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学专业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3918988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近代历史学专业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代历史学专业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近代历史学专业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近代历史学专业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历史学专业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摘要:作为晚清重臣的李鸿章,也是晚清外交外交的能臣是整个晚清时期所有外交的灵魂人物,他主持晚清的外交长达30余年,其外交思想和奉行的对外政策则成为晚清对外交往的主要策略,而其外交思想也成为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李鸿章;外交思想;“以夷制夷”引言晚清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要的转折点之一,在这个时代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在这个时代中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向列强“门户洞开”,这个时代是研究中国历史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则是研究这一时代的重要研究材料,通过对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到了解到我们国家的历史,学习其中优秀的思想,摒弃

2、其中的糟粕并引以为鉴。一、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国内外环境(一)国内环境李鸿章外交活跃在风雨飘摇的19世纪的中叶晚清,是清政府穷途末路主权沦丧的三十年,那时的晚清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文化凋敝蒙昧、社会动荡不安,整个社会危机四伏。第一经济上,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当时的社会远远落后于时代步伐,新的生产因素无法进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法与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抗衡.第二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晚清政府内部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势,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不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反而各行其是,借此作为争权夺势的契机与筹码,各怀鬼胎的统治阶级无法与“同心勠力”想要攫取利益的侵略者相对抗.第三文化上,土

3、本固守“天朝上国”、“四书五经”与“等级”思潮和外来“自由、平等”思想激荡角逐;第四社会上,社会矛盾尖锐,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人民革命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无法与已经建立起新兴相对较稳定政权的列强相匹敌。(二)国外环境首先,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李鸿章看来这是个对于晚清来着可以获得缓冲的机遇,他认为:较为强大但正逐步受到威胁的英国力求保持原来的格局,维护现有的利益,不会主动挑衅;南北战争使美国分身乏力,无法向清廷发难;法国和普鲁士正在进行“普法战争”,在欧洲抢夺,暂时放松了对东方的注意;俄国由于农奴制改革的推进,暂时无心参加东方

4、的争夺;急于对外扩张的日本由于自身实力不足,羽翼未丰,现阶段无法对清廷掀起多大风浪。正是由于李鸿章对此国际环境的分析,他认为应该抓住机遇,审慎外交,在力保和局的前提下徐徐图之,争取变法自强时间。二、李鸿章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外系和戎,内须变法自强”的外交思想李鸿章作为晚清外交第一人,与除晚清政府之外的政府与官员的交往亦可谓是“第一人”,在于他们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对比中国与西方其他国家发现差距之大远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首先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英国大炮轰开了之后,一直以来自称“天朝上国”与“龙的传人”的晚清政府与晚清人民的自尊与自信便受到了暴击,至尊无上的神话被打破,并且处于一

5、种“你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任人宰割的局面,面对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怎样给“大清王朝”争取得以喘息的机会。其次,李鸿章对列强一直抱有侥幸心理,他一直认为“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甚至异想天开的认为只要适当满足列强的无理要求,就可委曲求全地通过避免战事来获得使中国自强发展的时间。但是在李鸿章“和戎”思想的初期实践阶段,当时的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更是几乎毫无反击之力,李鸿章根据此情况提出的“和戎”确实避免了与西方大规模的战争,为清政府赢得的一丝喘息之机。至此,李鸿章的“和戎”思想正式形成发展。(二)“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以夷制夷”策略即是

6、对他人之间的矛盾,加以运用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各自的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达到他人互相残杀而自身得以获益的思想。“以夷制夷”的思想源于春秋时代“天子守在四夷”的思想,到了战国时期,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立,苏秦、张仪将“天子守在四夷”的思想发展成为横纵连横之术,联合其余六家对抗秦国,从而维护自身统治,并且在后来历代王朝中都有统治者利用其去维护自己的统治。三、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评析(一)对“和戎”思想的评析这些年来人们对于李鸿章的“和戎”思想评价基本持以下几种态度: 一种观点认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所推行的外交是没有所谓“和戎”外交,有的其实就是对外妥协投降与卖国求荣,是清政府统治阶级

7、为维护自己对中国的统治而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在这种观点看来,无论是李鸿章还是清政府都是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都是“卖国贼”,他们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只是为了攫取自己的利益,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损失在他们眼中不说无关紧要但至少不是至关重要;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李鸿章在外交上是有一些的过失之处,且经他手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这种观点认为其纵使是应该加以抨击,但这并不是他一人过错,不该其一人承担,更不能将责任归咎其一人之身。(二)对“以夷制夷”思想的评析“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是一种利用矛盾使其为我所用的典型的外交方式,这种方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说是非常有用的吧,问题出于在运用这种

8、策略的时候必须正确估量自身的实力,有充足的“和稀泥”的能力。这是一般国家在外交时都会使用的方法,所以别的国家也是熟知这一外交策略的,而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外交取得成功,除了好更好的利用这一策略之外,还必须知晓一点,那就是你所想“制”的双方他们是知道你的这个策略的,我们不能将这一方法奉为圣旨,对某些国家强行使用这一策略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利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结论李鸿章的整个外交思想体系是复杂纠结的,是先进与落后相结合的。们在面对历史时我们应该站在当时的视角去看待,不应该以后代的上帝视角,对于思想我们尤其应该如此。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无疑是在那个时代相对进步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某些非必要的原因抹杀其合理性与先进性,当然对于其愚昧的部分我们应该吸取教训,避免情况的再次发生。参考文献1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2M.2406,2390.2顾延龙,戴逸.李鸿章全集信函(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733顾延龙,叶亚廉.李鸿章全集.电镐(卷3)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庚子西狩丛谈M.转引自马道宗.李鸿章圆经M.北京:台湾出版社,2003.46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