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4页)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53373808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猴子下山 教学反思(一)优点: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识字,这样一篇课文,孩子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读下来吗?如果我这节课只完成识字、读通课文这个目标行吗?左思右想,又加上初步感受小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做什么事都要专一的道理。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

2、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不足之处: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生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二)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一、教学反思:1.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

3、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2.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词语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依据教学参考提示,选择读做结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先引导学生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掰、扛、扔等,再让学生分类别,提手旁的字是表示与手和动作有关的字,结合图片让学生做动作、读一读、演一演,在表演中正确理解词义,然后让学生看着图片选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3.采用多种形式

4、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二、成功之处:1.在课堂教学中,我将读故事的任务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朗读,然后告诉我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小朋友很快帮我完成了路线图“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思路是清晰的,孩子们对这些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是理解的

5、,这些事情的发展顺序, 明白不能颠倒顺序。这些事正是说明小猴子见一物,爱一物,喜新厌旧,做事不专一的证据。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我灵机一动,给孩子们做了个小小的心理测试。2.文章用词也是呈现结构统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我主要学生采取动作演绎的方式和用图理解的方式进行,而后,请学生将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果然,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参与到了课堂。虽然学生的动作还是有点拘谨。本人认为,让孩子通过动作演绎的形式,能很快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面广,同时,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三、不足之处: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本次上课的过程中,我基本上都是按照先发音,再词义,最后书写,或者先发音,

6、再书写,最后讲词义这样的顺序来教学每一个生字新词的。四、改进措施:可以把书写放在所有生字新词的发音和词义教完了以后让学生书写。我学到了新的知识,让我对怎样合理安排读、词义、写教学的顺序有了新的认识,因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觉得比较迷茫的地方。(三)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共有五幅画,讲的是只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三心二意,将事无成的道理。一、教学效果1.理解重点词语。小猴子下山一课的重点词语有很多,我主要抓了六个动词和“又()又()”形式的词语。 动词方面,除了能够正确认读出

7、“扛、捧、抱、掰、扔、摘”这六个词语外,还要能够理解。一方面通过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六个动词所表示的含义;另一方面通过练习题动词与图片配对地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六个动词的理解。 2.运用重点词语。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运用。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和事例,让学生学会准确地运用六个动词。如:妈妈抱小宝宝;小弟弟摘花;小姐姐掰手指做数学题;农民伯伯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场景,因此将这些作为素材,能够更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 3.结合重点词语,复述课文。语文学习中一个重点就是具有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我从训练学生复述课文开始

8、。在本节课中,在学生掌握了重点词语之后,根据小猴子下山后去的地点、看到的东西,进行详细的复述课文。二、成功之处1.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2.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根据图片和关键词语师生合作讲故事主要情节;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 )又( )”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理解积累动词的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

9、,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三、不足之处1.词语方面,部分学生基本都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运用,但是在看图说句子方面还需加强。2.在课文的复述方面,一些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复习的词语运用进去。3.本节课如果在词语的运用方面再加强一些练习,不要进行课文的复述可能会更好。四、改进措施1.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一些道具供学生课堂上创设情景表演。在创设的情景中,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形象生动地表演,大家一下子就准确地理解了课文中几个重点动词的意思,而且学生定会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原本的教学难点也就轻松解决了。2.设计一个表格,本课的关键问题体现在表格当中,让孩子自己归纳、概括填写表格。课文内容一览无余。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