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起跑技术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3877572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00米起跑技术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00米起跑技术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00米起跑技术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100米起跑技术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米起跑技术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00米起跑技术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摘要:百米短跑作为田径运动的核心项目之一,百米起跑的基本任务就是使人体快速脱离静止状态,它的充分发挥是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优势条件。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为了能够完全利用起跑时所获得的初速度,经过持续加速跑,使得人体的奔跑速度尽可能快的接近或达到白己的最高跑速。因此,百米的起跑和加速跑技术对百米最终成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百米运动员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运用生物力学等知识,不断探究大学生运动员的技术现状以及专项技术特征;结合优秀运动员的相关参数与之比较,得出一般特征,为往后的教学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相关参考。关键词:百米短跑

2、;起跑技术;大学生运动员The Influence of 100 Meters Starting Technique on College AthletesAbstract: One hundred meters of sprint is one of the core projects of track and field. The basic task of starting at 100 meters is to make the human body quickly get out of the static state. Its full play is to create supe

3、rior conditions for the accelerated running after the start. The acceleration run after the start is to fully utilize the initial speed obtained during the start. After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the running speed of the human body is approached as fast as possible or reaches the maximum running speed

4、 of Bai Ji. Therefore, the impact of 100 meters of starting and accelerating running technology on the final score of 100 meters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study conducts kinematics analysis on the starting and running speed of college students 100-meter athletes, and uses biomechanics and other knowl

5、edge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the technical status and special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athlete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of elite athlet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re derived, and relevant references are provided to some extent for future teaching and training.Key word

6、s: 100-meter sprint; starting technique; college athletes目 录1绪论41.1研究背景及意义41.1.1 研究背景41.1.2 研究意义51.2国内外研究现状51.2.1 国外研究现状51.2.2 国内研究现状62 研究对象与方法92.1研究对象92.2研究方法93 结果与分析93.1起跑阶段身体姿势相关分析93.1.1预备姿势下前后腿的膝、髋关节角度分析103.1.2预备阶段两肩的投影点与起跑线的距离113.2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分析123.2.1上臂肘关节角在前四步后蹬离地瞬间的角度123.3起跑后加速跑前四步分析123.3.1起跑后加速

7、跑前四步步长、步时分析123.4起跑和加速跑的衔接技术分析144 改进百米起跑技术的建议155 结论15致谢16参考文献17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百米水平将步步逼近人类极限。在当今竞技体育科研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比赛的竞争日益激烈,成绩往往是百分之几秒,甚至是千分之几秒的差距,尤其是在重大比赛中,痛失奖牌的例子比比皆是。而起跑作为田径100米的重要技术环节,对比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相关文献研究证明田径100米的起跑前几步对于百米成绩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短距离项目运动员的最初的加速度对于最后的成绩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起跑的预备姿势是否合理

8、与稳定则对起动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起跑技术是一个技术环节非常细致的技术。而在认真查阅与百米项目有关的文献研究后,认为以前的研究有些数据已经过时,在田径100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新的研究来充实。起跑是百米跑首个构成部分,起跑后前四步是起跑与起跑后加速跑的衔接技术部分,起跑与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对于一定水平运动员而言要求非常高,其衔接技术非常重要,起跑和起跑后前四步的发挥直接影响了百米成绩。百米成绩的每次刷新都是人类极限的突破,运动成绩的不断刷新,离不开精湛的起跑技术和起跑后前两步与之加速跑的完美衔接。蹲踞式起跑是短跑起跑必须采用的起跑方式,同时,起跑器的安装是否端正、牢固,前后抵足板之间的距离各

9、夹角对于起跑效果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起跑技术也是百米的重要技术环节。短跑竞赛项目中,起跑以获取较大的向前冲力为目标,使人体打破静止状态,最大程度上得到最大的起动初速度,确保起跑后的加速跑能够平稳地进入途中跑,其关键点还看起跑的反应速度。因此,短跑的起跑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了百米成绩的快慢,还间接影响了起跑后加速跑以及是途中跑的进入。针对短跑本身,起跑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但在实际竞赛中起跑所发挥的作用远不止与此,其影响非常大。竞赛中,运动员起跑时不仅需要承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得抵抗一些外界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的干扰,更重要的是运动员要承受因抢跑而被罚下和比赛能否发挥自己最好水平的双重压

10、力。所以,比赛的结果往往会出乎意料。起跑越好,它越能增强运动员信心,同时给对手施加一定威胁,特别是百米项目,好的起跑就有可能奠定胜局,而不理想的起跑则首先会给运动员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焦急、不稳定,其次在技术上导致加速跑过猛发力、动作僵持、节奏紊乱、体能消耗过快、打乱后程的体力分配等现象,最终影响整个比赛。由此可见,起跑效果对运动员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总而言之,起跑的概念虽然简单明了,但它却是短跑中涉及内容最多,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因此,毫无疑问,起跑技术是百米运动员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良好发挥的是运动员能否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1.1.2 研究意义起跑和起跑后加速阶段的技术

11、特点包括其起跑姿势、动作角度、步长、步时及身体重心等方面的技术特点,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衔接效果直接影响着途中跑的发挥。良好地掌握了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前四步的技术,直接解决了起跑向加速跑过渡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将旨在解决教学、训练上所面临的直接问题,通过对武汉体院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对起跑与起跑后前四步加速跑过程中的技术进行平面定点拍摄,运用运动学的基本分析手段,对得出的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前四步的有关运动关节的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使我们对运动员各技术环节的完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所得数据,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评估,归纳整理出运动员在步长、步时、上下肢动作等方面的特征,并提出可供参考的依

12、据,由此可以帮助运动员在百米起跑和加速跑技术上有更进一步的完善,提高百米水平从而向更高优秀水平迈进。在理论上:同时加深对百米起跑技术的掌握和再认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和训练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百米起跑技术的现状研究丘巴(1982年)等在短跑蹬地的生物力学机制中得出:起跑及起跑后加速跑的第一步主要依靠支撑腿肌肉的克制性工作完成;在最大速度跑时,人体的缓冲和向前运动主要来源于踩关节,蹬地力量的主要依靠脚掌弹性。(2)百米加速跑技术的现状研究Slocum和Bower man C(1962年)研究结果指出短跑运动员在脚着地时如果能加大着地角,同时又能减小

13、身体重心和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不但可以减弱水平方向的阻力,还有助于速度的有效发挥。泽木启佑(1986年)等在文章中指出:“八”字式,由起跑后,左右脚着地点的连线以八字形不断向内靠拢,同时身体伴随有明显的左右晃动;“一”字式,两只脚的着地点由开始时就比较贴近,上体未出现明显的左右摆动。总而言之,加速跑的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方法。国外著名的体能训练专家Mark Verstegen和他的团队曾在2005年就提出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动作模式”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但凡是体育运动,都将通过特定的动作模式来完成的,动作是运动素质和技术的体现,动作的规范决定了人体在运动中的能量传导的

14、有效性,简易、娴熟的动作能使能量的传递变得更迅速”。同理,在百米跑中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里,动作越是简单放松,越能发挥较好的水平。巴尔赖希将加速能力和短跑速度能力归纳为一个因素,其对百米成绩的相关系数r=0.86649。还有一些西欧学者也认为:运动员在起跑加速途中所能表现的速度首先决定了百米跑成绩。还有前苏联学者布赖泽尔茹科夫1985年的短跑运动员的竞赛活动,1982年维麦赫利加泽的训练的目的一比赛的,模式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加速跑的速度模式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百米起跑和加速跑技术的相关研究都有一定说明,其研究结果主要解决了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上的基本技术特点,帮助我们形成一套基

15、本教学、训练的理论指导模式。但是就百米起跑和起跑前四步的研究还不够具体,起跑和起跑后的身体姿态、角度参数、各因素与身体和成绩的关系具体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1.2.2 国内研究现状(1)起跑技术的研究现状田径裁判规程规定短跑起跑时必须采用起跑器的蹲踞式起跑,一般将从“各就位”姿势到完成“起跑步”的过程叫做起跑。它的基本任务是为了获取较大的向前冲力,让身体即刻改变静止状态,并得到最大的起动初速度,为起跑后的阶段创造较好的条件。现代短跑起跑主要采用普通式、拉长式以及接近式三种方式。鸣枪时,运动员应即刻全速向前移动,这个动作基于双臂用力地推离地面和两腿有力地蹬伸离地,而且两者几乎是同时完成的。不

16、同的起跑方式都存在技术差异,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好的起动效果。陈齐苗等(2002年)在对三种起跑姿势的探讨中提到短跑中起跑的任务就是为了减弱不适应的起跑位移方向感,起跑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以合理的速度、身体姿态离开起跑线,随而进入另一种运动姿态,力求合理的速度转化在较短的距离中完成。短跑起跑的目的主要包括:建立身体和起跑器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其后控制身体重心的高度;起跑时前后腿的膝关节角要保持在最稳定理想的范围;一旦身体进入平衡状态下,蹬起跑器时就要利用身体所能提供的最大的速度向前跑动。(2)加速跑技术的研究现状起跑后的加速跑是蹬离起跑器后到进入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其目的是在完全利用起跑

17、所获得的初速度的基础上不断加速,使人体奔跑速度尽可能快得接近最高速或向最高速过渡。100m跑的加速跑,主要分为两大阶段,即最初加速阶段能达到30m,此段的加速度具备两个特征:一是躯干较大幅度地前倾,二是获得速度后上体逐渐抬起)和在加速阶段保持一定速度。马湘君(2000年)关于百米全程中加速跑名称中进行了探讨,百米短跑加速跑的整个过程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起跑加速阶段(0-30米),二是途中加速阶段(30-80m),研究表明,对整个百米成绩影响较大的是运动员在速度快速增长阶段(即0-25m)的节奏变化。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在整个百米跑上中所占地位是不可小觑的,好的起跑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基

18、础,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在总成绩中占30%,而且它技术的有效发挥直接决定了到运动员接下来在途中跑技术的发挥效果,由此更有利于运动员较快且能达到最大速度。从理论角度出发,王广春(2000年)对加速跑的心理、动作准备、加速跑的技术分析与特点进行了论述,表明了在起跑时的心理状态和预备动作上反映了加速跑前的心理准备和动作准备的状态。其加速跑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最初阶段上体保持较大前倾角,随后由步长的逐渐加大、步频的逐渐加快,上体逐渐抬起衔接放松、自然地进入途中跑;由此,后蹬成了加速跑段速度取得的主要动力来源,应缩小典型的加速跑的距离,迅速过渡到摆动式跑法持续加速,致使整个加速跑阶段相对轻松;支撑腿着地

19、的轨迹则开始由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跑进逐渐并向沿一条直线成两侧跑型。(3)百米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训练的研究现状百米专项训练内容大致包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技能等几个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是基础,技战术和心理素质是保障。百米训练中主要追求身体素质在起跑和加速跑中的体现,随着当今竞技水平的不断刷新,对于运动员的各方面指标要求口渐提高,训练内容所占比重也逐渐增大,并且不断更新训练方式和手段。戴兴鸿(2013年)关于短跑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训练研究中得出专项力量训练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其中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对短跑专项训练有重大影响,在专项力量训练中,运用多元化的专项力量训练,从大体上改善短跑运动员的下肢专项力

20、量素质。所以,专项力量训练在百米训练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关百米加速技术特征上,吴世和(1994年)提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用最佳起跑后加速跑的节奏控制及训练优于一般训练且更具时效性;加强加速跑节奏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成绩;运动员加速节奏影响了运动员的平稳加速和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速度。短跑训练除了身体、心理素质外,还有技能上的训练。短跑项目从它完整技术结构上来划分,均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现代短跑技术发展趋势更加强调各关节在高速跑进中保持协调放松,在技术动作的完成形态上,更加注重摆动时的速度以骸为轴、摆动的幅度、积极下压着地和支撑腿快速、有力的屈蹬型技术。综上所述,针对加速跑的训

21、练研究现状众多学者建议倾向于重视其加速节奏的稳定性,注重步长和步频的合理搭配,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4)百米教学的研究现状廖佩文(2002年)曾通过对目前我国短跑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对我国短跑技术的教学上有了新思量。并得出一些建议:在短跑教学中,要更新技术概念,勇于创新;改变高重心跑的教学误区,选取符合现代短跑技术训练原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短跑成绩;强调骸关节的技术。沈小红(2006年)关于在教学研究中百米短跑技术改进的相关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在较短时间内能有效提高百米成绩来源于“突出跑的技术动作”的完善。其一,通过在准备活动中加强柔韧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肌肉放松能力来改善放

22、松技术。其二,利用循环反复原地摆臂练习来改善摆臂技术的不合理。其三,采用跑的专门性练习和行进中体会各种形式跑的技术来改善重心低步幅过小。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以武汉体育院校的短跑专业20名大学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这20名大学生均是武汉体育院校的运动员,参加过不少比赛,具备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技术动作规范,均身体健康,无明显伤病情况。故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参考。2.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与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有关的资料并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研究2.2测试法:通过测试法测试并计算出运动员在起跑技术中,运用测试法测试并计算出运动员在起跑阶段中躯干姿态、各关节角度、起跑

23、后加速跑前四步步时、步长等运动生物力学指标,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用于指导论文的撰写。2.3观察法:通过摄影机、录像机记录他们在进行身体训练前后的变化,再反复的分析录像得出结果。2.4专家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在阅读经典田径教程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设计影响百米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因素的问卷,向专家咨询,经过调查反馈,整理出最适合的指标。3结果与分析3.1起跑阶段身体姿势相关分析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根本任务都是使身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静止状态转入最佳的向前运动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尽量利用身体总重心投影点位于支撑点前方时在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前水平分力。起跑技术影响了

24、起跑后的加速跑,在短距离中有其重要。项目不同起跑方式亦不同,百米跑依据田径项目要求必须使用起跑器并且采用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使用起跑器,安装起跑器要适合个人技术特点,其主要要求是两起跑器抵足板到起跑线的距离和抵足板支起角度应能保证运动员在完成“预备”动作时,使髋、膝、踝三关节均处于最有利于爆发用力的角度。3.1.1预备姿势下前后腿的膝、髋关节角度分析百米项目必须采用起跑器进行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所有运动员均采用左脚在前的蹲踞式起跑。起跑就是摆脱静止状态,从而获得更好的向前冲力。在预备姿势下,双腿膝关节的角度发挥着重要意义,适当的增大膝关节角度有利于更好地蹬伸,但是,角度过大也会削弱蹬伸的力

25、量。表1预备姿势下前后髋、膝关节角度对比均值标准差前腿髋关节后腿髋关节前腿膝关节后腿膝关节测试运动员(n=20)40.635.461.4710.1196.219.4106.428.50国内优秀运动员45.745.3068.753.19100.447.37111.5912.08P0.1340.0650.440.377(1)预备姿势下前、后腿的膝关节角度分析据相关研究表明,在预备姿势下,当前腿膝关节角度为90-100,后腿膝关节角度为110-130时为最佳起跑角度。根据表1结果显示十名运动员在预备的姿势之下,前腿膝关节角度均值为96.219.4,后腿膝关节角度均值为1068.5,且膝关节角度前脚与

26、后脚相差约10。呈现的特征为前腿髋、膝关节角度小于后腿髋、膝关节角度,其中和本人最佳起跑效果的角度相比,所测运动员的膝关节角度均达到最佳起跑效果的角度。其次,与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数据比较,预备姿势下的膝关节角度不存在明显差别(p0.05)。(2)预备姿势下前、后腿的髋关节角度分析髋关节作为连接人体上下肢的重要关节,在预备姿势中的髋关节位置中,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大小由其力量的不同而造成的,适当的髋关节角度有利于髋关节相关肌群的牵张反射,从而使髋部产生更大的力量。如果髋关节角度过小,将可能致使髋关节伸髋肌群处于不利于发力的解剖位置,相反,倘若髋关节过分伸髋则会导致身体重心前移,加大双臂的承受重量,反而

27、较小下肢承担的重量。有研究提出预备姿势下的最佳髋关节角度前腿为41左右,后腿为80左右。由以上表1可知,所测运动员的量值与研究者结果前髋关节一致,后腿髋关节角度稍小。与此同时,与国内运动员相比较他们的髋、膝关节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预备姿势下的髋、膝关节角度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运动员在数据上没有明显差异,量值均为符合。从起跑的力量来源出发,身体起动时的力量来源首先来自后腿的蹬伸力量,蹬伸力量越大,身体获得的向前的动力也就越大,此时后腿在强劲的后蹬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及时加速前摆,从而有力地带动前腿快速蹬伸,完成起跑。运动员为了获得向前的速度和加速度必须在水平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大的力量

28、,而下肢合理姿势的协调性、经济性有利于有效地发力。3.1.2预备阶段两肩的投影点与起跑线的距离“预备”时,要求运动员逐渐抬起臀部,身体重量会停留在双臂和前腿上,两臂超过起跑线,因此,前臂应该具备良好的力量来承受身体的重量便于足够支撑发令所耗费的时间。表2起跑预备姿势下运动员的两肩投影点与起跑线的的距离(n=20)内容距离(m)身高(cm)距离占身高百分比(%)均值标准差0.0560.06178.37.333.133.54如表3所示,所测运动员起跑预备姿势下运动员的两肩投影点与起跑线的的距离的均值标准差为0.0560.02m,之中,有运动员的数据结果显示为负值,从数值上说明他的上肢支撑力量相对其

29、他运动员较为薄弱,支撑身体重量的能力稍弱,因而双肩投影点的位置会落在起跑线的后面。投影点距离起跑线的距离越大,它所占身高的比例越大。根据物体的平衡理论,不稳定平衡特点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平衡,但是若受到一点点外力,物体平衡就会迅速被打破,在起跑姿势中,由于髋关节重心垂直点到肩关节重心垂直点间的距离缩短,实际上就缩短了比赛中重心所需移动的全程距离,与此同时,支撑脚的位置没有改变而重心发生前移,则缩小了后蹬角度,增加了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因此,正确的起跑的姿势就是当听到“预备”口令时,重心平稳向上方抬起的同时重心亦是平稳往前送,使得重心投影点与手臂支撑点的距离缩短,臀稍高于肩,形成“次不稳

30、定平衡”起跑姿势。因此,两肩投影点到起跑线的距离大小影响了身体重心所需移动的距离长短,投影点距离起跑线的距离越大,它所占身高的比例越大,重心所需移动距离越短。3.2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分析3.2.1上臂肘关节角在前四步后蹬离地瞬间的角度肘关节角度为大小臂的夹角,它的大小可以反映手臂的摆动幅度,角度越大摆动半径越大。在短跑起跑后加速阶段技术中,上肢摆臂技术动作是促使运动员获得加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上肢摆臂技术可以去平衡因下肢的摆动给身体带来的不平衡,同时,有效地前摆还能促使下肢后蹬能力的加强,在起跑和起跑后加速阶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后蹬动作,因此,有效的上臂摆动将会促进后蹬动作更加充分。起跑

31、后加速阶段的两臂有力地前后摆动有很大的意义,由于人体躯干处于前倾姿势,跑动中必须加大摆臂幅度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而且下肢的有力迅速蹬地动作也必须要有上肢快速有力地摆动来配合。表3运动员上臂肘关节角在四步后蹬离地瞬间的角度变化对比(n=20)内容第一步第二步第三布第四步前臂后臂前臂后臂前臂后臂前臂后臂均值标准差84.3817.49131.866.3577.0814.48136.4813.4770.616.35128.278.6768.63147.81121.6441.25如表3 所得,前四步后蹬时的前臂肘角平均值为84.38、77.08、70.6、68.63,后臂肘角平均值为131.86、136.

32、48、128.27、121.64,前臂肘角的平均值由第一步到第四步是依次减小,第一步最大。后臂角的均值是前两步大于后两步。其显示说明起跑后加速度跑前两步的上臂摆动幅度较大,以便下肢蹬地更加充分,从而获取更大的加速力量。3.3起跑后加速跑前四步分析3.3.1起跑后加速跑前四步步长、步时分析(1)加速跑前四步步长分析步长在本研究中理解为离地脚到着地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在短跑项目中,步长是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蹬离起跑器那一刻开始就进入加速跑阶段,加速跑阶段的技术规律体现了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表4加速跑前四步步长比较(m)均值标准差前一步第二步第三布第四布测试运动员(n=20)1.110.081.

33、150.081.380.111.450.1国内优秀运动员(n=3)0.930.100.90.181.150.051.240.08P0.0030.0030.0020.002由表4呈现了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在步长上的相关性,揭示了运动员步长整体呈逐渐加大趋势的运动规律。可以看出优秀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之间在步长的细节分配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比如在第一步上p=0.0030.05到第四步p=0.0020.05)。因此,在短跑的加速跑技术教学训练之中,应该注意保持支撑期和腾空期之间的合理分配,形成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加速节奏。3.4起跑和加速跑的衔接技术分析起跑加速跑是从后腿燈离起跑器后并结束

34、了向前上方摆动后立即着地到短跑途中跑开始的一个跑动的阶段。它的任务是利用起跑后获得的向前冲力,尽快使自己达到最高的速度。加速跑的技术动作是两臂弯曲,在身体的两侧快速有力的前后交替摆动,同时两腿进行快速有为的向前上方摆腿,随即向后下方蹬地。在起跑后,加速跑初期,人体躯干有着非常大的前倾,步频较快、步幅相对比较小。在进入到加速跑阶段后,随着运动员跑动速度的逐渐加快,躯干前倾角度逐渐减小,左右两脚的间距也逐渐减小,趋于直线。在加速施的初期阶段,运动员主要是通过増加步频来加快跑动的速度,慢慢随着速度的増加逐渐过渡到依据増大步幅来加快跑动速度。在蹲踞式起跑后的第一步,前脚掌落地后,马上就进入到快速大力蹬

35、力阶段,第一步的步长大约为三脚半到四脚的脚掌长度,这样就导致脚的落点在身体重必的投影点后方。一般情况下,在起跑后的前两至三步,脚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的后面着地,随后着地点逐渐前移,直到落在身体重也投影点的前方。在加速跑的过程中,身体姿态有着明显的变化。同时运动员在每一次蹬地的合力冲量是在不断减小的,度可能是因为蹬地的时间逐渐减小,而冲量是力与时间的乘积,所以瞪地的合力冲量必然会随之减小。在前后方向上,蹬地的合力冲量有比较大的降低,这是因为运动员逐渐向途中跑技术过渡,支撑腿后隱的任务主要是维持身体能够以个较高的速度进行匀速跑动。4 改进百米起跑技术的建议依据以上研究结论,初步提出如下建议:(1)在概

36、念上更加清晰地界定,从基础概念、特征上来认识起跑和加速跑,从基础上培养运动员对百米起跑和加速跑的确切认识。(2)运动员在日常练习和训练中应更加注重起跑和加速跑素质训练,加强加速跑节奏练习、加强步长的调节与控制,适当调整步长分配,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加速跑技术,进而提高运动成绩形成良好的步长节奏,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针对个体差异性,优化主体的机能合理分配。(3)在训练中,针对不同的技术要求加强各部位专项化训练,注重肩部力量训练,提高起跑的有效性;不要忽视肩关节、髋关节的柔韧灵活性,注重上下力量肢协调练习;加强躯干力量训练,提高身体姿态的控制和动作技术的完成。(4)我国运动员起跑反应以及起跑后的加

37、速跑虽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速度的保持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何保持最大速度能力:一方面技术的完善要符合现代短跑体能节能特点,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速度耐力的训练以及训练方法上的一些创新,学习国外教练员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手段措施。5结论(1)起跑阶段:两肩投影点距离起跑线的距离越大,它所占身高的比例越大,重心所需移动距离越短;蹬离起跑器时,在最大蹬摆幅上,同侧小于异侧。身高影响了运动员蹬摆幅的大小(2)速跑前四步阶段上:加速跑的躯干抬起角度的整体变化是逐渐加大,但是着地和离地时刻的变化节奏上不一致;前四步步长随步时依次递减而逐步加大,第一步步时所占总成绩比例最大;髋关节角度离地时刻大于着地时刻,总体呈上

38、升趋势。在起跑后加速跑的前四步步长与成绩不构成正比例关系。(3)我校运动员仍需加强专项化训练,注重肩部力量、髋关节的柔韧灵活性、躯干力量训练以及上下力量肢协调性练习;加速跑节奏练习,形成良好的步长节奏致谢本文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完成,在这里要衷心感谢这些帮助过我的人。首先感谢我的导师,从开始选题到论文完成初稿,给予我的耐心指导和无私帮助。其次感谢各位任课老师及全班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各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将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我会永远珍藏。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你们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爱你们。参考文献1贾昌志. 百米起跑后加速跑技术与全程跑关系分析J. 通化师范

39、学院学报, 2007, 28(10):46-47.2吴东州. 从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中对苏炳添短跑技术特征分析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3刘慧. 里约奥运会中外优秀男子百米技术的对比分析D. 扬州大学,2017.4王岚. 博尔特与苏炳添100米全程速度变化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5王巧云. 躯干支柱稳定性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起跑加速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5.6胡水. 百米短跑加速跑技术髋和膝关节角度的变化特征J. 科技信息, 2009(3):214-214.7马杰, 王泽峰, 代强. 我国男子百米运动员苏炳添起跑加速技术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

40、17, 33(2):92-97.8贾昌志. 对百米起跑后加速跑技术的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3(5):69-71.8王泽峰. 我国优秀男子百米选手苏炳添与谢震业起跑加速技术对比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8, v.37(08):34-39.9阿布都克热木卡德尔. 谈青年度短跑运动员加速跑技术训练方法J. 中国西部科技2009,08(9):83.10张晨光. 浅析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44-45.11杨广立. 髋受力抗阻加速跑技术训练法对加速跑技术教学训练效果的影响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2:29.12廖佩文. 田径短跑技术教学的新思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127-128.13张国庆. 起跑后加速跑的教学法J. 田径,2014,(7).14李庆. 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功员百米加速段某些运动学特征规律的研究J. 体育科学,1998,83:18-22.15王卫星. 谈 100 米加速跑训练J. 田径,1996,1:12-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