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学校》之心得体会(共6页)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53950712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明日之学校》之心得体会(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明日之学校》之心得体会(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明日之学校》之心得体会(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明日之学校》之心得体会(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日之学校》之心得体会(共6页)(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明日之学校之心得体会办公室 王晖最近我有幸拜读了约翰杜威的明日之学校,在读书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有一些感想和体会。首先介绍一下作者约翰杜威,他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他于1899年辞去密歇根大学哲学系主任,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待了十年(18941904)。在这个时期里,他从事多方面的学术研究工作,并以专著、论文、讲演、报告和书评的形式,发表了关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逻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教育著作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 、思想总结所谓明日之学校,即它代表着新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杜威肯定了卢梭的教育

2、理论,认为教育即自然生长。在学校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当它需要的时候,寻求怎样获得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儿童的生活是时刻存在的,而目前的教育无视儿童现在的需要,一切为了老师的方便进行课程安排。一般学校把儿童束缚在狭小的范围内,不给他们提供生长和发现自己的机会。他还总结了自然生长的四个要素,论述了自由与个性,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 关于教材内容,他说学校的任务就是要获得这些原始的经验,把它们组织成科学,地理,算数等科目。但是教学方法呢,他强调要实现“做中学”,因为任何书本或地图都不能代替个人的经验。本书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发生在学校里的小故事:个小男孩在一张纸上写了50遍“I have gone”,

3、为的是把正确的形式牢牢记住,可是随后他临走时在这一页的下面留了个便条给教师,开头就是“I have went home”。儿童看不出在孤立的语法及拼音上的进步对他从事最感兴趣的事会有什么好处。如果语法及拼音上的进步是学生在工作时附带得到的,那情况就完全两样了。这时再来告诉他为什么要写作、拼音、标点及分段,为什么要正确使用动词改进便成了一种经验的自然要求。印策安那州葛雷学校的沃特先生觉得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在该州课程所要求的通常的英语课上又增加了“英语应用课”。这个故事使我回想起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因为我的专业是英语,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语法课。虽然学习了那么多的语法规则,做了那么多的语法习题,

4、可是到了口语课的时候每说一句话都要停顿好久想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当时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语法课上那么多的难句在现实生活中我一句都没说过。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我只知道学习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进行分析填空,如此而已。二 、个人感悟读完这本书,很多地方我也是一知半解,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人为什么要受教育?调查结果显示人类受教育的原因有六大类: 提高能力; 学知识;提高素质;学文化; 拿学历; 为国家,为民族振兴。我认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有渊博的学识,广阔的情怀高贵的教养,通达的情怀和清明的才智;真正的良好教育,才能使人获得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唤起独特

5、性的资源;通过良好教育,有更高发展平台,更高级的发展层次,确立自己的个体生命的生存坐标系。(二)教育是什么?有报道指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教育:中国农村学校教授的课程非常难,和纽约最好的学校教授的东西相差无几,不符合孩子的生长规律;中国学生都认为分数高就好,孩子变成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中国学生上学目的是找工作和做官,西方人认为学生应该追求不同人生;中国学生命运由家长主宰;中国学生追求基础扎实,反复练习,西方人鼓励挑战权威。那么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就是呈现出僵化死板的状态。马上又要高考了,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又要千军万马的去过独木桥了,挑战的是他们的记忆力还有毅力,我想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至少高考的题目

6、和创新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所以说中国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如此至少,恐怕也要回到我们的教育体制去找找原因吧。突然状态-它不是什么突然状态的教育即是训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过程。训练是针对低级动物的活动方式。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把教育误认为是“训练”,训练有三个特征:有固定的目标。学生老师都追求高成绩,好表现。但是物质根本属性是运动,真理是要激活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人最可贵的东西在于没有目标,或者说这个目标不是唯一的,限定的,它是时刻更新变化的;有正确的标准。标准答案已经局限了儿童的思维发展,阻碍了儿童的想象力发展。中国人习惯了二元思维,非此即彼,是非分明。但世界是多元化的,二元思维

7、限制了发展,改革与创新。要求服从。今天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将不同的人打造成一致的人。我们的教育忘却了教育的本真使命,忘却了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度。爱因斯坦说过,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学生的是顺从的。乔布斯的成功再次唤醒了我们对传统教育的反省,纵观全球,我们发现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是被退学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不尽老师意。然而等他们成功时,为他们打工的却都是当年在班级里成绩一流,乖乖听话的学生。应然状态-渴望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教育是一种关爱和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包容,当孩子犯错了不要打他,要帮助

8、他走出错误的道路;尊重每一个人立场,不要剥夺他人的意志;打造独特自我的过程;世界本身规律多样化的,要把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真正的教育是帮助每个人开拓和探索自己可能生活的过程,展示什么是好人生,什么是好社会的过程;真正的教育是培养积极进取精神,力争上游精神的过程;真正的教育是铸造克服困难的决心,征服的欲望,完全的信心,理性的张力,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也与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相符的。我想这里的无目的更多的是强调受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过程。本然状态教育是开启智慧的;教育要发现受教育者的潜能,通过测量发现自己有什么长项,西方在16,17世纪进入双轨制,在孩子11岁的时候就进行性向测试。在今天的德国职

9、业教育中,该测试依然存在;打造受教育者的态度,价值和意义;通过选拔和淘汰履行社会职能。这与杜威的“自然生长”有异曲同工之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思维培养,一种精神,培养一种客观的语言。那么真正的教育实际上是让受教育者理解自我,认识自我,解放自我并且发展自我。(三)教育的本质教育在本质上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开启智慧:打破狭窄,机械和粗糙的社会观,历史观;去除低俗,廉价的价值观,摒弃悲观无助的人生观;形成追求真理的勇气。当前学校的教育是功利性的追求,缺乏精神引导。一句话来说,教育是促使受教育者对自己负责,学会用自我观点看待问题。受教育者应该学会心中装大事,不要被一些琐事牵绊心灵。在

10、现在名牌大学里,很多学生做出过激的行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最近网上普遍议论的“乘客卫士,长运楷模”吴斌,他舍身救人的精神引起大家的一致称赞。在这个冷漠,道德缺失,“小悦悦”事件频发的现实社会,这样的榜样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尤其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四)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杜威区分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这里的传统教育主要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传统教育传统教育奉行绝对主义,教师,教材,课堂所谓的“三中心”围绕着学习知识。追求线性的目标,强调教师独自进行知识灌输。 现代教育 基本理念包括:引导和牵引; 过程的展开,在过程中熏陶和升华

11、; 差异教育; 焕发受教育者自我觉醒的过程,而不是泯灭自我。这与杜威的提倡“自由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 传统教育现代教育1否定自我,本能,否定人性肯定自我,本能,发展人性2教书,培养目标有限的人铸造有良知的人3否定自由发展强调自由发展4无问题的学生是标准质疑和疑问的学生三、 未来的研究方向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不是强迫的灌输,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才会取得一定的成效。杜威提倡的学生自然发展,需要能力相当强的老师能够发挥引导的作用。教育学专业的理论是保障教师“以儿童为中心”和“做中学”的重要条件。杜威的这些论著系统而又全面地总结了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并指出了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各类问题,提出了提高现代教育水平的一些方法,为现代教育的改良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资料。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