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53293508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4.4.15)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基本条文一、基本条文:(一) 居住建筑基本条文1 、方案和扩初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3.0.9 )2 、场地设计应保留与利用场地内有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4.1.2)用价值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3 、居住用地人均控制指标应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要求。(4.1.5 )4 、建筑布局应紧凑,且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4.1.5 )5 、住区规划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住区风环境应有利于过渡季、夏季

2、的自然通风。(4.1.10 )6 、住区绿化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住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2) 绿化物种应选择适宜深圳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3) 绿化设计应乔、灌、草结合,选用绿量大的植物,构成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每100m鳏地上乔木量不应少于3 株。(4)木本植物种类满足:住区规模5万疔时不少于45 种,住区规模 510万疔时不少于 55种,住区7 、 住区内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45%。 (4.1.12)8 、地下空间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4.1.14)9 、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应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其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应超过500m。 (4.1.17

3、)10 、人行道系统应综合考虑遮荫、休憩、排水、防滑、无障碍等措施(4.1.18)11 、住区应配套自行车停车场(库),停车位不应小于3 辆/10 户。住户停车距离不大于100m。 (4.1.19)12 、 建筑造型应简约,无大量纯装饰性构件。(4.2.1)13 、每套住宅应设阳台。(4.2.4)14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应设置外窗,每套住宅至少有1 个卫生间设有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的规定。(4.2.6)15 、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30dB;

4、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4.2.7)16 、 居住建筑应结合建筑形体,设计外遮阳。(4.2.9)17 、给排水方案设计、扩初设计阶段应编制水量平衡表,并合理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4.4.2)18 、用水计量仪表应分户、分类设置。(4.4.6)19 、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4.4.8)20 、 居住建筑应设计雨水利用设施。(4.4.13)21 、建筑面积超过2万m的高层住宅与建筑面积超过4万m 的住区,应按照规划配套建设中水利用设施。中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2222景观用水优先采用雨水、再生水,严禁采用

5、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作为景观用水。(4.4.22)23 、绿化灌溉应采用滴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灌溉方式。 (4.4.23)24 、居住建筑用电应分类分户计量。(4.6.3)25 、电梯应选用高效节能及高效控制方式的产品。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选用节能型产品,采用节电措施。(4.6.6)26 、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4.3.9 )(二)、公共建筑基本条文1 、方案和扩初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3.0.9 )2 、场地设计应充分保留与利用场地内有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5.1.3 )3 、公共建筑应进行风环境设计。(

6、 5.1.10)4 、绿化物种应选择适宜深圳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绿化设计应乔、灌、草结合;可上人屋面的绿化面积占屋面面积比例应大于50%;每100m不透水地面上应不少于1株乔木,人行道上应栽种乔木。(5.1.11 )5 、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应超过500m ;设计完善的步行道系统,并应综合考虑遮荫、休憩、排水、防滑、无障碍等要求。(5.1.14 )6 、 公共建筑应配套设置机动车停车库与自行车停车场。( 5.1.15 )7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不应设计大量装饰性构件。( 5.2.1 )8 、建筑总平面设计和构造设计应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1) 建筑的平面布置应结合房间

7、门窗洞口位置、开窗方式组织好气流通道;( 2)楼梯间、走廊等公共空间应设通风口。(5.2.8 )9 、 公共建筑应结合建筑形体,设计夏季外遮阳。(5.2.9 )10 、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应设无障碍设施。(5.2.14 )11 、给排水方案设计、扩初设计阶段应编制水量平衡表,并合理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5.4.2 )12 、用水计量仪表应按使用用途和水量平衡测试标准要求分类设置。(5.4.6 )1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5.4.8)14 、 公共建筑应设计雨水利用设施。(5.4.12 )15 、建筑面积超过2万m2的旅馆、饭店或建筑面积超过4万m2的公共建筑,

8、应当按照规划配套建设中水利用设施。(5.4.14 )16 、绿化灌溉应采用微灌、渗灌、滴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5.4.22 )17 、全空气空调系统应有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5.5.11 )18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5.5.12 )19 、人工排热装置应设计在较高的位置排热且避开公共人流。(5.5.16 )20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电梯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5.6.3 )21 、室内外照明应采用绿色高效光源、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一

9、般不应高于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5.6.6 )22 、电梯应选用高效节能及高效控制方式的产品。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选用节能型产品,采用节电措施。(5.6.10 )23 、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5.310 )二、审查要点:(一) 居住建筑审查要点1 、方案和扩初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2 、设计文件应对场地中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元素的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进行分析,并作合理保留与利用。3 、应列表计算居住用地人均控制指标。并满足以下要求:(1)小区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为高层不高于15ml中高层不高于20ml多层不高于25

10、ml低层不高于37m;(2)组团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为高层不高于11ml中高层不高于16ml多层不高于20ml低层不高于30m。4 、 应有日照模拟分析,并保证受遮挡的住宅获得日照要求的居住空间,其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应低于3 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 小时的标准;旧区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 1 小时的标准。有效日照时间带为8:0016:00 ,计算起点为底层窗台面(距室内地坪 0.9m 高的外墙位置)。5 、应有自然通风模拟计算,并优化分析得出明确结论。6 、设计文件中应列表计算绿地率、乔木量和木本植物种类,并有乡土植物的选择说明。7 、设计

11、文件中应计算住区内各类透水地面的面积与室外场地面积的比值。2222222222 、电梯应选用高效节能及高效控制方式的产品。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选用节能型产品,采用节电措施。(5.6.10 )23 、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5.310 )二、审查要点:(一) 居住建筑审查要点1 、方案和扩初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2 、设计文件应对场地中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元素的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进行分析,并作合理保留与利用。3 、应列表计算居住用地人均控制指标。并满足以下要求:(1)小区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为高层不高于15ml中高层不高于20ml多层不高于25ml低

12、层不高于37m;(2)组团人均用地控制指标为高层不高于11ml中高层不高于16ml多层不高于20ml低层不高于30m。4 、 应有日照模拟分析,并保证受遮挡的住宅获得日照要求的居住空间,其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应低于3 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 小时的标准;旧区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 1 小时的标准。有效日照时间带为8:0016:00 ,计算起点为底层窗台面(距室内地坪 0.9m 高的外墙位置)。5 、应有自然通风模拟计算,并优化分析得出明确结论。6 、设计文件中应列表计算绿地率、乔木量和木本植物种类,并有乡土植物的选择说明。7 、设计文件中

13、应计算住区内各类透水地面的面积与室外场地面积的比值。222222228 、地下空间应设置采光通风井等设施。9 、设计文件中应有步行系统的图示与分析。10 、 设计文件中应有步行系统的图示与分析。人行道系统的无障碍设计应使残障人士能顺利出行及到达住区内的主要功能场所。人行道系统有遮荫的设计与分析。11 、 图纸中有自行车位的表达,指标表中应有自行车位的数12 、 若项目存在大量纯装饰构件,则设计说明中应对纯装饰构件进行分析,并满足以下条件:( 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的相应工程造价不应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 2)、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

14、屋顶等处设立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的相应工程造价不应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 3)、不符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不应超过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13 、 每套住宅应设阳台。14 、 设计文件中应有户型采光的分析说明。15 、 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各部位构造做法以及对应的隔声量。分户墙、楼板及外窗构造做法与隔声量参照表1表3:表 1 分户墙构造做法与隔声量表 2 楼板隔声构造做法与隔声量表 3 外窗类型与隔声量( 2)如果分户墙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其他轻质填充墙,必须有专门的隔声设计说明。( 3)一般情况下,单层外窗都达不到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 dB 的要求。中

15、空窗类型多样,须选择符合隔声要求的外窗。( 4)应选择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达标的户门,本条不单独列出。16 、 设计文件中应有遮阳设计分析。设计说明中应对是否设置外遮阳及选择的外遮阳方式进行阐述。17设计文件中应包含水系统规划方案。给排水方案设计、扩初设计阶段应编制水量平衡表。18 、用水计量仪表应分户、分类设置。住区公共部分用水应设置计量仪表。19 、设计文件中应有节水器具和设备的选择说明。20 、设计文件中应包括雨水利用设施的图纸及说明。21 、对于面积符合要求的项目,其设计文件中应有中水利用设施的图纸及说明。22 、项目若设计了景观水体,则设计文件中应包括景观用水水源的说明和相关图纸。23

16、、设计文件中应有各类节水灌溉的设计说明。24 、应有分类计量分户说明。住区公共部分用电应有分类计25 、应有节能电梯选择的节能方式说明。应有水泵、风机等节能设备的选择说明。26 、设计说明中应注明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二) 公共建筑审查要点1 、方案和扩初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2 、设计文件应对场地中的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元素的环保价值和资源再利用价值进行分析,并作合理保留与利用。3 、应有自然通风模拟计算,并优化分析得出明确结论。4 、设计文件中应有乡土植物列表。设计文件中应统计大于100m酌不透水地面与该区域内的乔木数量。设计文件中统计可上人屋

17、面面积和绿化 屋面面积,并有屋面绿化设计图纸和做法说明。5 、 设计文件中应有步行系统的图示与分析。人行道系统的无障碍设计应使残障人士能顺利出行及到达场地内的主要功能场所。人行道系统有遮荫的设计与分析。6 、 图纸中有自行车位的表达,指标表中应有自行车位的数7 、 若项目存在大量纯装饰构件,则设计说明中应对纯装饰构件进行分析,并满足以下条件:( 1) 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的相应工程造价不应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 2) 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的相应工程造价不应超过工程总造价( 3) 不符合本地气候条件的

18、、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不应超过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8 、应有自然通风模拟计算,并优化分析得出明确结论。9 、设计文件中应有遮阳设计分析。设计说明中应对是否设置外遮阳、外遮阳方式进行阐述。10 、设计文件中应有无障碍设计的专项说明。11 、设计文件中应包含水系统规划方案。给排水方案设计、扩初设计阶段应编制水量平衡表。12 、用水计量仪表应按使用用途和水量平衡测试标准要求13 、设计文件中应有节水器具和设备的选择说明。14 、设计文件中应包括雨水利用设施的图纸及说明。15 、对于面积符合要求的项目,设计文件中应有中水利用设施的图纸及说明。16 、设计文件中应有各类节水灌溉的设计说明。17 、对于采用了全空气系统的项目,设计文件中应有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说明。18 、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部分负荷时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措19 、设计文件中应有排热装置的位置论证说明。20 、新建项目设计文件中应包含用电分类计量的图纸及说22 、 应有节能电梯选择的节能方式说明。应有水泵、风机等节能设备的选择说明。23 、 设计说明中应注明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21、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