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64075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渗透长沙高新博才寄宿学校唐菊花摘要: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 化教育。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一、问题的提出1999年 11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发布了关于我国基 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 ,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 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以教学目的、目标、观念、内容实 施、策略手段和评价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拉开了我国语言基础教育改 革的帷幕;其中,在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时,除了语言

2、知识、语言技 能外,把情感教育和文化也列于其中。 这是我国英语教育课程发展史 上的创新和解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 生本教育。注重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相统一; 使我国的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能适应 入世后的多元化的国际环境 , 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二、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1、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语言的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 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 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益于加深对 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

3、培养世界意识。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切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又是文化的 载体。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又起着制约作用。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 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2、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 技能,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 基础上。” 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只有在了解了英 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了解了英 语运用的文化背景,学生才能更得体地学以致用。

4、3、所学目的与文化意识的增强,促进小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 作为中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是应该把自己的祖国放在心中的。只 有学好了自己本国的语言, 了解了本国的文化, 才能更好的理解外国 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运用外语。因此,在进行外语文化的学习当中, 我们应该自觉的将我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 了解两中西 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逐步地让学生 形成跨文化意识。4、开放的信息社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 要培养适合二 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三、文化意识所涉及的内容1、打招呼中国

5、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 “你吃饭了吗?” (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心中就会“暗自窃 喜”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 健康状 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2、称呼语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 长辈称“ Uncle Smith ”、“ Auntie Brow n ”,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 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 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 Un cle Tom “ Au nt Lucy ”等。汉语中的 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

6、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 二Teacher Wang。而英语中 teacher 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 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 秘书”、“张护士”称为 Secretary Wang , Nurse Zhang ,英语国 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 Mrs .等。3、介绍我们都知道“ Whaf s your name ”是问别人的姓名,但对于它在 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

7、谈话时一般先 介绍自己的名字,如“ 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 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 ”或“ May I know your name ”如果使用“ Whats your nam8”,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4、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 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 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 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 Where are you going ?)和“你在干什么?”( Wh

8、at are you doing ?)在英语中 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5 、赞美在英语国家, 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 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 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 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 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 Thank you.”如,A : Y our skirt looks nice B: Thank you6、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

9、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 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 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 Thank you .”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 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 New Year7 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 的节日,中国有 the Spring Festival , the Dragon Festival , MidAutumnDay等;英语国家有 Valentine 7 s D

10、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 7 s Day (愚人节),Mother,s Day (母亲 节),Tha nks Givi ng Day (感恩节)和 Christmas Day (圣诞节)等。 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 JEFC教材中有充分 地体现,如 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Day和 Book 3 Unit l3 Merry Christmas !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 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 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

11、形于色, 可能招致“ 贪财” 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 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8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 意对英语词汇的文 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 观评价。又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 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 、“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 “a lucky dog ”(幸运儿)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 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 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 惯。四、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一)充分运用教材, 在日常语

12、言教授过程中适当渗透外国文化的 学习。好的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排的, 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 律的,对日常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导向和限制作用。 教师应当在日常教 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适当的外国文化。1、 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 渗透外国文化。 如:我在教授 Relationships 一课中的uncle, aunt& cousin时,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英语单词uncle 就包括了汉语的叔伯,舅舅,姑(姨)父等,一个 cousin 就囊括了汉 语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总结出英语在称呼习惯上 的简洁明了。2、 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中, 渗透外国文化。 语言技能包括听、 说、读、 写

13、四大方面,是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 英语课程标准中 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目标做了九级分阶段要求,并对各级目标以学生 “能做什么”的形式进行了具体描述。教师可以在具体培养学生的语 言技能时适当渗透外国文化。如:在演唱时,了解常见的英语儿歌。 在进行模拟表演时,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见面是的招呼语是: 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等;英国人见面常见的话题是天气, 而不 是像国人那样见面时喜欢问:“Have you eaten?(你吃了吗?)? ”。 同时也了解在英语国家,年龄、婚姻状况等是隐私,特别对女士是不 能随便问及这些问题的,否则会被视为没礼貌的表现,甚至是

14、冒犯的 行为。在商店,邮局,餐厅等服务场所,服务人员对顾客的招呼是: Can I help you? 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了解外国人在称呼与日期的 不同表达方法等。(二)利用重要的节假日,及其特殊的情景,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 外国文化。“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teaching (1904 Jespersen).语言教学的最高境 界就是对于该国文化的学习。而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习惯的是各 种节日和庆典;由此英语国家的节日是口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世 界

15、开放,国门大开,国外的商品随处可见,国外的节日同样热门。人 们除了欢度自己的本国节假日,对外国的节日,如愚人节,感恩节, 圣诞节也热情欢迎。特别是在圣诞节这样特殊的日子,节前一个月内 各大小商店餐厅等都已经开始布置环境, 宣扬气氛了,人们也互相之 间开始赠送礼物了,小学生也受其感染,也开始互送卡片了。教师完 全可以利用这样特殊的情景氛围,介绍外国文化,既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又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在这些特殊的节日,笔者是这 样做的:在愚人节,先对学生撒个慌(一般学生都想不到老师也会说慌的),等他们都对老师的谎话信以为真的时候,才说出真话,然后 在学生的欢笑声中给他们介绍这愚人节的玩法和节

16、日的目的是为了 大家增进感情开心开心而不是恶作剧。 在感恩节, 引导学生将之与中 秋节对比理解, 虽然我们国家没有感恩节, 可是我们只要对父母心存 一份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在不断的激励自己前进。圣诞节,是英语国 家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就像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一样。 而 且两者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如:圣诞大餐和除夕团圆饭,接送圣诞 礼物和收授利是钱等。 老师可在圣诞节那天, 给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 历,特殊地位, 然后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春节对比,在师生的热烈 交流中,学生也兴致勃勃的学了相应的一些单词, 词组: MerryChristmas, Santa, Christmas tree,

17、Jingle bells, make cards, wrap presents, get presents, give presents, eat turkey, see Grandma and Grandpa.(三)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 国际意识。学习外国的文化, 不是完全的照搬、全盘的肯定异国文化,从而 摈弃自己国家的文化; 也不是自我感觉良好, 妄自尊大而排斥外国的 文化。它强调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 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 提高对中外文 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意识, 树立正

18、确 的价值观,提高文化修养。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有各 自的辉煌和灿烂。 所以通过英语这个桥梁, 也是传播我国悠久传统的 好时机;例如,“春节”(Spring Festival ) 专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盛大隆重的节日。 集中反映了我们的民族心理和 非常古老的传统。 凝结了民族的希望和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 这是其他民族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典型传统节日Teacher: “ How do Chinese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我们中国人 是怎样过春节的?)Student: “ Make jiaozi ”、(包饺子。)“ Stay up late o

19、r all night on New Year大年夜守岁e. ”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拜年访亲拜友)“Give children lucky money.”(送利市)“ Put on the good luck sig ns” (贝占春联)“ Play the firecracker” (放鞭炮)“Clean the house and wear new clothes.”(打扫卫生,穿新衣 服。)“ Welcome God of Money”(迎财神)等。学生试着用英语表达。还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传统的祝福语。例如:Harmony brings M

20、ay allyour Everythinggoes flourishesandwishes come true wellpeople live inpeacewealth(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资源途径,学习外国文化。在信息开放的今天,通过电视电脑网络,我们甚至足不出户,就能感 受到外国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外国文化。譬 如:提供一些网址,让学生查阅某些重要节假日的来历,了解各国人 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等。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 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 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 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 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 运用。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 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 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 中正确运用语言。参考资料:1. 周如松 重视西方文化的导入 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中小学英语教 学与研究,总第130期)2. 姚志平 谈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总第135期)3. 刘蕴秋 提高跨文化语用知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总第140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