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经纬度与时间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53244851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复习经纬度与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复习经纬度与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复习经纬度与时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经纬度与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经纬度与时间(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复习一 经纬度一、 地球 1、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多21km;2、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3、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北端指向北极星4、两极:地轴与地表的两个交点。二、 纬线与纬度1、纬线:垂直于地轴平行于赤道的圆圈,纬线东西延伸,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 2、纬度 1)、为区分纬线而标注的度数,含义:地表某点与赤道的角距离 2)、纬度的划分:赤道为0度(南北半球分界线),分别向南、向北度量90度,形成北纬090度,南纬090度。3、重要纬线:1)回归线(热带阳光直射区与温带分界线);2)极圈(寒带极昼极夜区与温带分界线)3)、高中低纬度划分

2、:60度和30度 三、经线与经度1、经线:1)概念:在地表连接南北两级的半圆曲线;2)特点:长度相等,南北延伸;2、经度:1)、为区别经线而标注的度数,含义:某条经线与指定经线(本初子午线)的角距离2)、经度的划分:a本初子午线为0度(穿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b从本初子午线分别向东、向西度量180度,形成东经和西经c东经数据向东增大,西经数据向西增大3)、东西半球划分:东半球:20oW160oE(向东);西半球:20ow160o E(向西)四、时间及计算(一)、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地方产生不同的时间1、计算规则: 1)15o1小时,1o4分钟 2) 东早西晚:以经度为准判断东和西绝

3、对方向:a东经时间早于西经时间;b同为东经:度数大在东方。同为西经:度数大在西方 3)计算:a精度差:同减异加;b时间:东加西减 4)计算流程: A 已知经度经度差时间差未知时刻 B 已知时间时间差经度差未知经度 (二)、时区与区时1、全球划分24个时区:一个零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只有半个时区,合为一个时区2、已知经度算时区:经度15=时区号(有余数就四舍五入)3、计算流程同上(三)、日期1、日期分界线:0点时刻和180度经线2、0(24)点时刻以前是旧日期,0点之后是新日期3、注意180度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区别4、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东时区加一天,进入西时区减一

4、天2、计算日期范围关键是计算180度线的时间 练习:1、在下面 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中的P点同时满足: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在我国境内等四个条件? A B C D2、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12点,135o E的地方时是( ),另一地点的地方时是8点56分,其经度是( )3、当西12区是1981年12月31日10时05分,东12区是 ,东经120度标准时刻是1982年3月1日15分,西经120度的标准时间是 。4、北京是1982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东京的区时是 ,而伦敦是 5、南极长城站(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的区时为1984年12月31日20点,北京时间是

5、年 月 日 时 分6、北京时间是10月一日10 时,华盛顿(西5区)为何时? 7、当伦敦地方时是12点,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A悉尼(东经150度)B上海(东经120度)C 洛杉矶(西经120度)D 阿克拉(0度) 专题复习二、地图知识一、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一)、比例尺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现形式:1)、数字式:1/1000、千分之一;2)、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3)、直线式: 3、大小:以比值的大小,如:1/2000大于1/20000;特点: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反映的范围越小判断:在地图经纬线跨度大小相同情况下,相邻两条线距离越大,

6、比例尺就大,(经纬线越稀疏)比例尺越大,反之则大4、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5、在绘图工作中确定比例尺:图纸的长宽实际长宽(选择较小的比例尺)(二)、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方向的确定 2)、有方向标:以方向标定方向 3)、经纬网图:以纬线定东西方向、以经线定南北方向2、相对方向的判断:1)用数据判断;2)用方位判断(三)、图例与注记1、图例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2、注记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二、 地形图* 海拔高度:地表某点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表某点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一)、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上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同 2)、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 3)、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4)、等高线的不同形态和数据递变状况,表示不同地形2、判断: 山脊和山谷的判断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