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

上传人:可可****22 文档编号:54002084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钟启泉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这些智力都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个别差异。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只重视语言能力和逻辑智力,对于其他智力,诸如社交智力、自我认识智力均有所忽视。我们必须反思传统的智力观,理解多元智力的结构,并且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多元智力”说对于课程设计提供了诸多启示。1.更新课程内容,扩充能力范围。2.讲究个别性、个性化设计。3.丰富课程资源,营造合作文化。4.开发评估工具。学校教育应当是多元化的摆脱应试教育束缚的新型学校,应当是一种真正的学习组织提供每一个学生持续学习和成长的社区。在学习社区中,每一个成员不

2、断充实,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同时激发集体洞见、挥团队精神。学习社区是知识建构的场所,教师与学生经过不断地对话、讨论、争辩,试验和证明的过程,建构和再建构知识。在学习社区中,教师拥有各种各样的教育课题,诸如如何参与教务,如何设计课程、改进教学,如何培育学生思考力等等。教师自身必须拥有这种觉悟和艺术。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牵涉学术的诸多领域,包括科学和历史、艺术、社会等领域。在这引进领域中选择哪些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施教,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即使是教学的方法也是形形色色的,对于所有学生,是实施同步教学呢,还是分组教学,或者个别施教,可以考虑种种的方法。此外,同互联网的关系、家庭教育的作用、同社区的合作

3、等等,存在种种的课题。教师如何处理这些课题,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教育科学正是思考这些问题的。教育科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人是拥有多元智慧的存在,教育应当是多元化的。而多元化的教育是同划一化的筛选教育制度格格不入的。它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从“精英主义”转型为“大众主义”,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求得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多元智力”的开发支撑这个出发点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Gardner,H.)的“多元智力”说。他从神经生理学(脑伤和脑功能分区研究)的角度,探讨人类智力的成分,拓展了我们对智慧的诠释,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可以分为7种,每种智力都涉及不同的领域内容和符号系

4、统。这些智力成分包括语文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等等。就是说,智力不是一种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这些智力都是与生俱来的,存在着个别差异。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只重视语言能力和逻辑智力,对千其他智力,诸如社交智力、自我认识智力均有所忽视。我们必须反思传统的智力观,理解多元智力的结构,并且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换言之,学校教育不能满足于培养单纯的记忆力。我们需要以适当的方式,教会学生科学的和历史的、数学的和艺术的等等领域的知识。加德纳在日本东京最近召开的“构想21世纪教育”的国际讨论会

5、(参见日本高校教育月刊2001年第1期)上强调,儿童不能潜心学习的一个原因是,儿童的“想当然”的思考在作祟。诸如地球是平面的,物体一直细分下去,就消失了、看不见了,等等。这是很自然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只要具备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就能认识到是错误的。儿童的“想当然”是极顽固的,即使在学校教育中习得了种种的知识,也往往难以消除这种思维定势。教师倘若不能基于科学的理论进行扎实的教育,就会助长儿童的这种以“想当然”的思维定势为代表的直觉性的错误认识。这就需要有扎实的基础教育,使儿童习得正确的学术性知识乃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我们需要认真地考虑“多元智力”加以施教,同步教学未必是正确的。倘若一些儿童在某个

6、领域表现出色,可以考虑集中施教;倘若另一些儿童在某个领域表现较弱,也得施加适当的教育措施。加德纳说,“所谓科学的教育,就是发展儿童的优势、增强儿童薄弱环节的教育”。在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信条就是,使儿童习得扎实的基础能力。这包括读、写、算的能力,以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世界、生物世界、社会科学世界等等学术领域的能力。例如,在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中,数学就是一种基础能力;在历史和文学领域中,语言就是一个基础;在艺术和美学领域中,直觉是极其重要的。尤其重要的是,在注重基础能力的前提下,不是表层的学习,而是围绕重要的课题集中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深层的探究学习。不是收集一点信息并加以记忆的学习,重要的是动用智

7、慧,习得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在这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钻研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种种的解决方法,重要的是以多种方法进行多侧面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之中,儿童才有形成真正的智慧,举例来说,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时,可以大体作出“自然淘汰”或是“适者生存”的界定,然而仅仅了解这一点是不够的。可以借助实际地阅读达尔文传记、领会达尔文的思路、模拟进化的过程等等,以多种方式理解进化论的含意。并且借助这种理解,运用进化论的知识,将会更适当地明白进化论的知识。为儿童提供多种机会,并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这对于儿童的智慧发展是头等重要的。加德纳强调,学习方法的种类很多,诸如记忆中心的

8、方法、体验学习的方法、运用电脑的学习方法等等。不过,适于急剧变革社会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提高理解力的方法。记忆复元型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力,不过,直觉思维能力、反思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等更是重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难以形成的。基于“多元智力”的课程设计加德纳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各种智力不断地受到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阻抑。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发掘并指引这些智力的发展。“多元智力”论提醒教师应从多元管道切入教学,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多元智力”说对于课程设计提供了诸多启示。1更新课程内容,扩充能力范围。加德纳说,由于太多的原因,今日有大多陈旧的教学

9、内容仍然保留在课程里。我们应当重新确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使之利于传授当今急需的技能、知识和最重要的理解能力。传统的学校教育只重视学业智力,特别是语文和数理两种能力,对其他能力诸如社交智力、自我认识智力有所忽略,其实这些能力对于现实生活极其重要。2讲究个别性、个性化设计。智力既然是因人而异的,而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人尽其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多元化的课程设什,借以实施个别性、忖化的学习,以便适应木向的学习风格和特长。拉斯卡(Laska,J.A.,1988)主张设计如下四种基本课程:“完全习得课程”旨在习得读写算基本技能,“发展(有机)课程”旨在培养思考力、判断力

10、,“扩充课程”旨在进一步扩充知识技能,个人(自由选择)课程旨在提供儿童自由研究、自学自习。这些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整合,以适应不同学年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变更各自的比重。3丰富课程资源,营造合作文化。网络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儿童展示更丰富的学术世界、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并把它们贯通和统整起来,提供了条件。不过,学习既不是单纯的行为学派所主张的“反应的习得”,也不是单纯的认知学派所主张的“知识的习得”,而是建构主义的“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亦即,学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学习不能脱离社会环境,不能脱离学习者所在的文化。能力的形式与发展不是孤

11、立的。正如约翰逊兄弟(Johnson,D.W.,Johnson,R.,1989)通过“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所表明的,“合作取向”的学习优于“个人取向”的学习和“竞争取向”的学习。因此,课程设计不仅应当重视儿童不同侧面的智力,而且虚当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合作取向”的学习空间。4开发评估工具。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之外,可以借鉴国际流行的“档案袋评定”的技术,注重质性评定,注重评估问题的情境性与真实性,注重评估的发展功能。“学校课程”发展的理念传统的课程观念或是“外在课程观”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开发方式,课程权威不在于教师和学生,而在于课程专家、行政人员的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设计和解释,

12、教师只是课程实施者,而非课程设计者。“内在课程观”则把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视为一种假设,在学习环境中共同建构的知识和经验才称得上“课程”。在这皇,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权威存在于个人如何追求理解与解放,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内在课程”是自发的、鲜活的,“外在课程”是赐予的、僵化的。基于内在课程观的“学校课程”的开发,蕴含了如下的基本理念: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的设计者,每一间教室都是课程实验室,每一所学校都是课程改革中心。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是,如何使学校课程适应多样化的学生,而不是多样化的学生适应划一的课程,加德纳进一步论述了“教育责任”乃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教育责任”包括了“对于帮助学生负起自我学习的责任,对于家庭和朋友的责任,对于职业的责任,对于自己所属组织的责任,对于世界的责任”。加德纳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如何来把握一种责任”。他说,大体说来,这是同我们如何思考人类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关于这种“教育责任”,其实应当从儿童时代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使之形成,到了成人之后再教就困难了。教师在学校里应当言传身教,使学生真正形成责任感。先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儿童必须学习人类的历史发展,以便汲取优秀的人类文明,创造自身的历史。而教育就是人类创造的伟大文明之一。作为教师,必须全身心地负起这种教育的责任。2001年第15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