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里共良宵看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困境影视编导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3883782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千里共良宵看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困境影视编导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从千里共良宵看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困境影视编导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从千里共良宵看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困境影视编导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从千里共良宵看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困境影视编导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千里共良宵看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困境影视编导专业(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千里共良宵看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困境【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广播的生存环境,给广播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千里共良宵这一电台节目为例,结合网络时代的大背景,探讨了广播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关键词】网络;广播;发展困境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media broadcasting and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roa

2、dcasting.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roadcasting.Keywords:network;radio;the development dilemma引言互联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梁波,论第四媒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参考,载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第22-27页。,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广

3、播的发展陷入困境。随着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多,大部分的人们已不再是用收音机收听广播新闻或是用电视获取信息,而是通过电脑上网获取信息 ,包括音频、视频等资料。智能手机等的普及,使得新媒体深受青睐,而“新媒体加入传媒市场使得广播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毛永晖,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发展的战略转型,载青年记者,2009年,第35-36页。面对广播的发展困境,需要用新的思维去寻求广播新的发展道路。在网络时代的媒介环境中,广播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改革已是必行。张振华先生也认为,“广播必须进行新的选择和变革” 张振华,新媒体的崛起与广播的选择,载中国广播,2007年第1期。王金会认为,“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

4、广播必须对受众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不同的节目” 王金会,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业的发展,载中国传媒科技,2007年第2期。,所以,广播如何在以后的网络时代更好的发展,就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本文是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首先阐述了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互联网如何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还有它对广播今后的发展造成哪些巨大的变革,这都是本文首先讨论的问题。其次,对我国广播进行正确的认识,广播的发展现状如何,广播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最后,本文说明了在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优势以及以后如何利用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千里共良宵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午夜时段情感类直播互动节目,于

5、2004年起,每周六日22:00-24:00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首播,2008年12月1日起改为每天凌晨0:00-2:00播出。此节目是由主持人串联的直播互动情感类综艺节目,以有情感诉求的中青年听众为主要受众群体,以人生故事(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家庭等)为依托,以主持人温馨、亲切的话语和优美动人的歌曲、隽永精致的小诗短文串联,借助手机短信和IVR系统与听众互动,听众可以留言,讲述自己的故事,抒发情感,感悟人生。该节目主持人有各自独特的主持风格,个性鲜明,节目风格舒缓、高雅,听众既可以在节目中放松心灵,也可以受到启迪。千里共良宵因其浪漫清新的风格,舒缓温和的语言,在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中

6、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到了雅俗共赏,成为“中国之声”的一个品牌节目。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受众都希望在晚间能够放松心灵,该节目在这一点上迎合的听众的需求,它以“岁月在电波中流逝,人生在音乐中深化”为宣传语,倾向于高雅、舒缓的文艺风格。该节目也注重声音元素的灵活整合,将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背景音乐、独立音乐整合起来,可以达到深入主题,使听众放松心灵的效果。除此之外,该节目还注重在环节的设计中强调与受众互动,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以媒介技术做辅助,提升了节目的竞争力。一、从千里共良宵看互联网给文艺广播带来的变革互联网诞生以来,它的作用和影响便是史无前例的。它给全球带来的冲击,是报纸、电视、广播这些传统

7、媒体从来都没有做到过的。它的发展实属人类历史罕见。随着科技不断地向前发展,互联网的功能也不断地在增加,是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终端服务平台,它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浏览数据等多种服务。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它与传统的三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它具有传播内容的丰富性、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传播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性、传播的同时性和个人化以及多种传播符号一体化等传播特点,无不吸人眼球,一跃成为人们使用最多并且最受欢迎的新兴媒介。截止2017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 ,手机上网人数7.53亿人,毫无疑问互联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快、用

8、户最多的全球性大网。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地球像一个小村庄一样,联系非常方便、快捷,使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网络时代还没有到来以前,广播曾经拥有过自己的辉煌: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时期,广播以它传播的迅速性和便捷性对外传播过许多抗战胜利的消息,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接下来在60、70年代,大多数人以拥有收音机为荣,收音机被人们随身携带;80年代,广播对当时体育的转播,也被人们津津乐道。可自从声图并茂的新媒体的出现和具有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媒体的兴起,它给广播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广播的发展逐渐步入困境,止步不前。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它是一个有组织性,专业性很强的新闻传播者,

9、它面对的是分布广泛,互不联系,并且为数众多的受众,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也没有任何联系。受传者没有意识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传播者,更没有渠道进行反馈,这是广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缺陷。因为观众就是上帝。可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弥补了广播的不足,改变了广播的发展方向,给广播的发展带来影响和变革。 (一)传播方式的变化与广播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单项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媒体是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受众不再是一味的接受信息,而是传播者和受传者的一种多向的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对广播旧的传播方式来说,是一次伟大的变革。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改变了广播只是一味传播信息的不足,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信息或者发布自己的所见

10、所闻,形成一种每个人都可以相互交流的新的传播形式。网络媒体的交互性还表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独立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我们不需要去认同任何人,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都可以是传播系统中的主角,都可以积极参加活动来展现自己的个性。现在生活中无论是微博、微信、QQ,还是BBS论坛、娱乐节目都普遍受到人们的追捧。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曾预言:“大众传播的接受者力求掌握信息的个人控制权的趋势越来越强,而信息垄断集中的形式将被改变。”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版,第128页。这一预言在网络媒体中得到实现。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选择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人们对

11、互联网使用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交互式的传播特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千里共良宵是一档晚间文艺类直播互动节目,内容包括音乐、旅游、个人心得、电影等,让文艺表达思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不断多样化,该节目也设立自己的官方微博、论坛、贴吧,并且也可以发短信、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听众互动,让听众讲述感悟,更多的体现了交互式的传播特点。(二)传播手段的变化在我国传统的三大媒体中,报纸主要靠文字来传递消息,广播主要靠声音来传递消息,虽然它们便捷、迅速易于传播,但是它不能直接将信息所描述的场景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如图像报道生动、形象。而网络媒体利用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快速、形象、准确地反映信息的

12、最新动态,使受众更容易接受,并且乐于接受,这是广播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把网络媒体的传播手段称为多媒体的传播。互联网的伟大之处就是超文本链接的运用,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信息,使生活更加方便。广播虽然主要靠声音来传递信息,可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广播台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将声音转化成文字,并且配上相应的图片,穿插相应的视频来传递信息,吸引受众。例如,节目千里共良宵就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网站有此频道的的最新信息和历史消息,可以方便受众随时随地阅读。于我个人而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一定要紧随潮流,在社会中才有立足之地,才不会

13、被社会淘汰。可是这一点也正是一些地方广播台无法认识到的一个重要方面。(三)传播主体的变化传统广播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他们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他们在固定的地点和活动空间进行信息传播活动,有专门的信息采集和编排人员。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者可以是报纸、广播站、电视台这些专业的传播机构,也可以是一些非专业的组织或个人。就如陈梁所说的:“微博和博客一样属于自媒体(we media),它使传播者向大众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传播者的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曾加,传播者的组成更加复杂,传播内容更加多元化” 陈梁,微博客与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载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70页。在网络媒体中,人人都可

14、以是信息的传播者,都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看见的、所听见的公之于众,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这就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平等化。每个人都可以接收消息,也可以传播消息,每个人都会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获取事件的正面报道和侧面报道,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再是蔚然成风,人云亦云。慢慢的,受众的主体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节目千里共良宵开通电话热线来与听众联系,听取受众的意见,受众也可以通过写信、在官方微博下留言、在论坛、贴吧发表自己的观点,主持人朗读听众的留言,分享听众的喜怒哀乐,这些创新都改变了以前受传者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的局面,使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四) 传播范围的变化网络媒体作为新型的传播媒体,最大的优

15、点就是传播的信息内容不受时间和地理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可以把各类消息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很难有闲暇的时间坐下来在规定的时间收听广播,并且广播播送的消息都是转瞬即逝的,很难保留。可是利用网络媒体,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地理上的空间距离和时间的控制性都将失去意义。节目千里共良宵改版后是在夜间00:00-02:00开播,由于时间较晚,有很多听众都不能够听到这个节目,但是千里共良宵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对已经播放的节目网站都会实时更新记录,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收听以前任何一期节目,这一点弥补了广播转瞬即逝的不足。二、从千里共良宵看网络时代广播面临的挑战“1998年5

16、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 胡娟,基于新媒体的广播转型研究,载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从此以后,第四媒体的概念得以引用,我们将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是因为它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相似,能够及时、迅速地传递信息,并且它还有广播、电视、报纸所没有的特点。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已在广大受众群体中逐渐推广。因为这些传播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并且使用非常方便,没有任何人会拒绝不去使用它,它带来的诱惑力是人们根本无法阻挡的。现在,不管我们用网络媒体

17、来获取信息、陶冶情操或者积累知识,还是利用网络媒体来发布消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互联网都无可厚非的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都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这给广播的发展带来许多的挑战。(一) 广播的信息时效性受到挑战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在网络媒体还没有出现之前,广播媒体的时效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由于广播节目制作相对简单,节目安排相对灵活,面对重要信息,通常能够第一时间做最快速的报道。可是,网络媒体出现后,它制作和发布新闻丝毫不亚于广播,它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编辑成文字,然后在网站、手机等新媒体客户

18、端上及时发布,这是广播无法做到的。所以,千里共良宵这个节目虽然是一档文艺类、情感的节目,但也一定要注重时效性,节目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当下社会的热点在 ,这样广播才不会在网络时代处于劣势。(二)广播的传播内容受到挑战广播从诞生以来,就通过声音信号来传递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互不见面,受众无法看到现场画面,就连传播者的面目表情也无法亲眼目睹。而这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网络媒体的多媒体功能,可以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视频、文字、图片等多方面的报道。还有网络媒体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无限的储存空间,信息不会受到载体的约束。“马斯洛理论把人类心理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低层

19、次到较高层次。当生理需求和安全的需要获得满足时,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尤为重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7页。根据这个理论,网络媒体的多功能传播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很多人都有听广播的习惯,有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租房子,他们没有电视,也在听广播。可是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为中国之声后,很多优秀栏目都停播了。特别是2010年元旦后,我对中国之声彻底失望,从早到晚都是新闻,而且那些新闻大部分是电话录音,不太清楚,像噪音一样,没有一点陶冶情操的声音,而且几分钟的新闻之间就穿插了大量垃圾广告,听了几分钟就感觉不想听了,一下就换到其他台去了

20、。只有到零点之后千里共良宵开始了才感觉浮躁的心情安静下来了。可零点太晚了,这么好的节目估计也没多少人会熬夜去听了。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怀念青音,林白,向菲,姚科的声音。所以,广播的传播内容非常重要,真心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能调整一下传播内容,吸引更多的受众。 (三)广播的信息便捷性受到挑战广播的便捷性永远是广播的优势所在。人们在有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并且可随身携带,自由度较高。然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广播的便捷性黯然失色。人们可利用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接入网络,可以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各种网络资源共享。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新媒体接受信息速度将会更快

21、更便捷,而且这种服务的费用也会越来越低。因此,广播的便捷性将不断处于弱势。千里共良宵虽然通过网上在线收听节目弥补了广播转瞬即逝的不足,但是广播的便捷性和互联网比起来还是望尘莫及的,它要遵从广播节目的安排流程,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播出,而不是根据听众的空余时间来灵活安排。(四) 互联网对广播广告的冲击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机构,广播从一方面来说是公益事业,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也是一种盈利机构,主要靠企业投放广告来维持运转。可是互联网出现后,迅速抢占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1994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的Wired杂志在互联网上推出了网络版,上面有14则广告,由此宣告了网络广告业的

22、诞生” 肖明超,互联网广告带来的传播进化,载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年第6期。最后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在媒体广告投放方面,广播媒体的劣势日益明显。近年来,在所有的传播媒体中,广播的广告营业额排名最低。所以说,互联网对广播广告产生巨大的冲击。 基于此,广播一定要找到自己广告的发展战略获取更多的利润,才能维持广播业的不断发展。由于广播拥有高端受众,广告制作快速,广播媒体就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营销。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者一直使用的:“关键词搜索”广告形式,通过广播来提示关键词,然后受众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或者手机等移动自媒体上网搜索,这样就可以达到传播广告的效果。当然,对广播而言,网络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挑

23、战不仅包括上述的这四点,而且网络媒体在不断发展,它将会给广播带来更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将会迎接一场信息领域的伟大革命。三、网络时代广播的发展策略探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到住行,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广播一定要根据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应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带来的的冲击。(一) 网络时代广播有何种优势首先,广播在生活中收听方便、快捷,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广播也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科技的进步,使收音机越来越小,越来越容易携带。尤其是手机自带的广播软件更是得到青年人的青睐。广播是完全靠声音

24、来传递消息的,只要有收听设备,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收听广播。第二,在国家应急体系中,广播也有其他传播媒体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管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还是在其他地方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广播都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广播因为它节目制作过程简单,价格低廉,所以在地震刚发生后,广播第一时间播报最新状况,使得人们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在地震刚发生过的灾区,看到亲人一个个消失在他们眼前的情景,他们已经感到绝望了。可是当收音机传来全国各地人民安慰的声音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希望,又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可见,这一点是其他传播媒体永远无法做到的。第三,广播可以非常便捷的实现沟通。不管是通过打热线电话、写信,还

25、是给主持人留言,都可以实现和传播者一对一的沟通。而且仍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你是在上学的路上,还是在上班的路上,不管你是在家里还是在野外,只要你有手机等移动媒体,你就可以和主持人沟通,发表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你自己的见解。这也是广播重要的优势所在,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四,广播相对于其他传播媒体,它的节目制作相对简单,发布的速度相对之快,并且节目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广播可以灵活的做到插播,这使得广播拥有的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广播还有专业的采编队伍,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技术较娴熟等独特

26、优势。(二)广播应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网络时代,广播要想在受众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想获得更大发展,要想在传播媒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扬自己的长处,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广播要全面做好动态新闻的滚动播出,注重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网络时代,新闻信息的更新速度已不再是以“日”为计量单位,而是以“秒”为计量单位的信息轰炸式的更新速度。面对随时随刻滚动播出的信息,我们一不留神就会被淹没在汪洋大海的信息中。广播要想和网络新闻比速度,就必须发挥这一特点,而且更要发挥现场报道在时效性上的优势。所以就要求广播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调度机制,如果发生重大新闻,要用最快的速度

27、,在广播节目中穿插事件的最新信息,要以此来牵动受众的心,要让受众自己主动来用广播关注新闻,以此来确立权威媒体的地位。还要通过做动态新闻来创造属于自己的黄金时间。其次,广播要发挥任何时候都可以参与的优势,注重与听众的互动,让受众从多个渠道都可以参与到节目中去。并且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邀请一些专家或者一些资深人士参加直播节目,增强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任何媒体在对外传播全面、准确的信息之余,还要对传播的信息做深度的剖析,这才是媒体在未来的生存发展之道。对于广播新闻而言,要想不断提升新闻观点的内涵,就必须做到新闻观点化,就当前讲,必须抓好五个要,即文风要活、见解要新、情怀要深、胸襟要广、眼界要宽,只有如

28、此才能切实提高广播纵深度。第三,广播应与网络等新媒体结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点,比如,网络可以将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将信息传达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广播借助网络,利用网络强大的覆盖率,就可以做到全方位的传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参与节目的需求。再者,传统广播受播出时间的限制,受众如果不注意收听,就可能再也听不到。而网络广播具有庞大的储存空间,听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选择节目,还可以通过文字来观看广播节目,并且把广播的内容用声音、文字、图片表现出来,使信息传播真正做到全方位,形象化。最后,广播应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进先进设备。目

29、前许多边远地区的广播台设备比较落后,在技术方面就远远落后于新媒体,根本没有机会谈竞争,在某些方面也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广播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引进先进设备。再者要努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更要精通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当传媒进入数字时代,更需要一专多能的记者编辑,一名记者不但要有采、写、编、评的能力,而且文字、编辑、音频、视频都能拿得起,并且对新闻事件有深刻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可以说,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信息不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真知灼见。结语新媒体是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环境下诞生的,广播作为传统媒体逐渐偏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广播要想发挥原本的

30、社会影响力,并且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以创新的眼光结合新媒体技术,跟随时代的脚步,将听众放在指定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关注听众的切实需求,充分利用传统广播优势的同时,坚持社会公平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地丰富广播呈现形式,从而使广播获得稳定、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1刘述平,赵雨冰.新媒体时代交通广播发展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广播,2014.2毛永晖.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发展的战略转型J.青年记者.2009.3张振华.新媒体的崛起与广播的选择J.中国广播,2007.4王金会.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业的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07. 5胡娟.基于新媒体的广播转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2014.6威尔

31、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7陈梁.微博客与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8欧阳莉娅.媒介融合背景下应急广播发展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肖明超,互联网广告带来的传播进化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11梁波.论第四媒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参考C.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2009.12王雪.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探究 J. 新闻研究导刊,2016.13栾瑞伟.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32、.1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5罗永强.场景化运作:广播电台转型发展的切入与策略J.声屏世界,2017.16林晓东,江德能.对台广播热线交流节目现状及发展策略以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为例J.中国报业,2017.鸣谢大学生活即将进入尾声,我们的大学时代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我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论文是在罗朋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构思到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学风使我受益终身,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这次写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写论

33、文是要用心去完成的一件事情,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认真学习和钻研,自己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收获和突破。希望这个经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激励我前进。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时刻关心我,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时时刻刻为我鼓劲、为我加油,进而促使我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要感谢寝室的室友以及所有关心我的朋友,感谢他们陪伴使我走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关心我、帮助我。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最后,因本人水平有限,论文肯定还有不少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我希望可以有机会继续去完善,我将不断努力继续充实自己。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情况记录表学院 郑婕 学号 20141140512 姓名 郑婕 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指导过程记录时间讨论内容(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指导教师签名2017年11月22日开题报告一稿修改2017年12月18日开题报告二稿修改2018年1月10日开题报告三稿修改2018年3月5日论文一稿修改2018年3月25日论文二稿修改2018年4月8日论文三稿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