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实验报告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53472500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实验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运输包装实验报告(二)包装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 科技大学 110611 一、 实验目的通过缓冲材料动态冲击实验掌握材料动态冲击的 实验过程与方法,学习实验设备的构成、实验的 操作方法;掌握 Gm s 曲线的绘制及动态缓冲曲 线的使用。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 包装冲击试验机 DY-22. 电子分析天平 PB203-N3. 实验纪录仪器与装置4. 发泡缓冲材料 EPE三、试验样品试验样品的数量: 5 厚度(压缩之前)的测量:A1 组:48.62 mm A2 组:49.96mm A3 组:48.44mmA4 组:48.26mm A5 组:47.81mm A6 组:52.55mmA7 组: 49.8m

2、m以 A4 组详述:测量标准的已知参量:d 0=8.32mm d1=23.1mm d2=24.64mm四角的厚度分别为:d1=9.33mm d2=7.87mm d3=9.70mm d4=8.47mmd 均 =( 9.33+7.87+9.70+8.47 ) /4=8.84mm 压缩前试样的厚度为:T=23.1+24.64+8.84-8.32=48.26mm压缩之后测量标准的已知参量:d 0=8.32mm d1=29.12mm d2=24.0mm四、试验方法1. 实验室的温湿度条件实验室的温度: 21 摄氏度实验室的湿度: 35%2. 实验样品的预处理 将实验材料放置在试验温湿度条件下 24 小时

3、以上3. 实验步骤(1)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式烟机的底座上,并使其中心与重锤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适当 的固定试验样品,固定时应不使实验样品 产生变形。(2) 使 试验机的重锤从 预定的跌落高度(760mm冲击实验样品,连续冲击五次, 每次冲击脉冲的间隔不小于一分钟。记录 每次冲击加速度 - 时间历程。实验过程中, 若未达到 5 次冲击时就已确认实验样品发 生损坏或丧失缓冲能力时则中断实验。4. 冲击试验结束 3 分钟后,按原来方法测量试验 样品的厚度作为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后的厚度 Td 实验步骤(1)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式烟机的底座上,并使 其中心与重锤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适当 的固定试验样品,固定

4、时应不使实验样品 产生变形。( 2 ) 使 试 验 机 的 重 锤 从 预 定 的 跌 落 高 度(760mm冲击实验样品,连续冲击五次,每次冲击脉冲的间隔不小于一分钟。记录 每次冲击加速度 - 时间历程。实验过程中, 若未达到 5 次冲击时就已确认实验样品发 生损坏或丧失缓冲能力时则中断实验。(3)冲击试验结束 3 分钟后,按原来方法测量 试验样品的厚度作为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后 的厚度 Td(4)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实验后数据表格静应力计算公式: st W / A 104动力压缩残余应变:(T-Td) /T X 100%厚度(压缩之后)的测量以及残余应变:A1 组: 46.39mm 4.5

5、9% A2 组: 49.38mm 1.16%A3 组:46.96mm 3.06% A4组:47.13mm 2.34%A5 组:47.47mm 0.71% A6 组:47.6mm 9.42%A7 组: 48.08mm 3.45%以A4组详述压缩后厚度的测量:di=3.13mm d=1.9mm c3=1.48mm d=2.80mm d 均=(3.13+1.9+1.48+2.8)/4=2.33mm压缩后试样的厚度为:Tc=29.12+24+2.33-8.32=47.13mm那么,动力压缩残余应变:(48.26-47.13 ) /48.26=2.34%材料:EPE缓冲材料 实验环境:温度:21 CP

6、=0.023g/cm3 材料厚度: 湿度:35%RH跌落高度:48.26mm760cm组别G1G2G3G4G5G均后四个的 平均数重锤的质量(kg)bSt静应力(Pa)正偏差负偏差第一组60.3966.4165.8866.1265.3665.94252.682626.40.46750.5825第二组61.9998.3883.167.7176.8981.523.683606.416.8613.81第三组67.573.9774.9267.6686.2575.74.684586.410.558.04第四组49.5986.3668.983.1874.6778.27755.685566.48.08259

7、.3775第五组73.7109.8683.6678.6179.1287.81256.686546.422.04759.2025第六组31.6993.1595.36100.8295.5796.2257.687526.44.5953.075第七组30.8184.8992.0394.2490.4990.41258.688506.43.82755.52252、试验样品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变,G越小,就要靠变形量的的增加来吸收相应的 能量六、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1.实验样品为缓冲材料,用尺子直接测量其厚度 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测量不准确。因 此,在测量时,在试样表面放置一块平整的刚性 平

8、板,使试验样品受到0.20 0.02KPa的压缩载荷 压缩30s后在载荷状态下用高度尺测量四角的厚 度,再取其平均值,较为合理,在实际测量时已2.在测定最大加速度一静应力曲线时, 重物下落后未及时拖住,导致缓冲材料受到多次的冲击,以 及五次的冲击过程不是连续的, 其中第三次的数 据是缓冲材料第四次冲击的数据。 这些情况都导 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准确。3. 由于缓冲材料的特性, 在冲击之后会发生形变恢 复,所以,在冲击后三分钟要迅速测量冲击后厚 度,间隔时间过长会导致数据不正确。4. 由于操作的失误,第一次的数据采集时没有,粘 贴上,是前一组错误的实验数据。因数据处理未 涉及,对结果影响不大。实验体会 本次试验我让我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对 EPE 这种 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材料有了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在试验 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是要以理论为 基础的,所以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这样才能得到 较为准确的数据。本次的实验体现了 EPE受压后变形量 小,卸载后恢复形变的能力高的特点,但是只为我们在 区别使用其他高分子材料与 EPE时提供了依据,我觉得要想充分的了解EPE的性能特征,还应该设计纵横两向的对比实验,探究一下哪一个方向上在动态压缩时的性 能更好,以便很好的使用 EP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