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10大高分方法参考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3899103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作文10大高分方法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作文10大高分方法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作文10大高分方法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10大高分方法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10大高分方法参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2年中考作文10大高分方法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

2、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技巧三:卷面对比也关键,注意方格莫填满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

3、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

4、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技巧六:结尾点题很重要,首尾呼应要记牢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技巧七:动

5、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

6、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

7、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有人问,考试作文,如果不限文体的话,

8、我写诗歌,写顺口溜,写三句半,写唱词,行不行。这个我不敢给你作主。因为冒险的文体,要么就是很高的分,要么就是低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考试作文就是撞大运,但是高分总会给那些准备充分的考生。初三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考场上,不少考生都选择写记叙文,但绝大多数记叙文成绩平平,甚至低于一般水平的议论文。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这些写记叙文的考生还未能从写记叙文的一些误区中挣脱出来。记叙文的误区有哪些?规避策略是什么?这是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讨,但愿能对莘莘学子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误区一:将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内容这些人物的优

9、秀事迹有的在有关书籍上记载过,有的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宣传过,如果考生再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构思文章的基础,显然是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这些材料已缺乏新鲜感,难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其二,与那些专职文人写过的同类文章相比较高低立判;其三,此类文章属于复述故事类文体,它与自主构思写出来的文章既不是同一回事,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上。规避策略:1.尽可能不选这些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素材。2.如果非写不可,可选其不为人知的一个典型侧面来写。3.可把新闻稿中报道过的先进人物的基本素材作为框架来构思,因为新闻稿中报道的仅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它没有动人的情节及感人的细节描写,考生可充分发挥想象

10、和联想进行构思再创作。如果从这些方面入手,既保证了材料的典型性,又保证了材料的新鲜度。误区二:将超越自己生活阅历和认知能力的事作为写作素材这些事考生既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不曾有过详细的了解,仅靠道听途说得来的模糊印象而构思作成的文章,肯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真实感,不免会给人虚假做作之感。而这无疑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任何军营生活体验的人,他怎么可能写出那种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的军营生活呢?一个连大锹都没有摸过、笆斗都没有搬过、扁担都不知怎样放在肩上的人,怎么可能深刻理解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呢?规避策略:1.凡没有切身感受、也从未因其感动过的事坚决不写。2.可把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中的

11、趣事、左邻右舍间的矛盾、亲戚朋友的悲欢离合、公共场所的趣闻逸事等作为写作素材。3.要写不熟悉的人和事也并非完全不可以,但在选择时,必须选择那些你从小说、电视剧或戏剧等方面获得的间接的感性的认识的人或事,且要将感性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误区三:将充满稚气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参加高考的考生,绝大部分都已站到了成年人的行列中,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并有自己理性思维。在写高考作文时,如果仍然把自己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故事等作为文章的主要素材,这就有点太幼稚了。同时也会使阅卷者感到你材料之匮乏、思维之枯竭。规避策略:1.跟幼儿园、小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干脆不写。2.跟初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尽可能少写。3.写与高中

12、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也要避免使用小学生、初中生常用的一些天真、稚气的语言,要显示出高中生的沉稳与老练。4.写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不能让人感受到宝宝气,应该让人感受到一种自以为已成人其实却不太成熟的学生气,如此写来颇具生活气息,也符合考生实际。误区四:选用别人早就用滥了的素材作为写作内容有些材料在生活中常见,很多考生也已运用过,如在公交车上让座,父母送子女去医院看病,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帮学生补课等。如果考生还是用这些材料来构思文章,岂能不令那些见多识广的阅卷者大倒胃口?即使阅卷者没有对这些材料产生本能的反感,这类作文的得分也不容乐观。避策略:1.已知被别人多次选用过的材料尽可能不用。2.估计

13、可能被不少考生选用的材料也最好不用。误区五:所写人物语言过于理想化、个性化人物身份不同,其语言风格自然也不同。如:写一个识字很少、老实巴交的农民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学习时,如果用上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取长补短”一类的成语,就会使人感到非常别扭;写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时,如果用上了“老子一棍子打折你的腿”“我一脚踢死你”之类的话,则会使人产生啼笑皆非的感觉。规避策略:1.不写对其职业特点、生活环境不熟悉的人物。2.不写经常使用专业性语言进行交流的人物,因为他们的语言专业性太强,描写他们的语言时,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失误,让人明显感觉人物身份与语言不对称不和谐。3.对特定人物

14、在特定场合的语言表达要把握分寸,不可波澜不惊,也不可任意夸张,要忠实于现实生活。误区六:把“议论+记叙+议论”的模式当做结构全文的最佳方法不少考生喜欢用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开篇来总领全文,中间写一段记叙性的文字以承接前文,最后再用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抒发一些感慨来总束全文。从结构上看,文章层次似乎很清楚,殊不知这恰恰犯了记叙文的大忌。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果议论性的文字占了全文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的篇幅,这就不能再称其为记叙文了。这类文章的文体只能定性为不伦不类。一篇文章的文体一旦被定性为不伦不类,这篇文章获得的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规避策略:1.在记叙文中所用议论性的文字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要有

15、画龙点睛之妙,可用可不用的议论性文字尽可能不用。2.所用的议论性文字不宜超过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3.抒发感慨的议论可以通过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揭示出来。4.第一自然段最好不要用议论性文字,因为受惯性驱使,如此开篇可能会使考生顺着议论的思路思索,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下面的语言表达,也可能会造成特别喜欢看第一自然段的阅卷者的误判。误区七:喜欢用概括叙述性的文字贯串文章始终有的考生喜欢用概括叙述的方法来介绍一个人或一件事,虽然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并无偭规越矩之处,但从表达效果看,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因为只有对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写,才能使阅卷者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16、如见其形之感。规避策略:1.文中一定要有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2.人物思想的转变不可一笔带过,一定要有细腻的心理刻画。3.要尽可能设计一两处感人的细节。误区八:习惯平均用墨,面面俱到对记人叙事的文章,不少考生仅满足于将记叙文的有关要素交代清楚,却不知道应该突出文章的重点。这样的文章虽然面面俱到,却因重点不明而成了流水账。如有的考生写了以“委屈”为题的记叙文,用百分之八十的文字写受委屈的过程,而受委屈之后由痛苦到愤懑到达观的心理变化却写得很简单,使得全文平淡如水,读来索然无味。其实,要使这篇文章生动有韵味,重点应是受委屈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受委屈的过程仅是一个铺垫而已,充其量只能占全文篇幅的百分

17、之四十。规避策略:1.文中所写事情现出峰回路转的部分应是写作重点,要浓墨重彩地写。2.人物心情由不好到好的转化过程应是写作重点,要细腻描摹,用心刻画。3.对人物思想境界起重要铺垫作用的情节可以多花点笔墨。误区九:习惯平铺直叙,风平浪静写小说要善于设置悬念,演小品要善于藏包袱。同样,写记叙文也需要有精巧而耐人寻味的构思,这样才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不少考生写记叙文,论速度,可谓一挥而就;论文句,可谓明白晓畅,可就是没有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的情节。这样的记叙文既无法使阅卷者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无法使阅卷者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如一马平川,一览无余,易使人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规

18、避策略:在矛盾将要解决或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设一个坎儿,令人出乎意料。误区十:把牵强附会式的抒情当做增加文采的重要手段记叙文写到感人至深处,考生情不自禁地抒发一下积蓄的情感,此乃行文之必然,并无任何不妥之处。问题在于有不少考生把抒情语段当做取得高分的必要手段,文章一开篇就采用排比兼比喻的手法写了四五句抒情的文字,在文章结尾处又如法炮制了一番。这些抒情文字绝大部分与文章主体内容若即若离,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规避策略:1.尽可能不用直接抒情的语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慨。2.文章不宜用抒情性语句开篇,因为这样的开篇有与抒情散文纠缠不清之嫌。3.可在描述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4.可将自己的情感不露痕迹地融于叙述、描写性的文字中。如果考生能从记叙文写作的这些误区中挣脱出来,那么其记叙文的成绩在较短时间内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