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h****M 文档编号:53897961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兴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兴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兴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省兴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 瓤肉 / 曩者包扎 / 扎营栏楯 / 吮血谙熟 / 心生歆羡B 镌刻 / 隽永记载 / 刊载逋慢 / 哺育几何 / 凭几学书C 修禊 / 契机槛阱 / 门槛缂丝 / 打嗝浸渍 / 啧啧有声D 谂知 / 丰稔龟兹 / 龟裂狼狈 / 玉醅萌蘖 / 偿还孽债【答案解析】 C(本题考查考生对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的辨析,词语来自必修五教材和晨读半小时 。A 依次为 r ng/n ng,z/zh , shn, n/x n;B依次为 ju n/ju n,zi ,b/b ,j /j ; C依次为 x/q

2、, ji n/k n,k/g , z/z ; D依次为 shn/r n,qi /j n,bi/p i ,ni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之夜,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陆佳蕾和于加敏两人半斤八两,实力不相上下。经过激烈的 4 轮赛点战,陆佳蕾最终成为捧杯者。B 北京时间 10 月 27 日凌晨,在 2013 年欧洲国际象棋俱乐部杯赛上,世界棋后侯逸凡东山再起, 率领摩纳哥蒙特卡洛队以七战全胜的绝对优势,第五次获得欧俱杯冠军。C 板桥艺术节期间,我市主城区灯饰全部点亮,红红的灯笼、喜庆的中国结将整个兴化城装点得美轮美奂。D 金秋十月,

3、“徒步中国第一人” - 李长波途经兴化。市救助管理站的热心帮助,让李长波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答案解析】 C(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辨析,考察成语来自晨读半小时。美轮美奂,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壮美;现也常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本题取后一理解。A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语意重复; B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不合语境; D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对象不当) 3继英语被舆论批判,多个省市也纷纷降低高考英语比重之际,网民又将愤怒的矛头对准了数学。 某门户微博关于“数学该滚出高考吗”的调查显示, 70%支持数学滚出高考。 有网友吐槽:“

4、工作这么多年了,除了数钱用到过数学,别的基本用不到。 ”数学真的那么没用吗?请就此对网友写一段劝导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60 字。(4 分)劝导语:【答案解析】(4 分,内容、修辞各 2 分。本题从语文角度引导考生关注热点时事,主要考查考生识见。 答案不唯一,但是必须体现劝导)示例:朋友,每门学科背后都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无用之用就像空气,我们看不到,但缺不了。 “数学无用论”是实用主义至上的表现。(比喻)朋友,数学的严密、严谨,对于我们而言,恰恰是非常宝贵、非常稀缺的。一个缺乏数学思维训练的民族,怎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反问)4A. (理科生选做题)请写出对应的内容。 (5

5、 分)归有光,字熙甫,号;元曲四大家是、和白朴;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发生在(国名)。B. (文科生选做题)请写出对应的人名。 (5 分)家中,难产而死的是,投湖自尽的是; 红楼梦中,住衡芜苑,住栊翠庵;三国演义中,败走麦城的是。【答案解析】(5 分,一空一分,书写有误不得分)(理)震川、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意大利(文)瑞珏、鸣凤、薛宝钗、妙玉、关羽5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58 题。(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

6、,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孺人之吴

7、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吴家桥:作者外祖家。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凡再变矣再:两次B 何竟日

8、默默在此竟:竟然C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赠送D 遇僮奴有恩遇:对待6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 然余居于此 / 鸡栖于厅B 娘以指叩门扉 / 以手阖门C 顷之,持一象笏至 /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 乃劳苦若不谋夕 / 无一字龃龉,乃喜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选文(一)围绕“亦多可悲”一句具体展开,选取家庭琐事,用朴素的白描式的语言深情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和祖母。B 选文(二)名为“事略” ,而所记之事,却相当之细。家中人闻吴家桥有人来,都高兴。这个细节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C 归有光在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

9、这不但写出了日常的细微感觉,也展现了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读书人形象。D 两篇选文在内容上都追忆了母亲, 在写法上都运用了直接描写,尤其是其中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 分)译文:(2)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4 分)译文:(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3 分)(报任安书)译文:【答案解析】 5(3 分) B(终,整)6 (3 分) D(A 在; B 用; C音节助词,不译; D却/ 才,就)7 (3 分) D(选文(一)写法上是侧面描写,以老妪

10、追忆展开对母亲的回忆)8 ( 1)(3 分)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得分点:“凡” 1 分,被动句式 1 分,“殆” 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4 分)先母在半夜醒来,就叫我低声背诵孝经,如果背诵得很熟,没有一个字错漏, 她就非常高兴。(得分点:“觉寝” 1 分,“暗诵” 1 分,“即” 1 分,“龃龉” 1 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3)(3 分)人本来都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雁的羽毛还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得分点:“固” 1 分,“或” 1 分,“用之” 1 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文言文参考译文(一)(二)

11、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 先母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 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缝缝补补一刻不停,间间房里整齐清洁。待佣人很好,即使到了非要棍打条抽的地步,也不忍在背后说些难听的话。 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 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非常想留在书塾, 但是却不能留住, 必定要

12、赶回家。先母在半夜醒来,就叫我低声背诵孝经 ,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长亭送别(节选)王实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1)赏析端正好情景交融的特色。 (2 分)(2)“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哪两句?请写出。(2 分)(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这句唱词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13、(4 分)【答案解析】(1)一句一景,以“碧云” “黄花”“西风”“北雁”这些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 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2 分)(或答“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也可得 2 分)(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 分,一句 1 分。错、漏、多字皆不得分)(3)比喻、夸张;(2 分,答“对偶”不给分)形象地表现了莺莺和张生分离之苦的巨大和深沉。 (2 分)7名句名篇默写( 10 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14、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长桥卧波,?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3)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4)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5),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7)柳丝长玉骢难系,。(王实甫长亭送别)(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答案解析】(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3)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一骑红尘妃子笑;(6)其远而无所至极邪;(7)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每空 1 分,答案错、漏、多字该

15、空皆不得分) 8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 题。草的沉思张梦阳草是卑微的,平凡的。与高耸的大树相比,草是如此微小;与姹紫嫣红的鲜花作伴,草是那样平淡。所以,草常常被人看不起,人们在提起所鄙视的事情时,总要加上一个“草”字:草民、草寇、草莽、草芥 然而,鲁迅却热爱草,讴歌草。他在百草园长大,在野草丛中歌唱,最后又归于碧绿的青草。我常常冥想幼年的鲁迅在百草园时的情景。我注意到,鲁迅从幼年起,眼睛就是向下看的。他不是向上眺望巍峨的大树,而是向下观察荒园中的野草,琢磨草间的油蛉、蟋蟀、断砖下的蜈蚣、斑蝥和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 他在野草丛中长大,

16、感到了无限趣味。“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当青年鲁迅留学东瀛,酝酿中国人的精神革命时,他怀念的也是故乡浙东“沿海十八村”的海草。而在他登上“五四”文坛,挥舞起如椽大笔勾画历史波澜时,他所刻画的仍然是被压在沉重的巨石下痛苦挣扎、呻吟的草民孔乙已、 阿Q、祥林嫂 在结集野草时,他终于给野草赋予了评语:“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他爱他的野草,为它大笑,为它歌唱。最后自己也化作了青葱的野草。每到 10 月他的祭日,人们都要在他的墓前祭拜。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每当看到他墓边的青草,都

17、要想起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 ”芦苇也是草。是的。不必把鲁迅夸大为树。他不会接受这种夸大。他曾自喻为草。他还曾说他吃的也是草,而挤出的却是浓浓的牛奶。用草来形容他是再恰当不过了。 鲁迅就是一棵草, 一棵能够比常人深刻地进行思想的野草。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鲁迅的全部也在于思想。他是为草民而思,为像小草一样卑微的阿Q而思,为像阿 Q那样处于被压迫地位的人民而思,为了中国人能够摆脱奴性、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思。他作为“精神界之战士” ,对中华民族“哀其不幸,痛其不争”,为民族的复兴、国民性的改造苦苦奋斗了一生。鲁迅思想和精神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草,是自然界最

18、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草的死命。而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认识到自己的可悲。 一棵树并不能认识到自己可悲,总认为自己多么伟大,可以永存。一朵花也难于认识自己可悲,总认为自己多么美丽,可以永生。草,却知道自己的卑微,明白自己是要死亡的。鲁迅总说自己不过是进化链子上的 “中间物”,他像野草一样等着地下的火烧。然而只要是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又是青青的野草。我愿做一棵小草,在鲁迅的野草丛中自知自觉,自生自灭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 请概括第一节的内容。 从全文看,这一节有什么作用 ?(4 分)12 “鲁迅就是一棵草。 ”纵观全文,分点概括鲁迅先生与草的关联。 (6 分)13 下列语

19、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指出。(4 分)(1)最后自己也化作了青葱的野草。(2)然而只要是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又是青青的野草。14 有人认为,最后一节文字纯属画蛇添足, 应删去。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6 分)【答案解析】 11在常人眼里,草是卑微的、平凡的。 (2 分,只答“草是卑微的, 平凡的” 1 分。) 作用:内容上: 对比(或“反衬”),突出鲁迅对草的热爱和讴歌 (1 分) ,结构上:欲扬先抑,使行文有起伏 ( 或“富于变化” ) 。(1 分)    12 幼年的鲁迅观察荒园中的野草 ( 鲁迅在百草园中长大 ) ;青年留学东瀛时思念故乡的

20、海草; 登上文坛时, 刻画被压在沉重的巨石下痛苦挣扎、呻吟的草民;结集野草时,给野草赋予了评语;生命的最后,化作青葱的野草。 (答对 1 点给 2 分,答对 2 点给 3 分,答对 3 点给 4 分,答对任意 4 点给 6 分)13 (1) 委婉地表明鲁迅先生的去世。 (2 分)(2) 生动形象地表明鲁迅的思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2 分)  14 示例:不赞同 (1 分) 。理由:最后一节深化了主旨( 1 分)。表明作者希望让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引领自己去生活(2 分) ;满含着对鲁迅先生的崇仰和礼赞。(2 分) 所以不可删。或者赞成 (1 分) 。理由:前文已经凸显出主旨(2 分),

21、删去更显紧凑( 1 分);以“到处又是青青的野草”结尾,富有韵味(2 分)。所以可删。(答案不唯一,明确态度1 分,能摆出两个不同角度的理由,并言之有理即可) 9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 题。“纯粹”觅得“好声音”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 这档节目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这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折射。“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 不靠选手搞噱头, 不靠评委耍牌子,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的砝码。

22、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 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 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 ,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今天的“ 80 后”、“90 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

23、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 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一般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 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取向。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 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 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舞台上进行,这正是节目具有无限魅力的地方。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

24、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 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 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 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 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 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提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选自人民日报 2012 年 8 月 7 日,

25、有删改)15 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 (6 分)16 阅读第节,分点概括“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具有无限魅力”的原因。(6 分)17 通读全文,请从不同角度分点概括出文章标题中“纯粹”一词的内涵。(6 分)【答案解析】 15首先,提出“中国好声音” 这一论题; 其次(接着),分析这档节目赢得公众、独具魅力的原因;最后,反思这档节目引起的公众质疑。(每点 2 分。答案没有标示层次的词语扣1 分)16 展现了青年一代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艰苦磨炼,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标举了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搭建了一个公平、公开的舞台。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26、答案没有分条陈述扣 1 分)17 “中国好声音” 这档节目:“纯粹”就是着力音乐的专业性,追求音乐的本质;电视节目: “纯粹”就是坚守诚信,严格自律;选手:“纯粹”就是反映自身真实的人生,不作戏剧化的表演。 (每点 2 分。答案没有分条陈述扣 1 分) 10作文( 7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70分)有人问一老船长:“如果前方有一个巨大的暴风圈, 正朝你的船而来。请问,你将会如何处置呢 ?”旁边的人七嘴八舌,有人说“返航是最安全的方法”;有人说“将船头向左或向右转九十度,脱离暴风圈的威胁”。老船长均摇头否定,他说: “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抓稳你的舵轮,让你的船头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前去。你将会发现,很快地,你已经安然冲过暴风圈,迎接另一片充满阳光的蔚蓝晴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解析】参照2013 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材料晨读半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