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 (2)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53225103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面积和面积单位 (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 (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 (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面积和面积单位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和面积单位 (2)(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靖边一小 刘红霞“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天听了刘森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真是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刘老师的这节课同学们上得轻松,老师也听得轻松,感觉非常流畅自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引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即是表面的面积;然后又从物体过度到图形,从而引出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后总结出面积的概念,这一环节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对“面积”这个抽像的概念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其次从理

2、解“面积”概念,到用不同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单位”要统一,到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环环紧扣,顺其自然的。尤其在理解“面积概念”时,从初步感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到“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再概括出面积的完整概念,由具体到抽象,由实例到概念,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认知冲突,理解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面积与面积单位这节课中,刘老师非常善于创设学生

3、认知的冲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学习的需要。 教师让学生摸身边学具的一些面,感觉到面的存在,并且有大小的。这些面的大小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行不行呢?肯定不可以!学生通过认知冲突过程,理解了面积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面积单位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个过程来学习数学。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时候,刘老师问:“在对什么进行测量时会用平方厘米?”“对什么进行测量时会用平方分米?”“对什么进行测量时以用平方米”等等这些问题,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冲突中探索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

4、心。 三、放手操作,注重表象 这节课中,杨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表象的形成,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形成表象。在感知面积这部分,刘老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表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小之分,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一层含义。在面积单位的产生这部分,让学生同桌合作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想办法证明两张纸片谁的面积大,让学生在操作中意识到需要用一样东西去测量,并且用于测量的物体越大,所用的数量就越小。以及在认识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的过程中,刘老师都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用手比一比,想象一下,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的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等,放手

5、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的表象。 总之,刘老师在这节课中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习,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靖边一小 刘靖霞又一次走进数学课堂,聆听了本校刘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的学习。他利用学生手头的小学具,依然让学生学得那么投入而有兴致。只是我们听课老师看不到他的课件里还藏着什么觉得遗憾罢了。纵观整堂课,刘老师不停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发现问题,并从中形成概念。第一环节通过摸与看,懂得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得出物体表

6、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然后通过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得出什么叫面积,板书整理出定义。第二环节仍然小组合作,想办法比较三张彩纸的面积大小。在第一次交流后引导学生第二次借助学具来进一步比较大小,并对方法有取有舍,怎样比较才是最确切的。第三环节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时,有扶到放,不仅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具体的大概大小,还能正确定义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平方米。最后及时回顾与小结。生动地设计总能吸引学生来兴趣昂然地投入学习探究,不用担心学生无事可做,不用担心学生利用探究时间讲空话聊天。

7、他们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就是知识的主人,讲数学联系生活,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有形的东西。这都是教师理念的与时俱进带来的课堂氛围的良好转变,是值得肯定的。另外以一个数学门外汉的角度看这堂课,亦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1如何更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减少旧知识的负迁移?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很容易把面积与周长相混淆,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相混淆。而且从课堂上已经不难发现,学生认为周长与面积存在一定的关系,周长长的面积就大。在交流时,也有学生老把面积说成周长。所以,我觉得在认识面积后再让学生摸一摸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加以区分概念。 2面积单位是个新概念,建立时是否可更深刻些?作业时,学生把单位都填写成1

8、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只要当时教师在板书后再把面积单位强调一下,就不会出现这错误。另外找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只能说是“约1平方厘米”,毕竟都不是标准的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由线条的认识到平面的认识,在成人眼里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而已可以说是质的跨越。要让每位孩子都有清楚的认识,是否还有更多值得推敲的成分。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靖边一小 邱瑛教研活动日又观听了一节数学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再一次领略了教师的风采,教学的独到之处,本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主要体会如下:1、根据本堂课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教师采用了“创境设疑,诱思探究”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学生认知特点

9、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在教学平方厘米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活动,设计猜想、验证环节,在学生的脑海中充分建立了1平方厘米的表象。有效地提高了知识摄取的效果。2、 在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时,“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让学生拿出学具袋里最小的图形并告诉他们这就是1平方厘米,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拿出1平方分米让学生动

10、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让学生估测一下数学书大约是几平方分米。这里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老师和学生共同测量得出结果。 “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一张1平方米的纸,猜一猜能站几个同学?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同时,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3、纵观整节课,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的活动中进行有效引导,逐步形成对数学知

11、识的学习策略。我觉得 练习题应准备的再充分些,要有基本练习、辨析练习、拓展练习等。教师的课堂语言再严谨些、精炼点会更完美。总之,本节课学生和老师都达到了乐学、乐教的效果,大家共同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不失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靖边一小 赵春艳谈谈我听下来的感受吧:1、能较好把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比赛的环节,让学生在紧张的比赛气氛中收起没进课室的心,也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

12、节设计松紧有度。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老师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4、可能是教材的不同,完成的任务的多少不同,所以这节课需要一定的取舍:因为苏教版给了学生一节课去学习面积的含义,所以从面积的面的理解与体验上,应该比较深刻。而面积单位的学习放在第二课时,对面积单位的体验与感悟比较深刻。而人教版把这两个内容浓缩在一起,势必要把这两个内容进

13、行详略与取舍。5、数学思想的渗透。这节课下来,老师通过这个课例,做到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值得学习。让我深深感觉到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靖边一小 贾金梅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是北师大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个学习内容是学生在空间形式上经历 “从线到面”的飞跃、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听完刘森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课后,我觉得刘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能力的培养。如教学时,老师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物体(桌面、黑板面

14、、课本面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直观感知、操作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的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涂一涂等数学活动中感知面积的含义。使学生充分感知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之后,刘老师拿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纸让学生很快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小组讨论得出,蓝纸的面积最小,是用眼看出的,是观察到的;红纸面积比比黄纸大(等宽不等长),是用重叠法比出来;蓝纸和黄纸(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用观察法和重叠法都比较不出来,引导学生拿学具来比较。学生拿出教师准备的小圆片、小梯形、小桃心、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动手摆,通过动手摆,发现用正方形摆最合适,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

15、学生经历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有效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听课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刘老师有很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如:有一个利用信封作为学习资源进行教学的片段,我认为使用的非常巧妙,记得是在学生认识了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后,老师提示学生-你能在信封中找到1平方厘米吗?学生很快发现:信封的邮政编码格子大约是1平方厘米。老师又让学生再估一估信封上的邮票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用1平方厘米来摆一摆进行验证。同样在认识1平方分米后,老师又让学生估一估信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然后用

16、1平方分米来摆一摆进行验证。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地说明了刘老师有很强的课程资源意识,他能巧妙地利用一个小小的信封而大做文章,而且将信封这个资源进行有效进行运用。这种充分的运用不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学习刘老师的这种备课精神,尽量的把教学细节精细化,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效益。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靖边一小 郭小英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基础。为突破难点,刘老师

17、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现了“面积”概念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刘老师让学生在合作、操作中理解和建立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在面积意义教学中,刘老师让学生通过上讲台指一指黑板和电视机屏幕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小之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了面积概念的第一层含义。在教学第二层含义时,刘老师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呢?然后在黑板上画了正方形、长方形和角。学生眼前一亮,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封闭”这个词,从而得到了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时,刘老师分别制作了1平方厘米、1

18、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些面积单位的差别,在找平面是1平方分米大小的物体时,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开关、贴花、插座、壶底、粉笔盒底面这节课给我的另一个感受就是学生是一节课的主体,课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不断生成的,而不是教师预设好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出现偏差,我们不应再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往下走,而应及时调节,一方面要解决学生的问题,最后还要归结到教学内容上来,完成教学任务,我很佩服辛老师这一点。我想这要求我们备课时考虑更加全面,对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很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靖边一小 韩烨“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

19、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始,教师让同桌学生击掌示意上课准备工作已完成,可以上课了。从击掌引出物体的表面,进行新课教学,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意义做铺垫。2.在充分操作、合作中,理解和建立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在面积意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表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小之分,在获得多种感

20、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一层含义。在教学第二层含义时,课件演示得出封闭图形的概念,教师安排了“任选两个平面图形,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的大小”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二层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前,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要求学生意识到为什么选用统一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教师出示学校平面图,让学生说说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在哪里?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让学生意识到需要用一样东西去测量。教师随后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学具,动手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合作探究,自己发现,感悟到用正方形摆的优势,再通过面积相同的平面图形都用正方形

21、摆,为什么得出的结果不一样,解决:是因为正方形的大小不同。通过多次感知和矛盾的冲突,让学生意识到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并且也只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3、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测量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正方形边长的大小,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表象,而后又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物,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突破难点,体现理念,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知识,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