展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主导力量。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延展性,在新的领域内积极运用而得以实现的。延展性使核心竞争力更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以日本夏普公司为例,其核心竞争力是液晶显示技

30、术,该项技术使夏普公司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器、大屏幕显像技术等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3. 独特性。独特性又称异质性,是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为企业所特有,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独特性还要求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模仿和难以被替代的特性。如果核心竞争力容易被替代或模仿,则意味着这种竞争力很弱,无法给企业创造较大的和持续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与诀窍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深深印上了企业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烙印。作为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

31、技术特性又有组织特性,企业的运作模式、营销方式、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因素共同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掌握而轻易复制,更难进行市场交易。企业核心能力的异质性,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不同企业的效率差异、收益差别与发展潜力。4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 它作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主动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生命周期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发生动态发展演变,经历产生、成长、

32、成熟、衰亡等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初级核心竞争力阶段、成熟核心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弱化阶段、核心竞争力新生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形成以后,就面临再培育和提升的问题,否则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竞争力也会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 沦为一般竞争力,甚至完全丧失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若想长久保持核心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就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要根据产业的发展方向、管理的更新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发展状况,对企业的核心资源重新配置与定位,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及时跃升

33、, 以维持和扩大核心竞争能力的竞争优势。5除了上述主要特征外,核心竞争力还具有以下其他特点:(1) 局部优势性。核心竞争力存在于向客户提供服务、产品或技术的某一两个环节,而不是在每个环节都优于竞争对手;或者虽然每个环节都不优于竞争对手,但是由各个环节集成的业务流程的整体效率明显优于竞争对手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并不代表企业就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种产品和技术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超越时,才是企业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例如,日本本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引擎、牵引动力技术,NEC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通信、半导体器件和大型计算机方

34、面,而 INTEL 则在芯片研制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2) 不可分离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资源等因素高度融合的,它不仅由技术因素决定,而且与企业组织结构产生的系统效应相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资源的载体通常体现为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超越于员工个人的能力而存在。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企业主体的内质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与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不同, 核心竞争能力难以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质的差别。(3) 不易模仿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不仅包含了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

35、、操作技巧与诀窍等技术特性,还包纳了企业管理模式和文化特征, 因此不易模仿,竞争对手很难完全了解和复制,所以核心竞争力是支持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3.2 国外邮政储蓄银行的主要模式目前世界上约有七十个国家和地区利用邮政部门的网络和劳动密集等资源优势,经营面向社会公众的金融业务,不少国家取得了很大成绩,邮政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一些金融机构纷纷倒闭,而邮政储蓄以其高度的稳定性、安全性受到了愈来愈多储户的信赖和欢迎。在发达国家中,邮政储蓄发展较成功的有日本、法国、英国、俄罗斯、德国。3.2.1 日本邮政储蓄被喻为“第二财政预算”日本的邮政金融是以谋

36、求增加全体国民经济福利为目的的国营非赢利性的金融企业,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各个时期对稳定民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日本邮政金融业务发展极为迅速,对保证日本财政投资的资金来源,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本,邮政储蓄有“第二财政预算”的美称。日本邮政储蓄的居民使用率荣居首位,它的邮政储蓄不仅在世界邮政金融界首屈一指,就是在世界各国的储蓄银行中也是名列榜首的。据日本邮政省 2006 年 2 月公布的统计情况,截至 2005 年 12 月底,日本全国邮政储蓄余额高达 251.4 万亿日元,突破 250 万亿日元大关。日本邮政储蓄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民间金融机

37、构信誉下降, 储户为了减少风险,将存款转移到国营的邮政储蓄。另一方面,人们对经济前景悲观,尽量削减开支,并将大部分年终奖金存入邮政储蓄。据悉,日本共有 1200 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其中近 60%为各种名目的现金存款。日本邮政金融业务是在日本邮政省直接领导下,利用邮政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金融网点和设施为民众开办的金融服务业务。在这些金融服务中,一部分属于一般银行业务,如储蓄、汇兑、划拨和小额抵押贷款;另一部分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如保险、年金等。前一部分业务由邮政省邮政储金局经营管理;后一部分业务归邮政省邮政人寿保险局经营管理。3.2.2 法国的每个家庭几乎都是邮

38、政金融用户法国的邮政业务非常发达。1991 年,法国的邮政和电信也开始走上了分营之路。分营后的法国邮政在经营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邮政业务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邮政金融业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早在 19 世纪初,法国邮政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开始办理金融业务,比如,1817 年就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后又陆续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和邮政支票业务,以及代理股票、债券的发行和兑付等业务。到 20世纪 90 年代初,法国邮政部门经营的金融业务,其种类之多和规模之大,在法国金融界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法国邮政已拥有 2200 万邮政金融用户,这相当于每个法国家庭都是邮政金融的用户。法国邮政占有

39、整个金融市场的 11%左右,在法国各种金融机构中列第四位。法国邮政开办的金融业务主要有邮政储蓄、邮政汇兑、邮政支票、代办保险、代理债券、资产业务等六大类一百多种业务,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法国公众的欢迎。法国邮政金融为公众提供了各种便利的金融服务。3.2.3 英国邮政金融以“划拨银行”著称英国邮政金融经营的业务包括划拨、邮政汇票、养老金、津贴、国民储蓄业务支付电话账单、储蓄和其它邮票业务,而尤以划拨业务著称,国家划拨银行就是英国邮政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划拨银行利用近二十万个局所的邮政网作为其营业网点,这使它拥有比其他所有银行营业网点总和还多的营业网点。营业时间长,星

40、期六早晨也营业,再加上划拨银行中央处理系统,使得划拨银行能提供迅速、高效、优质的服务,为广大人民日常经济往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划拨银行和其它银行一样具有竞争力,参加联行往来,资金清算,这就大大扩展了转账结算范围,减少了现金结算,从而缩短了流通时间,加速了社会商品和资金的周转;又由于减少了现金使用,从而可以节约流通费用,保障资金安全;同时还可通过划拨转账系统,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控制;沟通资金市场。3.2.4 俄罗斯邮政银行发展势头正旺俄罗斯邮政银行实行股份制管理,对国家承担特许的经济责任和义务, 拥有独特的经营章程。国家对邮政银行实行特殊的征税政策。邮政银行是商业化、市场化的专业金融机构,与其

41、他商业银行平等竞争。开办的主要业务有:各种存、贷款业务,各种储蓄业务,转账、结算业务,外汇业务,代发工资业务,代发养老金业务,代收水电费业务,发行债券业务,经营股票业务,办理各种保险业务等。2004 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通过了建立邮政金融业务的新构想的决议,赋予了邮政银行一系列新职能。这不仅对邮政部门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俄罗斯联邦的国民经济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目前, 俄罗斯邮政银行已进入全国十大银行行列。邮政银行总行,直接管辖 24 个分行以及三千多个邮政银行业务网点。俄罗斯邮政银行自 1990 年开张营业以来,运行势头看好,发展迅速、资金日益雄厚,加上各项服务上乘,信誉越来越高,

42、在金融市场上独具魅力,倍受青睐。3.2.5 德国邮政银行储户居全国之冠德国邮政银行在全德约有 1.8 万个营业网点,主要业务为储蓄、划拨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和支票三类。到 1995 年,全德约八千二百万的人口当中有近三千一百万在邮政银行开储蓄账户,储户数量及占人口的比例均居全德银行之冠。邮政银行的划拨账户约五百七十万户,平均每 13 个国民中就有一个在邮政银行开设划拨账户。其旅行支票业务颇受民众欢迎。另外,德国邮政银行对推广使用欧洲支票及欧洲储金存提卡也很热心,还仿照其他商业银行推出“银行保险箱”的新项目,并陆续开放推出各种独具特色的“金融商品”, 以在与对手的激烈竞争中

43、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国外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着变革,在变革方式上, 各国做法不一。德国邮政银行值得中国邮政储蓄借鉴的地方很多,大到发展战略、小到产品设计,不一而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 IT 为基础,发展层次丰富的金融产品德国邮政银行的零售业务是德国做的最好的。德国邮政银行为客户提供众多的金融产品,根据统计,它的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基本上是每年三到四个。它还为私人客户和企业以及中小银行提供首屈一指的支付清算服务, 并且它的基本理念就是为客户提供简单、方便以及费用低廉的金融服务, 所以德国邮政银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有极为雄厚的 IT 技术作为支撑

44、。德国邮政银行下属的邮政银行系统公司有 1000 多名员工,而整个邮政银行集团的员工才不到 9000 人。德国邮政银行从 2002 年开始实施 SAP 会计管理系统,经过三年的时间才完成,耗资巨大。这些都说明德国邮政银行投入 IT 的成本很大,但它们的付出也取得了相应的回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德国邮政银行的在线贷款评估系统可以对个人贷款进行在线授信评估。如果信贷员输入的客户资料不符合贷款要求,则系统自动拒绝;对于符合贷款要求的个人,系统则会自动给出授信额度。这个系统只是德国邮政银行 IT 技术的一个缩影。由此可见,德国邮政银行 IT 技术的强大。2经济资本管理利用经济资本的分配实现对银行自身的

45、最优化管理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一个最新趋势,这种思想是值得借鉴的。经济资本的概念是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银行管理方法。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依靠少量的资本和银行信用进行高负债的商业活动。因此,资本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它是银行信用的保证,也是银行抵抗风险和损失的最后堡垒。在 1988 版资本协议实行期间,有不少银行利用经济资本进行资本套利,也就是在风险权重相同的同一品种的资产之间进行转换,由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转向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品种,这样导致了银行风险的偏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部评级法则根据资产的实际风险水平来确定风险资产的权重,则就使得银行的资本和资产的实

46、际风险水平相挂钩。因此,在这种新思想的指导下,银行开发了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即在一段时间内,给各个业务种类或风险类别设定不同的既定经济资本, 然后,在既定的经济资本下,进行最优化资产组合,以便达到最适度的风险水平,在这种风险水平下,银行既有效的利用了经济资本,又获得收益的最大化。3资金运用的方向以银行业为主从德国邮政银行资金运用的方式来看,德国邮政银行也是将银行业作为其三个主要的资金运用方向之一。它针对个人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也是在收购了德国的第十大银行 DSL 银行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在发展个人资产业务上并不具有优势。它针对企业的贷款业务更为谨慎,它提供给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清算服务。在对企业的贷款

47、上,它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一般而言,只有年利润在 1000 万欧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才有资格进入它的贷款程序。所以它的公司业务只占它全部业务量的 8%。4充分利用网点优势,开展代理清算服务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德国邮政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理念是“提高效率,客户共享”。德国邮政银行凭借众多的网点为其他中小银行和大银行提供快捷的支付清算服务。从其年报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来自其他银行的短期清算资金占总存款的 16.83%,而且代理清算服务还可以给邮政银行带来手续费收入5以量化的技术进行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控制是开展一切业务的基础。只有先生存,然后才能发展。德国邮政银行风险控制比较完备,

48、它首先利用经济资金分配来约束资产的风险收益,其次,它将所面临的风险具体分类。对每一类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它的风险控制机制既有各业务部门自身的风险控制,又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制。3.3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特殊性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经济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上述发达国家邮政银行以及国内其它银行相比,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存在着不同的政策背景、用户群体、竞争环境等客观因素,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与农村、农业、农民具有必然的联系以及优势,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期盼。3.3.1 与发达国家邮政储蓄银行的环境对比分析与发达国家邮政银行相比,我国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网络资源、资金占有量、高度稳

49、定性等几个方面存在着共性,但是所处国情不同,致使面对的政策环境、用户群体有很大差别。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科学处理城乡关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城乡关系及其由此引起的矛盾和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在趋于强化,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上,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乡收入之比由 1978 年的 2.57:1,1983 年一度缩小为 1.82:1,此后就不断扩大,2003 年扩大为 3.23:1;已超过改革开放初期。如果考虑到城市居

50、民享有的各种福利和补贴,而农民收入中包括生产经营支出等因素,实际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 6:1。2. 我国有 13 亿人口,其中 70%在农村。做好三农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多予”为重点建设工业反哺农业机制,“2006 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上述“三个高于”,表示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

51、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同时,文件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要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3.3.2 与国内其它银行的对比分析在农村金融市场领域,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制度和功能上的缺陷,造成农村金融供求矛盾。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从市场竞争、盈利性的角度出发, 以城市金融市场和高端用户为目标,不参与或逐步缩小农村金融服务范围。从名义上讲,目前在农村地区从事金融活动的正规金融机构有四家,即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

52、邮政储蓄。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1. 农业银行撤出农村金融市场,直接减少了农村金融供给。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盈利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向城市收缩并上收贷款权限, 使其基层机构沦为“吸存机器”。农业银行也紧随其后撤出农村金融市场,而不愿将资金投入期限长、见效慢、风险高的农业项目,导致农村金融资源“流出”,对农业信贷投入逐年减弱。据统计,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的比例平均每年下降 1 个百分点以上。2. 农业发展银行没能有效发挥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聚集效应。农业发展

53、银行是我国唯一的政策性银行,为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放提供信贷支持,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行一直没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仅承担了收购信贷支持的责任, 对其他职能却无力顾及。3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虽然农村信用社被定义为当前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以及联系农民的纽带,但它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性质,而是作为政府部门或国家银行的附属机构,作为独立法人追求盈利,无力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反而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存款投向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农村资金不断非农化和外流,难以支撑“三

54、农”经济发展。4.农业保险日趋萎缩,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的紧张程度。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短暂的快速发展后,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农业保险方面的保费收入,尚不足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 1%。由于农业保险赔付率高、回报率低,保险公司在商业化经营中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多数省(区、市)的分公司都已撤销了农业保险机构及业务,导致农业保险缺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的风险评估,进而变得更加“惜贷”,从而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的紧张程度。5民间金融活跃,但没有获得合法地位。由于正规金融供给不足,造成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现象十分普遍。据有

55、关专家抽样调查测算,2003 年全国民间融资规模已达 8000 亿元左右。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一些民间借贷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孕育“地下经济”的温床。民间借贷中普遍存在的高利贷现象,加剧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3.3.3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优势1我国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点多面广,可以深入到农村的各个角落, 因此具有较强的网络优势;且其储汇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高,这也正是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低成本优势。目前,我国邮政储蓄网点总数已超过 3.6 万个,居国内金融机构之首,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

56、2/3 以上。在全国范围建成了一个邮政储蓄联网计算机系统,覆盖面除了大中城市以外,还包括了 98%的县市地区,再加上邮政电子汇兑系统,这在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覆盖全国城乡区域最广阔的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一。在很多偏远乡镇,通过这套系统能进行全国通存通取,这不仅为农民资金划转提供了方便,也改变了他们出门携带现金的习惯。2. 邮政服务人员在开展邮政业务的同时,可以广泛宣传邮政储蓄优势,与农民的人际关系融洽,得到农民的信任,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优势和“ 人脉”优势。3. 农民由于与邮政人员直接接触,对邮政储蓄十分信任甚至依赖, 外出务工农民收入的相当部分通过邮政汇兑汇入农村,农民习惯将其转化为邮政储

57、蓄,这种汇兑优势对邮政储蓄发展十分有利。4近年来随着农村基金会关闭清理,农业银行大规模撤并营业网点,第 3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理论分析为我国邮政储蓄在农村市场腾出了广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具有较好的市场优势。3.3.4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服务三农中承担的责任及现状由于邮政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能够长期扎根农村、深受农民喜爱。在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三农方面,邮政以及邮政储蓄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作出不少富有成效的探索,活跃和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不发达的问题,同时也给农民带来理财观念上的更新。邮政储蓄进行自主运用资金后,投向是分散的,按照

58、金融市场的需求流向全国各地。但是从总体上,资金绝大多数返还到了地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中西部省区的金融机构开展资金合作,在确保风险的前提下, 尽可能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机构合作多开展资金业务,最大限度地返还农村和地方,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已形成的资产中, 购买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债达到 500 多亿元,支持了全国各地的重大项目建设;向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提供协议存款资金近千亿元,其中向中西部地区提供了 220 多亿元;在短期资金的提供上,累计向各类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1600 多亿元,其中向农村信用联社提供了 300 多亿元,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第 4 章我国邮政

59、储蓄银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在国内金融体系中,邮政储蓄是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占有市场 9.6%的份额。它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来自系统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它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客观分析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将有利于寻找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的核心竞争力。4.1 制约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不利因素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不利因素是:技术设备、人员队伍、产品、体制机制这四个方面。4.1.1 技术设备技术支撑是一家商业银行确保持续经营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前提。虽然邮政储蓄在结算网络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科技设备上明显落后,尤其是在电脑设备、电子化金融机具方面

60、比较陈旧。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设备上的比较优势更大程度上具有后天创造性,是通过后来的主动努力创造出来的。比如招商银行,其在一卡通等产品上的科技领先地位也是近几年才形成的。在技术支撑领域,国内其它银行与邮政储蓄相比具有很大优势。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的电子化建设、ATM、POS 等金融机具在数量上明显多于邮政储蓄;其它银行多数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网站,作为一个电子平台与用户进行交流,提供网络金融服务。在这方面,邮政储蓄属于刚刚起步。第 4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4.1.2 人员队伍按照麦肯锡的观点,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中的人,而不在于技术或产品。从这意义上讲,人才是企业的第一

61、资源,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所在。尤其是对银行业来说,同质性特征决定了银行竞争最终体现为服务上的竞争。而服务能力的高低是与人员素质水平分不开的。在这一方面, 邮政储蓄明显处于劣势。根据统计,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中,高中级以下占 79.85%,大专占 16.57%,大学及以上仅占 3.58%,从人员学历结构角度来看,邮政储蓄不应从事那些高风险和市场交易类的业务。国内竞争对手在人才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人员队伍在学历构成、专业素质、自身完善的人员引进以及培训教育机制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可能。而高端金融人才在邮政储蓄内部十分稀缺,限制了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4.1.3 产品长期以来,邮政储蓄

62、只开办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对于贷款业务和货币市场业务未有涉及。即使是存款业务,因为长期从事对居民个人储蓄, 不办理对公业务,其产品品种也较为单一,难以与商业银行抗衡。在中间业务领域,目前办理的是代收付、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代销国债等一些基本业务。其它商业银行在负债、资产、中间业务三个领域的产品种类以及创新程度远远超过邮政储蓄,对于存款、贷款的期限、存取方式、划拨方式等等设计灵活,尤其是针对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远远超过邮政储蓄的产品提供能力。4.1.4 体制机制一个好的体制也是商业银行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其体制上的优势,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低下

63、也是其计划式经营体制的结果。即使是起步较晚的城市商业银行,其在体制方面的优势也相当明显。但长期隶属于邮政局的邮政储蓄明显带有浓厚的计划行政体制色彩,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情况较为明显。这可以说是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面对的首要难题之一。4.2 促进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有利因素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在网络、资金、环境、信誉、资产质量五个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比较优势。4.2.1 网络支付结算是商业银行最古老,也是其最基本的一项业务。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开展是以结算网络为基础的。这里的结算网络既包括有形的营业网点,也包括无形的信息传输网络。在我国银行业竞争还不充分的情况下,结算网络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尤为

64、重要。邮政储蓄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统计,全国共有 7.6 万个邮政营业网点,其中 5.8 万个分布在农村地区;3.2 万个邮政储蓄网点,其中 2 万个分布在农村地区;4.5 万个邮政汇兑网点,其中 3.2 万个分布在农村地区。与之同时,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已实现了在全国任一联网网点的通存通兑,并建立起计算机清算系统, 能快速将资金结算到各地。从结算网络角度来看,邮政储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优势更为明显。4.2.2 资金一般意义上,对于那些资金比较充裕的银行,往往会在资金批发业务上形成特色。比如与其他银行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以获取利率上的优惠,在第 4 章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货币市场上发放拆借贷款等等。从资金总量上来看,截至 2005 年底邮政储蓄余额已突破一万亿元。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吸储机构, 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与邮政储蓄在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