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 10.1 酸和碱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3877915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化学总复习 10.1 酸和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10.1 酸和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10.1 酸和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 10.1 酸和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 10.1 酸和碱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单元第十单元酸和碱酸和碱课时1 1常见的酸和碱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高频考点)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它们在酸性、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如下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常见的酸常见的酸1.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酸的化学性质(通性)和用途(高频考点)(1)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H+),因此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酸的通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盐酸、硫酸的用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常见的碱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

2、、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碱的化学性质(或通性)(高频考点)(1)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或O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碱的化学性质(或通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234命题点命题点1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1.(2012安徽中考,7题,2分)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氨水的pH大于7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D

3、.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1234解析:NH3H2O属于弱碱,所以氨水的pH大于7,A项正确;酸碱指示剂是指遇到酸和碱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以指示酸碱,B项正确;分子是时刻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C项正确;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的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的大,D项错误。12342.(2011安徽中考,9题,2分)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C)解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例如氢氧化钾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A项错误;某些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氯化钠溶液,故B项错误;室温下,当溶液的pH

4、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故C项正确;空气中含有氧气,但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项错误。1234命题点命题点2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3.(2016安徽中考,15题,7分)氨水和盐酸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可将氨气(NH3)、氯化氢气体分别溶于水制得。(1)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反应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要求注明条件)。(2)小华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白):(3)小明将滴有酚酞的稀氨水加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浅,原因可能是 。1234(3)小明将滴有酚酞的稀氨水加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浅,原因可能是 。(4)小芳将滴有石蕊的稀盐酸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

5、化。为进一步研究,取稀盐酸分成2份:未经加热;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分别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二者的质量:,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小林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上述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 (如合理,说明原因;如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1234(2)向上述集气瓶中的滤纸上滴入少量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滤纸变红,说明氨气溶于水后发生了化学变化(3)加热后,稀氨水受热分解会放出氨气,氨气从溶液中逸出,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增大(5)不合理根据上述实验,加热煮沸无法除去

6、溶液A中混有的过量HCl。改进方案:向含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边逐滴加盐酸,边测定溶液的pH,至溶液呈中性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234解析:(1)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2)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需要做对比实验,首先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氨气的集气瓶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若向上述集气瓶中的滤纸上滴入少量水,观察到滤纸变红,证明氨气溶于水后发生了化学变化。(3)由于稀氨水属于碱溶液,呈碱性,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氨水会变成红色,加热后,稀氨水受热分解会放出氨气,氨气从溶液中逸出,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会逐渐变浅。(4)等质量的

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盐酸浓度越大,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消耗的质量越少,反之盐酸浓度越小,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消耗的质量越大。由于题目未经加热的稀盐酸和加热煮沸一点时间后冷却的稀盐酸,分别中和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二者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因此稀盐酸加热煮沸后其浓度会变大。1234(5)向含有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碳酸钠被完全反应,溶液A中除含有氯化钠还会含有过量的盐酸,根据(4)中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浓度会增大,因此加热煮沸溶液A冷却后,会造成氯化钠溶液中仍然混有盐酸,这样又会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小林的方案不合理。若要使溶液A中不含盐酸,可向含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边逐滴加盐

8、酸,边测定溶液的pH,至溶液呈中性即可。12344.(2014安徽中考,15题,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溶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你认为可能还与有关(写一条即可)。1234【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

9、下表。(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1234(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1234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A.小于30sB.3090sC.90140sD.140180sE.180280sF.大

10、于280s1234答案:仪器不干净,含有酸性物质(合理均可)(1)(2)2NaOH+CO2Na2CO3+H2O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3)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F解析:认真分析(3)题图可以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从图中可知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140s内色度值从85%升高至92%,那么从92%升高至100%,所需时间要大于140s。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考法1酸碱指示剂与溶液酸碱性酸碱指示剂与溶液酸碱性考法解读酸碱指

11、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是安徽中考的高频考点,通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酸、碱与指示剂作用。考法1考法2考法3典例1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B.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考法1考法2考法3答案:A解析:花瓣中色素是有机物,易溶解在酒精中,故A项正确;25 时,遇到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玫瑰花汁会变为绿色,故B项错误;雏

12、菊花汁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是无色,则不能区分H2SO4和K2SO4溶液,故C项错误;三种花汁中万寿菊遇酸性和中性以及碱性溶液时颜色是一样的,不能作指示剂,故D项错误。规律总结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能用于检测某溶液的酸碱性。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考法1考法2考法3对应训练1.(2017安徽芜湖南陵县模拟)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粒子不断运动”的研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物质X是 (A)A.浓氨水B.浓盐酸C.浓硫酸D.浓食盐水考法1考法2考法3解析: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溶

13、于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A项正确;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B项错误;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观察不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C项错误;食盐水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D项错误。考法1考法2考法32.小红和小林做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小红: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小林: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1)老师否定了小红的猜想,理由

14、是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小林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方法: ;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考法1考法2考法3答案:(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加入试管,再向其中滴加等量的酚酞溶液如溶液均变红且不褪色,说明与浓度无关;如有的变红,有的先变红后褪色,说明与浓度有关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考法2常见酸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酸的性质及用途考法解读酸的性质和用途是安徽中考的必考点,也是重点,常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中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涉及的考点主要有:浓硫酸的稀释操作;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

15、);酸的用途(浓硫酸作干燥剂等);酸的化学性质(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发生反应)。考法1考法2考法3典例2(2016湖南长沙中考)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答案:C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A项正确;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可用于金属除锈,B项正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C项错误;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D项正确。规律总结由于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能

16、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可以用稀硫酸和稀盐酸除铁锈;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等。考法1考法2考法3对应训练3.(2017福建中考)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1)A不可能是(填标号)。a.Mg b.Fec.Agd.Zn(2)若B为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法1考法2考法3(3)若C为碳酸钠。C与D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

17、种。考法1考法2考法3解析:(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所以铁、镁、锌会与盐酸反应,银不与盐酸反应,故选c。(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H2O;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3种。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考法3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考法解读碱的性质和用途是安徽中考的必考点,也是重点,常在选择题、探究题中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涉及的考点主要有: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名和物理性质;常见碱的用途(氢氧化钠可作干

18、燥剂、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发生反应)。考法1考法2考法3典例3(2017安徽安庆模拟)研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考法1考法2考法3答案:C解析:A项,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能够观察到固体受潮,逐渐溶解,合理;B项,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能够观察到溶液变红,合理;C项,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氯化钠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合理;D项,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合理。规律总结由于碱在水溶

19、液中都能解离出OH-,所以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考法1考法2考法3对应训练4.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1)若试管内为CO2气体,挤压胶头滴管加入NaOH溶液,则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使气球(填“a”或“b”)明显鼓起。(2)若试管内为NaOH固体,挤压胶头滴管加入少量水,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则气球b(填“明显鼓起”“无变化”或“变瘪”)。考法1考法2考法3(3)关闭弹簧夹,若胶头滴管内为NaOH溶液,试管内为CuSO4溶液,挤压胶头滴管,产生的现象为。(2)明显鼓起(3)试管内有蓝色沉淀产生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容器内的气压减小,所以气球a明显鼓起。(2)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所以气球b明显鼓起。(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出现的现象为试管内有蓝色沉淀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