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动立体的苏霍姆林斯基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53949660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个生动立体的苏霍姆林斯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个生动立体的苏霍姆林斯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个生动立体的苏霍姆林斯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一个生动立体的苏霍姆林斯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生动立体的苏霍姆林斯基(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告诉你一个生动立体的苏霍姆林斯基一一读吴盘生追寻的脚步从成都到哈尔滨的飞机上,我一口气读完了吴盘生老师的新著追寻的脚步一一结缘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改革开放以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在中国已经很多,但我认为这本追寻的脚步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作者吴盘生既是教育者,又是外交官,还是翻译家。他曾经在中学任教,后来到教科所工作,之后又被调到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有着开阔的国际视野,他翻译了包括苏霍姆林斯基文章在内的许多乌克兰和俄罗斯教育论著。作者多次访问苏霍姆林斯基家人,并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一位有着独特背景和视佑的学者写出的苏霍姆林斯基,自然

2、非同一般。作者在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生动而翔实地记述了自己拜访霍姆林斯基夫人、结识苏霍姆林斯基儿女的全过程,以及先后八次参观考察巴甫雷什中学的经过,他和乌克兰教育部部长、教科院院长克列缅先生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伦达克女士等人的畅谈通过夹叙夹议,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生动丰满的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退休教师、苏霍姆林斯基夫人安娜-伊凡诺夫娜说:“1970年8月中旬,新学年开始前,苏霍姆林斯基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8月下旬,他想坚持工作,但写作时常常连笔都拿不住了,才不得不住进了区医院。他在昏迷时常呻吟着反复念道:真正的人一一多么峻峭的山啊这是乌克兰著名女诗人列霞-乌克兰英卡的诗句。

3、醒来时,他儿次嘱咐我:安娜,千万当心,别把我写的东西弄丢了这就是他的遗言。”机械工程师、苏霍姆林斯基的儿子谢尔盖说:“如果有人问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我会脱口而出:父亲写给我的信!家信是父母与子女间以书面语言为工具而展开情感交流的最好纽带,是父辈传递人生价值和处世经验的重要方式。家信是家庭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家庭价值判断的承继渠道,是家庭文化水准的显示标尺。”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奥丽佳说:“我父亲是位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教育家,但他的很多主张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范畴。他主张教育应当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培养学生意志的自由,他把自由的旗帜亮了出来,并与对义务、责任的培养结

4、合起来;他指名道姓地批评马卡连科,大胆挑战马克思主义教育权威,宣传教育的人道主义,主张教师应当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决不可人云亦云。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容智的思考和过人的胆略,走上了创新之路。他超乎常人的见解和决不妥协的性格,得罪了势力庞大的保守阵营。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就是这种冲突和斗争,耗费了他的大量精力,也成了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乌克兰教育部部长兼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长克列缅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思想十分超前的伟大的教育家,30年过去了,他的教育主张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对教育沿着人类文明方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从哲学角度审视,他的高明之

5、处就在于,能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突出人的价值,提出了 教育学是人学的观点,举起了人道主义教育的大旗,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非常不容易的。”俄罗斯著名学者、奥伦堡国立师范大学伦达克教授曾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她在巴甫雷什中学读了 11年书,正是苏霍姆林斯基让她改变了原来想当飞行员的志向,报考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又回到了巴甫雷什中学,成为老校长的同事。她回忆有一年的新年晚会:“新年舞会开始后,我跳了一个舞。跳舞时我在想:校长干什么去了?随后我就悄悄离开了舞会,不由自主地来到校K办公室窗前,想看个究竟。站在窗前,我听到了不时传出的校长的干咳声,看到了那灯光在窗玻璃上投下的身影,校长低着头,在奋笔疾书。

6、辞旧迎新之夜,我站在校长工作室窗前,听着校长的咳嗽声,看着校长低头工作的身影,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开始颤抖了,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此情此景,令我终生难忘!是啊,校长惜时如金!他就这样挺着瘦弱的身体,努力挤出分分秒秒,全身心地为教育贡献着自己的生命!”没有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学是怎样的情景?追寻的脚步告诉我们,今天的巴甫雷什中学依然有着森林的美丽和花园的芬芳,低年级的孩子依然没有分数的压力,“蓝天下的课堂” “到大自然去上课”“思维旅行”依然搞得有声有色,“第二大纲”培养公民”依然富有生命力,同时,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学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同样成绩斐然,依然保持着世界名校的魅力

7、。借着吴盘生老师的眼睛,我们可以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纪念馆,看到卫国战争中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浴血战场的:1942年2月9日,在莫斯科西郊的勒热夫城下的激烈战斗中,苏霍姆林斯基身受数处重伤,浑身鲜血,在摄氏零下25C的冰天雪地里,与大地凝成一体,昏迷过去,与牺牲了的同志们躺在一起。一位英勇的战地护士见他尚存一息,十分费力地把他从遗体堆中抢救出来。在书中,我们还能听到乌克兰教育科学院副院长萨芙琴科教授对当今中国教育真诚而直率的批评:“我们参观你们的学校,有时到了下午4: 30以后,甚至是傍晚,看到学生还在教室里,教室里灯火通明。而且,学生放学时背的书包很大很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是不是过重了?学生们

8、每天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啊?苏霍姆林斯基对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以自由支配时间是很关注的。没有自由支配时间,怎么可能谈得上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呢? ”这样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评价,这样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这样的关于巴甫雷什中学今天的状况,这样的关于对中国当前教育弊端的批评在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著作中,我们显然是读不到的。我听过一些教育专家对苏霍姆林斯基“不屑”的言论:“不系统”“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显然过时了”“最多不过是一个教育实践家”但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自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没有任何行政命令和“专家引领”,全中国无数中小学一线教师却自发地迷上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不仅仅是因为

9、他的文字通俗易懂,且充满情感与诗意,还因为他的思想和实践紧贴着大地一一用今天中国比较“时尚”的话来说,叫“接地气”。而且,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在今天依然鲜活。因为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原创性建树不但是卓越的,而且是超前的。他关于人的价值的尊重,关于个性发展,关于创造能力培养,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合力的形成,关于公民教育,关于劳动教育等等理论,至今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研究性学习”“职业技术教育”等话题,都可以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找到精辟的论述。读完吴盘生老师的追寻的脚步,我感到以前自以为己经非常熟悉的苏霍姆林斯基更加亲切了。我急切地想让所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也重新认识这位更加生动丰满的教育家,因此,我愿意向全国的教育同行推荐吴盘生老师的这部著作。最后,我以9年前参观巴甫雷什中学后写下的一段话,结束我这篇文章尽管中国不是苏联,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年代也有很多不同了,但是,教育的人道、人情和人性是跨越民族的共同追求,人的发展和人的幸福是超越时空的永恒主题。只要人类存在一天,教育就会薪火不灭;而只要教育不消失,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就不会衰退。对我而言,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是没有止境的“神圣之旅。虽然教育之路荆棘丛生,但只要行囊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们就永远不会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