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后论文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之我见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044155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修后论文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修后论文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修后论文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修后论文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后论文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之我见(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之我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有创意、有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很快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更新,让学生不断完善和解放个性。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平等参与,互相讨论鼓励,密切配合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强的成就感和求知欲,所以随着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实施,小组

2、合作探究学习逐渐成为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当今的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很多老师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让学生分成小组,随意布置一些毫无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既不指导也不监督、控制学生的言行举止,更没有学生学习讨论成果的展示,结果造成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有的学生默不作声、埋头钻研,有的学生趁机开小差、说闲话,真正参与思考和讨论的人不多,虽然场面热闹但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只是关注小组活动的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参与过程和学生的学习体会,达不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图。经过自身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对他人教学活动

3、的细心观摩,我觉得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精心分组搭配,合理细致分工,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中,分组是关键也是基础,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自愿结组或者按座位结组,而应该根据班级成员的成绩好坏、能力高低、男女比例、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及遵纪状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精心搭配,使学生在组内形成一个异质但又互相依赖的功能团体,体现出同组内的层次感、小组间的均衡性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各组内根据各自不同的特长和优势合理分配不同的工作如查资料、组织探究、记录答案、成果展示等,利用优生带动后进生,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带动内向沉默的学生,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让

4、学生树立真正的合作意识,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更为丰富、深刻和全面。2、巧妙把握提问难度,灵活运用提问方法,知识能力并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提问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很大,有的提问过于简单,事实性问题比例太大,学生的答案无需思考,脱口即出,流于形式,有的提问过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学生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可操作性不强,这些提问对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来说,效果不大,在提问时我们

5、老师一定要灵活巧妙地把握好“度”与“法。其实在上每一节课前,老师一定要明确:这节课介绍了什么?怎么介绍的?为什么这么安排?在这一单元中居于什么位置?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可以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巧妙灵活地提问。在提问时,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联系实际,古今对比,深层思考,让学生有言可发,有问可究。也可从知识的疑点、难点和重点入手,精心设计提问,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还可以从思维的发散点分析提问,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或是有争议性的主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三大战役时,可先提问:面对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图,假如你是一名解放

6、军的指战员,你会如何去进行战略决战?从何下手?为什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抒已见,不断思考研究、争辩回答,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纠正补充、引伸点拔,让学生真正明白和理解三大战役的战略特点,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向深层次发展。总之在小组自主探究课堂中,提问应显现出每课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历史课堂风生水起! 3、全面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交流,提高合作效率。记得一个著名学者曾提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与能力。所以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机会

7、和平台让学生去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引导组内学生各抒已见,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互相讨论启发、互相帮助,把具体形象的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去把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去解决疑难问题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促进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开展组际竞争,通过公开展示各组成员的探究成果,形成明确的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合作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中,除了开展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教师应该是

8、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懂得尊重别人,虚心倾听,善于思考比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时要以理服人。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高居讲台,袖手旁观,而要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发言,进行课堂调控,激励胆小者、自卑者或学习有困难者多思考发言,让学有余力者尽可能地发挥潜能,在“群言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巧妙发言者及时表扬和鼓励。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切忌走过场,搞花架子,或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教”等不良陋习。4、完善合作探究评价机制,科学灵活评价探究行为,激发合作热情。课程标准标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

9、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科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有一整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既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信心和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又能发现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正,促进学生方面发展。评价标准应多方面综合性地考虑,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单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体现多种评价交叉进行、有机结合的特点。评价内容既要有个人的基本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分评,又要有小组合作共处能力,协调融洽程度及合作成果被认同与否的总评,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等。同时对各合作小组及个体成员还可分门

10、别类设置一些各具特色的奖项,如:对问题的思考大胆合理有独到见解的小组可冠以“最具创意小组”,对为本课搜集资料最多最全的同学可以当之无愧地荣获“特殊贡献奖”,在课堂上由一个“沉默者”变为一个敢言者可以给予“进步之星”的鼓励。诸如此类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参与行为给予多角度的价值肯定,促进学生沿着科学、正确的探究轨道前进,挖掘出学生探究创造性和合作积极性的最大潜能。5、课外延伸,拓宽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合作探究习惯。历史学科由于课时少,如果合作探究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话,很难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探究的技能很难经常性地、全方位地实践体验与完善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此活动向课外

11、延伸,通过布置一些专题讲座活动、手抄报、历史知识竞赛、写论文等形式让学生再次合作,不仅拓展了学生合作的空间,也延长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学完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后,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围绕着“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让学生出一期手抄报,并且在班级课室后面展览评分。通过课外同学们群策群力地参与合作,进一步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合作的愉悦和团队精神的可贵,就在这种轻松的环境里既让学生学习了历史知识,又学会了深层次地思考与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更学会了联系实际,以史为鉴,理解了历史学习的真正内涵,真正达到了学习历史的目的。总之,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员合作,全方位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好历史,真正理解透历史,把历史课堂变成一个真正发挥历史教育的大舞台。(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历史科组 夏运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