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54080207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3节群落的结构1. 慨述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一.2. 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3. 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4. 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课标要求1. 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空间姑构、厩括肿间关系.树立进化与适应观。2. 科学探究:通过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脸.培养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和实牖能力。一、群落及物种组成C基础梳理夯实教材基础1. 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等。3. 群落的物种组成(1) 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2) 衡晟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 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判断正误辨析易混易错(1)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2) 般情况下,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3) 群落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答案(1)X (2)7 (3)X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基础梳理夯实教材基础1.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舞和空间等2. 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

3、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r判断正误辨析易混易错j(1) 玉米螟幼虫能进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幼虫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 四种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3) 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仅是争夺食物(答案(1)V (2)V (3)X素养提升突破重点难点如图表示三种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个体数个体数时间u 时间0 时间 个体数X0 时间分别表示哪种种间关系?提示 是竞争(竞争力明显悬殊);是捕食;是互利共生;是竞争(竞争力相当)。(2) 从两种生物的

4、数量变化趋势看,哪种关系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减少),同时另一种生物数量也增加(减少)?它们是否是同步性地增加或减少?提示 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关系中的两种生物数量非同步增加或减少,互利共生中的两种生物数量同步增加或减少。(3) 如何判断图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提示个体数先增加或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如图中的个体数后增加或后减少的是捕食者,如图中的凯图和图中的两种种间关系有何区别?提示图中的两种生物的竞争力明显有悬殊,竞争的结果往往会使处于竞争不利地位的生物灭绝;图中的两种生物的竞争力相当,不会导致一种生物灭绝。【归纳整合】比较各种种间关系类型曲线图例箭头图例种间关系特点捕食I时请“先增加者先减少

5、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竞争0个体敷个b生存存力Oh_个体款生存伉力国,时荷磁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一般有两种:一是取代人;二是、b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相互抑制寄生A个年敬。寄生物b.主寄生种群“得利,宿主种群人受害;宿主人不可能全部死亡互利f体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共生o叶x互利共4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基础梳理夯实教材基础1. 空间结构类型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2. 群落的垂直结构(1) 概念: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房现象。(2) 植物的垂直分层Sb乔

6、木层源木层草本层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 决定因素:阳光。 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毗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 动物的垂直结构: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抽思空回和食物条件。3. 水平结构决定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的变化、淡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判断正误辨析易混易错(1) 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2) 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3) 一片竹林中的箭竹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4) 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5)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

7、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1)X (2)V (3)X (4)X (5) JI素养提升突破重点难点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一200 in3 8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D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 温度。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2) 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

8、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光的波长)影响形成的。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3) 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 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构。而矮小的野草丛也有垂直和水平结构的存在。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基础梳理夯实教材基础1. 实验原理土壤动物具有趋喧、

9、趋湿、避高温的习性。(2) 调查方法:常用取拄盎取柱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 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4) 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5) 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2.实验步骤-1制作取样器-p-lI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_去表层落叶取样|,取一定土壤样品采集小动物常规方法:诱虫器取虫简易方法:饶子或吸虫器取虫设计表格便舟曝、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完成研究报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卡富度的研究T互利共生) 助动物图案作清名称 使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统计丰富度3.实验结论(1)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

10、富度是不同的。(2) 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r判断正误辨析易混易错(1)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2) 调查时需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取样时尽量不破坏环境()(3) 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以用吸虫器采集()(4) 使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利用了 土壤小动物趋光趋湿的特性()答案(1)X (2)V (3)X (4)X【归纳总结】注意区分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1)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2)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

11、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梳理网络要语必备(群落的概念)ma群落的空(水平结构皿间结构一1. 群落是同时间内聚集在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 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等。4.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决定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随堂演练知识落实1. (2020-山东济宁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 某群落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群落为增长型C. 不同的群落

12、其优势种群一般不同D.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答案B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特征,B项错误。2. 下面为四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A.C.1个体数1,个体数11个体数fbr 6, i瑚一LOf lO时间C)时间()时间。个体数B.D.时间答案C解析 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如狐与兔;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如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如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表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寄生关系,如细菌

13、与噬菌体。3. (2020荷泽检测)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往往依赖于植物C, 比较简单的生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D.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答案C4. (2020-河北沧州一中模拟)生物群落A、B、C、D含有15五个物种,每个物种的数目如表所示。其中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群落ABCD物种1304000物种220002物种3020358物种4302125物种500512答案D解析 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D中物种数目最多,丰富度最大。5. (2020-郑州质检)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

14、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答案C解析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A项错误;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在一定深度的土壤中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B项错误;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项正确;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项错误。6. 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15、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图:A对应曲线图, B对应曲线图, C对应曲线图造成图现象的原因: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图表示的种间关系。(4)若狐死亡,则兔的数量变化趋势是。(5)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填“种群”或“群落”,后同)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则是在水平上的研究。答案(1) (2)二者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当(3)(4冼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5)种群群落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图;农作物与杂草是生存能力相当的两种生物,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对应曲线图;狐与兔之间为捕食关系,对应曲线图。(2)造成图现象的原因是两种生物争夺相同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当。(3)图所示为捕食关系,若b死亡,对a(捕食者)不利;图所示为竞争关系,若b死亡,对a有利;图所示为互利共生关系,若b死亡,对a不利。(4)若孤死亡,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增加,但受食物、空间等限制,种内斗争加剧会导致兔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5)种内关系的研究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种间关系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