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53677944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关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关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关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有关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新余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一、 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供求分析市人力资源大市场对我市第三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如下:1、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二三一”产业需求结构明显。按产业需求观察,第一、二、三产业需求分别占4.86%、62.01%、33.12%,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占据整个产业需求人数的一半多,“二三一”产业需求人数呈现阶梯式趋势,且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差距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需求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见表1)表1.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产业需求人数 (人)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与去年

2、同期相比 需求变化(百分点)第一产业5034.86-0.36个百分点4.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641662.0117.79个百分点13.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342733.1217.44个百分点8.51个百分点合计10346100/2、用人单位需求情况本季度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继续增加,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和其他用工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占主导地位。第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总需求量达6459人,占用人单位总需求量的63.75%,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48.11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上升了25.95个百分点。内资企业下降幅度明显。

3、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下降了40.58和38.95个百分点。 图2. 企业用工需求人数分类图 港澳台投资企业内资企业个体经营外商投资企业3、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为54.61%,主要是因为赛维LDK需大量生产用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也是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所占比重为15.2%。从第三季度的统计数字看,企业用工需求缺口最大的职业是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求人倍率1.7,即每17个普工岗位有10名求职者竞争。(二)劳动力供求特征市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劳动力供求总量9.4958万人,其中各用人单位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

4、服务机构发布及招聘各类人员约5.0859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4099万人,总的看今年我市劳动力供求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动力总需求大幅增加。今年三个季度企业用工需求为5.0859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861人。劳动力总需求数大幅增加的原因,除了新设立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原有的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外,另一个因素就是市人力资源市场启用后,服务功能及设施较为完善,企业参与招聘的积极性增强,参与企业数量增加,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多。(见表3)表3. 2008年供求总体情况需求人数(万人)求职人数(人)求人倍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本期有效数5.08594.40991.150.082、已经出现求大于

5、供的情况。在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求职人数增长相对减少,第三季度的求人倍率约为1.39,相比一季度的1.03、二季度的1.21,劳动力供求紧张状况不继加剧。(见图4)图4.求人倍率折线图11.21.4去年同期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二、对我市用工短缺原因的分析 (一)企业综合用工环境不佳是出现用工紧张的主要原因1、工资待遇偏低和用工环境不佳导致企业吸引力不强。一是工资水平较低。目前我市企业工人月工资多在700元1500元,月工资700元以下的占5%,700元1000元的占32%,1000元1500元的占58%,1500元以上的只占5%。工资待遇上的较大差距造成一些技术骨干、熟练工不断外

6、流。二是从来合法权益难保障。以开发区为例,在劳动合同法已实施的今天,劳动合同签定率仍不理想,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的现象较普遍。三是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缺少人文关怀。一些企业住宿较简陋、伙食差,有的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很少和员工交流,难以在员工中树立“爱岗敬业、以厂为家”的观念。2、部分企业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招工主体意识模糊。部分企业管理者习惯于等政府“说媒”,想着“媳妇”找上门,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亲”。(二)我市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是导致我市用工短缺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传统劳力输出大市,我市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一直都很普遍。去年我市劳动部门在全市进行了大规模劳动力资源调查,调

7、查显示,全市现有劳动力38万人,其中外出务工18.2498万人,在本市已就业的4.3573万人,富余劳动力仅27.5301万人,而全市各类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约4.6998万人,需求缺口较大。(三)劳动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愈加凸显出用工不足1、大量劳动力输出后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劳动保障部2007年初对企业的调查显示,37%的新增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近10%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而对我市输出后剩余劳动力的调查则显示,虽然其中有2/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15天内简单培训的占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3%。2、就业机会增多后人

8、们择业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企业用工不足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现象,除一部分劳动者因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术缺乏而难以就业外,也有部分就业观念方面的原因。许多求职者对工作期望值较高,在没有合适岗位时宁愿等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劳动部门在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时,有部分就业困难人员提出非事业单位不去。另外,很多年轻人有在外工作的愿望,我市作为职业教育城,每年有数万职校生毕业,但受习惯思维影响,多部分不愿在本地就业。(四)经费保障不足是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劳动部门普遍感到就业资金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一是就业资金拨付滞后,再就业资金未能专款专用。二是培训和职介补贴

9、长期以来一直未按标准执行。三是失业保险的工作经费至今仍未解决。三、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对招工重要性的认识。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政府也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稳定企业用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二)完善和创新招工举措。一是市委、市政府将招商与招工共同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以招商小分队为单位,按“谁引进的企业,谁负责为其招工”原则,在全市形成“招工即招商,人人帮招工”的氛围。二是劳动部门坚持走内外并举的招工路子。树立“大劳务”观念,眼睛既要向内又要向外,跨市出省开展长期劳务协作。三是出台相关政策,对外地

10、来余工作人员和农民工一视同仁,从工资、用工管理、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给予外地来余工作人员和农民工优惠政策。(三)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已在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可与企业联手进行上岗培训和技能资格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对新成长的劳动力,重点是加强对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转移就业培训,落实劳动预备制培训制度,在初高中毕业班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招工主体作用,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企业要树立和强

11、化“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三是适当降低招工门槛,扩大招工选择面。(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对接活动。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市的发展,树立我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文明整洁、开放包容风格的城市形象。二是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尤其要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平台、辐射作用和劳动保障平台、劳动保障助理员的宣传作用。三是在去年我市成功开展“两个合同、三个台帐”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与园区企业的用工对接。(六)畅通劳动者求职就业的渠道。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形成服务网络,使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前,在县乡免费得到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进城求职期间,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得到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在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得到诚信服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对不同地区职业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向社会及时提供准确的职业供求信息和工资价位信息,提高用人单位招聘与劳动者求职匹配效果。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积极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规范劳务派遣,提高劳动力流动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二八年十月十日1.23.202202:2802:28:0022.1.232时28分2时28分0秒1月. 23, 2223 一月 20222:28:00 上午02:28:002022年1月23日星期日02:28: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