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冬季的施工技术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3221761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冬季的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冬季的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冬季的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冬季的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冬季的施工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摘要 : 随着经济和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以沈阳裕景中心(一期A) 5# 、 11# 楼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筏板施工项目为例,阐述了在冬季开展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施工时,如何从原材料选择、温度控制及施工组织等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进行控制。关键词 :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l m 的大体量混凝土。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一般都是地下

2、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超过25 ),且在冬季时施工,由于大气温度较低,加大了大体积砼内外的温差,容易形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因此, 如何通过控制砼内外温差来预防砼裂缝的出现,成为在冬季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工程概况沈阳裕景中心项目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底板厚度分别为4.5m 和 3.5m ,局部最深处为8.6m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总浇筑量为22300m3 ,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间为 2010 年 12月 24日 2010 年 12 月 30日,当时气温为-10 -20 。因此,控制温度收缩裂缝和防止混凝土冻害是本工程筏板基础施

3、工的主要技术难点。3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求(1) 设计强度等级C40 ,抗渗等级P8 。(2)施工季节为2010 年 12月份,筏板厚4.5 m ,最大厚度8.6m 。大气温度在-15 左右,入模温度大于5摄氏度,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控制在25 以内。(3)要求从商品砼厂运至施工现场(拌和物坍落度为160mm180mm 之间),满足泵送要求。(4) 凝结时间:本筏板面积为65*65 m ,在满足砼初凝前覆盖已浇筑砼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初凝时间应大于8小时,终凝时间小于12小时。(5) 筏板要求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止贯穿性裂缝产生,同时尽量减少浅层裂缝的出现。4 本工程施工特点(1) 砼强度等级较

4、高,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高,升温大。(2) 冬期施工,大气温度较低(约 -15 左右 ),砼内外温差较大,易产生温差裂缝。5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升,常从选用中低热水泥,粗细骨料选择、掺加外加剂方面着手。( 1 )水泥选择按常规施工方法估算,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可达到6O 以上。为此,在材料选用上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每减少10 kg 水泥,降低温度1 )。本工程选用普通硅酸盐强度等级为42.5 水泥。( 2 )骨料选择选用大粒径骨料可减少用水量,这样会相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沁水现象,同时也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本工程筏板混凝土粗骨料选

5、用525mm 的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含泥量不大于1.0% ,泥块含量不大于0.5%。砂选用水洗中砂,含泥量按重量计w2.5% ,泥块含 泥量按重量计w 1.0%,细度模数不应小于2.6。( 3 )配合比及外加剂要求本工程在混凝土级配中采用双掺技术,即在混凝土内掺加一定量的I级磨细粉煤灰和减水剂, 粉煤灰可代替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也可代替部分砂子而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掺入高效泵送减水剂,混凝土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减少了拌和水及相应的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同时,掺入单丝聚丙烯纤维防止开裂,掺量为1kg/m 3;根据砼浇筑前气温预报情况,拟

6、在第1次硅内掺F10防冻剂、第2次碎内掺F20防冻剂;北极熊 CSA抗裂防水剂按要求,控制 限制膨胀率R 2.5X10-4、限制干缩率w 1.5X10-4。6砼现场组织及浇筑( 1 )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平面分条,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顶”的方式,将平面分作南北两个区域、一台汽车泵负责一个区域布料、整体从西到东进行砼浇筑,斜面分层厚度 50cm 、混凝土自然流淌,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出现裂缝;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2 )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的振

7、捣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减小凝土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在振捣过程巾,要保证振捣密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严防漏振及过振。一般情况下, 震动器在每一插点的振动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上表面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及不再现气泡、不再明显沉落为度;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 mm 左右为宜;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 50 m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棒要垂直插入,快插慢拔。( 3 )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根据浇筑方向,泌水分别向基坑东北角、东南角赶浆。用 4台小型吸水高压泵、4台自吸泵将混凝土泌

8、水吸出,排至基坑上西南角围堰以内。以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及抗裂性能,减少表而裂缝。( 4 ) 表面处理按标高控制线,用长刮尺刮平,在混凝土浇筑23h后,用平板振捣器反复数遍振捣压实,用木抹子搓平,等混凝土收水后,终凝前再第二次用木楔反复抹平压实,以防出现收缩裂缝。7混凝土温度控制、监测与养护为了有效的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可以从控制混凝土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 1 )混凝土保温商砼供应方在后台建有大型暖室,暖室大门装备有热风幕,地面安装地热排管,用热水搅拌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出罐温度为810C,人模温度为

9、68 C。( 2)优化配合比、降低水化热在配合比设计中掺加混凝土膨胀剂,根据掺加膨胀剂混凝土补偿收缩原理,利用自身的补偿收缩减小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收缩的影响,以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同时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要求。( 3)混凝土的养护。温控及测温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 d,由于水化热的作用,混凝土处在升温阶段。在初凝阶段, 紧贴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此来封闭混凝上中多余的拌和水,实现混凝土的自养护。由于本工程地区气温较低,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0 以下,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伴热电缆(间距300 ) +2 层草垫子+ 彩条布”形成保温体系,同时覆盖厚度应根据混凝土测温结果随时调整,在保证

10、混凝土内外最大温差不超过25 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覆盖厚度,切实把握好保温与散热的矛盾关系。混凝土温度监测就是在混凝土中埋入测温仪器,测量混凝土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过程,检验不同时期的温度特性,以检查混凝土块体温度是否满足温控标准。埋设位置可分为底部、中部、顶部,即混凝土上表面、混凝土中心(1/2 厚度处)、距混凝土底面20 cm 厚度处的温度,根据筏板的深度可增加埋设数量。注:混凝土内外最大温差为23 c ,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因大气温度较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以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1 天升温最快,升温达到3040 ,在第5天达到峰值,峰值温度持续3天左右,然

11、后缓慢降温。8总结通过对达到龄期的试块进行强度检验,达到了设计要求。并组织设计、业主和监理对砼外观、 几何尺寸进行检查,均达到规范要求。实践证明,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施工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有效的。(1) 对混凝土内部测温,可直观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有利于调整混凝土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2) 施工中采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 + 伴热电缆 (间距 300 ) +2 层草垫子+ 彩条布”形成保温体系及控制入模温度措施,防止了过大温差的产生。(3) 施工采用掺和料,如粉煤灰、减水剂等,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同时在砼中掺入单丝聚丙烯纤维,这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及控制温度裂缝是有利的,成为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时控制裂缝产生的有利控制措施。建筑期刊网是一家大型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网站经过多年发展,日积月累,囊括了上万篇高质量的原创职称论文,为客户发表论文提供了一个无形的素材库,强大的论文搜索功能让您在浩瀚的论文海洋中搜索到您想要的论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