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53988576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渤海大学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任课教师白凤翎专 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005 2006 学年课程类型学位课班 级2004级 1、2班第 二 学期第46周教学课题实验一 微生物形态学实验教学目的:1、证明微生物是无所不在的,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习微生物制片和染色技术,掌握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4、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1、油镜的原理及使用2、细菌的制片技术3、革兰氏染色技术4、环境、体表微生物的分离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知识与技能观测点:1、微生物常规器皿和普通光学显微镜

2、简介 2、食品、环境、体表微生物的分离 3、微生物(细菌)的单染色法 4、细菌的复合染色:革兰氏染色法 5、混合菌涂片染色 6、微生物与动植物细胞的显微比较时间:2006年3月13日 至 2006年3月27日实验一 微生物形态学实验一、微生物常规器皿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2学时)1、知识点各类微生物学实用器皿的规格要求及应用 微生物学器皿的特点(封闭、灭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A结构与组成、B显微镜的原理2、技能要点试管、吸管、平皿的洗涤包扎 棉塞的制作 接种工具的制作与使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A、 光源调节: 通光路、提聚光器、光圈调节 B、焦距调节 C、视野调节二、食品、环境、体表

3、微生物的分离(2学时) 1、知识点从周围环境、人体体表、口腔、食品等中分离各种微生物,证明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点性 微生物不同其菌落特征不同2、技能要点沉降法:空气中微生物的分离 涂布法:表面微生物分离 划线法: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离 菌落特征描述三、微生物(细菌)的单染色法(2学时)1、知识点细菌染色原理 染料的化学组成 细菌细胞的结构与组成 油镜的原理、分辨率2、技能要点涂片技术 关键点:A涂片 B固定 低倍镜观察 关键点:调聚光器、调焦距 油镜观察 关键点:A调焦 B结束擦洗镜头 细菌形态描述 绘图四、细菌的复合染色:革兰氏染色法(2学时) 1、知识点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4、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细胞结构比较2、技能要点细菌制作 革兰氏染色操作 关键点:A 时间 B脱色 C水洗讨论菌种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绘制图线(四张) 五、混合菌涂片染色(2学时) 1、知识点革兰氏染色关键点分析: 脱色不足G-G+ 脱色过渡G+G- 通过 G+和G-菌混合涂片证明染色操作的正确性 未知细菌革兰氏染色判别2、技能要点混合菌挑取制作涂片 染色绘图及比较分析六、微生物与动植物细胞的显微比较(2学时)1、知识点细胞大小 细胞形态与结构 细胞染色2、技能要点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 低倍镜 观察动植物组织构造切片 高倍镜 观察动植物细胞构造 油镜 观察微生物细胞形态 绘图比较

5、分析 思考题: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2影响显微镜分别率的因素有哪些?3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要注意哪些环节?4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5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原因。6. 混合菌涂片染色有什么实际意义?在进行混合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 试比较分析微生物和动植物在细胞形态结构的区别和联系。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任课教师白凤翎专 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005 2006 学年课程类型学位课班 级2004级 1、2班第 二 学期第910周教学课题实验二 微生物营养学实验

6、教学目的: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3、学习与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掌握平板划线法、倾注法、涂布法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5、掌握微生物纯化技术;6、了解不同微生物在各种培养基上(中)的培养特征;7、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基的制造方法与步骤2、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3、微生物的接种培养技术4、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与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知识点:1、培养基的制造2、培养基的高压灭菌3、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4、微生物的纯化5、微生物菌落特征描述时间

7、:2006年4月17日 至2006年4月28日实验二 微生物营养学实验 一、培养基的制造(2学时)1、知识点微生物生长的六大营养要素的功能 各个营养要素之间的配比 培养基的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技能要点营养物的称量与溶化 培养基pH值的调节 培养基的过滤与分装 培养基的加塞与包扎 二、培养基的高压灭菌(2学时) 1、知识点高压灭菌的原理 高压灭菌器的结构和组成 高压灭菌的操作程序2、技能要点观察水位和加水 装入被灭菌物与加盖 加热与加压 放气 在规定灭菌时间内维持压力、温度 减压与开盖三、食品、土壤等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2学时)1、知识点纯培养的分离原理 纯培养分离方法的选择(涂布分离法

8、、倾注平板法) 纯培养的纯化 各类微生物的群落形态特征2、技能要点食品检样的前处理A、固体样品 B、液体样品 样品的稀释 A、10倍系列稀释 B、 样品的接种与培养A、涂布法 B、倾注法菌落的形态学观察和描述A、平板 B、斜面 C、高层四、微生物的纯化(2学时) 1、知识点纯培养的概念 分离纯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平板划线分离的原理的操作方法2、技能要点单个菌落的确定 平板划线: A、连续划线 B、垂直划线无菌操作五、菌落特征描述(2学时) 1、知识点细菌的群体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表现: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2、技能要点比较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描述形态特

9、征绘图及比较分析思考题: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修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3高压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4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怎样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5如何确定平板上某个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6你所做的涂布平板法和划线法是否较好地得到了单个菌落?如果不是,请分析原因。7接种环接种前后灼烧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接种前一定要将其冷却?如何判断灼烧过的接种环已冷却?8如何描述各种微生物在斜面上、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课程

10、名称微生物学实验任课教师白凤翎专 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005 2006 学年课程类型学位课班 级2004级 1、2班第 二 学期第1516周教学课题实验三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目的:1、了解糖发酵的试验原理和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3、掌握IMViC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4、掌握过氧化氢酶及脲酶试验的原理和方法;5、了解IMViC试验在肠道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糖发酵试验的原理、结果判定标准2、吲哚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3、V-P 试验的结果判定4、脲酶试验的原理和结果判定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核知识点:1、糖发酵试验2、

11、IMVIC试验3、过氧化氢酶及脲酶试验时间:2006年5月29日 至2006年6月14日实验三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一、糖发酵试验(3学时)1、知识点微生物学发酵糖类的原理 糖发酵试验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和意义 区分氧化产酸和发酵产酸的作用2、技能要点接种 无菌操作技术 发酵结果判断 二、IMVIC试验(5学时) 1、吲哚试验知识点吲哚试验的原理 吲哚试验培养基构成和试剂组成乙醚或二甲苯的萃取作用2、吲哚试验技能要点接种与培养(培养基蛋白胨水) 乙醚或二甲苯萃取 吲哚试剂(构成及显色原理) 结果判断(阳性与阴性的判断)2、甲基红试验知识点甲基红试验原理 甲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培养基组成 发酵产酸2

12、、甲基红试验技能要点接种与培养(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 甲基红指示剂 试验结果判定3、V-P试验知识点V-P试验原理 V-P试验与甲基红试验的关系萘酚的作用2、V-P试验技能要点接种与培养(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 滴加40%KOH和萘酚反应结果的判断及注意事项4、柠檬酸盐试验知识点柠檬酸盐试验原理(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配方)不同微生物碳源谱 所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2、柠檬酸盐试验技能要点接种与培养(西蒙氏柠檬酸盐斜面) 观察测试细菌的生长状况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结果判断 思考题:1假如某种微生物可以有氧代谢葡萄糖,发酵试验应该出现什么结果?2讨论IMVIC试验在食品检验中的意义?3为什么大肠杆菌是甲基红反应阳性,而产气杆菌为阴性?这个试验与VP试验最初底物和最终产物有何异同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4糖发酵试验中所选用的批示剂有哪几种?其变色范围和颜色如何?5在同一种发酵管中同时加葡萄糖和乳糖,采取什么方法判断其发酵结果?6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的意义有哪些?7为什么在含糖培养基消毒灭菌时较低压力及较长时间呢?8在进行VP试验时,为什么阳性试验结果容易判断?阴性试验结果不容易下结论?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