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5320076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摘要】 中高职衔接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高职衔接是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因此,研究当前中高职教育斜街的关键问题,探究有效的斜街对策有深化的现实意义。中高职衔接是开展职业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中高职衔接常见形式和现状进展分析,探究制约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关键问题 对策研究随着广东省广州市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目的定位确实定和“科教兴市、“产业晋级等战略决策的施行,广州的社会经济和产业构造都在发生急剧变化,相应的人才需求构造也发生了宏大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开展

2、联络亲密的广州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考验,实现中高职衔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高职衔接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高职衔接是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因此,研究当前中高职教育斜街的关键问题,探究有效的斜街对策有深化的现实意义。一、中高职衔接常见形式我国的中高职衔接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口招生形式该形式是指完成三年中职学习的中职毕业生,通过春季高考升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曰前高职招生普遍采取3十X考试方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根底课。一般由高职院校所在省、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和评卷。“X指专业综合考试,由招生高

3、职院校确定,并根据招生特点及培养要求组织命题、考试和评卷。对口招生形式,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这不仅能充分利用中职现有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充实了高职教育的生源,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由于中高职分别施行培养方案,生源素质构造差异又十清楚显,在广州中职学生中考没课平均分数在40至50分左右。所以要开展本质性衔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衔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断档或重复等问题。2、分段贯穿形式该形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实行分段贯穿式结合办学。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先在中职学校学习,毕业后经考试按一定的选拨比例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形式。通常说的3十

4、2就是这种形式,但中高职要共同制定培养目的,整合、重组中高职课程和教学方案。分段贯穿形式的优势在于,中高职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不仅使面临生存与开展压力的中职学校前景不再堪忧,同时又减轻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压力,双方互利互惠,激发了双方的积极性。这种形式对于稳定中职教育,开展高职教育,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非常有利。3、五年一贯制形式“五年一贯制是我国较早试行的中高职衔接形式。该形式包括由部分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举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下伸式及在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式两种情形。其入学考试与普通中专一样。一般分两个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以公共课为主,主要学习文化根底知

5、识,进展一般才能的培养;第二阶段以专业根底课和专业课为主,主要学习专业技术理论和培养职业才能。五年学习期间,通常前三年按中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后两年按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证书。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举办五年一贯制,还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五年一贯制,在中高职的教学、课程衔接方面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也因为五年贯穿防止了高考的压力,很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但也正是因为五年贯穿,由一个学校就承担了所有中职与高职的教育任务,不管是高等院校下伸举办还是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举办,都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筹办理论性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建立等,事实上大量浪

6、费了不举办五年一贯制院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了重复建立。二、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中高职衔接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上下衔接、纵横贯穿的交互性“立交桥。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有管理招生制度、培养目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诸方面。其中尤为关键的问题为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及招生制度问题。1、课程设置衔接不够首先,专业理论课程重复。专业理论课程还可分为专业根底课和专业课两类。这两类课程在中、高职课程设置中均有较多的重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现实操作中,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沟通欠缺,各自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与理论安排。尤其是单独招生,高职院校更缺乏与中职学校的联络。课程构造错位更加严重,专业课内容重

7、复、文化根底课脱节。有学者对广州中高职衔接状况进展比照分析,发现工科类专业重复率到达50%55%,财经类专业重复率到达40%50%。其次,根底课程薄弱。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根底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再者,专业技能实习课程有倒挂现象。2、专业设置的契合度较低,使中高职衔接缺乏根底支撑3、招生制度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学生为主,对口升学招生指标限定在10%以内,这样的政策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承受高职教育的时机很少,改革招生政策,使中职学生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升入高职高专学习,更多的中职毕业生可以升入高职继续学习,才能建立中职与高职的衔接的有效途径。三、中高职衔接的对策考虑1

8、、推进中高职微观衔接与内涵开展构建完好的中高职沟通职教体系,要坚持效劳需求、明确定位、系统考虑、整体设计、科学布局、分步施行的原那么,形成中高职的理定位,统筹安排。课程设置要由浅入深,逐渐进步;制定系统衔接统一的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利与施行途径,防止课程内容的重复与穿插,促进课程的连续性、逻辑性与整合性。在课程设置上,中职与高职的理念应有所不同,对于中职而言,应重视根底学习与应用以及职业素质教育。而高职那么要加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以及高技能的开发。高职课程重理论与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理论性课程内容衔接;与中职合作制定互相衔接的课程标准,确

9、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施行道路,既要防止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和整合性。中职阶段要注重根底素质教育,而高职阶段那么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此外,要进步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展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展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统筹规划专业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衔接,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开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形式设置专业,从促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意义上讲,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必要

10、条件。依靠地方和行业,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立,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地衔接起来,高职院校要深化研究中高职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的宽窄,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衔接的对口程度和衔接通道的宽窄,高等职教的专业设置是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只有中高职专业建立标准化,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3、教育制度和招生政策的改革包括办学、教学、管理在内的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根本保证,招生录取制度和学制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前提,既要实现学制的衔接,又要在入学考试制度上衔接,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不能按照普通高考的方法,也不能沿用普通高中的考试方

11、法,而要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展考试,增加和突出专业课、理论课的考试,这样才真正有利于进步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宽招生方案比例。总之,职业教育是贯穿于个人职业开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自身完好,可以“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可以满足学生职业养成、职业生涯设计和重构、实现长远开展、潜能开展需求的教育体系;不该是“差等生才读职业教育的体系,而是有志者、追求终身学习者、追求终身成长者体系。我们必须确立“大职教的观念,以终身教育思想来考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开展,为国家立交桥式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提供参考。本文档【中职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初探】更多文档欢迎访问wendang.chazidia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