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旅游地质介绍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53221708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2.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汉东湖旅游地质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武汉东湖旅游地质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武汉东湖旅游地质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武汉东湖旅游地质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东湖旅游地质介绍(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汉东湖武汉东湖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旅游地质介绍东湖风景区v面积:面积:3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v深度:最大深度深度:最大深度4.66米;平均深度:米;平均深度:2.48米米v容积:容积:1.24亿立方米亿立方米v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城区的二环与三环之间,景区面积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城区的二环与三环之间,景区面积81.66平方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

2、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万人次,1999年被国年被国家授予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级旅游景区。旅游景区。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景区,听涛景区,落雁景区,吹笛景区,武汉植物园,湖北省阁,磨山景区,听涛景区,落雁景区,吹笛景区,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等。周边的著名大学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等。周边的著名大学有武汉大学、华中

3、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些学校风景优美。著名的寺庙有古卓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些学校风景优美。著名的寺庙有古卓刀泉寺。刀泉寺。 东湖地质概况v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北, 形若一斜放的等腰三角形, 面积在水位20.5米时为27.899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2.21米, 流域面积187平方公里。东湖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中型浅水湖泊。v湖之南, 两列东西向残丘(以喻家山最高,151.84米), 互相平行, 断续相连。这两列残丘皆为泥盆系石英砂岩所组成的向斜山, 它们之间为志留系页岩所组成的背斜谷地, 表现出构造与地形的倒置现象。南北向的老构造断裂使洪山与珞珈山,珞珈山与南望山,

4、南望山与喻家山各各错开, 而使山势略向南偏折。向斜山顶面横削构造, 是古剥夷面的残留, 发育着硅一铝残积层。在残丘山麓处,红色泥砾呈裙状分布, 背斜谷中广泛发育着棕黄色砂质粘土, 分别构成第一级阶地(T1)和第二级阶地(T2)东湖湖汊茶叶港、冷水布、喻家湖或插入于老构造断裂所错开的残丘间, 或伸入于一、二级阶地之间。东湖地质概况v湖之北, 是一宽广的冲积平原。长约15公里, 宽约34公里, 顺长江流向延展。平原地势自江边向湖倾斜, 海拔高程从25米逐渐下降至22米。弓形状自然堤扼锁于东湖北侧, 隔开平原。堤高23米, 北陡南缓。平原表层河漫滩相为砂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属河漫滩滞留相。v湖东、湖

5、西阶地广布。东湖正好镶嵌于阶地之中。第一级阶地海拔3035米, 比高1015米;第三级阶地海拔4045米, 比高2025米。由于组成阶地的棕黄色粉砂、砂质粘土易遭散流侵蚀,形成许多浅凹地,使阶地面呈现出波状起伏。东湖地质成因v参考文献:菜述明,官子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东湖湖泊地质(第四纪)研究有关东湖成因和古云梦泽问题的讨论,海洋与湖沼,Vol.10,No.4v有关东湖的成因, 以往研究者说法颇多, 有的认为“系由断破裂而成”;有的指出, 江汉平原一系列湖泊系从统一的古云梦泽分隔开来;有的提出,“南东湖是断裂湖, 而北东湖即为雍塞湖”。研究认为东湖是一个雍塞湖, 其理由如次:v1

6、、东湖北面有一断续相连, 长达10公里的自然堤存在(图1)。v2、自然堤南边, 湖盆底质为淤泥质粘土层, 厚4米覆盖于具铁锰结核的黄褐色粘土层之上(图7), 这说明自然堤以南的东湖, 并非原先长江河床的所在,东湖并非长江的残留部分, 而是先有“ 堤” , 后有湖。v3、东湖湖汉茶叶港, 冷水布, 喻家湖, 均有长条形洼地与之相连, 谷形依稀可见, 足见今日的湖汊,就是早先的小河。湖盆四周, 湖汉发育, 切割于阶地中, 这反映了成湖之前众多沟谷的存在。纵观地貌轮廓, 其时似以三小河为主体, 周围沟谷为支脉, 形成一脉状水流的格局人注长江。一旦长江泛滥, 形成自然堤, 堵截流水, 便在自然堤南洼地

7、储水成湖。由于侵蚀基准抬高了, 致使小河变为溺谷。东湖地质成因v4、东湖是一浅平盆地, 自北而南平均倾斜度tan为0.0053, 足见东湖并不是南为断层湖, 北为雍塞湖, 而应该是同一成因的。v5、长江流经湖北江段, 沿江两岸有不少湖泊, 靠江岸线与江平行, 且有小河汇注人湖,这些现象反映了沿江自然堤的存在。这又是一个有力的佐证。v东湖既是一个雍塞湖, 成湖时代当在自然堤和黄褐色粘土形成之后, 应是全新世初期形成的。v东湖形成之后, 经历长期变化而成为今天的面貌。总的趋势是湖盆逐渐缩小, 淤浅。据江夏县志记载, 清同治八年(公元1870年), 东湖与沙湖连通, 由郭郑湖、余家湖、白洋湖和沙湖四个子湖所组成, 如今余家湖已淤没, 白洋湖束窄成一小港, 各白洋河(即今之沙湖港),东沙湖也已隔开。据地形图量算结果, 从1916年到1953年, 东湖面积已缩小6平方公里, 足见东湖淤积之剧。如今的东湖。由于湖盆北面为砂质粘土岸易受冲刷, 南面迫临残丘, 多为石质岸, 因而北岸淤积比南岸快。现在, 由于人为控制了水位, 遂使傲积趋于和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