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博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3561338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3.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银行博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银行博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银行博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银行博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博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银行博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既不同于一般的政府机构,也不同于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处于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监督、管理整个金融体系,具有独立性、排他性和唯一性。商业银行则是中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主体,即创造货币及信用的主体.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就是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机制得以实现.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之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央银行的货

2、币政策有效性受限,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例如,中央银行制定稳健货币政策,该政策需要商业银行枳极进行货币再贷款进行配合,以增加货币供给量,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而商业银行则因为风险规避而没有积极性贷出款项,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就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目标不一致引起的冲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央银行如何处理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笔者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契约关系。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起操作目标的相应变化,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水

3、平等中介目标,最后影响产出及价格水平变动的各种途径.相关方而的理论产生于18世纪初,形成各种学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凯恩思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综合各学派的观点,其核心问题是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产出和物价.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4种不同的传导途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财富变动效应、信用可供量变动效应和预期效应.这里简要介绍信用供应可能性效应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历来是货币政策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看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使用到操作目标的实现,再到中介目标最终实现中级目标的过程。机构传导是从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开始,通过金融市场将信号传递给商业银

4、行,并进一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过程。信用供应可能性理论是由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罗伯特.罗沙(RobertRdsa)博士在1951年发表的论文利率与中央银行一文中提出的,后由卡莱肯与林德伯格等人加以发展,最终成为一种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该理论强调利率变化对信用供应可能量的影响,并强调制度因素对预期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投资的利率弹性甚小,货币政策仍能通过影响贷款人即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供应可能量而作用于经济活动.因此,货币政策仍然是有效的。信用供应可能性理论认为当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在影响银行准备金之外,因利率变动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此种流动性变化将迫使银行调整其信贷

5、政策,并经由信用供给可能量大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信用供应可能性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指出了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资金供给者对流动性的考虑及提供信用的意愿是影响实际经济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货币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金需求者的投资利率弹性甚低,货币政策仍可通过影响资金供给者的利率弹性及提供信用的意愿和能力,对实际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由此得出货币政策有效的理论。二、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和商业银行体系建立时间并不长,且中国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欠发达、利率非市场化和经济结构失衡,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再贷款一直是中国中央银行注入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6、即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能力,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这是以中央银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关系为主线的,因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为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起源于专业银行,历史形成的信贷政策以及非市场化管理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扭曲,货币政策传到效应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近年来,由于贷款风险大,银行业信贷总规模下降,使基础货币投放萎缩,人民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现.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在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不配套、责任与收益不对称的情况下,目前更注重的是贷款风险,而不是贷款的盈利.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商业

7、银行利益冲突时,货币政策的传导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滞.下面分析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关系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三:模型分析商业银行模型我们假设有两个商业银行AB。他们开始面临的经济形势是萧条的,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以前的贷款很多成为不良贷款。设银行发放一笔贷款是好贷款的概率是p,p是一个完全由经济形势决定的变量,则经济形势衰退或萧条时,p值很小。1)如果一家银行积极放款,另一家银行不积极放款,。积极放开的银行一笔好贷款的收益为R,坏贷款收益是-X。假定XR.在以上假定下,积极放贷的银行预期收入是:p*(R+X)-X。对于不积极放贷银行而言,它的预期收入不为0,而是a*R*p

8、+T其中0VaV1。也就是说,如果积极放贷银行发了好贷款,可以对不积极银行产生溢出a*R*p,这个溢出包括分享企业效益改善,宏观经济形势转好的好处。2)如果两家都积极放贷,由于竞争加剧,市场收益水平必然下降为r,rR,银行的预期收入是p*(r+X)-X.3)如果两家银行都不积极放贷,则预期收入为T,也就只有上存终于银行收入。A.B两家商业银行以这样的预期收入为基础开始博弈:B枳极贷款不积极贷款A积极贷款P*(r+X),p*(r+X)XP*(R+X)-X,a*R*p+T不枳极贷款a*R*p+T,p*(r+X)-XT,T求解得:此博弈有唯一的纳什均衡结果(不积极贷款,不积极贷款),双方各为T的收益

9、,这个博弈类似于囚徒困境博弈,双方各自理性的行为却造成了经济的非理性结果。3. 2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模型从1984年到2003年,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两大职能。货币政策这一只能不必多说。任何一国中央银行都将其作为重要职能。金融监管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虽然金融监管被列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职能,但是由于体制原因,由于我国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力度不足,到1998年之前,真正有效的金融监管基本不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监管的理解仅限于市场准入、市场退出等内容。2003银监会成立,理论界和实物界才较多的提出由合规性监管向审慎性监管转变。不仅如此,在中国特有的体

10、制下,监管常常与行政命令相结合。问题在于,在中国,行政手段往往是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尽管在市场经济中很多人不愿意用它。这样一来,多年来货币政策的松紧对商业银行实际上不起作用,特别是微调性货币政策。本来中央银行的监管与货币政策搭配有,(强监管,松货币)(强监管,紧货币)(弱监管,松货币)(弱监管,紧货币)4种形式,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更看重监管强弱对他们的影响,所以真正有效的组合只有(强监管,紧货币)和(弱监管,松货币),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紧缩货币的政策必须在强监管下才能完成,放松货币政策必须在弱监管下才能实现。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同商业银行展开如下博弈。我们假设商业银行的策略有积极贷款和不积极

11、贷款来年各种,中央银行的策略本来是松货币和紧货币,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对监管反应更加有效,央行的实际政策是强监管和弱监管。他们的支付收益矩阵如下表:商业银行积极贷款不积极贷款中央银行强监管1rhi-c,RF可弱监管%2+g,R砌2,r1) 如果央行强监管,商业银行积极放贷的收益R-F,R为贷款收入F是被处罚成本。由于旧监管方式的统一性、无区别对待和一刀切,强监管下的商业银行几乎都有被严厉处罚的风险。这些处罚既有经济的,也有撤消职务,还有依法处理,所以F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强监管下的F往往大于R.如果商业银行不积极放贷,则商业银行受益为r-f,这里rR,fFo但是f可能很小,而r则因

12、为超额准备金利率比较高,收入仍比较可观,所以r-fro3) 如果商业银行积极放贷,用D表示通货膨胀水平,中央银行强管收益iihi-cvnh2+g,再是积极贷款导致的高通胀,因为强监管背后是紧货币,弱监管后面是松货币,所以0C是强监管下的监管成本,g是央行获得经济增长收益。所以只要通货膨张在可接受范围内,央行还是偏好弱监管。4) 如果商业银行不积极贷款,央行的强监管显然优于弱监管砌1私2。综合以上分析,这个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弱监管,积极贷款),(强监管,不积极贷款)。但是这个博也结果仍然具有不稳定性。因为如果重要银行与其到他的弱监管将导致商业银行积极放贷,必然增加通胀压力,那么中央银行的策略

13、一定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再用强监管保障实施:同理,如果中央银行与其到商业银行不枳极贷款会影响经济增长目标时,必然会适当放松根根,而放松银根只在弱监管下有效。从商业银行来看,如果他们与其到中央银行下一起采取弱监管和松货币,那么本期的理性选择一定是不积极贷款,因为下一期放贷的成本可能增大。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博弈使得均衡结果频繁在(弱监管,积极贷款),(强监管,不积极贷款)之间变动,表现为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商业银行对终于银行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四、结论与政策建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与商业银行行为密切相关。商业银行之间博弈的结果容易形成囚徒式的合作与非合作解。监管强弱是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发挥重要作

14、用的关键因素,弱监管有利于放松的货币政策传导,强监管下有利于紧缩的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的经济信号对商业银行影响并不显著。这种情况并不是中央银行希望看到的。政策建议:继续稳步推进国有银行改革。银监会成立分离监管职能,有利于监管的专业化,货币政策的专业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识别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松紧信号,但是与可能使货币政策失去监管的助手。本来在货币政策一只手不灵时,可以用监管帮忙解决问题,但是现在不行了。中央银行还要处理好同银监会的各种关系。这就要求监管和货币政策同时进行改革。监管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日常监测,督促商业银行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货币政策要增强稳定性,连续性,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给商业银行提供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