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54034100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一、语文教学中新的形式主义倾向语文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由来以久,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针对红领巾一课提出的一些教学意见与方法,最后演变为红极一时的“红领巾教学法”,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此教学法成为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其中所谓“分析课”几乎成了语文教学中

2、的唯一“课型”。八十年代,一大批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黎见明的“五步导读法”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经过推广运用后,往往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中。现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又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形式主义倾向。病症一:无效讨论,难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曾大量使用“串讲”的方法,因“满堂灌”而遭人诟病。现在语文新课程实施,语文教师又一窝蜂地开始追捧讨论、合作学习。有的新课程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

3、来不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合作讨论。从学生角度看,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他们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不用说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另一方面,很多情形下这种形式化的讨论都陷入了“伪讨论”的泥淖中不可自拔。讨论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根本不存在,则讨论也就是“伪讨论”。如教党员登记表,问:“黄淑英为什么要保护党员登记表?”党员登记表都不保护那保护什么呢?这不是无中生问吗!教最后一课,问“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言行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爱国言行当然表现了爱国思想,这里有疑难吗?无疑而问,无难可疑,所谓“讨论”肯定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4、学生的智慧。讨论之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比如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当的时间与资料准备等等这样才能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病症二:多媒体使用泛滥,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关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的理念,不论需不需要或者是否有助于教学都感。看到文章就草率肢解,对优美的文辞视而不见,对感人的事迹无动于衷。就如同一位美国学者在谈及中国的教育现状时所说的那样“知识麻木了头脑”,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忧虑。选入教材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积累拓展把课文读“厚”。读“厚”的过程可以激活单调、枯燥的训练,构建教书

5、育人、提升学生素养的新型课堂。有位老师在文言文总复习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他在复习之前提出一个话题:有人说,地球上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事实真得如此吗?结合你学过的文章及事例就话题“有我与无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从课本出发,于是有了以下的认识: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使国家“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虽风烛残年,却孤身退敌,力挽狂澜。(烛之武退秦师)蔺相如:单枪匹马,深入虎穴,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深明大义,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客死他国,身亡国灭。(屈原列传)在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

6、息息相关。世界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是,有了我,世界可能就大不一样!改革的路从来都是曲折的,在课改中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也是正常的。我们决不是要走“满堂灌”的老路,重要的是在课改中继承语文教育本质的东西,坚持创新精神,摒弃形式主义,探寻一条能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新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一、语文

7、教学中新的形式主义倾向 语文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由来以久,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针对红领巾一课提出的一些教学意见与方法,最后演变为红极一时的“红领巾教学法”,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此教学法成为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其中所谓“分析课”几乎成了语文教学中的唯一“课型”。八十年代,一大批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黎见明的“五步导读法”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经过推广运用后,往往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中。现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

8、又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形式主义倾向。 病症一:无效讨论,难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曾大量使用“串讲”的方法,因“满堂灌”而遭人诟病。现在语文新课程实施,语文教师又一窝蜂地开始追捧讨论、合作学习。有的新课程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来不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 进入合作讨论。从学生角度看,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他们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不用说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另一方面,很多情形下这种形式化的讨论都陷入了“伪讨论”的泥淖中不可自拔。讨论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根本不存在,则讨论也就是“伪讨论”。如教党员登记表,问:“黄淑英为什么

9、要保护党员登记表?”党员登记表都不保护那保护什么呢?这不是无中生问吗!教最后一课,问“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言行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爱国言行当然表现了爱国思想,这里有疑难吗?无疑而问,无难可疑,所谓“讨论”肯定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慧。讨论之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比如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当的时间与资料准备等等这样才能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病症二:多媒体使用泛滥,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关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的理念,不论需不需要或者是否有助于教学都感。看到文章就草率肢解,对优美的文

10、辞视而不见,对感人的事迹无动于衷。就如同一位美国学者在谈及中国的教育现状时所说的那样“知识麻木了头脑”,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忧虑。选入教材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积累拓展把课文读“厚”。读“厚”的过程可以激活单调、枯燥的训练,构建教书育人、提升学生素养的新型课堂。 有位老师在文言文总复习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他在复习之前提出一个话题:有人说,地球上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事实真得如此吗?结合你学过的文章及事例就话题“有我与无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从课本出发,于是有了以下的认识: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使国家“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虽风烛残年,却孤身退敌,力挽狂澜。(烛之武退秦师)蔺相如:单枪匹马,深入虎穴,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深明大义,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客死他国,身亡国灭。(屈原列传)在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世界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是,有了我,世界可能就大不一样!改革的路从来都是曲折的,在课改中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也是正常的。我们决不是要走“满堂灌”的老路,重要的是在课改中继承语文教育本质的东西,坚持创新精神,摒弃形式主义,探寻一条能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