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的一些操作技巧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53118772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回转窑的一些操作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回转窑的一些操作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回转窑的一些操作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回转窑的一些操作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窑的一些操作技巧(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回转窑的一些操作技巧在水泥厂回转窑的工艺操作中, 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 笔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 总结出了一 些操作方法和经验,现归纳如下,与同行们一起探讨研究。1 点火的操作不论是新建或者检修后投产都会遇到点火, 在点火之前整个烧成系统都应联动试车, 以免在 投料时遇到设备小故障而造成预热器系统温度偏高、旋风筒和下料管堵塞等不良工况的出 现。不管是用木柴或柴油点火。都应将高温风机风门全部关闭,视情况适当打开点火烟囱, 使窑头呈微负压状态,以防拉风过大而不易点燃。在喷入煤粉时应尽量保证煤粉的燃尽率, 不能喷入过多,慢慢加煤;并间隔一定时间转窑,每次转窑l 4,以免筒体弯曲变形。当温度达到700C

2、以上时,应用辅传连续转窑,视情况启动高温风机,适当调节风门开度;当温 度达到900C时,就可以用主传转窑。如用柴油点火应不忙全部关闭油泵,但可适当调小阀 门开度; 待投料后物料到达烧成带后才可停止供油。 何时加料, 应根据窑尾温度和预热器出 口温度来确定;窑开始投料量应相对较高,一般不应低于设计产量的60,之后慢慢增加喂料量,且加料幅度宜小不宜大,直到正常时的喂料量; 另外,应尽量缩短在低喂料量的运 行时间,因为在此期间极易发生塌料造成预热器系统的堵塞。2 挂窑皮的操作在换砖后 (此处仅指烧成带 )要适当地进行烘窑操作,切忌温度激升。挂窑皮首先对生料成分 有一定的要求, 特别是液相量的多少和物

3、料的耐火度。 液相量多则容易形成窑皮, 但也易垮 落,不牢固,经不起高温的煅烧;若液相量少,物料耐火,要形成窑皮较为困难,形成后的 窑皮相当坚固, 但若有垮落就不易补挂。 根据我厂多年的经验,挂窑皮时, 一般就用正常生 产时的生料粉较好, 这样有利于形成窑皮。因为在煅烧过程中,窑皮是一个动态平衡,即使有小部分垮落也易于和时补挂,但在挂窑皮期间切忌出现跑生料和欠烧现象。3 来料不稳定的处理在正常生产中, 生料喂料量都是有波动的, 但波动幅度较小。 但当设备出现一些问题时, 或者在雨季生料水分不易控制, 易出现生料在库顶或库壁结块, 而造成下料不畅时, 就会出 现较大的波动幅度。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

4、操作员要勤观察、 勤调整, 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根 据某些输送设备的电流变化来判断物料的多少。 预先做出应对处理措施, 以减少对产量、 质 量以和设备的不利影响。(1) 当来料较少时,切忌将喷煤管伸进去,开大排风,拉长火焰,这样会使窑尾温度急剧 上升, 分解炉、 旋风筒的温度也会很快升高, 从而极易造成旋风筒或下料管道的粘结甚至堵 塞,窑尾烟室和分解炉也容易结皮,并使系统阻力增大。当物料较少时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适当把喷煤管往外退一些, 关小排风, 减少分解炉和窑头的喂煤量, 控制好窑尾温度和旋风 筒的温度,采用短焰急烧,等待物料的到来。(2) 当来料较多时, 窑头会有正压出现, 旋风筒出口和

5、分解炉温度、 窑尾温度会急剧下降, 此时应适当降低窑速,减少喂料量,开大排风,伸进喷煤管,这样可提高窑尾温度,加强物 料的预烧效果;也可适当加煤,但绝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还原气氛,使窑内温度更低。当 窑主传电机电流下降较快时,要降低窑速,退出喷煤管, 适当调小排风量, 此时可采用短焰 急烧,使之恢复正常。当窑内工况正常后,再进行加料,千万不能进料提温,这样会使操作 处于被动状态,产、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4 飞砂料的形成和处理措施飞砂料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原料配料不当,导致硅率 SM 偏高,铝率 IM 也高,铁含量低,致使在煅烧时液相量偏低,液相黏度增加,很难形成硅酸三钙(C3S),从

6、而形成飞砂; 二是有的厂家为了降低成本, 用火山灰性的粉煤灰作校正原料, 也易形成飞砂 料;三是冷却机效果不佳,而形成飞砂料。当出现飞砂料时,有人采取开大排风、提高窑尾温度的办法。我认为开大排风的确能加 强物料预烧性, 然而当物料到达固相反应带时, 物料液相量已不够, 到烧成带时就很难结粒, 这样反而更容易形成飞砂料, 并还会影响整个烧成带的窑皮稳定性, 对窑况和热工制度都没 有好处。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退出喷煤管,适当关小排风量(严重时可适当降低产量 ),采用短焰急烧,降低窑尾温度,减弱物料的预烧效果,尽量使液相量在烧 成带来形成而更有效的形成 C3S,这样虽不能够完全避免飞

7、砂料的形成,但能有效减少或减弱飞砂料, 且除对窑前端窑皮有一部分损伤外, 不会影响整个烧成带的窑皮稳定性, 待生料 成分得到改善后能和时补挂。5 窑内结球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窑内结球主要形成原因有:生料成分波动,液相量过多;加料不稳定,导致窑尾、分解炉温 度时高时低,难以控制;设备故障率高,停机较为频繁;原、燃材料中,硫、氯、碱等有害 成分含量较高;煤粉质量波动大,均化效果差;窑灰掺入不均匀;操作人员疏忽,温度控制 不当或长时间打慢车等。窑内结球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1)预防措施。 第一, 可选择合适的配料方案, 稳定生料成分。 一般采用高石灰饱和系数、 高硅率的生料不易发生结球现象,

8、 且熟料质量比较好, 但是这种料较耐火, 对操作要求较高。 若低石灰饱和系数和低铝率的生料, 它的烧结范围比较窄,而液相量偏多, 结粒粗大, 稍有 不慎就会导致结球。所以在生产中尽可能选择两高一中的配料方案,即高KH、高SM、中IM ,这种配料易操作且熟料质量也相对较稳定。第二,尽量选用含有害成分物质较低的原 燃材料, 特别是煤; 要加强燃煤的均化, 并在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煤粉细 度;煅烧过程中要加强风与煤混合, 尽量避免煤粉过粗而引起的不完全燃烧; 如使用挥发分 较低的煤粉,因其着火速度慢、 燃烧时间长, 火力强度不集中,应尽量降低煤粉的细度和水 分。(2)处理措施。若窑内已

9、经形成料球,应对成球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取样化验,且要分 别对球核、球壳进行化学全分析,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如料球比较小,操作上应适当增加 窑内通风, 使火焰顺畅, 但必须注意窑尾温度的控制, 使其不要过高; 可略微减少窑头用煤, 但必须保证煤粉的完全燃烧,并适当减少喂料量,稍降低窑速,让窑内的料球滚入烧成带; 等料球到烧成带后, 再降低一些窑速, 用大火在短时间内将其烧垮或烧小, 以免进入冷却机 发生堵塞或砸坏篦板, 但此时应特别注意窑皮的情况。 如果结球较大时, 可采用冷热交替法 进行处理; 当料球在过渡带时不易前行进入烧成带, 这时可将喷煤管伸进去, 适当降低喂料 量,烧12h后将煤管

10、拉出再烧12h,周而复始,直到料球破裂;若实在不能使其破裂, 便可停窑冷却12h后点火升温,让料球因温差过大而破裂。 注意在处理过程中, 切忌让大 料球滚入冷却机内, 否则会对冷却机造成较大损伤; 另应控制窑尾温度不能过高, 避免后面 的小料球接二连三地出现。6 结圈的处理结圈分为前结圈和后结圈两种,一般都是在窑速较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的。(1)前结圈的处理。当前结圈不高时,对煅烧操作影响不大,但会增加烧成的料层厚度, 延长物料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 当前结圈比较高时, 会对窑况或热工制度产生较大影响, 引 起窑内通风变差, 窑头时有正压现象, 火焰伸不进去且火焰的形状不好; 大块熟料也不易滚 出

11、,容易砸坏窑皮,等等。处理时,只要将喷煤管拉出,使高温集中在结圈的位置,就可以 逐步将前结圈烧掉。(2)后结圈的处理。后结圈主要在烧成带与过渡带之间形成,它会影响整个系统的通风、产量和质量,处理时通常要采用冷热交替法。 其中:当后结圈结得长而不高时,只要将喷煤 管向外拉出,调整火焰形状,使火焰粗而短,就可降低结圈处的温度,使之逐渐垮落(此法称为冷烧法 ) ;若圈已经长高并严重影响了窑内的通风时,要先减喂料量(为正常喂料量的80左右 ),并采用冷热交替法各烧 2h 左右,直到把圈烧垮为止。后者,往往圈后会积有很 多生料粉,当圈垮落后,会迅速涌向烧成带,这时应将喷煤管和时拉出,减慢窑速(通常称为预打小慢车 ),适当关小排风,让火力强度集中在烧成带,以尽量避免跑生料或久烧料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