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53807346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前言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提出、起草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孙涛、王天芳、何丽云、王斌、王超、王鲁民、孔军辉、张明、庞军、罗仁、侯东芬、郝瑞福、徐文波、徐军、常海沧、焦扬、薛晓琳。 本指南附有附录A及附录B。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引言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亚健康研究及干预的文件。该指南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参考,使亚健康的诊断和干预科学化、规范化,为寻求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方案及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促进我国亚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亚健

2、康的概念对应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及疾病概念的界定,对此概念的提出源于高节奏生活带来的机体与心理的反应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临床上存在有一组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来就诊的人群,通过运用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自20世纪

3、80年代被苏联学者称为“第三状态”这个新概念以来,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与重视,并将其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及居处环境的污染等,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导致上述不适的确切原因未明,临床上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与手段,这常常使得医生在面对病人时感到尴尬,病人在就诊后感到不满。因此,人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建立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方案。 西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当然也可通过积极的治疗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4、这种认识恰好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为特色,且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根据中医学理论,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阴阳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阴阳双方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疾病的发生,是在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阴阳失调”所致。中医学在黄帝内经时代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

5、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亚健康虽属当代新概念,但其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由于中医关于“病”的概念,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治未病”中的“病”不仅仅是指现代医学所言“病”的概念。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虽然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我们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 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亚健康,但是由于对亚健康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

6、而导致人们对于亚健康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干预不规范,干预亚健康的产品市场存在混乱。同时,尽管中医在干预亚健康方面具有优势,但应用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和深化。 为便于开展亚健康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正式对“中医学亚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立项,并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承担该项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和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起草小组,在全面、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亚健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全国从事亚健康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国内著名中医专家百余人对该项目进行论证,形成了“中医学亚健康评价标准与分类”的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以书面

7、形式征求了国内近20位知名专家的意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讨论、修订,又征求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的意见。最后由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审定组验收通过。 审定组组长王永炎,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列):王琦、王庆国、邓铁涛、田金洲、刘保延、孙塑伦、朱文锋、张伯礼、张学文、李连达、陈可冀、陈绍宏、季绍良、武留信、姜良铎、晁恩祥、翁维良、葛洪、谢雁鸣。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亚健康的概念及其相关诊断方法与手段、规范亚健康的干预及其市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适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者及相关人士使用。1范围 本指南规范了亚健康的术语及定义、亚健康的范畴

8、、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亚健康的分类与中医辨证、亚健康的判定及亚健康的中医干预原则。 本指南适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评定和干预。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亚健康Sub?health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3亚健康的范畴 西医学描述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 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

9、微生态失衡状态; 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4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分类与中医辨证4.1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分类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躯体方面可表现有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以疲劳,

10、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以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 上述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目前可分别被判断为处于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临床上,上述三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 4.2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根据中医学理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中医学的“未病”不

11、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是,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 4.3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候 4.3.1肝气郁结证 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 4.3.2肝郁脾虚证 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异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结,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 4.3.3心脾两虚证 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 4.3.4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

12、,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4.3.5肺脾气虚证 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 4.3.6脾虚湿阻证 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 4.3.7肝郁化火证 头胀头痛,眩晕耳鸣,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4.3.8痰热内扰证 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亚健康的判定 在亚健康的判定过程中,可利用现有的医学诊断方法,如病史采集、神经精神状况和整体功能

13、的评定、影像与实验室检查等,为是否存在亚健康及亚健康的分类判断奠定基础。有关综合评定亚健康的流程参见附录A。 在进行亚健康的判定时,要特别注意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及精神心理性疾病的鉴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见附录B。 6亚健康的中医干预原则6.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6.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筑牢五大健康基石。掌握健康技能,努力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和戒烟限酒。 6.3适时缓解紧张压力,有效消除心身疲劳。 6.4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调摄。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的体质状况及具体不适表现特征与轻重,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中药、针灸、推拿按

14、摩、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药膳及传统健身等。 6.5针对个体情况开展心理疏导与行为指导。对于存有精神心理不适,或社会交往困难的亚健康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或认知行为方面的指导。 附录A亚健康的综合评定流程(规范性附录) 亚健康的综合评定流程 附录B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资料性附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慢性疲劳综合征于1988年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并制订了相应的诊断标准。该标准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 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 A?临床评定的不能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慢性疲劳。该疲劳是新得的或有明确的开始(没有生命期长);不是持续用力的结果;经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导致工作、教育、社会或个人活动水平较前有明显的下降。 B?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咽痛;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肌肉痛;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一种类型新、程度重的头痛;不能解乏的睡眠;运动后的疲劳持续超过24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