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研究 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上传人:guoc****ang 文档编号:53925375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研究 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研究 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研究 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研究 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研究 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黄石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目的: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不同的进针角度病人的疼痛感也不一样。通过对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研究,认为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以进针时与皮肤成4560角为宜,既不影响穿刺成功率,又可使病人疼痛感明显减轻。方法:选择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意识清晰、能正确表达、准确配合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156例,女124例,年龄在2068岁。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由作者本人操作,观察组静脉穿刺与皮肤成4560角进针穿过皮肤,对照组以除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除进针角度不同之外,其余操作实验组与对照组都相同。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与皮肤成4560角进针,病人疼痛

2、反应轻,其中微痛98例次,一般疼痛30例次,剧痛12例次。微痛率占70。对照组以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疼痛反应明显,其中微痛44例次,一般疼痛62例次,剧痛34例次.其无痛率占31.43.无痛与一般疼痛之间X2=42.19,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6.4,对照组是92.1。患者通过简式McGill疼痛量表所打分值,在013分的观察组为96人,对照组为40人。1123分的观察组为30人,对照组为68人,2437分观察组为14人,对照组32人。结论:实验表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以进针时与皮肤成4560角时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且成功率也不受影响。关键词:静脉穿刺 穿刺角度

3、 疼痛AbstractObjective: Found during the internship during the venipuncture, the needle point of the different pain patients are not the same. The angle of the vein through the needle into the study, that the angle of vein puncture needle into the needle with the skin into 45 60 angle is appropriate w

4、ill not affect the success rate.Methods: Choose patients with 28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156 patients were male, female 124 cases, aged 20 to 68 year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perating by the author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venipuncture and

5、skin into 45 60 angle of the needle through the sk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the needle and the skin into 15 30 angle into the pin, in addition to the needl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the other operat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re the same.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venipuncture and

6、 skin into 45 60 angle into the needle, Slight pain rate of 70%.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kin into 15 30 angle into the needle, Slight pain rate of 31.43% of its pain-free rate. painless and general Between pain X2 = 42.19, P 0.01, Successful punctu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4% in the control gr

7、oup was 92.1%。Patients through the short form of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core values from 0 to 13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96 in the control group 40. 11 to 23 minu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30, the control group of 68 people, 24 to 37 minutes for the 14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

8、ntrol group 32.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Conclus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ngle of vein puncture needle into the needle with the skin into 45 60 angle when the patients pa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success rate is also affected.Key words: Venipuncture Puncture point Pain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以

9、及整体护理观念的深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减轻病人的痛苦、增进病人的舒适。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护理人员进行的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对于如何减轻静脉穿刺时产生的疼痛,病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为病人不仅仅只要求一针见血,而且希望静脉穿刺时能做到减轻疼痛甚至是无痛。临床实习中发现在进行静脉穿刺时,运用不同的进针角度病人的疼痛感有很大的差别。相对于传统的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以进针时与皮肤1530来说,4560的进针角度,能使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而且不会影响穿刺成功率。(二)研究的目的通过对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研究,得出较适宜的进针角度,使得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静

10、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感较传统的静脉穿刺角度能减轻甚至是达到无痛。(三)研究的意义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护理人员进行的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多数住院者都是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因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质量,减轻病人疼痛及血管的损伤,准确完成治疗任务,是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在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却直接影响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在临床实习中发现,不同的进针角度对静脉穿刺的成功和病人的疼痛感都会不一样。较传统的度进针角度来说,较大的进针角度会让病人的疼痛感减轻。改进进针方法及角度尽量做到穿刺无痛,使病人

11、尽快地建立起静脉通道,是静脉用药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可减少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状态,使病人配合治疗,提高护理质量。二、文献综述(一)国内静脉穿刺方法与技术的现状病人希望护理人员能一次成功,同时希望能达到无痛穿刺。一直以来,如果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和减轻病人的疼痛感,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针对如何减轻病人疼痛的问题,我们医护人员及广大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以减轻病人的疼痛。现将静脉穿刺技术国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对静脉穿刺对象的心理干预Lindsay1对穿刺过程中向静脉穿刺对象施以认知和行为心理干预进行了研究。认知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从认知上分散注意力,例如数数,让病人想象能让自

12、己高兴的事情,催眠,操作者解释操作步骤,停止消极思想,自我暗示,提供建议,改变关于穿刺的不良回忆,培训父母(让父母参与以上方法中的一种以缓解父母自身的压力,这样有可能减轻孩子的压力、疼痛或者使二者同时减轻)。行为心理干预的方法有:从行为上分散注意力,例如看录像带;肌肉放松,呼吸练习,树立积极应对的榜样,预演(依照树立的榜样练习应用积极的处理方法) 随着医学的进步,病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在基础的静脉穿刺中,,脱敏(逐渐暴露令人畏惧的刺激),积极的强化(在穿刺过程中给孩子提供积极的语言或有形的回报,如玩具等),培训父母、家长或操作者辅导(训练家长或操作者主动辅导孩子应用上述方法),虚拟现实。

13、将认知心理干预方法中的至少一种同行为心理干预方法中的至少一种联合起来应用,称为认知-行为联合干预。大量的试验发现效果最好的是分散注意力、认知-行为联合干预以及催眠。2、静脉穿刺技术的发展2.1 穿刺部位的选择 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之为“乏神经区”2。该区域内神经分支少、直径细,针头直接刺激神经的可能性比其他区域小。陈乐3对430例病人静脉穿刺部位进行了观察和调查,发现从毛孔进针能减轻表皮的穿刺痛。2.2 穿刺方法的研究2.2.1 穿刺针的选择 应用 5号半头皮针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应用其他型号的头皮针4。这是因为其针尖斜面小(

14、仅2 mm),针径小(D=0.5 mm),针尖锋利,刺破皮肤时阻力小,相对于小静脉管径粗细合适,能有效进入血管内;穿刺时对小静脉的机械切割面小,对静脉内膜完整性的损伤轻,加上针头细短,易固定,输液过程中渗漏率低。2.2.2 增大进针角度传统静脉穿刺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受损范围大,此时作用于针尖的压强相对小,使进针速度减慢,针头刺激皮肤的时间延长,痛感增加5。当静脉穿刺针从血管上方与皮肤成4560快速进针时,可以减轻痛觉;缩短了针尖在皮下运行的时间和距离,刺激程度减小,使疼痛不明显;甚至有人提出了直接刺入血管法6。研究发现,针头进入血管长度短(0.5 cm1.0 cm)、在1.0

15、27 s0.334 s完成穿刺过程,对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远远小于“三段式”进针方法,病人无痛感或轻微疼痛7。 刘彩芳、杨碧燕、罗建芳8花了一年的时间就28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输液次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增大静脉穿刺角度针尖与皮肤成3545时,病人的疼痛感减轻,这与穿刺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有关。皮肤的末稍神经特别丰富,在快速伤害性刺激时,先出现刺痛,后移行为放射样灼痛,疼痛特点是产生和消失迅速,感觉明显,定位准确,这类疼痛易进行测量研究。按教科书静脉穿刺针尖与皮肤成1530,先进皮肤少许再进血管,这样穿刺皮肤所承受的压力大,针尖斜面

16、对组织的切割力和撕拉力强,导致皮肤血管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引起病人疼痛反应剧烈。增大穿刺角度,针头直接刺入血管,可减轻皮肤承受压力,缩短针尖斜面对皮内的刺激,减少皮肤机械性损伤面积,可减轻患者疼痛。增大穿刺角度,直接刺入血管,可减少进针长度,降低拨针后的皮下淤血,减轻穿刺对血管神经损伤程度,病人疼痛反应小王玲、李华伟、田秀荣9也做了进针角度对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通过对440例患者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60),可减轻进针疼痛或达到无疼注射。这与所受的压强有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当静脉穿刺增大皮肤与针头之间的进针角度时,皮肤与针头之间的触点面积变小

17、,进针压强增大,进针速度快,痛觉小。同时,表皮受损范围小,痛觉也小。该研究还还表明这与皮肤的结构、血管及神经分布皮肤疼痛神经纤维及痛觉感受器分布等有关。2.2.3针尖斜面向左穿刺 右手拇、示指分别持针柄上下两面,针柄与皮肤垂直,在血管上方针尖斜面向左穿刺进针,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此方法利用针尖刀面的锐度,使针尖与皮肤的接触面积相对减小,皮肤受损范围小,进针时压强增大,使进针速度加快,疼痛减轻10。2.3 局部麻醉的应用 局部麻醉是一种让感觉神经的感觉作用失效,使病人感觉不到任何疼痛的方法。采用表面麻醉剂恩纳霜(EMLA)对50例患儿进行105次穿刺结果示镇痛效果最佳的时

18、间为涂药后60 min,对输注刺激性药物引起的疼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11。姜颖等7发现,在进行静脉穿刺前用浸有3542的2%利多卡因溶液的纱布块外敷于病人穿刺部位,15 min后常规消毒皮肤进行穿刺,能够降低皮肤敏感度,减轻静脉穿刺的疼痛,同时扩张血管使血管充盈,更有利于静脉穿刺。将冰块敷在要进行静脉穿刺的部位10 min,感觉神经变得反应迟钝,但并没有失效,然后再进行静脉穿刺,可以明显地减轻病人的疼痛12,。2.4 其他2.4.1 止血带的选择与使用 谢文忠13通过对240例需接受两次静脉输液的病人采用上午用圆止血带(长24 cm,直径0.6 cm)、下午用扁止血带(长24 cm,宽2.5 c

19、m)进行穿刺操作结果发现,用扁止血带可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引起的疼痛包括结扎的止血带对局部软组织的挤压损伤和穿刺时针头对皮肤的机械性切割。扎圆止血带时由于受力面积小,局部软组织所受的压强比扎扁止血带时要大,对局部的挤压损伤引起组织致痛物质释放,从而触发痛感,有的病人甚至感到扎圆止血带时的疼痛超过了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而扎扁止血带时由于受力面积大,局部软组织所受压强小,对局部的挤压损伤小,感觉不到疼痛。扎扁止血带比圆止血带更能有效地阻断浅静脉血流,血管充盈更明显,有利于穿刺成功。另外,有研究认为用2次扎止血带法,即常规方法扎止血带后嘱病人用力握拳松拳6次,时间6

20、s8 s,放松止血带2 s3 s后再重复上述操作1次,且时间不超过1 min,至血管充盈扩张,既保障了穿刺成功率,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14。 2.4.2 服葡萄糖 Sarah15将84位来自加拿大Stollery医院儿科急诊部的6月内的婴儿随机分成4组,在静脉穿刺前分别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口服无菌水(安慰剂)、口服止痛剂和葡萄糖、口服止痛剂和安慰剂。以面部表情(FLACC)评分、患儿的哭闹时间和心率的改变来评价各种方法的止痛效果。 随着整体护理观念的深入,国内、国外越来越重视减轻病人的痛苦、增进病人的舒适。对于如何减轻静脉穿刺时产生的疼痛,学者们已经在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围绕增大静脉穿刺角度时,

21、在不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能否让病人的疼痛感减轻进行研究。三. 研究方法(一)调查工具的编制 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对不同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以了解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以进针时与皮肤成4560角为宜。这样不仅不会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能使病人的疼痛感减轻。 (二)调查对象的选定1.病例的选择 选择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意识清晰、能正确表达、准确配合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156例,女124例,年龄在1468岁,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输液次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静脉的选择 选用的穿刺静脉为肘部浅静脉如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下肢大隐静脉,腕部、踝

22、部及手(足)背部浅静脉等。3. 试验方法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由作者本人操作。选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同一厂家的一次性输液器。常规操作方法,消毒待干后,观察组静脉穿刺与皮肤成4560角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角沿血管方面行走,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进少许,按常规固定好针头和针柄。对照组以除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针头进入皮肤后没有很明显减少角度沿血管方向直刺外,其余操作均同实验组。4. 结果判断标准 作者操作,他人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操作完成后,作者询问患者的感觉及疼痛反应。疼痛标准以患者的感觉,接受静脉穿刺时的面部表情和穿刺后询问对疼痛的反应为基准。不排除对疼痛反应迟钝的患者。无疼患者接受静脉穿刺时

23、的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询问局部无痛感。微痛患者接受静脉穿刺时的面部表情无改变,询问局部有短暂刺痛感,微痛时间不超过10秒。剧痛患者接受静脉穿刺时的面部表情紧张,皱眉,张口甚至呻吟,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询问穿刺点很疼,疼痛时间超过15秒。病人客观的判断则根据附表1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进行分数统计。分数为0分10分时,病人的是无痛或者是有轻微的疼痛,当分数为11分23分时病人有疼痛感,分数为24分37分时病人感觉剧痛。(三)数据处理 问卷收回后,统一格式,输入计分析。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筛除废卷,对合格问卷按评价标准进行计数统计。四、结果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组别 例数性别年龄文

24、化程度(男/女)2040 4068岁小学 中学 大学及以上观察组14082/587565109832对照组14078/6281591410026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研究有意义。表2两组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情感态度组别 例数情感态度恐惧 害怕一般观察组 140 20 65 55 对照组 140 18 68 54两组患者对静脉穿刺的情感态度大致相同,各种态度之间的人数比例差异小,研究有意义。表3 两种不同进针角度试验结果比较n()组别 穿刺次数穿刺角度 微 痛 疼 痛 剧 痛观察组 1404560 98(70.00)30(21. 4) 12(8. 57)对照租 140 1530 44(31.4

25、3)62(44.29)34(24. 2)注:2值=42.19P0.01两种不同静脉穿刺进针角度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静脉穿刺与皮肤成4560角进针,病人疼痛反应轻,其中微痛98例次,一般疼痛30例次,剧痛12例次。微痛率占70。对照组以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疼痛反应明显,其中微痛44例次,一般疼痛62例次,剧痛34例次.其无痛率占31.43.无痛与一般疼痛之间X2=42.19,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有意义。表4 两种不同进针角度试验成功率比较组别 穿刺次数 成功例数 失败例数 成功率观察组 1401355 96.4对照组 14012911 92.1从表4可以看出:观察组的穿刺

26、成功率为96.4,对照组是92.1。当进针角度与皮肤成4560角穿过皮肤时其成功率稍大于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所以增大进针角度时其成功率不仅没有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所提高。表5患者通过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估,在013分的观察组为96人,对照组为40人。这个分数段中,观察组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增大进针角度是可以减轻病人疼痛感的的。1123分的观察组为30人,对照组为68人,2437分观察组为14人,对照组32人。表6不同进针角度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S)项目维度对照组实验组PSSPRI(S)4.340.45 10.281.210.03PRI(A) 3.120.37 7.

27、450.770.02PPI 0.830.09 3.480.380.04两组患者根据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分,在疼痛的分级指数(PRI)中感觉项(S)中,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的分级指数(PRI)中感觉项(A)中,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定中,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 分析与讨论静脉穿刺进针时所产生的疼痛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及针头对血管皮肤的刺激有着密切关系,无痛法(静脉穿刺与皮肤成4560)进针针对进针时疼痛产生的环节加以防范,临床实践证明,其无痛效果优于常规法。表1资料可以看出我们一般资料的选取上,不论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

28、异,可比性是很强的。病人对待静脉穿刺的态度上两组对象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试验是有意义的。当进针角度与皮肤成4560时,从表3的资料表明,观察组微痛率(70% )高于对照组(31. 4% ),而观察组剧痛率(8. 57% )则低于对照组(24. 28% ),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极显著性(2值=26.37P0. 01)。其疼痛率大大的小于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其原因与皮肤局部神经分布特别是有关的:皮肤内分布有极为丰富的神经纤维,有来自脑神经或脊神经的感觉支,在皮肤形成各种感觉神经末梢,如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和环层小体等,痛觉十分敏锐,皮下组织神经分布往往在血管下方,并与之伴行,神经分布处之

29、外感觉不灵敏。在增大进针角度后,针头与皮内的接触面积、时间会少,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感。并且与皮肤疼痛神经纤维及痛觉感受器分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皮肤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200个,所以表皮疼痛特别敏感,而穿刺部位的血管在皮下组织或真皮层,静脉穿刺时针头必须通过表皮才能进入血管,减轻表皮注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当增大进针角度后,针头与皮肤之间的点面接触会少很多,这样,疼痛感也会减轻。大角度进针,针尖直接穿刺进入静脉血管管腔,省去了皮下潜行步骤,减少了对皮下神经的刺激,也减少了针头对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且因其穿刺度较快,在病人未感觉到进针时已完成无痛穿刺。通过表1

30、数据表明增大进针角度后,病人的疼痛感已明显减轻。且表4可以看出,对穿刺的成功率也无影响。增大进针角度后,患者感觉道德疼痛减轻与穿刺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有关。皮肤的末稍神经特别丰富,在快速伤害性刺激时,先出现刺痛,后移行为放射样灼痛16,疼痛特点是产生和消失迅速,感觉明显,定位准确,这类疼痛易进行测量研究17。按教科书静脉穿刺针尖与皮肤成1530,先进皮肤少许再进血管,这样穿刺皮肤所承受的压力大,针尖斜面对组织的切割力和撕拉力强,导致皮肤血管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引起病人疼痛反应剧烈。增大穿刺角度,针头直接刺入血管,可减轻皮肤承受压力,缩短针尖斜面对皮内的刺激,减少皮肤机械

31、性损伤面积,可减轻患者疼痛 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当静脉穿刺增大皮肤与针头之间的进针角度时,皮肤与针头之间的触点面积变小,进针压强增大,进针速度快,痛觉小同时,表皮受损范围小,痛觉也小。表4资料显示:观察组穿刺成功134例,失败1例,其成功率为96.4.对照组成功129例,失败11例,成功率为92.1.观察组“无痛法”的成功率不仅没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其成功率还提高了。这是因为针头从皮下直接进入静脉;进针阻力很小,操作时手感灵活,进入静脉定位准确,故能提高穿刺成功率;进针、拔针阻力小,操作时间短,对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牵拉及神经末梢刺激很弱,患者感到微痛或无痛。表5是病人对于两种不同进针角

32、度所进行的操作之后的疼痛比较,该表是根据简式McGill疼痛评估表进行评估的,资料显示,在013分的观察组为96人,对照组为40人。1123分的观察组为30人,对照组为68人,2437分观察组为14人,对照组32人。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进针角度与皮肤成1530角时,患者剧痛和疼痛的例数高达100例,而当进针角度与皮肤成4560角时,病人剧痛和疼痛的例数为44,两组数据相差大,同样表明增大进针角度能使病人疼痛感明显减小。而通过表3我们可以得出:当进针角度与皮肤成1530角时,患者剧痛和疼痛的例数96,而当进针角度与皮肤成4560角时,病人剧痛和疼痛的例数为42。这两组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接近。

33、两组的评估标准虽然各有局限但又各自补充,增加了研究出来的结果的可信度。通过表6不同进针角度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可以看出,在疼痛的分级指数(PRI)中感觉项(S)中,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的分级指数(PRI)中感觉项(A)中,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定中,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不同进针角度患者疼痛感是有很大差别的。静脉注射所致疼痛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以上所讨论的角度问题外,患者本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针头大小、进针部位、角度和速度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对疼痛产生作用。所以我们在操作时尽量避免这些因素,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精神心理因素对疼痛存在

34、一定的影响,因而要积极的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态度亲切和渴,工作认真细心。病人过分紧张、恐惧易使皮肤紧张度增高,加大进针的阻力,使进针时容易产生疼痛,尤其是初次穿刺或长期输液患者,更易产生恐惧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因此,进针时必须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身心放松,提高病人疼痛阈值,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同时,向病人讲解进针时及进针后应注意的问题,有意识地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尽量在短暂的交谈中熟练、轻巧地完成进针操作。针头的大、小直接损伤患者的皮肤、肌肉、细小血管和神经的轻重是不一样的,大的针头横截面积大,切割损伤患者的皮肤、肌肉、细小血管和神经的程度较重,保护性的致痛物质释放较多,

35、疼痛较重;小的针头横截面积小,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致痛物质释放较少,因而疼痛较轻。在给患者输液时主张尽可能选用中、小号输液器,尤其是对疼痛特别敏感者。注射部位不同对注射疼痛的感受是有差异的,可能与局部神经末梢分布的疏密程度有关,手背以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和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为缺乏神经区,神经分布稀疏,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 静脉穿刺是我们护理的基本操作,在这个越来越注重整体护理观念的今天,我们护理人员应该要尽量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增进病人的舒适。所以我们的静脉穿刺技术要尽可能的做到。通过以上分析讨论,我们不难看出,适当的增大进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穿刺率,也能大大的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36、,增进了病人的舒适感。从表经分析可以看出“无痛法(进针角度与皮肤成4560角)”在不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各种刺激特别敏感,而血管内无神经,所以针头进入静脉后无疼痛,因此,“无痛法”针头从皮下直接进入静脉;进针阻力很小,操作时手感灵活,进入静脉定位准确,故能提高穿刺成功率;进针、拔针阻力小,操作时间短,对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牵拉及神经末梢刺激很弱,所以患者感到微痛或无痛,因而备受患者欢迎。 当进针角度与皮肤成1530时针头在皮下组织潜行一小段距离(0.21.0 cm)才进入静脉,潜行距离越长,针头所受阻力越大,操作

37、常有涩滞感,很难按定位进入静脉或用力不当穿破静脉,导致穿破失败;潜行越大对皮下组织损伤、牵拉及神经末梢的刺激就越大,所以疼痛明显。当进针角度与皮肤成4560时针头直接刺入血管,可减轻皮肤承受压力,缩短针尖斜面对皮内的刺激,减少皮肤机械性损伤面积,可减轻患者疼痛。当然还与皮肤局部神经分布特别是有关。综上所述,静脉穿刺进针的无痛性操作,虽然无很强的技术性,但却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从本文结果显示,无痛法在不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进一步完善了静脉穿刺法,故主张在静脉穿刺时用“无痛法(进针角度与皮肤成4560)”。参考文献1Lindsay S.A systematic revie

38、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xamin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needle-related procedural pain and distres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 abbreviated co-crane Review J.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Needle Pain,2008,13(5):842-845.2张萍.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0,7(3):424.3陈乐.毛孔进

39、针静脉穿刺减轻疼痛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2,8(1):60.4周梦,童艳,余元清,等.静脉输液穿刺时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探讨J.西南军医,2008,10(5):71-72.5 周丽华,陈燕,于桂云,等.静脉穿刺直入血管法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690-691.6 宋晓波,杨宁江,岳建峰,等.大角度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07-408.7 吴胜梅,王金明.影响静脉穿刺的相关因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73-74. 8 刘彩芳,杨碧燕,罗建芳. 静脉穿刺不同进针角度对疼痛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40、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6(3):1249 王玲,李华伟,田秀荣.角度对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7):44510 贾秀华.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穿刺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6,15(8):39-46.11 Rogers TL, Ostrow CL.The use of EMLA cream to decrease vein-pain in children J.J Pediatric Nuts,2004,19(1):33-39.12 姜颖,肖岷,王连伟.减轻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研究J.家庭护士,2007,5(11):43-44.13

41、 Richman PB,Singer AJ,Flanngan M,etal.The effectiveness office as topical anesthetic for the insertion of intravenous cathetersJ.Am J Emerge Med,1999,17(3):255-257.14 谢文忠.2种止血带对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影响的比较J.现代护理,2008,7(6):78.15 阎友芬.两种扎止血带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7):1859-1860.16 吉爱平,郝晓红,吴国涛,等静脉穿刺针拔出速度的临床研究

42、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8): 38-39.17 韦绪性.中西医临床疼痛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1.致 谢今能成文,与诸位老师的悉心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故于此向给予我教诲、指导和帮助的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曹晓慧老师,在课题的构思设计、具体操作及总结分析上给予了很大启发和精心指导。曹老师广博的知识,认真的态度,忘我的敬业精神,宽广的胸怀,助人为乐的美德都是我毕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为能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感到十分庆幸,是她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终生受益。在此,向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在此还要特别感谢黄石中心医院医护工作人员,特别是我的带教老师黄冬

43、兰老师以及呼吸内科的胡晓岚老师和李宝老师,感谢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深深的感谢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的各位老师和领导,在他们的教育和帮助下完成了我的大学之旅,让我逐渐成长,尤其感谢我的班主任曹梦娟老师,为我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在这里衷心的感谢他们!衷心的感谢参加我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最后在此对所有曾经关心、帮助过我的朋友、家人致以深深的谢意,祝各位领导老师和我的朋友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附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一) 疼痛的分级指数(PRI)疼痛性质 疼痛程度A感觉项 无 轻 中 重刺痛 0 1 2 3胀痛 0 1 2 3锐痛 0 1 2 3持续固定痛 0 1 2 3痉挛牵扯同 0 1 2 3 以上5项相加,得感觉项总分(S):B情感项 软弱无力 0 1 2 3厌烦 0 1 2 3害怕 0 1 2 3受罪,惩罚感 0 1 2 3以上4项相加,得感觉项总分(A): (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定 0- 无痛1- 轻度不适2- 不适3- 难受4- 可怕的痛 5- 极为痛苦 总得分:S+A+PPI=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