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z**** 文档编号:53526942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10kV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10kV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10kV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110kV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光明-古剑110kV线路工程质量通病 防 治措施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光明-古剑110kV线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0三年十月批准:柯胜金日期:2013年10月25日审核:罗存志日期:2013年10月24日编写:冯永刚日期:2013年10月22日总贝y .03二. 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03三. 铁塔组立、接地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07四. 导地线架设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五. 加强质量动态管理15一、总则1、编写目的:输电线路施工质量通病是指在输电线路施工中经常发生的,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些工艺缺 陷和质量缺陷。由于此类缺陷发生频率比较高,影响了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是进一步 提高工程质量

2、的主要障碍。因此,治理质量通病是施工质量持续改进的主要课题之一。为了提高古剑-光明110kV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 因此编制了本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主要工作放在施工工序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不断提高施工水平,把光明变-古剑变110kV线路工程打造输电线路“优质工程”。2、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光明-古剑110kV线路工程。针对现场的施工工艺质量问题多发点,提出 了改进方法及采取的相应措施,针对施工情况及各工程环境特点对质量通病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输电线路基础工程

3、属于隐蔽工程,质量缺陷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处理完毕后对外观工艺 质量影响比较大,所以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实施工艺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施工前,各项 目部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明确技术要求、工艺标准和工艺方法,特别在工艺方 法方面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严格按操作工艺要求工作,减少基础工程质量通病。1、基础工程主要质量通病工序控制点:(见图一)1模板支顶缺陷。控制点:(1)选用加工质量合格的模板;(2)模板顶木支顶位置合理、牢固。2钢筋接头同位置。控制点:钢筋绑扎时接头位置应分别落在不同的主筋上。3混凝土麻面。控制点:(1)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洁;(2)脱模剂涂刷均匀;(3)模板连接牢固,无

4、缝隙;(4)混凝土振捣符合技术要求。4混凝土蜂窝。控制点:(1)模板连接紧密,无缝隙;(2)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投料;(3) 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使混凝土搅拌均匀;(4) 采用正确的投料方法,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5) 混凝土的振捣符合技术要求。5缺棱掉角控制点:(1)拆模;(2)成品保护。2、基础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防治:1基础模板支顶缺陷:模板上口不直,模板侧面不在同一个竖直面上,浇制过程中出现涨模现象。浇制完毕后混凝土表面的侧面不横平竖直, 影响浇制后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原因分析:a模板不合格,模板存在质量缺陷;b立柱模板外侧抱箍安装位置不合理或连接不牢固;c模板支顶不合理,连

5、接不牢固,在混凝土浇制过程当中出现顶木脱落、模板 移位、涨模等情况。防治措施:a模板使用前检查模板的质量,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模板。b选择合理的顶木支顶位置,顶木的坑壁侧应略低于模板侧;采取增大坑壁侧 顶木受力面积的措施,顶木支顶牢固。c根据立柱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模板外侧每隔 80120c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治理方法:混凝土浇之前检查模板的安装质量,合格后进行浇制作业。浇制过程中发现模 板变形、顶木脱落、炸模现象及时处理。2箍筋接头同位置:箍筋接头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原因分析:施工人员对钢筋的绑扎要求不清或绑扎箍筋疏忽所致。预防措施:绑扎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6、,使接头位置分别落在主筋的 不同高度上。治理方法:适当解开几个箍筋,转个方向重新绑扎,力争上下接头互相错开。3麻面: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原因分析:a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造成拆模时混凝土 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b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 面。c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 现麻面。d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 麻点。预防措施:a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b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c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

7、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 至气泡排除为止。治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拆模后及时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 : 2水泥砂浆抹平。4蜂窝: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a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 浆少石子多。b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搅拌不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c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或混凝 土振捣时间过长出现离析现象。d混凝土一次投料过多,没有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造成蜂窝。e模板空隙未堵好

8、,或模板连接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预防措施:a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确保材料计量准确。b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c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3m,如超过3m高度时应采用串筒溜槽等措施 投料;d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应不超过 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e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2530cm)的1/2。为保证上下层 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f振捣混凝土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坍落度在35cm时,每点

9、的振捣时间为1722秒。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以由现象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 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角填满充实。g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顶木、堵缝情况,如发现顶木脱落、模板 接缝漏浆、模板变形等情况出现,应立即停止浇筑,待问题处理完毕后方可 继续振捣、浇筑。治理方法:混凝土有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的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 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5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a成品保护措施不得力。由于外界原因和组塔施工未对基础采取保护措

10、施。b拆模时方法不正确,野蛮施工。c拆模时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很好的保护, 站在混凝土边缘进行施工,人为地造 成缺棱掉角现象的发生。预防措施:a基础拆模后及时回填,使基础表面不外露。铁塔组立施工避免塔料与基础承 台直接接触。b混凝土浇制完毕后,及时清除模板边缘多余的混凝土,使模板下平面与下层 混凝土的上平面相平,便于模板的拆除。c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禁止以混凝土的上棱角为支点翘模板。d拆模施工时避免踩踏混凝土的棱角。治理方法:缺棱掉角很小时,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 :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凸出的骨 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

11、然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豆实混凝 土补好、捣实,并认真养护。成品保护混凝土拆模强度达到2.5Mpa缺棱掉角拆模方法正确,防止撬棍将砼棱角破坏组塔作业保护好砼棱角和表面不受破坏图一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工序控制点三、铁塔组立、接地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铁塔组立和接地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点比较多,处理起来比较浪费工时,对总体工程的 施工质量影响比较大,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可以节省工时,减少施工安全隐患,提高施工的 经济效益,施工人员从思想上应引起高度重视。1铁塔组立、接地工程质量通病工序控制点:(见图二) 1镀锌层脱落。控制点:(1)塔材运输、装卸车;(2)塔材吊装2螺栓与塔材连接不紧密控制点:(1)

12、塔材眼距的加工质量和螺栓的加工质量;(2)塔材组装。3螺母反装。控制点:(1)技术交底明确螺母的安装方向;(2)螺栓安装。4同一位置螺栓规格不一致。控制点:熟悉图纸,根据螺栓穿过铁的厚度正确选用螺栓规格。5防松圈安装不紧控制点:使用活动扳手安装防松圈。6防盗销钉外露过长。控制点:(1)技术交底明确防盗销钉安装工艺要求;(2)防盗销钉安装。7接地引下线制弯不美观。控制点: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接地引下线的制弯操作。8接地引下线个别点的埋深不符和设计要求。控制点:(1)接地沟深度符合设计要求;(2)接地引下线的埋设。2、铁塔组立、接地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防治:1塔材锌层脱落。原因分析:a塔材在运

13、输、装卸车、搬运过程中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塔材之间相互碰撞或 撞击山石造成锌层脱落和塔材表面划伤;b塔材在起吊过程中相互碰撞,造成塔材表面出现碰伤;c吊点位置没有绑扎隔离物,造成锌层磨损。防治措施:a塔材在运输当中应采取防止塔材滑动措施,尽可能的采取整捆运输,装卸车 应采用吊车整捆装卸或拆捆单块塔料卸车,拆捆卸车时禁止塔料相互砸碰; b塔料在小运途中禁止拖地滑行;c塔料在起吊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塔料相互碰撞;d使用吊装带吊装塔材。治理方法:a对于变形铁进行修复并采取防腐措施,无法修复的变形铁进行更换;b锌层脱落的部位采取防腐措施。2接头铁处螺栓与塔材接触不紧密,螺栓尾部与塔材存在间隙

14、原因分析:a由于接头铁处螺栓需要穿过两层铁或三层铁, 塔料加工的每层铁眼距有可能存 在一定的加工误差,螺栓无法垂直穿过主铁;b螺栓没有紧固进行下一段塔材的组装;c螺栓存在质量问题。防治措施:a穿螺栓前检查每层铁的眼距是否符合要求, 穿螺栓前如果发现每层铁的眼距边 缘没有对齐,错开部分在不超过3mm时可以将每层铁眼距的边缘用圆锉锉齐, 如果需要锉下去的部分超过3mm时应将不合格的塔料拆除更换,待每层铁眼 距的边缘对齐时穿上螺栓并加以紧固;b及时对组装完的塔材进行螺栓紧固,螺栓紧固完毕后进行下一段塔材的组装;c使用前检查螺栓的质量,挑除不合格的螺栓。治理方法:拆除安装不合格的螺栓,将各层铁的螺栓孔

15、处理正、齐,采取防腐处理完毕后 安装螺栓并紧固。3螺母反装,螺母的导角侧靠近塔材侧安装。原因分析:螺栓安装时没有注意螺母的安装方向,是麻痹思想造成的。防治措施:a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工艺质量培训,使施工人员明确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b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奖惩制度的落实工作。治理方法:更正安装错误的螺母。4螺栓规格使用不一致:相同位置的螺栓使用规格不一致,螺栓的外露扣长度不相同。原因分析:a施工人员不熟悉图纸,没有按图纸安装螺栓;b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不明确技术要求。预防措施:a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能熟练看懂图纸,明确设计要求;b开展质量竞赛活动,树立精品意识,使施工质量一次成

16、优。治理方法: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安装错误的螺栓更正。5防松圈安装不紧,防松圈没有与螺母紧密接触,用手可轻松拆除,起不到防止螺母自卸 功能。原因分析:安装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使用活动扳手将防松圈紧固。防治措施:加强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心。治理方法:用活动板手将没有紧固的防松圈紧固。6接地引下线制弯不美观。接地引下线不顺直,弧线不美观。原因分析:a没有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接地制弯工作;b接地引下线制弯前没有进行调直。防治措施:a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接地制弯操作;b制弯前将接地引下线调直。治理方法:使用专用工具按要求将接地引下线制作美观。7接地引下线靠近基础台附近埋深不符和设计要求。

17、原因分析:a对接地施工质量从思想上不够重视;b对接地外露部分的预留量过短或过长,制弯安装时将接地引下线上提或过长部分没有深埋处理,造成接地线浅埋;防治措施:a加强施工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接地埋深“点点”符合设计要求;b准确计算接地引下线外露长度,施工时按技术要求预留接地引下线长度; c接地制弯时将靠近基础承台附近的接地线开挖,制弯完毕后调整接地线与基 础承台的相对位置来保证接地引下线的安装。治理方法:调整接地线的埋设位置,确保接地线各点的埋深和接地引下线的正确安装。吊装塔材时防止钢丝绳磨伤塔材塔料运输塔材划伤塔料小运时禁止拖地滑行磨损塔材防止塔材相互碰撞造成的锌层脱落和塔材划伤v 使用软

18、质吊袋起吊塔材塔材安装塔材碰伤I L起吊塔材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塔材之间相互碰撞造成的塔材损伤或锌层脱落螺栓与塔材之间存在间隙提高塔材眼距加工质量,减 少各层铁的眼孔不重合现象紧固完毕一段铁的螺栓之 后进行下一段塔材的组装选用质量合格的螺栓螺栓安装一螺母反装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心按照图纸要求使用螺栓提高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心, 保证自己的施工质量不一格安装螺栓时考虑螺栓穿过铁的厚度图二 铁塔组立、接地工程质量通病工序控制点四、导地线架设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导地线架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所以高质 量的完成此分部工程对线路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不可

19、忽视的重要作用,可以充分体现施工队 伍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素质。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能够提高企业的形象,增加企业在电力施工 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提高认识,严把质量关,减少质量通病的 发生。1导地线架设工程质量通病工序控制点:(见图三) 1导线磨伤。控制点:(1)导地线展放;(2)锚线;(3)附件安装。2压接管管口导线松股。控制点:导地线压接方法。3铝包带缠绕方向错误和缠绕不紧密。控制点:铝包带缠绕方法。4开(闭)口销钉安装不全或开口角度不符合要求。控制点:(1)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增强岗位责任心;(2)开口销安装。5绝缘子碗口方向不正,绝缘子串偏移超差控制点:(1)附件安装

20、完毕后调整碗口方向;(2)线夹安装点划印准确。6金具螺栓安装不到位和螺母内侧露扣。控制点:金具螺栓的安装质量。7防振锤安装不正。控制点:防振锤安装。2、导地线架设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 原因分析与防治:1导线磨伤,在导线的表面出现毛刺或划痕。原因分析:a导线在展放过程中没有与地面或跨越架脱离;b锚线绳与导现相磨;c导线鞭击;d附件安装时工器具与导线相磨。防治措施:a合理选择牵、张场地,准确计算导线的牵、张力,在导线不能脱离的地面和 跨越架位置采取有效的防磨措施;b在锚线绳与导现相磨部位加装胶皮护套,避免导线与锚线绳直接接触;c锚线时采取不等高的导线排列方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导线展防完毕后及 时进

21、行紧线和附件,缩短导线的锚固时间,降低导地线鞭击的频率;d合理布置附件安装工器具,在导线与工器具相磨部位采取有效的防磨措施。治理方法:用不粗于0#的砂纸将导线毛刺和轻微划痕部位打平;对于比较严重的部位按规 范要求处理。2压接管管口导线松股,导线外层的铝股之间出现间隙或导线层与层之间出现间隙。原因分析:a压接前没有检查导线的质量,对于导线松散部位没有绞致紧密;b压接前没有将压接管管口附近的导线调直。防治措施:a导地线压接管压接前检查压接管出口附近的导地线绞制质量,将松散的线股 修复紧密;b穿管前将压接管出口附近两米的导线调直。治理方法:a使用培训合格的压接工进行压接操作;b将松散的导线修复或割断

22、重接。3铝包带安装不符合要求。铝包带的缠绕方向与导线的外层铝股绞制方向不一致;铝包带 缠绕不紧密。原因分析:a施工人员不明确技术要求,不知道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导线外层铝股的缠绕方向相一致;b施工时质量意识不高,由于施工进度忽略了施工质量。防治措施:a加强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技术要求和工艺质量要求,杜绝盲目施工。b开展施工质量互检工作,发现施工方法不当、工作失误时及时提醒对方更正,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治理方法:加强技术培训,开展工序质量互检活动,将缠绕方向错误和缠绕不紧密的铝包 带进行更正,使之符合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4开口(闭口)销安装不全,开口角度不符合要求。原因分析:a施

23、工时开口销脱落,没有备件补装,存在把缺陷留给检修人员处理的消极思 想;b缺乏施工质量一次成优的质量意识,存在消极的施工思想。防治措施:a加强施工质量一次成优的质量意识培训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发扬“保 证自己的施工质量,以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工作作风;b对于无法及时补齐的缺件部位做好记录和交待工作,把缺件的规格、数量、 部位向下道工序的施工人员交待清楚,使缺件及时补齐。治理方法:将缺件按设计要求和技术要求进行补齐, 开口销开口不符合要求的按技术要求 进行开口。5绝缘子碗口方向不正、绝缘子串倾斜超出规范要求原因分析:a附件安装完毕后没有检查绝缘子的碗口方向;b绝缘子串倾斜是由于线夹安装位置

24、的划印不准确;防治措施:a附件安装元毕拆除手扳胡户前应检查绝缘子的碗口方向,将碗口方向调致统 一并符合工艺要求后拆除起重工器具;b规范划印操作方法,使线夹安装位置准确。治理方法:将绝缘子碗口方向调正,使之符合工艺要求。调整线夹的安装位置,使绝缘子 串竖直。6金具螺栓安装不符合要求。金具螺栓安装不到位,螺栓尾部与金具之间存在间隙,螺母内侧露扣; 原因分析:线夹螺栓没有紧固。a施工人员对安装要求不明确,施工技术水平低;b工作态度不认真,质量责任心不强,缺乏一次成优的质量意识;防治措施:a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明确技术要求,杜绝盲目施工;b加强质量教育,树立施工质量精品意识,加强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

25、作;c施工过程中团结协作,开展互检工作,发现问题相互提醒更正,力争施工质 量一次成优,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返修。治理方法:金具螺栓紧固到位,螺母紧固。7防振锤安装不正,锤头下垂和防振锤不竖直。原因分析:a施工人员对防振锤的安装要求和工艺要求不明确,盲目施工;b施工完毕后没有检查防振锤的安装质量,存在由检修人员处理的惰性思想。防治措施:a加强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明确各自施工项目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 b树立施工质量一次成优的质量意识,以保证自己的施工质量来确保工程的施 工质量。治理方法:防振锤安装前进行调直,施工完毕检查施工质量,将防振锤调正。导线禁止拖地展放或与跨越架磨擦导线磨伤锚线绳与导线接

26、触部位米取保护措施导地线展放采用不同张力进行锚线;缩短锚 线和附件安装之间的时间间隔穿管前调直管口附近的导线管口松股压接前修复松股的导线铝包带缠绕铝包带与导线缠绕紧密附件安装金具螺栓安装铝包带缠绕方向与导线外层铝股的绞制方向一致金具螺栓安装到位,螺母紧固使用专用工具进行线夹螺栓紧固及时补装丢失的开口销开口销安装开口销安装方向和开口角度符合要求使用胶皮完好的提线器提升导线导线磨伤附件安装时防止传递绳与导线相磨防振锤安装防振锤安装不正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教育,提高岗位施工质量仃碗口方向不正附件安装完毕后调正绝缘子碗口方向准确标划线夹安装印记绝缘子安装一绝缘子串倾斜附件安装完毕后检查绝缘子串的偏移14图

27、三架线工程质量通病工序控制点五、加强质量动态管理建立必要的施工质量动态管理档案,时刻掌握质量动态,加强质量状况的综合统计和分 析,针对质量缺陷的多发点和比较普遍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不 断提高施工质量。1施工质量动态管理,见图四 施工质量动态管理图2施工班组对自检发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归类, 对于影响质量的缺陷进行原因 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反映到项目部,由项目 部技术、质量人员共同研究对策,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向施工队推广。3专检对发生频率比较高的质量缺陷,会同技术人员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 因及研究出相应的预控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验证措施的实施效果。4对于

28、上级单位在验收检查中提出的整改意见,由项目部总工组织有关人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实施,不断提高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和施工水平。5分部工程完成后要及时总结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情况,验证预控措施的执行 效果,对提高工程质量效果显著的预控措施进行推广, 对于效果不显著或施 工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在下一个工程 中推广,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图四施工质量动态管理图AM%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复核塔位桩、方向桩方向及位置线路复测原材料订货检验技术交底基础分坑、开挖工艺要求钢筋绑扎间隙均匀、相互错开钢筋接头复核跨越物位置及高程选择合格的原

29、材料生产厂家对砂、石、水泥、钢筋进行物理和化学试验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存放和使用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模板表面光洁、平整,脱模剂涂刷均匀 顶木支顶位置合理,模板侧高于坑壁侧 模板连接无缝隙模板抱箍安装位置合理,连接牢固模板支顶完毕横平竖直,无鼓胀或凹陷现象基础浇制拆模养护成品保护项目部专检对基坑及支模质量进行验收检查按要求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按要求搅拌混凝土采取防止混凝土离析措施分层按要求捣固混凝土-清除模板边缘多余的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前进行操平、赶光处理混凝土强度在没有达到2.5MPa之前禁止拆模,拆模时禁止以棱角为支点翘顶模板一保持混凝土外露部分湿润拆模后及时回填(混凝土无外露)-基础附近作业

30、时禁止蹬踩承台棱角禁止硬物与基础面直接接触铁塔组立质量控制流程图吊装点使用软质隔离物米取防磨措施塔料运输塔料小运时禁止拖地滑行,防止磨损塔材-米取防止塔材相互碰撞措施,防止锌层划伤和脱落 检查塔料的规格、镀锌情况 塔料检验 检查螺栓的加工质量 检查塔材的加工质量技术要求技术交底质量标准工艺要求螺栓安装检查螺栓的加工质量,使用合格的螺栓连接塔材 根据设计图纸和螺栓穿过铁的厚度安装螺栓 同一部位应使用同种规格的螺栓-螺栓安装完毕后及时进行紧固双母螺栓开口销的安装方向一致,两个螺母都应紧固 螺栓紧固完毕后尾部不应与塔材之间存在间隙 -防盗螺栓的安装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铁塔检修防松圈安装防盗销钉安装防盗销钉安装按照图纸要求检查塔材的安装方向 螺栓紧固率达到95%以上 螺栓与塔材之间不应存在间隙 脚钉弯头成一直线,塔身外侧不应露扣 对锌层脱落部位采取防腐措施 用活动扳手紧固防松圈防松圈应与螺母接触紧密,无间隙防盗销钉的开口方向应一致 销钉的规格应与螺栓规格相统一 销钉安装完毕后应与防盗母相齐,防止外露过长-接地制弯使用专用工具,制弯美观接地埋深每一点都要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连接螺栓使用普通螺栓并安装放松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