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53487546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内能复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能复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能复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内能复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能复习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3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 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1.1.1 了解内能和热量。1.1.2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2.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要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步骤。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比热容接触较少,其中利用公式Q吸cm(tto)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

2、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利用公式Q,cm(tt0)进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要引起足够重视。对于热学计算题要加强训练。3. 教材分析本章内热包括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热,共3节,其中,以内能、热量,比热热的概念及热量,比热热的计算为重点。近几年来,中是内能的是核重点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完成本章的整体知识架构,进一步梳理本章知识是核核心,形成本章重点脉络。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其中利用公式Q,cm(tt0)进行热学计算,是中是的热点和难点,比热热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热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

3、点和难点。特别是利用公式0Mcm(tt0)进行热学计算要引起足够重视。1. 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通过自学理解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4. 通过自学理解Q吸cm(tt0)。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运用Q吸cm(tt0)进行计算。5.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Q吸cm(tt0)o能运用Q吸cm(tt0)进行计算。难点:理解Q吸cm(

4、tt0)。能运用Qcm(tt0)进行计算。【评价任务】1 .全部学生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全部学生能说出比热容的意义及其应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95%的学生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4.95%的学生通过练习会利用公式Q吸cm(tt0)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全班95%勺学生能利用公式Q吸cm(tM)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注意单位及其转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与学活动评价任务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语:这一节我们来复习第十三章内能同学们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注意知识的系统性。2.

5、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会运用公式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4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卜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明确自学要 求全部学生能 说出物质是由分 子和原子组成的, 理解分子动理论 的基本观点并用 该理论解释生活 中

6、的现象。全部学生能 说出比热容的意 义及其应用,知道 比热容是物质的 一种特性。90%勺学生能 够利用公式 Q cm t进行简 单吸放热的计算。独立完成自学检 测反馈的题目,先学环二、先学环节(一)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13章内容,完成下列知识梳理。1 .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说明了0分子之间存在力和力。2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内能和物体的?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

7、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内能与热量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常说“具有内能”;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常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后两种:和,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温度相同的物体,(会/不会)发生热传递。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能转化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温度,能转化为tho4.物质的比热容叫该物质的比热容。物

8、体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公式:水的比热是,它的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o比热容是物质的种,与物体的色夫0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卜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二)自学检测反馈相信我能行!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1 .列说法止确的是()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问只有斥力,没有引力B.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C.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D.把糖放在开水里,整杯水变甜,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 .卜面是杲同学“物埋学习笔记”中

9、的才商录,其中错误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后关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W斥力是同时存在的3 .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铁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让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把铝块与铁块再放在T时,则()A.它们问不会有热传递B.热从铝传到铁C.热从铁传到铝D.无法确定4 .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D.早晨和傍晚都要多排水5 .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

10、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图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f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后 教 环 节独立完成自学检 测反馈的题目,对于有深刻思 考,提出好的疑 问的小组加分学生先独立思 考,再小组合作 探究,然后展示 与点评子,(3 )如果加热相同的水和沙时间,质量相同的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2.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 沙(三)质疑问难请同学们根据学案指导首先自学,做好批注,冉组内合作探究,最后小组展示。1.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1、:(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数据。烧杯序号液体质量/g初温/C末温/C1水20020282水1002028加/m843煤油200202844煤油2002024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有哪些发现?请写出2条。(D(2)训练划、节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书写认真,步骤规范。1 .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袋装牛奶,已知袋上标有250g,为

12、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OC升高到42OC,妈妈至少用60OC的热水多少千克?(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X103J/(kg.OC);不计热量损失)2 .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200L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由原来的20c升高到了40C。问:在这4h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c7K=4.2X103J/(kg.C)3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1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H),迅速投入质量为100g、温度为10C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C,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x103J/(kg-C)95%

13、勺学生能够利用公式Qcmt进行简单吸放热的计算。独立完成当堂训练的题目,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内能的的知识,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会利用公式Q吸cm(t酎)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附:板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量的计算【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是强调了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来“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分子动理

14、论的基本观点,只要“初步了解”,属于比“了解”要求更低的水平上。“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属于“理解”水平,是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也是评价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标准。2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的概念,属于“了解”水平,这里要求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来定义内能。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标准的要求属于“认识”水平上。由于人类利用燃料是把燃料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光能,从使用燃料的价值出发,要求从能的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燃料的热值。既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4 .通过实

15、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属于“了解”水平。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热学属性,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标准要求对其有所“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但明确要求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属性,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核心目标)课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内能的意义。解释:学习内能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的意义把握内能的本质。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了解它们之问的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理

16、解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的意义。能利用公式Q吸cm(tto)进行热学计算.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内能的意义。3.核心目标的分解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内能的意义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彳T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条件是“结合具体情境”;行为动词为“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比热容”,属于概念性知识。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内能知识体系知识地位分子热运动重点内能重点比热容难点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理解是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我们要把它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

17、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义词: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内能知识体系行为动词分子热运动理解内能理解比热容运用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内能知识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分子热运动理解借助实例内能理解借助实例比热容运用老师帮助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内能知识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分子热运动理解借助实例感悟内能理解借助实例用谛言解释比热容运用老师帮助止确运用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1 .通过实例、交流等活动,感悟分子热运动的知识。2 .借助实例,用语言解释内能的意

18、义,知道内能的相关的因素。3 .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理解比热容及其有关计算。4 .借助具体情境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对内容标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的目标。目标撰写原则:与内容标准分析相对应。内能知识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分子热运动理解借助实例感悟通过实例、交流等活动,感悟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内能理解借助实例用语言解释.借助实例,用谛言解释内能的意义,知道内能的相关的因素。比热容运用老师帮助止确运用借助具体情境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1关于目标1和2,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以及分子热运动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分子热运动的实例。

19、人有合作与交流意识,同时应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进行口头和计分评价。2 .关于目标3、4,要求学生说出内能的意义,重点评价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 .自学评价:自学过程中,快速、认真、勾画出重难点。4 .小组合作从小组长的组织、每生在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发言的有效性、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进行评价。6 .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像知识与技能一样直接进行评价,只能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指标来间接地推断和度量,因此必须对学生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1 .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分子热运动的实例。每生都能有用能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人人有合作与交流意识,同时应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 .内能的意义3 .对学生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