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知识点6—大气环流和气压带与风带(2)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5347246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8.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五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知识点6—大气环流和气压带与风带(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五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知识点6—大气环流和气压带与风带(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五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知识点6—大气环流和气压带与风带(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五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知识点6—大气环流和气压带与风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知识点6—大气环流和气压带与风带(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地理知识点详解(自然地理)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基础知识点6大气环流和气压带与风带(2)6.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移动规律:夏至日-冬至日:随太阳直射点由最北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到最南位置。冬至日-夏至日:随太阳直射点由最南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到最北位置。所处位置: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位置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反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赤道o南极圈春分日秋分日北纬_/北极圈4冬全9北回归线黑南制()一夏至日北半球夏球气记带风带整体向北移动前半带带日北热压。至,副气S冬后球高位前半带带日北热压。至,副气置冬全带体动夏后球高位*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风向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太阳直射点位置风向 高气压带低气压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7.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干冷冷湿极地东风副极地低压带极地气候盛行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东北信风热带沙漠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干热暖湿东南信风兰士热带雨林气候建替A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_、会盛行西风副极地低气压带丁 *极地东风交替地中海气候极地高气压带90极地高气压带90地区气压带、风带及气流气候特点及类型气压带、风带气流气候特点气候类型赤道附近赤道低压带上升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10 到 23.5之间湿季;赤道低压带上升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信风带东北风(北半球)、东南风(南半球);气流

3、来自较高纬度高温少雨23.5 至 30之间信风带或副热带高压带下沉(副高控制区);气流来自较高纬度(信风带控制区)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副高下沉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西南风(N)、或西北风(S);气流来自较低纬度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西风带西南风(N)或西北风(S)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极附近极地高压带下沉终年寒冷干燥冰原气候【总结】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总结(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热带沙漠气候一一副热带高压带极地气候一一极地高压带(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一一信风带温带海洋性

4、气候西风带(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一一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下图所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或气压中心)分布图7月份

5、,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欧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下图所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或气压中心)分布图9.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内容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

6、候分布地区中国南方、日本群岛南部、朝鲜半岛南部我国北方,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西双版纳、海南岛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及源地冬季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东北风;亚欧大陆内部(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夏季东南风;副热带高压带(夏威夷高压)西南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在北半球夏季越过赤道向右偏强弱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气温7月炎热炎热高温1月温和;0C以上寒冷;oc以下暖热;1518C以上降水夏季多;集中在59月多;集中在78月多;集中在69月冬季较少较少少全年10001500mm500600mm150

7、02000mm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三熟利弊雨热同期;旱涝、寒潮等灾害雨热同期;旱涝灾害亚洲夏季风亚洲冬季风【注意】东亚与南亚冬、夏季风强弱的差异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原因是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东亚季风区冬季时由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远大于夏季由北太平洋高压和亚洲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原因是冬季南亚季风区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一亚洲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等高大地形的阻挡作用,再加上大陆面积狭小,又处于低纬,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己不十分显著,所以冬季风到此已为强弩之末。而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它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气流又来自广大的热带详面(包括南半球的),高温潮湿很不稳定,因而形成强盛的夏季风。1008 -高北美高,北迎他海平面气压(百帕)1I I I I I I I I I103610281024 10201016100810041000 996盛行风向1月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海平面气压(百帕)1I I I I I I I I 盛行风向1026 1024102010121008 10009967月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